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搖頭輕歎道:“何止是認識啊,我們之間有著不可化解的仇恨!”
李善長聞言幽幽說道:“隻要有著足夠的利益,就沒有不能化解的仇恨,我們現在若是表明了投降之心,我就不信那擴廓帖木兒會無動於衷!”
李善長話落,朱元璋稍稍沉默了一會兒,接著便說道:“那就在發一封降書吧!”
朱元璋接著又差人給擴廓帖木兒送去了一封降書。
這一次,擴廓帖木兒很快就做出了迴應。
擴廓帖木兒派了三個使者到應天來直接與朱元璋洽談“投降”事宜。
這三個使者的來頭都不小,為首的叫張昶,是元廷的戶部尚書,另二人分別是郎中馬合謀和張璉。
張昶等人給朱元璋帶來了禦酒、八寶頂帽和任命朱元璋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的詔書。
顯然,招降朱元璋,不僅僅是擴廓帖木兒的主意,更是元順帝的決定。
張昶一行三人到達應天後,受到了朱元璋的熱情款待。
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的話,朱元璋是極有可能戴上元順帝所賜的那八寶頂帽的,盡管這一切並非朱元璋真心所願。
就在這時突然又發生了意外。
握有兵權的擴廓帖木兒,和另一位握有兵權的元廷大將孛羅帖木兒互相之間打了起來。
這可不是一般的爭權奪利,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幾十萬大軍絞纏在一起,打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
元順帝幾次下詔調停,卻也無濟於事。
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這次內戰,幾乎完全消耗殆盡了元廷的軍事實力。
可以說現在的元軍主力忙於內戰,已經沒有時間沒有力量再南下應天了。
自此之後,元軍差不多已經無力再向朱元璋發動致命的進攻了。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朱元璋非常的高興,不由的暗笑道:“莫非,這就叫做“天意”?
接著朱元璋看向了李善長,問道:“軍師,我們現在還要向元朝投降嗎?”
李善長淡淡道:“該投降時就要投降,不該投降時決不投降!”
朱元璋哈哈笑道:“那便不降了!”
說完又道:“軍師,勞煩你去將諸部將領都叫到我的府中!”
李善長微微拱手,接著便匆匆離去。
李善長遵照朱元璋的吩咐,將諸部將領交到了朱元璋的府中。
朱元璋看著諸將,聲如洪鍾地說道:“那元人竟然派了幾個人到這裏來勸我投降,你們說,我朱元璋能投降嗎?”
以周德興、湯和二人急忙高聲叫道:“不能投降!決不能投降!”
朱元璋見狀,慷慨激昂地說道:“我朱元璋領著弟兄們起事,目的就是要徹底打垮蒙元,那元人不知好歹,竟然敢派人來勸我投降,這不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嗎?”
朱元璋當即下令道:“把元人派來的戶部尚書張昶等一行三人即刻處死,並懸頭示眾!”
三顆人頭高高地懸掛在了應天城的城門樓上。
這一舉動,表明了朱元璋要與元朝政府鬥爭到底的堅強信念,無疑受到了廣大漢人的支持和讚揚。
隻是李善長多少有些遺憾。
李善長找到朱元璋,說道:“元帥,那張昶是元朝的戶部尚書,對宮廷裏的各種典章製度十分熟悉,元帥以後若是做了皇帝,是能夠用得著像張昶這樣的人的!”
李善長的意思是,元廷派來的其他兩個人可以殺,但張昶卻應該留下後用。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軍師可知道中書省衙門裏剛剛添了一個都事?”
李善長聞言搖搖頭,說道:“李某近來瑣事太多,並不知道衙門裏多了一個中書省都事,元帥此時提起此事有何意義?”
朱元璋淡笑道:“衙門裏的大小官員都歸軍師管轄,現在多了一個都事,你自然應該認識一下的!”
朱元璋隨即派人叫那個新上任的中書省都事來參見李善長。
李善長一時有些糊裏糊塗的,可等那個“中書省都事”來到李善長的麵前時,李善長才恍然大悟過來。
這個新添的中書省都事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張昶。
原來,朱元璋為張昶找了一個替死鬼,卻暗暗地把張昶留了下來。
李善長見狀不禁感慨道:“元帥這般求賢若渴,當真是讓李某敬佩不已啊!”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軍師太誇獎我朱某了,我並不懂得什麽求賢若渴,但我知道,隻要是有本事的人,我就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他留在身邊!”
此時朱元璋在北方的威脅總算是解除了,他也可以安安穩穩地去同那陳友諒開戰了。
可就在這關口,朱元璋的後院卻突然起火,而且這火還一把接著一把地燃燒,差點把朱元璋燒得焦頭爛額。
朱元璋的後院突然起火,與北方形勢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短短時間內,朱元璋在北方劉福通紅巾軍的庇護下,地盤日漸擴大,許多原來元廷的將領,搖身一變,都成了朱元璋的手下。
朱元璋的後院起火,問題就出在這些元廷降將身上。
在許許多多的元廷降將中,有不少人是真心歸順朱元璋的,比如朱元璋的水軍大將康茂才,對朱元璋可以說是忠心不二,也立下了很多赫赫戰功。
但同時也有不少的降將,本無心歸順朱元璋,隻是迫於朱元璋強大的軍事壓力,才假意向朱元璋投降。
這些人,隻要形勢一發生變化,他們就會蠢蠢欲動。
而劉福通北方紅巾軍的潰敗,正好成了這些人蠢蠢欲動的契機。
他們以為,劉福通敗了,朱元璋也就快要完了,於是他們就一個接著一個地露出了真實的麵目,開始向朱元璋發難。
先是婺州的守將蔣英、劉震反叛,殺了朱元璋的心腹胡大海,繼而是處州的李賀又背叛了朱元璋,再下來又是衢州的夏毅也反了。
這樣一來,徐達、常遇春二名大將不得不率軍到處救火,今天去奪迴處州,明天又要去平叛衢州,最後雖然是殺了叛將,奪迴了失城,但也費了不少時間,耽誤了剿殺窮寇陳友諒的最佳時機,給了陳友諒喘息、調整的時間。
李善長聞言幽幽說道:“隻要有著足夠的利益,就沒有不能化解的仇恨,我們現在若是表明了投降之心,我就不信那擴廓帖木兒會無動於衷!”
李善長話落,朱元璋稍稍沉默了一會兒,接著便說道:“那就在發一封降書吧!”
朱元璋接著又差人給擴廓帖木兒送去了一封降書。
這一次,擴廓帖木兒很快就做出了迴應。
擴廓帖木兒派了三個使者到應天來直接與朱元璋洽談“投降”事宜。
這三個使者的來頭都不小,為首的叫張昶,是元廷的戶部尚書,另二人分別是郎中馬合謀和張璉。
張昶等人給朱元璋帶來了禦酒、八寶頂帽和任命朱元璋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的詔書。
顯然,招降朱元璋,不僅僅是擴廓帖木兒的主意,更是元順帝的決定。
張昶一行三人到達應天後,受到了朱元璋的熱情款待。
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的話,朱元璋是極有可能戴上元順帝所賜的那八寶頂帽的,盡管這一切並非朱元璋真心所願。
就在這時突然又發生了意外。
握有兵權的擴廓帖木兒,和另一位握有兵權的元廷大將孛羅帖木兒互相之間打了起來。
這可不是一般的爭權奪利,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幾十萬大軍絞纏在一起,打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
元順帝幾次下詔調停,卻也無濟於事。
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這次內戰,幾乎完全消耗殆盡了元廷的軍事實力。
可以說現在的元軍主力忙於內戰,已經沒有時間沒有力量再南下應天了。
自此之後,元軍差不多已經無力再向朱元璋發動致命的進攻了。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朱元璋非常的高興,不由的暗笑道:“莫非,這就叫做“天意”?
接著朱元璋看向了李善長,問道:“軍師,我們現在還要向元朝投降嗎?”
李善長淡淡道:“該投降時就要投降,不該投降時決不投降!”
朱元璋哈哈笑道:“那便不降了!”
說完又道:“軍師,勞煩你去將諸部將領都叫到我的府中!”
李善長微微拱手,接著便匆匆離去。
李善長遵照朱元璋的吩咐,將諸部將領交到了朱元璋的府中。
朱元璋看著諸將,聲如洪鍾地說道:“那元人竟然派了幾個人到這裏來勸我投降,你們說,我朱元璋能投降嗎?”
以周德興、湯和二人急忙高聲叫道:“不能投降!決不能投降!”
朱元璋見狀,慷慨激昂地說道:“我朱元璋領著弟兄們起事,目的就是要徹底打垮蒙元,那元人不知好歹,竟然敢派人來勸我投降,這不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嗎?”
朱元璋當即下令道:“把元人派來的戶部尚書張昶等一行三人即刻處死,並懸頭示眾!”
三顆人頭高高地懸掛在了應天城的城門樓上。
這一舉動,表明了朱元璋要與元朝政府鬥爭到底的堅強信念,無疑受到了廣大漢人的支持和讚揚。
隻是李善長多少有些遺憾。
李善長找到朱元璋,說道:“元帥,那張昶是元朝的戶部尚書,對宮廷裏的各種典章製度十分熟悉,元帥以後若是做了皇帝,是能夠用得著像張昶這樣的人的!”
李善長的意思是,元廷派來的其他兩個人可以殺,但張昶卻應該留下後用。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軍師可知道中書省衙門裏剛剛添了一個都事?”
李善長聞言搖搖頭,說道:“李某近來瑣事太多,並不知道衙門裏多了一個中書省都事,元帥此時提起此事有何意義?”
朱元璋淡笑道:“衙門裏的大小官員都歸軍師管轄,現在多了一個都事,你自然應該認識一下的!”
朱元璋隨即派人叫那個新上任的中書省都事來參見李善長。
李善長一時有些糊裏糊塗的,可等那個“中書省都事”來到李善長的麵前時,李善長才恍然大悟過來。
這個新添的中書省都事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張昶。
原來,朱元璋為張昶找了一個替死鬼,卻暗暗地把張昶留了下來。
李善長見狀不禁感慨道:“元帥這般求賢若渴,當真是讓李某敬佩不已啊!”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軍師太誇獎我朱某了,我並不懂得什麽求賢若渴,但我知道,隻要是有本事的人,我就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他留在身邊!”
此時朱元璋在北方的威脅總算是解除了,他也可以安安穩穩地去同那陳友諒開戰了。
可就在這關口,朱元璋的後院卻突然起火,而且這火還一把接著一把地燃燒,差點把朱元璋燒得焦頭爛額。
朱元璋的後院突然起火,與北方形勢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短短時間內,朱元璋在北方劉福通紅巾軍的庇護下,地盤日漸擴大,許多原來元廷的將領,搖身一變,都成了朱元璋的手下。
朱元璋的後院起火,問題就出在這些元廷降將身上。
在許許多多的元廷降將中,有不少人是真心歸順朱元璋的,比如朱元璋的水軍大將康茂才,對朱元璋可以說是忠心不二,也立下了很多赫赫戰功。
但同時也有不少的降將,本無心歸順朱元璋,隻是迫於朱元璋強大的軍事壓力,才假意向朱元璋投降。
這些人,隻要形勢一發生變化,他們就會蠢蠢欲動。
而劉福通北方紅巾軍的潰敗,正好成了這些人蠢蠢欲動的契機。
他們以為,劉福通敗了,朱元璋也就快要完了,於是他們就一個接著一個地露出了真實的麵目,開始向朱元璋發難。
先是婺州的守將蔣英、劉震反叛,殺了朱元璋的心腹胡大海,繼而是處州的李賀又背叛了朱元璋,再下來又是衢州的夏毅也反了。
這樣一來,徐達、常遇春二名大將不得不率軍到處救火,今天去奪迴處州,明天又要去平叛衢州,最後雖然是殺了叛將,奪迴了失城,但也費了不少時間,耽誤了剿殺窮寇陳友諒的最佳時機,給了陳友諒喘息、調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