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敵襲!”
“保護王爺!”
延平郡王家將們迅速將延平郡王圍起來,保護進屋,同時四散搜索敵蹤,王洵呆如木雞,唐克正要跑,一看閻智還站在那,連忙迴身拉著閻智躲進屋裏。
過了會,搜索的王府家將迴來報告,敵人已經跑了。
“平定窯,所有窯丁和官員全數收押,唐克,你帶領一隊人守住平定窯,出了問題,唯你是問!”
“劉傑,你立刻快馬曹裏,記住,迴去後,嚴密看守舊檔庫。”
延平郡王迴過神來,立刻下令,唐克和王府家將劉傑立刻領命,然後延平郡王坐下,他沒想到那些動手如此之快,如此果斷。
很顯然,剛才的刺殺不是針對自己,庫守死了,一個關鍵證人死了,對手很顯然是在消滅證據;而且這也可以視為對自己的一個警告。
“把袁凱押過來。”延平郡王下令道,這袁凱是平定窯假窯守,簡單的說便是副窯守。
袁凱五十多了,身材矮小瘦弱,被王府家將拎進來,抬頭看見延平郡王便痛哭流涕。
“王爺,救我!”
“你比他精明,知道死到臨頭了,”延平郡王冷冷的說,剛才的刺殺激怒了他,他決定將這個案子辦大。
“說,閻智,你來記錄。”延平郡王迅速將房間變成了一個小的問詢室,讓閻智記錄,王洵旁聽。
“是,王,王爺,”袁凱穩定下心神,才接著說:“窯裏本就隻有三萬石糧食,這五六年,就沒有新糧運進來,這些糧食還是去年運進來的。”
“胡言亂語!”王洵厲聲喝斥:“每年平定窯都要調換陳糧五萬石。”
“大人,小的沒有胡說,在去年以前,糧庫隻有兩萬石,去年調換五萬存糧,這才有了三萬石!”袁凱急急答道。
“平定窯乃帝都重要糧庫,我問你,既然在之前隻有兩萬石,可賬冊上記錄有二十萬石,這是為何?”延平郡王問道。
“迴王爺,具體怎麽的,小的也不知道,我到這平定窯已經三十多年了,十多年前,窯裏便沒再進過新糧,相反,每年都要運走三萬石糧食,最大一次,是三年前,一次就運走六萬石糧食。”
“這進庫出庫的賬冊何在?”王洵冷著臉問道。
“迴大人,這賬冊是庫守收著。”袁凱答道。
“還推諉!”延平郡王冷冷的威脅道:“這事,你是兜不住的,你看看,人家已經開始殺人滅口了,你要不開口,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袁凱額頭冒汗,大顆大顆的往下掉,他何嚐不知道,可這事他知道得實在不多。
“王爺,小的知道就這麽多,以前,每次作這事時都是沈堅親自操作,每次完結後,就賞賜大家五六兩銀子。”
“你拿了多少?”王洵有些著急了,神情越發嚴厲。
“迴大人,小的這些年,總共拿了三百兩銀子。”
“三百兩銀子,這平定窯每年進糧五萬石,帝都糧價一向不便宜,一石糧食四兩銀子,即便是糙米小麥,一石也在二兩多,這一年就是十萬兩銀子,十幾年下來,怕有百萬兩銀子了。”延平郡王冷笑連連,心中卻暗自心驚,出了這平定窯,城內的其他三個糧庫呢?除了糧食,還有食鹽,城內同樣存有。
“該死!”延平郡王忍不住罵道,唐克過來報告,找到了進出庫的賬冊記錄,延平郡王看了看,不由冷笑連連。
為了不讓人滅口,將所有窯丁和官員全數押迴度支曹,又從王府調來家丁家將,將度支曹的舊賬庫嚴密看管起來。
平定窯失竊案在最短時間上報朝廷,朝廷震驚,皇帝大怒,下令度支曹一應官員全體拘押,所有官員戴枷辦公,由延平郡王甄別錄用,平定窯一案由廷尉府和新任京兆尹落武,中書監薛泌,內衛管事麥小年,共同審理,一應人犯由廷尉府拘押。
皇帝雷霆之怒,奉旨查案的官員不敢怠慢,迅速就位,延平郡王雖然沒有戴枷辦事,他實際也是待罪之身,另一個沒有戴枷的是閻智,他到度支曹才幾個月,以前的事自然追究不到他身上。
延平郡王和閻智倆人組織力量繼續清查城內另外三個糧庫,結果,三個糧庫應該存糧五十萬石,實際上卻隻有三十二萬石,短缺十八萬石,隻有一個糧庫城東的安定窯,糧食數目是對的,其他兩個糧庫都不到一半。
延平郡王粗粗估算,這又是幾百萬兩銀子,他與閻智不由相對苦笑,如此大規模的盜竊糧食,絕對不是一兩天或一兩年的事,而且前任度支曹尚書田凝絕對脫不了幹係。
報告送到尚書台,尚書台集體失聲,潘鏈領頭上奏,請求查封田凝家財,抓捕田凝之子田融。
朝臣們彈劾田凝的奏疏雪片般飛向尚書台,但隻有一天之後,彈劾的對象變成了丞相甘棠,度支曹是屬於丞相下屬的六曹之一,甘棠為相五六年,對此事有疏於查驗之責。
度支曹自然是重災區,官員幾乎人人戴枷,幾乎每天都有官員被叫到廷尉府查詢,整個度支曹人人自危,兩天之內,四個度支曹郎官上吊自殺,恐怖彌漫在度支曹上空。
皇帝下旨,讓度支曹清查過去十二年的賬冊,同時清查所有府庫,讓薛泌和麥小年協助。
延平郡王和薛泌組織了五十多個算賬高手,一本一本賬冊清查核對,那些積滿灰塵的賬冊從庫房裏搬出來。
槽內整天算盤響個不停,最後匯總到延平郡王和薛泌麵前。
“觸目驚心!觸目驚心!”薛泌搖頭晃腦的歎道:“不過查了四成,對不上的便有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了。”
延平郡王臉色鐵青,他現在才知道顧瑋的精明,到度支曹便將以前的賬冊封存,壓根不去理會,他恐怕早就知道這些賬不能查,一查就是一場絕大風波。
薛泌失蹤笑眯眯的,這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從目前查到的結果看,皇帝若是真要窮追,自丞相甘棠以下,上百名朝廷官員牽涉其中,除了度支曹,還有吏曹,民曹,甚至潘鏈的三弟潘儼都牽涉在其中。
庫糧在十多年裏,被田凝和幾個朝臣上下其手盜賣,庫銀被幾個郎官為首的拿出去放高利貸。
郎官們互相揭發,牽涉的人越來越多,連少府丁軒也牽連進來,根據郎官的揭發,最初便是丁軒鼓動田凝,從度支曹拿銀子放高利貸。
“泰定三年的糧食,還沒到帝都便送到冀州,直接在冀州給賣了,哼,這田凝真是膽大包天!”延平郡王痛恨又無奈的搖頭。
田凝等人真是膽大包天,剛開始從糧庫盜賣糧食,還想著事後補足,賺點差價就行了,見沒人管後,膽子越來越大,幹脆將糧食直接盜賣,事後也懶得補了。
“我說這田凝腦子壞了,致仕之後,怎麽不想辦法補上?”薛泌有些納悶,田凝致仕後,明知道這些事遲早會被發現,為何不趕緊補上?
“不是他不想補,”麥公公悠悠的歎道:“一來,數目太大,補不了了;其次,他還是心存僥幸,無論是王爺還是先前的顧瑋,都沒有動下麵的人,所以,他還是可以慢慢補上的。”
“也就是說,這次要不是我讓唐克突然去清查糧庫,這樁事還埋著。”
薛泌衝他笑了笑,延平郡王忍不住苦笑,這不是傻嗎,明擺著的事,當初讓唐克去查,也是突然心血來潮,臨時決定的,唐克動作也快,更主要的是辦事認真,庫內的糧食全部過秤,這才揭開這個驚天大案。
案件並不複雜,但牽連的官員太多,讓人納悶的是,這些官員多是世家出身。
廷尉府一時間人滿為患。
皇帝看著密密麻麻的名單,憤恨之色難以摁奈。
“無恥!大膽!”
尚書台以潘鏈為首都在禦書房內,幾個人低眉肅穆,默不作聲。
“難怪朝廷府庫空空,有這麽多蛀蟲,朝廷府庫能不空都難!”
皇帝痛罵一番後,才扭頭看著潘鏈問道:“你們家裏還有那些人牽扯進去了?”
潘鏈嚇了一跳,他三弟潘儼參與了盜糧,涉及糧食有八萬石,共得銀十萬兩。
“難怪當年他拿出了十萬兩銀子。”潘鏈在心裏深深歎口氣,潘儼也是為潘家才冒這個險。
“皇上,臣管教不嚴,請陛下降罪。”潘鏈跪下請罪。
皇帝沒有理會他,抬頭看著甘棠,甘棠輕輕歎口氣,跪下,沉聲道:“臣有失察之責,還請陛下降罪。”
蓬柱說道:“案件已經查清,陛下,這些人均該問罪。”
沒等皇帝開口,甘棠從懷裏拿出一張奏疏,雙手捧上:“臣之罪,讓朝廷蒙受巨大損失,臣不敢推卸責任,這些年,臣屍位素餐,於朝廷毫無建樹,臣無顏再居相位,懇請陛下另擇賢才,以領百官。”
黃公公悄無聲過來,接過奏疏,放在皇帝麵前,皇帝打開看,這是甘棠的請求致仕疏,他一目十行的看過。
“甘愛卿為相多年,於朝廷多有勞苦,唉,”皇帝深深歎口氣,換了語氣說:“這次的事,也不全怪你,但你的確老了,十多年,都沒發現,這失察之罪,跑不了,念在你多年為朝廷勞心竭力,你迴家養老吧。”
皇帝一點不客氣的接受了甘棠的辭呈,甘棠卻鬆口氣,規規矩矩的給皇帝磕頭,摘下官帽,放在地上,再度叩頭,起身倒退出門。
潘鏈跪在地上,看著甘棠離開,心中焦急,可又找不到理由上疏挽留,最近,朝臣的彈劾洶湧,多數集中在甘棠身上,大有不把甘棠給彈劾下去不罷休之勢。
“皇上,一應人犯該如何處理,還請皇上示下。”蓬柱上前說道。
潘鏈神情緊張,見皇帝要開口,急忙叩首道:“陛下,臣弟糊塗,臣願意替他歸還,皇上還請看在太後的份上寬恕一二!”
皇帝冷笑一聲:“寬恕!!!潘鏈,你腦子糊塗了!這麽多人,上下其手,貪汙朝廷數百萬兩銀子!寬恕了他,其他人呢!也寬恕了!朝廷法度何在!”
潘鏈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不住磕頭,張猛給皇帝使個眼色,皇帝沒有看見,正要開口下旨,張猛隻好上前一步:“皇上,現在這些人都關在廷尉府,現在最重要的是,誰來出任宰相?”
蓬柱點頭:“對,張先生說得對,塞外出兵在即,甘丞相要負責後勤調度,陛下,此事決不可緩。”
皇帝想了想,忽然看見張猛的神情,明白過來,想了想,說道:“甘棠致仕,尚書台也該調整下了,”說著微頓下:“延平郡王這次能揭發弊案,整頓治理度支曹,有功於社稷,著延平郡王實授度支曹尚書,入尚書台治事。”
潘鏈的嘴巴蠕動下,沒有反駁,心裏對張猛深恨不已,知道皇帝抓住了機會,這個時候調整尚書台,朝野上下無話可說,出了這麽大一樁案子,上麵沒人負責是不可能的,甘棠致仕,算是讓他出來當個替罪羊,進一步調整尚書台,也無可厚非。
“薛泌,在中書監治事,忠厚勤勉,多有建言,朕深知其才,著令入尚書台公幹。”
皇帝一下將兩個人調入尚書台,潘家現在可謂繁盛之極,潘鏈卻幾乎毫無反抗之力,潘儼雖然是中郎將,太子太保,可這是閑職,沒有多少實權,潘家三人,潘鏈為尚書令,權傾朝野,潘冀為太尉,掌控軍權,潘儼看到兩個哥哥都大權在握,心中頗為不甘,整天到潘冀那要官,可潘冀卻堅決不肯給他實職,相反警告他安心點,不要亂說亂動。
除了潘儼,潘家還有幾個子侄,也在朝中出仕,散布在六曹和禁軍之中,全是實權人物。
皇帝吩咐完後,張猛已經將聖旨起草完畢,交給皇帝用印,左辰皺眉,抬頭問道:“皇上,這丞相有誰?”
皇帝親手將印蓋上去,然後交給張猛,張猛送到潘鏈身前,潘鏈遲疑下,磕頭說:“臣遵旨!”
這三個字很艱難,潘鏈心中無比沮喪,尚書台一下進了兩個人薛泌延平郡王,一個外戚,一個宗室,很顯然,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掌控尚書台了。
“敵襲!”
“保護王爺!”
延平郡王家將們迅速將延平郡王圍起來,保護進屋,同時四散搜索敵蹤,王洵呆如木雞,唐克正要跑,一看閻智還站在那,連忙迴身拉著閻智躲進屋裏。
過了會,搜索的王府家將迴來報告,敵人已經跑了。
“平定窯,所有窯丁和官員全數收押,唐克,你帶領一隊人守住平定窯,出了問題,唯你是問!”
“劉傑,你立刻快馬曹裏,記住,迴去後,嚴密看守舊檔庫。”
延平郡王迴過神來,立刻下令,唐克和王府家將劉傑立刻領命,然後延平郡王坐下,他沒想到那些動手如此之快,如此果斷。
很顯然,剛才的刺殺不是針對自己,庫守死了,一個關鍵證人死了,對手很顯然是在消滅證據;而且這也可以視為對自己的一個警告。
“把袁凱押過來。”延平郡王下令道,這袁凱是平定窯假窯守,簡單的說便是副窯守。
袁凱五十多了,身材矮小瘦弱,被王府家將拎進來,抬頭看見延平郡王便痛哭流涕。
“王爺,救我!”
“你比他精明,知道死到臨頭了,”延平郡王冷冷的說,剛才的刺殺激怒了他,他決定將這個案子辦大。
“說,閻智,你來記錄。”延平郡王迅速將房間變成了一個小的問詢室,讓閻智記錄,王洵旁聽。
“是,王,王爺,”袁凱穩定下心神,才接著說:“窯裏本就隻有三萬石糧食,這五六年,就沒有新糧運進來,這些糧食還是去年運進來的。”
“胡言亂語!”王洵厲聲喝斥:“每年平定窯都要調換陳糧五萬石。”
“大人,小的沒有胡說,在去年以前,糧庫隻有兩萬石,去年調換五萬存糧,這才有了三萬石!”袁凱急急答道。
“平定窯乃帝都重要糧庫,我問你,既然在之前隻有兩萬石,可賬冊上記錄有二十萬石,這是為何?”延平郡王問道。
“迴王爺,具體怎麽的,小的也不知道,我到這平定窯已經三十多年了,十多年前,窯裏便沒再進過新糧,相反,每年都要運走三萬石糧食,最大一次,是三年前,一次就運走六萬石糧食。”
“這進庫出庫的賬冊何在?”王洵冷著臉問道。
“迴大人,這賬冊是庫守收著。”袁凱答道。
“還推諉!”延平郡王冷冷的威脅道:“這事,你是兜不住的,你看看,人家已經開始殺人滅口了,你要不開口,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袁凱額頭冒汗,大顆大顆的往下掉,他何嚐不知道,可這事他知道得實在不多。
“王爺,小的知道就這麽多,以前,每次作這事時都是沈堅親自操作,每次完結後,就賞賜大家五六兩銀子。”
“你拿了多少?”王洵有些著急了,神情越發嚴厲。
“迴大人,小的這些年,總共拿了三百兩銀子。”
“三百兩銀子,這平定窯每年進糧五萬石,帝都糧價一向不便宜,一石糧食四兩銀子,即便是糙米小麥,一石也在二兩多,這一年就是十萬兩銀子,十幾年下來,怕有百萬兩銀子了。”延平郡王冷笑連連,心中卻暗自心驚,出了這平定窯,城內的其他三個糧庫呢?除了糧食,還有食鹽,城內同樣存有。
“該死!”延平郡王忍不住罵道,唐克過來報告,找到了進出庫的賬冊記錄,延平郡王看了看,不由冷笑連連。
為了不讓人滅口,將所有窯丁和官員全數押迴度支曹,又從王府調來家丁家將,將度支曹的舊賬庫嚴密看管起來。
平定窯失竊案在最短時間上報朝廷,朝廷震驚,皇帝大怒,下令度支曹一應官員全體拘押,所有官員戴枷辦公,由延平郡王甄別錄用,平定窯一案由廷尉府和新任京兆尹落武,中書監薛泌,內衛管事麥小年,共同審理,一應人犯由廷尉府拘押。
皇帝雷霆之怒,奉旨查案的官員不敢怠慢,迅速就位,延平郡王雖然沒有戴枷辦事,他實際也是待罪之身,另一個沒有戴枷的是閻智,他到度支曹才幾個月,以前的事自然追究不到他身上。
延平郡王和閻智倆人組織力量繼續清查城內另外三個糧庫,結果,三個糧庫應該存糧五十萬石,實際上卻隻有三十二萬石,短缺十八萬石,隻有一個糧庫城東的安定窯,糧食數目是對的,其他兩個糧庫都不到一半。
延平郡王粗粗估算,這又是幾百萬兩銀子,他與閻智不由相對苦笑,如此大規模的盜竊糧食,絕對不是一兩天或一兩年的事,而且前任度支曹尚書田凝絕對脫不了幹係。
報告送到尚書台,尚書台集體失聲,潘鏈領頭上奏,請求查封田凝家財,抓捕田凝之子田融。
朝臣們彈劾田凝的奏疏雪片般飛向尚書台,但隻有一天之後,彈劾的對象變成了丞相甘棠,度支曹是屬於丞相下屬的六曹之一,甘棠為相五六年,對此事有疏於查驗之責。
度支曹自然是重災區,官員幾乎人人戴枷,幾乎每天都有官員被叫到廷尉府查詢,整個度支曹人人自危,兩天之內,四個度支曹郎官上吊自殺,恐怖彌漫在度支曹上空。
皇帝下旨,讓度支曹清查過去十二年的賬冊,同時清查所有府庫,讓薛泌和麥小年協助。
延平郡王和薛泌組織了五十多個算賬高手,一本一本賬冊清查核對,那些積滿灰塵的賬冊從庫房裏搬出來。
槽內整天算盤響個不停,最後匯總到延平郡王和薛泌麵前。
“觸目驚心!觸目驚心!”薛泌搖頭晃腦的歎道:“不過查了四成,對不上的便有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了。”
延平郡王臉色鐵青,他現在才知道顧瑋的精明,到度支曹便將以前的賬冊封存,壓根不去理會,他恐怕早就知道這些賬不能查,一查就是一場絕大風波。
薛泌失蹤笑眯眯的,這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從目前查到的結果看,皇帝若是真要窮追,自丞相甘棠以下,上百名朝廷官員牽涉其中,除了度支曹,還有吏曹,民曹,甚至潘鏈的三弟潘儼都牽涉在其中。
庫糧在十多年裏,被田凝和幾個朝臣上下其手盜賣,庫銀被幾個郎官為首的拿出去放高利貸。
郎官們互相揭發,牽涉的人越來越多,連少府丁軒也牽連進來,根據郎官的揭發,最初便是丁軒鼓動田凝,從度支曹拿銀子放高利貸。
“泰定三年的糧食,還沒到帝都便送到冀州,直接在冀州給賣了,哼,這田凝真是膽大包天!”延平郡王痛恨又無奈的搖頭。
田凝等人真是膽大包天,剛開始從糧庫盜賣糧食,還想著事後補足,賺點差價就行了,見沒人管後,膽子越來越大,幹脆將糧食直接盜賣,事後也懶得補了。
“我說這田凝腦子壞了,致仕之後,怎麽不想辦法補上?”薛泌有些納悶,田凝致仕後,明知道這些事遲早會被發現,為何不趕緊補上?
“不是他不想補,”麥公公悠悠的歎道:“一來,數目太大,補不了了;其次,他還是心存僥幸,無論是王爺還是先前的顧瑋,都沒有動下麵的人,所以,他還是可以慢慢補上的。”
“也就是說,這次要不是我讓唐克突然去清查糧庫,這樁事還埋著。”
薛泌衝他笑了笑,延平郡王忍不住苦笑,這不是傻嗎,明擺著的事,當初讓唐克去查,也是突然心血來潮,臨時決定的,唐克動作也快,更主要的是辦事認真,庫內的糧食全部過秤,這才揭開這個驚天大案。
案件並不複雜,但牽連的官員太多,讓人納悶的是,這些官員多是世家出身。
廷尉府一時間人滿為患。
皇帝看著密密麻麻的名單,憤恨之色難以摁奈。
“無恥!大膽!”
尚書台以潘鏈為首都在禦書房內,幾個人低眉肅穆,默不作聲。
“難怪朝廷府庫空空,有這麽多蛀蟲,朝廷府庫能不空都難!”
皇帝痛罵一番後,才扭頭看著潘鏈問道:“你們家裏還有那些人牽扯進去了?”
潘鏈嚇了一跳,他三弟潘儼參與了盜糧,涉及糧食有八萬石,共得銀十萬兩。
“難怪當年他拿出了十萬兩銀子。”潘鏈在心裏深深歎口氣,潘儼也是為潘家才冒這個險。
“皇上,臣管教不嚴,請陛下降罪。”潘鏈跪下請罪。
皇帝沒有理會他,抬頭看著甘棠,甘棠輕輕歎口氣,跪下,沉聲道:“臣有失察之責,還請陛下降罪。”
蓬柱說道:“案件已經查清,陛下,這些人均該問罪。”
沒等皇帝開口,甘棠從懷裏拿出一張奏疏,雙手捧上:“臣之罪,讓朝廷蒙受巨大損失,臣不敢推卸責任,這些年,臣屍位素餐,於朝廷毫無建樹,臣無顏再居相位,懇請陛下另擇賢才,以領百官。”
黃公公悄無聲過來,接過奏疏,放在皇帝麵前,皇帝打開看,這是甘棠的請求致仕疏,他一目十行的看過。
“甘愛卿為相多年,於朝廷多有勞苦,唉,”皇帝深深歎口氣,換了語氣說:“這次的事,也不全怪你,但你的確老了,十多年,都沒發現,這失察之罪,跑不了,念在你多年為朝廷勞心竭力,你迴家養老吧。”
皇帝一點不客氣的接受了甘棠的辭呈,甘棠卻鬆口氣,規規矩矩的給皇帝磕頭,摘下官帽,放在地上,再度叩頭,起身倒退出門。
潘鏈跪在地上,看著甘棠離開,心中焦急,可又找不到理由上疏挽留,最近,朝臣的彈劾洶湧,多數集中在甘棠身上,大有不把甘棠給彈劾下去不罷休之勢。
“皇上,一應人犯該如何處理,還請皇上示下。”蓬柱上前說道。
潘鏈神情緊張,見皇帝要開口,急忙叩首道:“陛下,臣弟糊塗,臣願意替他歸還,皇上還請看在太後的份上寬恕一二!”
皇帝冷笑一聲:“寬恕!!!潘鏈,你腦子糊塗了!這麽多人,上下其手,貪汙朝廷數百萬兩銀子!寬恕了他,其他人呢!也寬恕了!朝廷法度何在!”
潘鏈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不住磕頭,張猛給皇帝使個眼色,皇帝沒有看見,正要開口下旨,張猛隻好上前一步:“皇上,現在這些人都關在廷尉府,現在最重要的是,誰來出任宰相?”
蓬柱點頭:“對,張先生說得對,塞外出兵在即,甘丞相要負責後勤調度,陛下,此事決不可緩。”
皇帝想了想,忽然看見張猛的神情,明白過來,想了想,說道:“甘棠致仕,尚書台也該調整下了,”說著微頓下:“延平郡王這次能揭發弊案,整頓治理度支曹,有功於社稷,著延平郡王實授度支曹尚書,入尚書台治事。”
潘鏈的嘴巴蠕動下,沒有反駁,心裏對張猛深恨不已,知道皇帝抓住了機會,這個時候調整尚書台,朝野上下無話可說,出了這麽大一樁案子,上麵沒人負責是不可能的,甘棠致仕,算是讓他出來當個替罪羊,進一步調整尚書台,也無可厚非。
“薛泌,在中書監治事,忠厚勤勉,多有建言,朕深知其才,著令入尚書台公幹。”
皇帝一下將兩個人調入尚書台,潘家現在可謂繁盛之極,潘鏈卻幾乎毫無反抗之力,潘儼雖然是中郎將,太子太保,可這是閑職,沒有多少實權,潘家三人,潘鏈為尚書令,權傾朝野,潘冀為太尉,掌控軍權,潘儼看到兩個哥哥都大權在握,心中頗為不甘,整天到潘冀那要官,可潘冀卻堅決不肯給他實職,相反警告他安心點,不要亂說亂動。
除了潘儼,潘家還有幾個子侄,也在朝中出仕,散布在六曹和禁軍之中,全是實權人物。
皇帝吩咐完後,張猛已經將聖旨起草完畢,交給皇帝用印,左辰皺眉,抬頭問道:“皇上,這丞相有誰?”
皇帝親手將印蓋上去,然後交給張猛,張猛送到潘鏈身前,潘鏈遲疑下,磕頭說:“臣遵旨!”
這三個字很艱難,潘鏈心中無比沮喪,尚書台一下進了兩個人薛泌延平郡王,一個外戚,一個宗室,很顯然,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掌控尚書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