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元軍也總算是嚐到了惡果。
果真是,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他們若不是突然間就對百姓們大下殺手,那百姓們也許還不會反水。
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在周德興與朱文正的帶領之下,西城門的元軍節節敗退。
不大一會時間大多數元兵便已退守到了城內,待周德興與朱文正將城牆上的士兵肅清,便急忙率兵衝下城牆,將城門打開,接著便開始殺向城內的元兵。
由於西城門以破,元軍士氣大跌,再也不敢與周德興等人拚命,紛紛開始瘋狂逃竄。
對於這些逃跑的士兵,周德興也不放過,朱文正雖覺得這樣有些殘忍,但也沒有出聲製止。
直到那些逃跑的元兵受夠了追殺之後,終於投降。
周德成見此也終於收起了屠刀。
事後清點西城門投降的元兵,足足有千人之多。
看來這些一向都是以惡狼麵目示人的元人,也有怕死的時候。
至此,西城門戰事告捷。
這個戰果可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誰能夠想到,穩紮穩打的周德興和朱文正竟率先攻進了和州。
此時正在攻打其餘三門的眾將也收到了西城門已破的消息。
紛紛士氣大振,接著便不約而同的開始各自分派一批兵馬,前往西城門,接著便繞到敵後,開始在城中向元軍發起攻擊。
這下子下,和州城的元軍在腹背受敵之下紛紛不敵,就連和州的守將也死在了亂戰之中。
接著大大小小的統領又死了個幹淨,剩下的元兵們經過一番頑抗之後終於投降。
事後統計,此次投降的元兵總和共計四千六百七十五人。
至此,和州城正式告破。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派兵鎮守四方城門之後,便各自迴去向朱元璋報捷。
此時已經收到消息的朱元璋,正和李善長一同站在營帳口等待眾人歸來。
待眾人歸來,朱元璋和李善長便急忙上前迎接。
待眾人迴到營帳。
朱元璋道:“此戰諸位功不可沒啊,軍師之前還說過三日之內定能拿下和州,沒想到這還不到一日,和州城便被我們拿下了!”
朱元璋說完便暢快不已的大笑起來。
這時,李善長又接著說道:“此戰確實是出乎了李某的預料!”
待李善長話落,朱元璋調笑道:“軍師能掐會算,沒想到竟也有失算的時候!”
李善長頗有些自嘲的笑道:“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我李善長又算的了什麽呢?”
朱元璋擺手接著道:“唉,此言差以,那諸葛算雖算無遺策,在我看來李軍師也不差分毫!”
湯和道:“確實如此!”
李善長急忙連連擺手,不敢應承此言,對朱元璋說道:“將軍,咱們好像脫離主題了,這麽多的功臣可都是等著您來表彰呢!”
朱元璋哈哈笑道:“倒是朱某不對了!”
朱元璋說完便急忙對眾人拱手拜道:“朱某向各位賠不是了!”
眾人哪敢讓朱元璋施禮啊,還不等朱元璋俯下身,眾人便急忙躲了過去。
接著朱元璋說道:“諸位,先進城,隨後再喝慶功酒!”
眾人聞言齊齊一點頭,接著便隨著朱元璋走了出去。
一行人簇擁著朱元璋,從南城門進了和州城。
進到城內才悠然發現,和州城的百姓們,不知在何時竟自發的站到了街道的兩旁。
百姓們略有些膽怯的看著朱元璋一行人,他們知道,以後這和州城就要換主人了。
就是不知這個新的掌權者是個怎樣的人。
若還是如同那些元人一般,那他們的生活依舊沒有希望。
不過他們也並沒有奢望好日子會到來,他們隻祈求,這些新的掌權者不會欺壓他們就夠了。
朱元璋看著街道兩旁的百姓,看著那些百姓們畏懼的眼神,在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些百姓們並不相信他。
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消除不信任感,隻有這樣才利於他掌控和州城。
朱元璋走到站在街道中央,大聲吆喝道:“各位父老鄉親,我是朱元璋,紅巾軍的朱元璋,自現在起你們就要在我的治下生活,我知道你們害怕我們會向那些元人一樣沒事兒就去欺壓你們,我請你們能夠相信我和我的部下,我們是絕對不會做出欺壓百姓的事情的,因為我以前和你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因為吃不起飽飯,這才參加義軍造了反!”
朱元璋說完之後便看向了那些百姓。
見百姓們還是一臉懷疑,看來這番長篇大論沒有任何效用。
朱元璋你不由得歎息一聲,隨後又接著說道:“我們來約法三章,自今日起立下三法,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此三法用來約束我和我的部下,當然也用來維持和州的治安,但凡有任何人觸法,決不容情!”
約法三章一出,百姓們雖還是不太相信,但總算是初步放下了戒心。
就在此時人群中的一個老漢突然說道:“你是不是那個攻下滁州城的朱元璋?”
朱元璋走到老漢的身前,輕笑道:“老人家,您難道認得我?”
老漢道:“老漢曾去過滁州城,方才聽到大人您通報姓名之時便感到熟悉,但是老漢卻不敢確定,直到您定下三法,老漢方才確信,您確實是攻下滁州城的那個朱元璋!”
老漢說完之後便繼續說道:“各位這位朱元璋大人可是個好人啊,老漢曾去過滁州城,你們不知道,那滁州城就是這味道大人打下來的,那裏的百姓生活的可好了,現在這位大人的終於打到了和州,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人群中還是又許多人認識老漢的。
就在這時,老漢身前的一個中年人問道:“老張頭,你說的可是真的?”
老漢聞言頓時瞪眼道:“那還能有假,我本來還想帶著家人去滁州呢,現在看來是不用去了!”
有老漢在這裏證明,那些百姓們當即就相信了老漢的話。
一傳十十傳百,不大一會時間,眾多百姓們就知道了,這新來的統治者卻是是個好人。
果真是,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他們若不是突然間就對百姓們大下殺手,那百姓們也許還不會反水。
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在周德興與朱文正的帶領之下,西城門的元軍節節敗退。
不大一會時間大多數元兵便已退守到了城內,待周德興與朱文正將城牆上的士兵肅清,便急忙率兵衝下城牆,將城門打開,接著便開始殺向城內的元兵。
由於西城門以破,元軍士氣大跌,再也不敢與周德興等人拚命,紛紛開始瘋狂逃竄。
對於這些逃跑的士兵,周德興也不放過,朱文正雖覺得這樣有些殘忍,但也沒有出聲製止。
直到那些逃跑的元兵受夠了追殺之後,終於投降。
周德成見此也終於收起了屠刀。
事後清點西城門投降的元兵,足足有千人之多。
看來這些一向都是以惡狼麵目示人的元人,也有怕死的時候。
至此,西城門戰事告捷。
這個戰果可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誰能夠想到,穩紮穩打的周德興和朱文正竟率先攻進了和州。
此時正在攻打其餘三門的眾將也收到了西城門已破的消息。
紛紛士氣大振,接著便不約而同的開始各自分派一批兵馬,前往西城門,接著便繞到敵後,開始在城中向元軍發起攻擊。
這下子下,和州城的元軍在腹背受敵之下紛紛不敵,就連和州的守將也死在了亂戰之中。
接著大大小小的統領又死了個幹淨,剩下的元兵們經過一番頑抗之後終於投降。
事後統計,此次投降的元兵總和共計四千六百七十五人。
至此,和州城正式告破。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派兵鎮守四方城門之後,便各自迴去向朱元璋報捷。
此時已經收到消息的朱元璋,正和李善長一同站在營帳口等待眾人歸來。
待眾人歸來,朱元璋和李善長便急忙上前迎接。
待眾人迴到營帳。
朱元璋道:“此戰諸位功不可沒啊,軍師之前還說過三日之內定能拿下和州,沒想到這還不到一日,和州城便被我們拿下了!”
朱元璋說完便暢快不已的大笑起來。
這時,李善長又接著說道:“此戰確實是出乎了李某的預料!”
待李善長話落,朱元璋調笑道:“軍師能掐會算,沒想到竟也有失算的時候!”
李善長頗有些自嘲的笑道:“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我李善長又算的了什麽呢?”
朱元璋擺手接著道:“唉,此言差以,那諸葛算雖算無遺策,在我看來李軍師也不差分毫!”
湯和道:“確實如此!”
李善長急忙連連擺手,不敢應承此言,對朱元璋說道:“將軍,咱們好像脫離主題了,這麽多的功臣可都是等著您來表彰呢!”
朱元璋哈哈笑道:“倒是朱某不對了!”
朱元璋說完便急忙對眾人拱手拜道:“朱某向各位賠不是了!”
眾人哪敢讓朱元璋施禮啊,還不等朱元璋俯下身,眾人便急忙躲了過去。
接著朱元璋說道:“諸位,先進城,隨後再喝慶功酒!”
眾人聞言齊齊一點頭,接著便隨著朱元璋走了出去。
一行人簇擁著朱元璋,從南城門進了和州城。
進到城內才悠然發現,和州城的百姓們,不知在何時竟自發的站到了街道的兩旁。
百姓們略有些膽怯的看著朱元璋一行人,他們知道,以後這和州城就要換主人了。
就是不知這個新的掌權者是個怎樣的人。
若還是如同那些元人一般,那他們的生活依舊沒有希望。
不過他們也並沒有奢望好日子會到來,他們隻祈求,這些新的掌權者不會欺壓他們就夠了。
朱元璋看著街道兩旁的百姓,看著那些百姓們畏懼的眼神,在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些百姓們並不相信他。
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消除不信任感,隻有這樣才利於他掌控和州城。
朱元璋走到站在街道中央,大聲吆喝道:“各位父老鄉親,我是朱元璋,紅巾軍的朱元璋,自現在起你們就要在我的治下生活,我知道你們害怕我們會向那些元人一樣沒事兒就去欺壓你們,我請你們能夠相信我和我的部下,我們是絕對不會做出欺壓百姓的事情的,因為我以前和你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因為吃不起飽飯,這才參加義軍造了反!”
朱元璋說完之後便看向了那些百姓。
見百姓們還是一臉懷疑,看來這番長篇大論沒有任何效用。
朱元璋你不由得歎息一聲,隨後又接著說道:“我們來約法三章,自今日起立下三法,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此三法用來約束我和我的部下,當然也用來維持和州的治安,但凡有任何人觸法,決不容情!”
約法三章一出,百姓們雖還是不太相信,但總算是初步放下了戒心。
就在此時人群中的一個老漢突然說道:“你是不是那個攻下滁州城的朱元璋?”
朱元璋走到老漢的身前,輕笑道:“老人家,您難道認得我?”
老漢道:“老漢曾去過滁州城,方才聽到大人您通報姓名之時便感到熟悉,但是老漢卻不敢確定,直到您定下三法,老漢方才確信,您確實是攻下滁州城的那個朱元璋!”
老漢說完之後便繼續說道:“各位這位朱元璋大人可是個好人啊,老漢曾去過滁州城,你們不知道,那滁州城就是這味道大人打下來的,那裏的百姓生活的可好了,現在這位大人的終於打到了和州,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人群中還是又許多人認識老漢的。
就在這時,老漢身前的一個中年人問道:“老張頭,你說的可是真的?”
老漢聞言頓時瞪眼道:“那還能有假,我本來還想帶著家人去滁州呢,現在看來是不用去了!”
有老漢在這裏證明,那些百姓們當即就相信了老漢的話。
一傳十十傳百,不大一會時間,眾多百姓們就知道了,這新來的統治者卻是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