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貞的敘述,徐達、周德興、湯和都禁不住欷歔起來。朱元璋也是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這眼淚當然有喜有悲。喜的是,他朱元璋在這個世上畢竟還有親人。悲的是,就算把李貞和保兒也包括在內,朱元璋也沒有幾個親人了。
從此,文正、李貞及保兒就留在了朱元璋的軍中。許是覺得自己的親人太稀少了吧,朱元璋後來不僅把外甥保兒收為義子改名文忠,而且還陸陸續續地一共收了二十多個人做自己的義子。這二十多個義子,除不幸陣亡外,後來大都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戰將,有的則成了朱元璋用來監視其他大將的密探。
不幾天,郭子興帶著家人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滁陽城。朱元璋把徐達隻領著一千人便攻占了滁陽的事情稟告了郭子興。郭子興異常高興,當即重賞了徐達大批銀兩和布匹。徐達沒有把賞賜獨吞,而是把賞賜的銀兩再賞給自己的手下,又把賞賜的布匹分送給朱元璋、周德興、湯和等人的老婆。朱元璋笑著對徐達道:“二弟,你立了戰功,我們都跟著沾光呢。”
徐達言道:“我認為,攻下滁陽,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如果就我一個人,我能攻得下滁陽?”
滁陽城雖然比定遠城要大許多,但數萬官兵和眾多老百姓都集中在這裏,這裏也同樣顯得十分擁擠。差不多有半數紅巾軍官兵隻能紮營在城外。於是郭子興就找朱元璋商量,是否可以再到別處去占領幾個城池以緩解滁陽城的壓力,朱元璋沒有意見。朱元璋早已和徐達等人商量好了,以目前的實力,還很難去攻占集慶,更沒有一支像樣的水軍,所以朱元璋和徐達等人就暗中決定,先在滁陽城好好地發展一下,然後分兵向長江北岸推進,等完全控製了集慶以北的江岸,再設法渡江以圖集慶。當然了,朱元璋等人的真實意圖,是不會對郭子興說的。
幾個月時間過去了,說話便到了這一年的秋暮冬初。朱元璋認為準備得差不多了,便征得郭子興同意,決定發兵三萬,分三路同時向江岸挺進,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舉打通從滁陽到集慶的道路。三路兵馬的指揮是這樣安排的:北路,由張天祐和郭氏兄弟指揮,南路由徐達、周德興指揮,中路由朱元
然而,就在三路人馬即將離開滁陽城準備向南進發的前一天,滁陽城內突然來了幾個不速之客,這幾個不速之客的到來,不僅一下子打亂了朱元璋的全盤計劃,而且還使得滁陽城內的氣氛一下子驟然緊張起來。你道為何?原來這幾個不速之客是那個“永義王”趙均用派來的。趙均用毒死彭大控製了泗州城之後,又派部下攻占了六合(今江蘇省六合縣)。而現在,元朝軍隊正大舉進攻六合,因滁陽城距六合比較近,所以趙均用就派人到滁陽來叫郭子興趕快發兵去救援六合。這裏就不能不首先提到一個叫張士誠的人了。
張士誠,原來的小名兒叫九四,是當時的泰州白駒場人。泰州靠近東海,那裏的百姓多以販鹽為生。張士誠和三個兄弟士義、士德、士信都是當地著名的鹽販子,那時鹽業為政府官營,私自販鹽是違犯法律的,所以張士誠四兄弟就經常遭到官兵的追捕,不僅如此,當地的豪紳們也經常地對張士誠四兄弟進行敲詐,張士誠四兄弟實在忍無可忍,便糾集了李伯升、潘原明、呂珍等一共十八條漢子,殺死了豪紳,扯起了反抗元廷的大旗,貧苦的鹽丁們紛紛聚攏在張士誠的大旗下。張士誠率著鹽丁們頻頻進攻四周的鹽場,盡管在一次戰鬥中,他的大弟弟張士義不幸陣亡,但他的勢力卻在不斷地壯大。不久,他便率眾攻下了泰州城。
泰州地區是當時元廷鹽稅的重要來源地。張士誠占了泰州,自然大大地影響了元廷的鹽稅收入。於是元廷就數度派兵前往泰州鎮壓,但都遭到了失敗。後來,在丞相脫脫的建議下,元廷改鎮壓為招撫,派使者去泰州勸降,並封張士誠為“萬戶侯”。張士誠一時心動,就接受了元廷的封號,在泰州城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但沒過多長時間,張士誠覺得“萬戶侯”頭銜太小,又打起了反元旗號,並很快占領了高郵,還在這一年的正月,於高郵自稱“誠王”,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佑”做起王爺來了。又在這一年的六月,也就是朱元璋等人向滁陽進發的時候,張士誠派兵攻占了江北重鎮揚州。
揚州等於是京杭大運河的咽喉。張士誠占了揚州,就切斷了大運河的漕運。元廷在江南一帶征收的糧食,主要就是通過大運河往大都等地調發的,大運河一被切斷,整個元朝北方包括大都在內,隨時都麵臨著缺糧的危險。元廷無奈,隻得聽從丞相脫脫的意見,讓脫脫率大軍——當時號稱“百萬”——出征高郵,企圖一舉蕩滅張士誠。
當時的張士誠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元相脫脫率百萬大軍將高郵城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晝夜不停地攻打,破城隻是個時間上的問題了。張士誠找來張士德、張士信商量。兩個兄弟也都認為除了投降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恰好,高郵外城被元軍攻破,數不清的元兵又馬不停蹄地向內城攻來。張士誠無可奈何地對兩個兄弟道:“吩咐弟兄們,不要再抵抗了,一起投降吧。”
張士誠都準備打開高郵城的城門了。可就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令張士誠很難相信的場麵:圍攻高郵的數十萬元軍,突然四處潰散,而且潰散的速度快得更是難以置信。張士誠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但卻做出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打開城門,傾全力向元軍追擊。
從此,文正、李貞及保兒就留在了朱元璋的軍中。許是覺得自己的親人太稀少了吧,朱元璋後來不僅把外甥保兒收為義子改名文忠,而且還陸陸續續地一共收了二十多個人做自己的義子。這二十多個義子,除不幸陣亡外,後來大都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戰將,有的則成了朱元璋用來監視其他大將的密探。
不幾天,郭子興帶著家人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滁陽城。朱元璋把徐達隻領著一千人便攻占了滁陽的事情稟告了郭子興。郭子興異常高興,當即重賞了徐達大批銀兩和布匹。徐達沒有把賞賜獨吞,而是把賞賜的銀兩再賞給自己的手下,又把賞賜的布匹分送給朱元璋、周德興、湯和等人的老婆。朱元璋笑著對徐達道:“二弟,你立了戰功,我們都跟著沾光呢。”
徐達言道:“我認為,攻下滁陽,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如果就我一個人,我能攻得下滁陽?”
滁陽城雖然比定遠城要大許多,但數萬官兵和眾多老百姓都集中在這裏,這裏也同樣顯得十分擁擠。差不多有半數紅巾軍官兵隻能紮營在城外。於是郭子興就找朱元璋商量,是否可以再到別處去占領幾個城池以緩解滁陽城的壓力,朱元璋沒有意見。朱元璋早已和徐達等人商量好了,以目前的實力,還很難去攻占集慶,更沒有一支像樣的水軍,所以朱元璋和徐達等人就暗中決定,先在滁陽城好好地發展一下,然後分兵向長江北岸推進,等完全控製了集慶以北的江岸,再設法渡江以圖集慶。當然了,朱元璋等人的真實意圖,是不會對郭子興說的。
幾個月時間過去了,說話便到了這一年的秋暮冬初。朱元璋認為準備得差不多了,便征得郭子興同意,決定發兵三萬,分三路同時向江岸挺進,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舉打通從滁陽到集慶的道路。三路兵馬的指揮是這樣安排的:北路,由張天祐和郭氏兄弟指揮,南路由徐達、周德興指揮,中路由朱元
然而,就在三路人馬即將離開滁陽城準備向南進發的前一天,滁陽城內突然來了幾個不速之客,這幾個不速之客的到來,不僅一下子打亂了朱元璋的全盤計劃,而且還使得滁陽城內的氣氛一下子驟然緊張起來。你道為何?原來這幾個不速之客是那個“永義王”趙均用派來的。趙均用毒死彭大控製了泗州城之後,又派部下攻占了六合(今江蘇省六合縣)。而現在,元朝軍隊正大舉進攻六合,因滁陽城距六合比較近,所以趙均用就派人到滁陽來叫郭子興趕快發兵去救援六合。這裏就不能不首先提到一個叫張士誠的人了。
張士誠,原來的小名兒叫九四,是當時的泰州白駒場人。泰州靠近東海,那裏的百姓多以販鹽為生。張士誠和三個兄弟士義、士德、士信都是當地著名的鹽販子,那時鹽業為政府官營,私自販鹽是違犯法律的,所以張士誠四兄弟就經常遭到官兵的追捕,不僅如此,當地的豪紳們也經常地對張士誠四兄弟進行敲詐,張士誠四兄弟實在忍無可忍,便糾集了李伯升、潘原明、呂珍等一共十八條漢子,殺死了豪紳,扯起了反抗元廷的大旗,貧苦的鹽丁們紛紛聚攏在張士誠的大旗下。張士誠率著鹽丁們頻頻進攻四周的鹽場,盡管在一次戰鬥中,他的大弟弟張士義不幸陣亡,但他的勢力卻在不斷地壯大。不久,他便率眾攻下了泰州城。
泰州地區是當時元廷鹽稅的重要來源地。張士誠占了泰州,自然大大地影響了元廷的鹽稅收入。於是元廷就數度派兵前往泰州鎮壓,但都遭到了失敗。後來,在丞相脫脫的建議下,元廷改鎮壓為招撫,派使者去泰州勸降,並封張士誠為“萬戶侯”。張士誠一時心動,就接受了元廷的封號,在泰州城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但沒過多長時間,張士誠覺得“萬戶侯”頭銜太小,又打起了反元旗號,並很快占領了高郵,還在這一年的正月,於高郵自稱“誠王”,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佑”做起王爺來了。又在這一年的六月,也就是朱元璋等人向滁陽進發的時候,張士誠派兵攻占了江北重鎮揚州。
揚州等於是京杭大運河的咽喉。張士誠占了揚州,就切斷了大運河的漕運。元廷在江南一帶征收的糧食,主要就是通過大運河往大都等地調發的,大運河一被切斷,整個元朝北方包括大都在內,隨時都麵臨著缺糧的危險。元廷無奈,隻得聽從丞相脫脫的意見,讓脫脫率大軍——當時號稱“百萬”——出征高郵,企圖一舉蕩滅張士誠。
當時的張士誠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元相脫脫率百萬大軍將高郵城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晝夜不停地攻打,破城隻是個時間上的問題了。張士誠找來張士德、張士信商量。兩個兄弟也都認為除了投降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恰好,高郵外城被元軍攻破,數不清的元兵又馬不停蹄地向內城攻來。張士誠無可奈何地對兩個兄弟道:“吩咐弟兄們,不要再抵抗了,一起投降吧。”
張士誠都準備打開高郵城的城門了。可就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令張士誠很難相信的場麵:圍攻高郵的數十萬元軍,突然四處潰散,而且潰散的速度快得更是難以置信。張士誠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但卻做出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打開城門,傾全力向元軍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