且言女媧西巡至北海,見玄龜端坐於瀾波之上,斬其頭,奪其四足,以補天之四極,正此為天柱,愈加穩固蒼穹,天道複合,萬象歸清。


    女媧之舉,乃是以道義維持天地之和,周流四海,同時拯救蒼生,拂去無盡苦難,眾生駿業,乃沐恩德。


    然此玄龜之屍體,奈何被棄置於北方之地,任其腐爛,屍骸化為毒源,漸漸散發出惡臭。


    風卷毒霧,彌散四周,襲擾大地,畏懼者無數。


    從此土壤淤積汙濁,水澤不清,眾生哀悲,飽含痛苦,皆因此而深陷瘴氣之苦。


    其時,毒霧四起,朦朧朦朧,乃是陰邪之氣,聚集腐敗,蔓延至一州之境,田疇雜草萋萋。


    早已失其生機,萬物哀怨,風聲悲切,隱隱傳出靈魂之哀鳴,令人心傷。


    眾聖人見狀,皆感不忍,堪憂蒼生受此瘴氣所害,心念相統一,聚齊靈氣,欲借道法遏止邪害。


    然此時天命已定,眾聖未及阻止,那天地瘴氣已然全部擴散開來。


    眾聖隻得無奈暫時放棄,先處理眼前之事,畢竟洪荒還有眾多事情需要善後。


    且說此番補天,女媧親手采集五彩石三百六十六塊,合而為一,懲治天傾之難。


    然而此時,女媧手中尚餘最後兩顆。


    其中一顆完好無缺,光華四射,另一顆則本源盡失,化為廢石,失去往日之輝煌。


    女媧靜觀手中之石,思忖良久,手腕一抖,輕輕擲於洪荒之上。


    石落之時,隱隱生出縷縷靈光,瞬間映照大地,化作瑞氣,福澤四方。


    宛如天降祥禽,四海安寧,眾生皆得安身之道。


    而那廢石則咳然墜落,似凡塵塵埃,雖無德行。


    卻亦蘊含著昔日之本源,隻是潛藏於其中,無人知曉。


    恰在此時,準提見之,目光微微閃爍,似有所思,心中暗忖,難以捉摸。


    彼時的天地間,罡風徐來,靈氣匯聚,仿佛潮汐之動,靈物間偶現微妙契機。


    準提見之,料想女媧之功,察覺此石之異凡,定有其用,暗思。


    “此石得補天功德,若能尋到,好生調教一番。”


    “那時說不得我西方也有一位護法!”


    遂暗運法門,聚集內外之氣,將二石所在位置,記住。


    欲將此瑞氣歸於己身,或能得其真理。


    便是廢石,也不乏機緣,若能悟其道理,興許會有無上造化,化腐朽為神奇,成就道途。


    女媧擲石而去,瀟灑從容,無心之舉,卻成大隱,令天地生變,萬象踴躍。


    天道感於眾聖之辛勞,補天之功。


    須臾之間,雲動風起,霞光萬丈,瑞靄盈空。


    四方靈氣匯聚,恍若氣運祥雲飄蕩,殊途同歸。


    恰似天之玄道,降下大功德於洪荒之地。


    女媧,秉持道義,勤勉盡責,傾力最多,故得七成之功德。


    此乃是天道所賜,以表其功勞深厚,庇護眾生安寧之正道。


    其功德如晨曦之光,輝映四方,普遍滋潤萬物,似春風化雨,充實天地間之靈氣,生生不息,氣象萬千。


    是時,老子、元始、通天、準提、接引眾聖共得二成。


    見此賜福,皆心生歡喜,聚集一處,麵麵相覷,喜悅之色盈盈而現。


    老子微微一笑,如坐春風,心中明了玄理,曰。


    “天道無言,然其顯赫功德,已然無所不在,此乃修行者之大幸。”


    元始手中摩挲三寶玉如意,心中感激道。


    “天道厚德載物,今日之恩,仿佛眾生之福音,助我等繼續修道,以廣福澤。”


    而通天則環顧四方,神色認真,想道。


    “吾等皆得此道,修行不輟,定當鞠躬盡瘁,一同承載此功德之一片光明。”


    準提與接引則相視而笑,四目相交,皆覺其心意相通,流露出欣喜之情。


    女媧收得天道降下之功德,心潮湧動,內外氣息交融。


    感受到一股亙古未有之靈氣縱橫而至,宛如潮水漲起,頓覺道行竟有提升。


    遊走之間,氣機流暢,靈光閃爍,恍若自天而降之神雷,照亮心間,真理之光明點點。


    女媧閉目靜思,憑此功德,周身元氣漸漸凝聚,猶如河流成海,力量愈顯磅礴。


    此感悟非同小可,她心中明了。


    成聖之後逾萬載,修為如同青雲難進,今朝有此機緣。


    功德氣運勢洶湧,實乃是福澤之際,方可助長道行,超脫凡境。


    心中歡愉無比,女媧忍不住輕笑,眉間飛揚,暗自想道。


    “皆因功德與氣運相濟,方成大器,今我受此恩澤,豈不令我倍感歡喜!”


    繼而,她俯首觀自身,見金光流轉,氣韻升華。


    似琉璃般透明,靈動而神異,胸中之道理更為透澈,仿佛醍醐灌頂。


    心中萬千愁緒,皆隨風而逝,身外空靈,內心歡悅,宛如靈蛇遨遊,難以自禁,恍如置身於天界之中。


    是時,天地之氣匯聚,風雲變幻,四方靈物感受此氣息,蜂擁而至,恭敬朝拜,似乎渴望得到此道之加持。


    女媧見一縷縷靈氣,象自四方而來,交匯於她周身,宛如眾星捧月,籠罩其間,愈見其威容偉岸,諸靈環佩,皆是歸附於此信仰。


    “此乃天道之德,乃眾生之幸,願以此功德助我更升至高之境,恭迎道義之風!”


    眾聖補完天,得了功德便各自散去。


    此時天庭,帝俊見共工隕落,祝融亦重傷在身。


    帝俊見時機已至,心中暗生策動,欲攻打巫族。


    遂揮動招妖之幡,幡影翻飛,似乎唿應天際,飄渺之間,響起嗡鳴作響。


    隨即,擂動天庭戰鼓,鼓聲震天,迴蕩於九霄之上,似雷霆轟鳴,激揚眾心。


    眾神聞此鼓聲,皆意識到戰事將起,匆匆匯聚,天庭周天星將齊聲應諾,氣氛緊張而凝重。


    天庭之內,萬妖雲集,氣勢如虹,氣氛愈加熾烈。


    帝俊立於高座之上,一身威華,威嚴肅穆,目光掃視四方,號召天下萬妖,悉數集結於南天門內,布陣而待。


    眾妖紛紛聚集,神情激昂,誓死效忠,皆以海闊天空之誌,願為帝俊戰鬥。


    妖皇帝俊登高,站於陣前,俯瞰三軍,意氣風發。


    東皇太一與妖師鯤鵬,恭立於左右,神情謹慎而莊重,皆凝神靜氣,仙威浩蕩。


    蒼莽天地間,風雲暗湧,戰意暗潮洶湧。


    忽然,雷霆一聲,震撼天際,轟鳴如鼓,迴蕩於雲間,激起無盡迴響。


    約莫數千萬妖兵,氣勢磅礴,齊聲唿喊,聲如潮湧。


    “妖皇萬歲!”


    此聲響徹九霄,仿佛撼動蒼穹,迴音蕩漾,彷佛天際之雲都為之顫動。


    聲勢如潮,幽幽四達,濺起無盡威光,令人心中振奮,戰意愈加沸騰。


    在場妖士,皆感激揚,豪情萬丈,目光炯炯,似與帝俊共赴良辰,共同迎接那即將降臨的浩蕩征途。


    此際,草木皆動,風雲變幻,妖族氣勢方盛,欲傾巢而出,風雲相隨。


    帝俊披甲執劍,袍袂飄揚,外覆滾龍袍,威儀無比,渾然天成,氣宇軒昂,威嚴倍增。


    光輝耀眼,威勢如虹,令眾妖臣心生敬畏,紛紛仰望,神情恭敬。


    舉斬巫劍,劍光寒峭,璀璨奪目,止於長天之際,帝俊高舉劍指。


    “屠滅巫族,一統洪荒!”


    其聲震蕩,迴響於四野,似雷鳴貫耳,激勵著在場妖兵,激起心中豪情,戰誌如火。


    再聞震雷之聲,震撼四方,帝俊高舉令箭,披風而立,目光如炬。排兵布陣,兵勢頓時劃分為數路,各顯其能,皆欲爭先。


    第一路,東皇太一為首。


    其威儀不凡,輔以大聖計蒙、英招,統率三十六天罡與萬星辰惡煞,氣吞天地。


    後有三百萬妖兵為先鋒,刀槍齊備,直指巫族祖巫之後。


    鋒芒畢露,掃蕩無遺,毫無保留。東風卷動,戰旗飄揚,聲勢如虹,令巫族心生懼色。


    第二路,烈火焚身,雷獸為先鋒,猛攻前行。


    第三路,妖師鯤鵬,統率水族妖兵,明波蕩漾之中,欲調動風濤,合天之力,圍攻巫族。


    第四路,百妖齊至,眾所匯聚,潛隱於雲海之中,伺機而動,待機而發。


    第五路,伏羲為首。


    其智計遠見,統帥諸多賢士,籌劃周詳,戰略無間,專責敵之後路,伺隙而動,以求出奇製勝。


    伏羲心係蒼生,視野遠大,定將其道,揚名抵巫。


    伏羲者,妖族大聖也,本性仁和,素不喜殺伐。


    昔日巫妖之戰,常持和氣,盡量避戰。


    然今之戰乃妖皇東皇親自出征,關乎妖族存亡,如山間湧浪,勢不可擋,不得已而唯有隨之。


    心中思慮,情緒複雜,雖知殺戮非其所願,然若不應征,妖族或將麵臨滅頂之災,血流成河,難以自已。


    內心如波濤翻湧,徘徊不定,似為置身洪荒風暴之中,時局瞬息萬變,唯有眾誌成城,方可抵抗巫族之巨大壓力。


    終究,伏羲穩住心神,深吸一口氣,縱然心內千般不甘,亦知此次為曠世之戰,刀尖相對,取舍之間自有決斷。


    握緊手中兵器,心中默念。


    “欲求大道,必經苦痛,今為妖族生死之際,唯有奮勇前行,求廟堂安寧。”


    心誌始至,堅若磐石。


    伏羲靜坐,凝神靜氣,運轉周身真元,參悟宇宙之法。


    心中參透陰陽、五行,細致掐算自身此行的福禍。


    隨著符文在其心中浮現,他感受到兇吉參半之象。


    雖有大兇,卻隱隱約約又透出一線生機,似乎命運之河在他麵前流淌,但又模糊不清,讓他心生疑慮。


    就在這時,天際飄來一縷霞光,女媧聖人的坐騎青鸞,踏雲而至,持一顆光華璀璨、散發靈氣的九轉金丹,似乎承載著天地間無上的靈力。


    青鸞麵帶溫柔,神態淡然,將金丹遞予伏羲,聲如細雨,輕聲道。


    “大老爺!此乃太清聖人所贈,九轉金丹,能助爾化解兇險,增益真法。”


    “娘娘命我與你!”


    伏羲凝望那顆金丹,宛如神靈降臨,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安穩之感。


    他明白,自己不僅有女媧所賜的庇佑,更有那九轉金丹的奇效,這一切仿佛預示著命運的轉機。


    麵對此際,伏羲心念隨之轉動,已然對未知的旅程不再畏懼,心中默念。


    “天地之間,有聖人助我,逢兇化吉,何所懼哉?”


    於是,伏羲調整唿吸,運氣調息,心無雜念,靜心感受九轉金丹在體內漸漸化開,引動周身靈氣。


    他內心的沉重與疑惑隨之煙消雲散,麵露微笑,遂全心投入即將開始的征途。


    巫妖大戰,如此陣仗,規模空前,乃洪荒以來之盛事。


    各聖人皆不願錯過觀賞其盛,紛紛於宮中大開天窗,使陽光透射,萬象俱顯,良機可得。


    四方諸修士,士族紛至遝來,傾心觀摩,欲借此良機,提升道行,陶冶心境。


    聖人觀鬥,皆坐於雲端之上。


    其間雲氣繚繞,仙光萬丈,卓然獨立,神情凝重,各持神念,心中暗自較量,偶爾傳遞法旨,品評雲氣,指點江山,傳承大智。


    其門下眾人,或蓄誌向道,或貪心技巧,唯願從中得益,借叨觀此盛會,心誌交融,共同感悟戰鬥之道,提升自身之境界。


    空中飛禽騰雲而來,地上妖獸動地而出,皆為這一場天宇之爭,激蕩無比。


    諸聖人目不轉睛,屏息凝神,仿若身臨其境,時而指指點點,時而歎息感慨,皆言。


    “此乃天地之大勢,氣交雲輪。”


    震天之聲,戰意高漲,鼓動心潮,令諸修士皆認真傾聽,銘記戰鬥之法,求之一道之真諦,圖未來之長生。


    此時此刻,巫妖大戰,已不僅是爭鬥,亦是眾生之心靈盛宴,盡展洪荒之壯麗。


    有者大膽之士,如道玄之流。


    竟敢獨行無懼,悄然來到不周山下,默默潛伏於岩石之後。


    心中既懷激動,複欲親睹這空前絕後的大戰,渴望近距離觀摩,品味其中豪情。


    他們身披輕紗,隱匿於林莽之間,耳目俱聚,靜觀化雲卷舒,注視戰場之中,妖兵衝鋒,巫族迎敵,氣氛愈加緊張。


    其心中歡欣,待趁此良機,打打秋風,若可得其利,便是自得其樂,亦不失為諸多修士間之佳境。


    其餘勇者,或交頭接耳,或默默凝視,心隨兵陣而動。


    似欲化身戰士,直麵血雨腥風。彼時,此處安靜而又壓迫,亦如幽林深處,總隱約傳來旌旗飄動之聲,令人心潮澎湃。


    帝俊太一,領千萬妖眾,殺至不周山腳,與巫族之間僅隔咫尺之遙。


    天色陰沉,風雲變幻,氣氛愈加緊張,戰意如虹。


    然眾人皆知,此為巫妖兩族之終極一戰,故不急於進攻,俱待時而動。


    帝俊披甲而立,氣宇軒昂,目光如炬,斜視巫族陣列,眉頭微鎖,似在憑估戰局。


    太一亦然,神情穩重,銷去浮躁之心,兩者心靈相通,早已知曉此役非同小可。


    山風唿嘯,帶來陣陣殺氣,眾巫族亦覷伺而立,目如電芒,神情冷峻。


    妖族率先發起進攻,帝俊太一自然趾高氣揚,氣宇軒昂,聲震山林。


    他仰天高叫,言辭犀利。


    “巫族小兒,今日且快快投降臣服,否則定將爾等殺得灰飛湮滅,屍骨無存!”


    此言一出,震懾四方,妖眾齊聲附和,鬥誌昂揚,然巫族之眾,皆麵露怒色。


    祖巫性情衝動暴戾,豈可容忍此等輕侮?


    其間,帝江身為祖巫之首,怒火中燒,立刻叫道。


    “帝俊小兒,打便打過,今日裏定要送你去和羲和,還有那九隻畜生團聚!”


    言猶未盡,漫天煞氣瞬間奔湧而出。


    帝江怒火滔天,音韻如雷,直逼妖陣,氣勢洶洶。


    巫族眾巫如受鼓舞,隨之高唿,聲震雲霄,諸劍拔出,欲以血肉迴擊妖族侮辱。


    此時,天地間白光與黑影交錯,風雲變幻,乃是兩族心中怒火成線。


    帝俊神色一凜,聞言兇兇,心中暗自思慮,然不容示弱,反唇相譏,意欲先聲奪人。


    妖皇帝俊麵露狠色,怒喝道。


    “爾等自己尋死,卻是怨不得我!”


    聲震四野,氣勢如虹,言罷,便將手一揮,命令大軍上前。


    山風乍起,卷動旌旗,仿佛宣告著戰爭的來臨。


    頃刻之間,不周山上殺聲震天,響徹雲霄,猶如驚雷轟鳴。


    妖族眾將士,披堅執銳,鼓噪而前,各顯神通,盡展你我之術,整齊如林,勢不可擋。


    而巫族亦不甘示弱,眾巫神態各異,施展法力,群策群力,以其雄渾之力與之抗衡。


    時光似乎在此刻靜止,刀光劍影飛舞,火光衝天,各種神通交錯,氣流湧動。


    妖族如潮水般湧來,不斷突破巫陣,劍鋒所指,勢如破竹。


    巫族群起而擊,法訣頻出,縱橫捭闔,似有無窮之力護衛家園。


    不周山,殺機彌漫,生死未卜,此役乃是兩族存亡之戰,注定在史冊上留下重重一筆。


    天穹之下,亂世之聲,唯餘對峙與衝突,似無止息之時。


    巫妖之間,鬧殺之戰,已然持續了數百年,始終未能分出勝負。


    漫天戰火,數千萬巫妖族人血染沙場,屍橫遍野,生死無數。


    戰場之上,刀槍相接,猶如雷霆之怒,鬥法之間,氣勢磅礴,慘烈至極。


    洪荒大地,遍布淒慘之景,處處可見巫妖兩族之屍骸,殘肢斷臂,滿目瘡痍。


    屍骨累累,血流成河,戰鬥痕跡見於山川,草木皆為之黯然失色,仿佛在為這場無休止的戰爭哀悼。


    天穹低垂,烏雲密布,似也為此戰而黯然。


    狂風唿嘯,掠過戰場,帶來陣陣慘淡之氣,兇煞四散,令人心生寒意。


    昔日繁榮之地,今成殺戮之場,生靈塗炭,生者哀嚎,死者無言,天地間唯餘這無盡的戰火與苦痛。


    萬族哀惋,無奈之餘,隻能目睹這場宏大的災難,靜待歲月的更迭,莫知何時才能看到和平的曙光。


    此刻,唯有時間證明,巫妖何時方能化敵為友,得以結束這場浩劫。


    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攜手而出,氣宇軒昂,聲震四野,齊聲喝道。


    “眾妖聽令,快布周天星鬥大陣,先將帝江斬殺,隨後將前來巫族滅之幹淨!”


    言畢,二人手持河土圖與洛書,肩擎混沌鍾,步步向前。


    每踏一步,混沌鍾便響起一聲古樸悠遠之鍾聲,聲如洪鍾,震動天地,迴蕩在浩瀚的戰場之上。


    瞬息之間,鍾聲猶如波濤般,層層疊疊,響徹四方。


    千萬巫眾聞此鍾聲,俱皆感到心中如雷轟霹裂,似有力量欲將其心髒撕裂。


    其情景如同在無盡黑暗中掙紮,唿吸喘息之間,憋屈難受,使人心浮氣躁,難以承受。


    每一聲鍾聲仿佛在叩擊其內心深處,令眾巫不由自主地心懸於肩,恐懼蔓延,肆虐心頭。


    巫江帝江自前方奮勇而立,雖心知不敵,但怒火中燒,劍拔弩張,誓不妥協。


    然四周敵勢如潮,壓迫而來,混沌鍾聲伴隨狂風驟雨,仿佛在預示末日之到來。


    十一大祖巫見局勢不妙,心中暗道不妥,神情凝重。


    時穆雲陰沉,雷聲轟隆,震耳欲聾;帝江眼見情況緊急,遂大吼一聲。


    “擺陣!”


    話聲甫落,天際之間轟鳴作響,仿佛廣袤天地為之一顫。


    風雲交匯,電閃雷鳴,四麵八方皆為之震蕩;水火金木之氣,猶如古老神靈蘇醒,洶湧而至,瞬間交錯閃現。


    十一大祖巫,個個顯露原身,紛紛化作巫形,渾身散發出無比威嚴之氣息。


    雷電之光輝映之下,眾巫各展神通,靈氣縈繞,氣勢磅礴,似將整片天地吞噬。


    其形相各異,長袍飄蕩,法力無邊,宛若天之驕子,齊聚於此,誓言共抗強敵。


    此時,天色驟暗,巫族之力衝天而起,如山唿海嘯,聲勢浩蕩,令敵人心生畏懼。


    千萬年來,號稱洪荒第一兇陣之“十二天都煞神大陣”,已然成形!


    霎時之間,陣內氣勢洶湧,殺氣騰騰,似有無窮威能欲自釋放。


    十二都天煞神大陣既成,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對視一眼,默契無言,心知此刻乃決戰之時。


    東皇太一隻將手中混沌鍾高擎,搖動之間,鍾聲一聲快過一聲,迭相傳響,餘音嫋嫋不絕,似有神靈降臨,震撼天地。


    而帝俊則將手中先天靈寶河圖與洛書高舉,運勢而起,朝蒼穹一拋,書卷隨風飄揚,化作光華萬道,璀璨奪目,司掌四方天地之氣。


    隨即大喝而道。


    “周天星鬥大陣!成!”


    聲捷風雷,氣勢如虹,赫然見天穹之上星辰薈萃,天地間星鬥交輝,光芒照耀,仿佛在迴應帝俊之號令。


    光輝普照,神威顯赫,陣中合力之氣旋轉而動,頓時形成無比壯觀之景,彷佛諸天神明齊齊降臨。


    則見那河圖洛書於空中緩緩展開,綿延數萬丈,遮蔽蒼穹,閉合日月,恍若一幅流動天幕,色彩斑斕,光華四溢。


    其展開之際,浩瀚星空盡顯其中,三百六十五顆星鬥,赫然浮現,運轉軌跡猶如天辰遊走,井然有序。


    星光閃爍,劃破寂靜,千古運轉之道,仿佛在此刻全然顯現,與天地相融,蔚為壯觀。


    其景象之殊,令觀者無不歎服,天地間氣機勃發,虛空震蕩。


    那河圖洛書流光溢彩,周圍風雲變幻,似乎正奏響無形的樂章,傳達出無盡宇宙之奧秘,令人心馳神往。


    眾妖齊聚,矚目此景,心中壯誌激蕩,似已感受到鴻圖大展之兆。


    此乃巫妖之間之決戰即將展開,爾後局勢岌岌可危,血火交融,萬千命運凝聚於此刻,曠古無前。


    兩邊數千萬巫妖眾,見祖巫與妖皇東皇已然交鋒,心中激蕩,氣勢如虹。


    在各自大巫與妖帥之指引下,眾人齊聲呐喊,怒吼如雷,向敵方狂衝而去,氣氛愈發沸騰,未及片刻,便已混戰成一片。


    戰場上,刀槍相交,劍氣縱橫,怒火滔天,聲勢如潮。


    兩方搏殺之聲震天撼地,已無暇顧及生死,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四處飄蕩著硝煙與血腥之氣,仿佛連蒼穹亦為之變色。


    九鳳等諸大巫,所向披靡,大聖伏羲見局勢危急,心生警覺,雙手捧伏羲琴,輕輕一拍。


    琴音如雷,瞬間撕裂空氣,分作兩道。


    妖族聞其聲,金戈鐵馬,猶如駿馬奔騰,氣吞萬裏,勢頭如虹。


    而巫眾則感受到戰意漸消,士氣已然低落。


    是時,眾大巫心知不可再怠,於是齊聲長嘯,聲響如雷,氣吞山河,震懾天地。


    嘯聲匯聚,化作一條長龍,張牙舞爪。


    伏羲見狀,心生恐懼,豈料震蕩之力突襲而至,當即被撞得人仰琴翻,猶如蒼鷹折翼,直向後退出數百丈,方才得以停下。


    與此同時,鮮血狂噴而出,腥味四溢,琴弦斷裂兩根,悅耳之音不複存在,已然重傷不起。


    就在此時,忽見刑天發出一聲尖銳之長嘯,聲如裂帛,震耳欲聾,直刺蒼穹。


    怒目圓瞪,直逼伏羲而去。


    伏羲見狀,心中震驚,奮力閃避,然已然脫不了厄運,幾乎無處可逃。


    那刑天如電光石火,疾若閃電,身形幻影交錯,瞬息之間已至伏羲麵前,兇狠之勢不可抵擋。


    伏羲縱然心中驚慌,卻也無計可施,終究躲閃不及,已被刑天一招取命,慘地長吟,悲號而亡,血灑戰場。


    周遭巫眾與妖族見此情景,心中震動,各自心思紛紜,隨之戰局愈加錯綜複雜。


    刑天得手,仰天長嘯,似乎在宣示其威,氣吞天地,戰意更盛,兇光畢露,彷佛如同神明降臨。


    戰場之上,殺戮之聲愈演愈烈,戈矛相交,血海沉浮。


    且說伏羲戰前,服得太上老君所賜九轉金丹,其內藏有萬千妙用,護住一絲元神真靈。


    豈料遭遇刑天之襲,性命危在旦夕,然其元神之靈,恰似鴻鵠高飛,騰空而起,直向天外遁去。


    待至天邊,忽然之間,恍若幻影,一道金色長橋悄然顯現,如虹貫日,光華燦爛,流轉不息。


    伏羲的元神真靈,如蒙庇佑,輕盈而行,悠然自得地穿過那道金橋,正值歸隱之時,一絲安然愈顯。


    眾妖與巫的廝殺聲逐漸遠去,沐浴在那金光中,似乎已然遠離塵世紛擾,遁入無上之境。


    此時此刻,凡塵之苦痛,皆化為烏有,唯餘一縷寧靜,蕩漾心潮。


    彼時,十二天都煞神大陣與周天星鬥大陣,交戰日漸膠著,難解難分。


    陣中洪荒諸元素與周天星鬥之力,恍若兩道天地之勢,互相衝撞,彼此交織。


    無數星辰之輝,彷佛齊聚於一處,宛如萬眾星辰爭輝,照耀天際。


    霎時之間,空中迸發出陣陣巨響,震耳欲聾,猶如雷霆萬鈞,轟隆轟隆,響徹雲霄,波動激蕩,似乎整片蒼穹皆為之顫動。


    戰場之上,光芒四射,火光衝天,各種元素交融,攜帶著無邊威力,氣勢如虹,劈天蓋地,恍若天崩地裂。


    大陣內部,煞氣與星辰之力交織,迸射出萬丈光芒,散發著炫目的色彩,宛如一場天地間的華麗盛宴,然而卻是生死相搏,瞬息萬變。


    元氣激蕩,化作狂風暴雨,殺意縱橫,迅捷如電,令人心神俱往,難言其畏。整個戰場彌漫著一種瀕死的緊張,似乎生死存亡,盡在一念之間。


    且說刑天斬伏羲之後,攜手相柳,雙雙赴戰妖師鯤鵬。


    彼時戰場之上,赫然可見一方九道腥臭毒水,恍如兇煞之氣,激蕩四方,撲鼻而來,令人作嘔,渾如陰風陣陣,令人毛骨悚然。


    那毒水凝聚成形,蜿蜒如龍,盤踞如蛇,攢簇密集,波濤翻湧,似天河之水,狂傾而下,激蕩出無數浪花,一派蔚為壯觀。


    其勢如洪,洶湧澎湃,滾滾而來,似欲吞噬一切,直逼鯤鵬而去。


    鯤鵬見此情,心中暗念,須得小心應對。


    施神力,衝勢如虹,奮力抵擋,欲與這如龍之水抗衡。


    毒水洶湧,霎那之間,激蕩起陣陣狂風,似乎將戰場化為紫電青霜,妖風唿嘯,舉世皆驚。


    終於,伴隨一聲震耳的斧影重重斬落,響起“轟”的一聲巨響,周天星鬥大陣終於破碎。


    此時,東皇自亦是遭受重創,口吐鮮血,鮮紅如霞,璀璨奪目。


    一旁之帝俊,麵色如紙,蒼白無色,淒慘之態,盡顯其間。


    鮮血狂噴而出,宛若春潮洶湧,浸透衣襟,鮮紅如焰,滿目淒迷,令人心生憐惜。


    其神情恍惚,目露驚恐,似乎已陷入無盡痛楚之中,氣息微弱,宛如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十一位祖巫巨大的真身,赫然顯現,慘傷累累。


    黑血如泉,汩汩流下,依稀可見地麵者,皆為腥風血雨,似焚焰烹煮,映得天空暗淡,殘霞蔽日。


    往日縱橫洪荒之巫族,今則所剩無幾,岌岌可危,餘勢不到一成,令人感歎,昔日輝煌今何在?


    顯然雙方苦戰之際,皆受重創,難以為繼,戰場上拚殺之聲,慘烈無比,恍如雷霆轟鳴,震耳欲聾。


    兩者俱是兩敗俱傷,窮途末路,縱使意氣風發,卻難逃命運之捉弄,皆淪為無奈之局。


    風卷殘雲,蒼穹低垂,彼時慘狀,令人哀之忍淚,徒留蒼涼,盡展英雄淚。


    隨後,東皇太一,憑手中至寶混沌鍾,力戰七位祖巫,鍾之所至,祖巫們難以逼近,悲鳴不止。


    帝俊亦不甘示弱,孤身一人,擒住四位祖巫。


    然形勢日益不利,帝俊頂上之紅日,光華漸暗,似乎已難支撐,抵擋四位祖巫之強勢攻勢,隱隱可見,赤焰消退,難再璀璨。


    彼時巫氣如虹,狂湧而至,直逼而來,令宇宙蒙上一層陰霾,神情黯然。


    東皇太一手執混沌鍾,其鍾氤氳霞光,繚繞四方,宛如陀螺,在雲光之上旋轉不定,以無形之勢,將七位祖巫之攻擊盡數攔下。


    鍾聲如雷,蕩滌虛空,危機四伏,然東皇之麵色漸顯蒼白,顯然已盡心竭力,難以為繼,氣息微弱,似乎也無法承受此等強敵之威。


    帝俊心念一橫,毅然決然,豪氣幹雲,驟然自爆,身化萬丈輝光,猶如日月俱滅,烈焰吞吞,蔚為壯觀。


    一時之間,天地為之動搖,風雲劇變,四周空氣仿佛都被煎熬而變得熾熱,熱浪翻滾,令人膽寒。


    彼時四位祖巫見狀,尚欲應對,然已為帝俊之狂猛所震懾,難以避讓,俱被籠罩在那無比強烈之光中。


    刹那間,光明與黑暗交織,轟鳴震耳,爆炸之聲猶如十萬雷轟,萬物隨之顫動,震撼四方,令人毛發豎立,心生恐懼。


    隨即,熾烈之光芒如潮水般蔓延,摧毀一切,化為滾滾煙塵,昔日巔峰之姿,轉瞬即逝,俱成虛無。


    悲壯之景,令人顆粒無收,眾生為之歎息,英豪迭覆,盡歸塵土,令曆史銘記此刻之壯烈與悲涼。


    河圖洛書,光華一黯,倏然失去帝俊之法力支持,原本輝煌之勢,霎時減弱,宛如星辰失色,黯然遁形。


    兩者俱化為一塊龍形之玉石,與一塊龜板,緩緩墜落於地,聲無疊響,猶如天崩地裂,動人心魄。


    忽見一道慘綠之光焰,閃爍之間,倏然收起河圖洛書,瞬間遁去,展眼已然在萬裏之外。


    然乃鯤鵬乘帝俊身死之際,乘虛而入,趁亂奪取河圖洛書,其勢如虹,直衝天際,現身於蒼茫之空,展翅高飛。


    鯤鵬者,翅展千裏,倩影飄渺,如雲似霧,聚厲氣於一身,跨越風波,乘風破浪,飛向無盡蒼穹,神態自若。


    眾生見狀,心懼目驚,盡皆失聲,意欲唿喊,卻又無力阻攔。


    東皇太一見其大哥帝俊身死,心中悲憤,無法自已,仰天長嘯,聲如雷震,震撼天地。


    爾時,他手握混沌鍾,目光炯炯,內心湧起滔天怒火,果斷而決然,猛然催動混沌鍾,鍾聲響徹,迴蕩四方,恍若戈矛交鋒,氣吞山河。


    頃刻間,混沌鍾發出璀璨之光,照耀蒼穹,恍如天崩,天際之間,似乎萬神俯矚。


    東皇太一心下狠決,遂全力自爆,以偉大的犧牲與意誌,向七位祖巫發出最後的挑戰。


    爆發之時,光華灼灼,混沌之聲震耳欲聾,仿佛將宇宙吞噬。


    祖巫麵對此等情勢,雖欲逃避,然已無處可去,皆被卷入這滔天之力。


    瞬息之間,光影交錯,天地皆暗,巨響震蕩,天邊似有一片烏雲壓境,萬物皆為之顫抖。


    最後,東皇太一與七位祖巫決然同歸於盡,光芒與暗影交融,化作萬千塵埃,隨風飄散。


    此時,東皇鍾周圍之地火、風、水,奔騰不休,猶若狂濤駭浪,然頃刻之間,漸漸靜止,萬物歸於寧寂,化為混沌無形。


    昔日巨鍾,震撼四方,頃刻間,竟不複見蹤影,若隱若現於無垠虛空之中。


    此時,原東皇鍾已化作一枚精巧之鈴鐺,輕盈懸立於空中,若隱若現,如晨星閃爍。


    鈴鐺通體瑩潔,夢幻般的色澤,隨風搖曳,發出悅耳清音,宛如天籟之音,迴蕩於無邊宇宙,輕柔而悠揚。


    混沌之中,四周安詳如初,天地仿佛沉入沉寂的深淵,音波迴蕩,拂動虛空。


    見巫妖兩族強者全部死了,此時眾聖才出手,來到戰場中,止住了雙方的戰鬥。


    此時,準提開口道。


    “各位道友,巫妖兩族之事既已了結,然東皇鍾事宜速辦,方可安定是非。”


    言語間,透出幾分急促之意,似欲將混沌鍾具為己有。。


    通天冷眼旁觀,眉稍微皺,臉上滿含蔑視之色,緩緩說道。


    “此事無論如何,定為東方之務,準提道友豈可擅自插手?”


    其言辭猶如水落石出,透出一番不容置疑的威嚴,猶如山崩地裂,調低了其他諸位道友之聲。


    四周眾人,皆因通天之威赫而屏息靜觀,氣氛驟然緊張,似乎連空氣皆凝滯。


    準提神色未改,然其心中暗潮湧動。


    一旁之原始聞言,立刻附和道。


    “通天師弟所言甚是,西方二位道友,實在不宜插手此東方之事。”


    其聲如鍾鼓,鏗鏘而響,似乎堅定表態,顯示出其立場。


    接引麵露愁苦之色,神態凝重,緩緩開口道。


    “天道之下,萬物皆為洪荒,何分東方西方?兩位道兄焉能執著於此一界,豈不著相?”


    其言辭中滿是無奈與妥協,意圖以道理說服眾人。


    眾生聞此,皆默然傾耳,四周氛圍驟然凝重,仿佛萬象皆停,連風聲也似乎暫停。


    少頃,若響雷震耳,皆將在此刻的紛爭之中沉浮,情勢更加微妙。


    就再此時,天邊忽現一朵七彩祥雲,飄然而至,光華四射,瑞氣繚繞。


    雲中隱現一少年,衣袂飄飄,氣宇軒昂,乃是道祖鴻鈞座下之昊天童子。


    眾聖麵麵相覷,皆生疑惑,心中暗想。


    “此子來此,必有異常!”


    通天教主性情急躁,焦慮之色漸顯,遂捧心而問。


    “昊天,你不在紫霄宮伺候師尊,何以至此,作此之舉?”


    “可有師尊吩咐?”


    昊天聞言,隨即微微一笑,麵帶靈動之色,言道。


    “弟子受命於師尊,特來告知諸位聖者,天道降功德,眾生歡喜,然其後將有異事降臨,諸位需心存戒備,勿令虛妄幹擾此良機。”


    眾聖聞之,心中悸動,驚愕而凝神,暗自揣度昊天所言,乃乃關乎天道之事,若有異變,必將影響眾生之根本。


    老子微微點頭,沉聲說道。


    “洪荒之道,變幻莫測,須當未雨綢繆,是以萬法皆歸道之理,然此時顯然天道安寧,興許乃是天機之預言。”


    昊天繼續說道。


    “師尊觀察眾聖之修行,告誡弟子,若諸位欲繼續修行,需時刻俯仰於道,戒慎而行,莫使道德受損,以保洪荒之寧靜。


    故弟子此次下凡,其一是為此一言。”


    通天教主眉頭一皺,然而道理既明,便點頭稱是,眾聖默然相授,心中皆感責任重大。


    明白其事,亦知知易行難,眾生之慮實在需盡心護持。


    昊天見眾聖說罷一事,又恭敬而行,心中感慨,遂曰。


    “昊天乃奉道祖之命而來,於是恭賀諸位聖者,神友相逢,實乃天福也。”


    眾聖見昊天行禮,紛紛迴禮,神情莊重,心中明白,此子絕非尋常,必有所托。


    昊天遂抬頭,目光如電,鄭重言道。


    “道祖符詔,特令眾位聖人上紫霄宮,合以法旨,尋求天道之要義,乃是修行之所需、眾生之所望。”


    是時,通天教主再問。


    “此符詔為何,何以需我等上紫霄宮?”


    昊天答道。


    “道祖命師兄門下之道玄真人亦應隨行,是以諸位須不遲延,速往紫霄,恭聽道祖諭令,方顯道之正途。”


    眾聖聞之,心生敬畏,皆知道祖乃天道所化,威嚴莫測,言辭之中蘊含玄理,既是教誨,更是行道之策。


    老子微微一頷首,沉聲道。


    “既然是道祖之命,吾等當恭順,齊心速行,雲集紫霄,聽道求理,廣益群生。”


    昊天見眾聖決意,心中欣慰,似風行水上,彌漫靈氣而至,便揖身而立,語氣輕快言。


    “請隨我來,步向紫霄,諸位莫忘修行之誌,心歸道義,悉力以赴,以應天道之召。”


    隨即,眾聖齊行,乘風而起,化作七彩祥雲,飛向遠方,瑞光萬道,天地為之一震。


    通天教主見眾聖已然齊動,遂凝神專注,運起妙法,調動周身靈氣,口念咒語,向天唿喚。


    所謂聖人,一念之間,便喚動八方靈力,唿喚道玄來應命。


    隨即,風雷乍動,雲氣遏止。


    頓時之間,一道仙光自遠而來,宛如流星劃空,化作人影。


    道玄道人身著清袍,氣宇軒昂,麵帶祥和,伴隨其中,渾然似天上聖人,淵幽無際,飄然而至。


    其行如風,動靜結合,似乎與天地靈氣相融,彰顯出深厚之修為。


    道玄道人至,見通天教主麵露喜色,心中了然,迅即作揖行禮,言道。


    “弟子聞恩師之召,特恭趕前來,願聆天道之訓,繼承道祖之教。”


    聲音如鍾鳴,清澈而響亮,直抵諸聖耳中。


    通天教主含笑點頭,語氣誠懇道。


    “道玄我徒,今日有道祖之命,召聚眾聖於紫霄宮,探尋天道真理之要義,此為修行之大幸,切莫怠慢!”


    道玄道人心中暗喜,姿態端莊,迴應道。


    “弟子謹遵教誨,定當全力以赴,葷素不忌,恪守道義,廣修德行,以求真理。”


    眾聖齊聚,目光交匯,心中皆感盛情,通天教主見日已漸高,遂言。


    “諸君,時光不待,速行而動,眾德齊心,共赴紫霄之會,聆聽道祖之論。”


    言罷,眾聖便騰雲駕霧,遨遊天際,沿著靈氣流轉之道,踏雲而行,飛向紫霄宮。


    道玄伴隨眾聖,快速而至紫霄宮,步入其內,未及細看,便覺氣氛不同。


    隻見瑤池靜謐,水麵蕩漾,波光瀲灩,似與四周相融合,流轉出清澈之意,如同明鏡,映照天地靈韻。


    眾聖麵麵相覷,俱知道祖乃是天道之化身。


    然此時宮中唯有瑤池在焉,未見道祖身影,心中皆生疑惑。


    然皆默默觀望,屏氣靜心,靜待教誨降臨。


    道玄內心驚奇,雖知天師萬象,然見瑤池之寧靜,亦不敢輕言。


    細細思忖,心中暗想。


    “道祖必有深意,今次召聚,必欲立昊天,瑤池為玉帝,王母,掌管天庭事宜,承載眾生之福祉。”


    心中所念,思潮湧動,神識交融,似水波蕩漾,心境漸顯清明。


    道玄緩步向瑤池走去,舉手作禮,氣度從容,神情恭敬,低聲言道。


    “見過瑤池仙子,今朝何以獨留於此?道祖之命,何在?”


    瑤池水波輕蕩,宛若迴影,明澈如 水映照出道玄之影,道。


    “耐心等待便是。”


    紫霄宮中,眾聖端坐,靜默凝思,神情虔誠,恭候鴻鈞道祖之現身。


    時至此際,元始天尊對太上老君輕聲問道。


    “大師兄,不知老師召喚我等,意欲何為?”


    此言一出,眾聖無不側目,皆將視線聚焦於二人身上,心中暗想。


    太上老君睜開雙目,目光如炬,掃視一遍眾聖,心中似有洞見,停頓片刻,方才徐言道:


    “老師召我等而來,自有旨意,諸君隻須靜待,勿需焦慮!”


    眾人聽之,心中皆感一噎,似有難言之苦,隱約間,紛紛暗罵。


    “老子此言實不厚道,何不道出些許深意,惹眾生心中疑惑,豈非無益?”


    然眾聖雖心有不滿,然皆知道義所係,忖度時宜,心念撫平,迴歸靜修之態。


    道家中人,講究修心養性,此時自是磨煉內功之良機。


    故而各自閉目,心歸如水,靜待道祖之令,唯願於此等候中,吸納無上道理,以求真知圓悟。


    太上老君見眾聖心中各自消化,亦無言再提,靜靜坐於一隅,思忖道祖之教導,心中暗自默念道經,願恭迎鴻鈞之臨。


    此刻紫霄宮靜謐如水,蘊含無窮玄機,待道祖賜予眾聖智慧與啟示,共闖修道之路,探尋天道之奧義。


    須臾之間,道祖鴻鈞赫然現身於眾聖之前。


    光華四射,威儀非凡,眾聖心中感愧,立時起身,恭敬行禮,道。


    “弟子見過老師!”


    言辭恭順,誠惶誠恐,仿佛天地之靈,叩首於尊前。


    鴻鈞微微點頭,遙望群聖,見其恭敬,待眾人悉數落座。


    方才開口,語氣如雷霆震怒,然滿含慈悲,緩緩說道。


    “巫妖之戰,因果糾纏,乃天地陰陽所係,是為必然之劫,天道所定,無法躲避。”


    “是故,人族當興,行天道之正,以平世間之亂,爾等迴去後,須命門下弟子下山傳道,教化人族,導引其歸於大和。”


    眾聖聞言,皆感責任沉重,心中明了天道之重托,免不了紛紛應諾。


    “弟子謹遵教誨,必將傳道人間,廣行教化之事!”


    鴻鈞見眾聖決然,態度堅定,心中暗喜。


    繼而渾然如風,端正神色,再次說道。


    “人族之興,關乎道之延續,各位需細察世事,悟其根本,務必施行道義,助長人間正氣,以救濟苦難,方能塵封災劫慮。”


    群聖聽罷,心中豁然,似有靈光閃現,霎時間意趣高揚,立誓於此,願以道義為綱,以教化之光輝,普照萬千眾生,開啟人族之新紀元。


    此際,紫霄宮蘊藏著無數真理,眾聖紛紛銘記於心,待重歸人間,續攜道之法,弘揚天道,構築一方和諧之世。


    鴻鈞見眾聖悉心應承,沉吟片刻,雙目微閉,撚須而思,語氣悠遠而有威嚴,緩緩道:


    “如今天庭荒廢,三界無主,然則對天道所係,吾之座下童子昊天,誠可為天帝,瑤池可為天後。”


    “爾等對此可有異議?”


    眾聖聞言,皆心中一震,默然無聲,然心底卻是翻湧不已。


    思緒紛雜,各自思忖。


    “昊天不過年輕童子,未經世事,何以堪任天帝之重任?”


    “瑤池雖有靈性,然亦不足以為天後,豈不失天道之公平?”


    眾聖雖心中不滿,然皆明白道祖法旨不可違逆,自不敢言。


    於是紛紛低頭,默默沉思,內心歎息,然而無可奈何,俱各自歸於靜默。


    昊天與瑤池則在一旁,麵顯欣喜,心中歡騰。


    昊天雙眼閃爍,臉上綻放笑顏,心念間暗念道。


    “得道祖之眷顧,今得為天帝,何其榮幸!”


    瑤池亦相視而笑,心中歡愉難以自禁,雙手輕握,驀然間自覺肩上責任重大,暗自發誓:


    “必將竭盡所能,輔佐昊天,共建天庭,以護人界之安寧!”


    道玄真人則冷眼旁觀,默默注視,心中卻始終保持冷靜。


    他神色淡然,隱隱透出幾分不屑,心念如波般起伏。


    “彼昊天不過一童子,且天道所係,終究豈能穩固,坐穩天帝之位?”


    “瑤池雖具靈性,然其性情柔和,是否真能鎮得住天後之位?可”


    “望之高,然行之必有阻礙。”


    眾聖各懷心思,紫霄宮內氣氛微妙,眾生濟濟一堂。


    皆在此刻等待鴻鈞之諭令,心隨道之波瀾起伏,共同迎接三界新局的開啟。


    鴻鈞沉吟片刻,神態威嚴而自若,目光如炬,緩緩言道。


    “如今四海無主,不可無人掌管,道玄,其道場位於東海,此事乃汝所當為。”


    眾聖聞之,心頭各異,眾人心潮起伏,三清自然麵露歡喜,互相交換眼色,心中暗忖:


    “道玄者,乃我道之中人,若掌東海,或能引導眾生歸道,興起一方正氣。”


    然則,準提、接引、女媧卻神色莫名,眉頭輕蹙,似有所思,心中卻無法測度。


    隱約感到其中之意,然不知鴻鈞此舉何故。


    道玄聞言,麵色平靜,心中暗自思量,萬千念頭如潮水般湧動。


    雖心中對道祖所言深感重任,然卻隱隱感到幾分疑惑,彼時正思,鴻鈞為何不擇他人,偏偏選為我?


    豈是道之安排,亦或有他情深意重之處?


    意緒紛雜,然表麵上卻安靜如水,忙俯身致謝,誠恭言。


    “弟子謹遵道祖法旨,必將竭盡所能,掌管東海,興道行德。”


    鴻鈞輕輕點頭,眼中流露出幾分欣慰,似乎預見道玄能成大器,心中暗自讚許。


    然而,眾聖心懷各異,備感壓力,畢竟東海之中蘊藏無盡變幻與機遇。


    若道玄能夠穩住東海,便是對眾生之大福,若不然,亦可能引發不測之變。


    眾聖眾皆靜默,思緒交錯,心中坦然,期待道玄能於東海履行重任。


    而同時心懷警覺,默默為之祈願。


    此時紫霄宮內,氣氛愈加凝重,眾道之旨與未來之路已然展開。


    唯待道玄以智者之姿,負起重任,攜眾生共迎璀璨之道途。


    繼而,鴻鈞掌中忽然浮現一麵光華璀璨之鏡,明光皎皎,宛如星河倒掛,流動不息,神韻逼人。


    道祖凝神望著眾聖,語氣莊重,言道。


    “此鏡乃昊天鏡,可用之穿梭時空,查探萬物,此外尚有諸多妙用,今賜於昊天掌管!”


    昊天聞言,心中大喜,雙目閃爍,迫不及待地拜謝道。


    “弟子感激道祖賜予,必將盡心掌管,善用此寶!”


    說罷,雙手捧起昊天鏡,滿臉欣喜,細細打量,愛的如癡如醉,心中暗念。


    “此際得此至寶,縱能通天徹地,若能運之得宜,必為天庭增添無上威儀,助我護持三界之安!”


    眾聖見昊天興奮之態,各自心中或有羨慕,或有讚歎,紛紛自想。


    “夢寐以求者,一個童子得此昆侖鏡,能駕馭?”


    心底有一些隱憂,思量道。


    “冀望昊天此子能以玉帝之位,行天道之正,切莫妄自尊大,誤了天機。”


    鴻鈞繼而又以法力顯現,一株蘊含靈氣之蟠桃樹,果實飽滿,恍如仙桃,用以鎮壓天庭氣運,複道。


    “瑤池,此蟠桃樹乃先天五行靈根之一,今賜於汝,以助天庭之氣運。”


    瑤池頓時神色煥發,輕盈而起,微微失聲道。


    “多謝道祖賜予,弟子當竭誠照料,望能榮光天庭,護佑眾生!”


    自昊天與瑤池皆得此寶,二童子心中歡騰,麵顯喜色。


    昊天與瑤池對視,雙眸中流露出笑意,心中暗自思忖。


    “自今而後,我二人如樹尖朝陽,必定輝煌萬丈,令天庭重現元氣!”


    此刻,紫霄宮洋溢著全新的氣息,眾聖對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眾生之福祉似乎就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