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犯二字,讓攸寧的心似被刺了一下,麵上則是從容一笑,「自古至今,從來不乏冤案懸案。有人鳴不平,便意味著案子存疑,應該重新查證。要不然,何以諸多朝廷大員相繼上奏,為昔年名將鳴冤?」
安陽郡主輕輕地哼笑一笑,瞥一眼葉奕寧,道:「西南戰事大捷,林將軍已迴京來,有些人在打什麽算盤,不是明擺著的麽?
「萬一能幫昔年案犯翻案,那麽,鍾離遠就能重新迴到朝堂,勢必將林陌取而代之。
「可是鍾離遠畢竟已離開數年,在軍中不復昔年聲望,到時候,還不是要被一些有心人恣意拿捏,做個擺設?
「這種高瞻遠矚的心計,這等布局,天下怕是沒幾個人能做到。
「那麽,相應發生的一些突兀的小事,也就更是情理之中了。」語畢,著意凝了葉奕寧一眼。
一席話竟是暗藏玄機,雖未點破,卻分明存著蕭拓布侷促成這一切的意思。這一招挑撥離間,用的確實不錯。
葉奕寧當即輕笑出聲,將話接了過去:「怎麽樣的人,便會用怎樣的眼光看待諸事。
「譬如鍾離將軍一案,我看到的是疑點重重,隻求一個黑白分明的結果;郡主看到的卻是官場的勾心鬥角,且相信別人亦如你。
「郡主也曾歷經戎馬生涯,當知軍心為何,赤子之心又為何,有些事,他們隻是要一個公道罷了,哪怕需要等一輩子,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恕我直言,但願遼王在封地治下的心思不似郡主,否則,終將寒了人們的心。」
安陽郡主麵色微變,目光不善地望著葉奕寧,「我倒是不知道,葉千戶是如此的能言善辯,哪怕是為了很可能是把你當棋子的人。」
「在禦前行走,是下官三生有幸。」葉奕寧語氣和緩,「郡主常年在遼東,對京城的事不能了如指掌,亦是情理之中。」
「葉大人到底不如郡主命好,」攸寧笑笑的,「一生下來便天之驕女,幾歲便得了郡主誥封,年少時剿匪幾次之後,便也就成了好些官員盛讚的文武雙全的響噹噹的人物。哪像尋常人,從文要經歷十年寒窗苦,從武的辛苦更不消說,到了沙場上,衝鋒陷陣捨生忘死多少次,才能得到朝廷的嘉許。」
這是對安陽郡主昔年的軍功、名譽的全然質疑。
安陽郡主揚眉,冷聲道:「你憑什麽這麽說?」
她語聲剛落,攸寧便已接道:「我有足夠的人證,可以證明郡主種種擔得起德不配位四字。」說到這兒,似是才發現安陽郡主的不悅,訝然道,「郡主怎麽生氣了?皇上也說了,隻當是閑話家常,我總不可能真的那麽閑,要人去指證這種事。
「但是,郡主也真該反過頭來想一想,眼前這件事若成真,你又作何感想?
「如果朝廷認可我和人證的說法,否定你當初的軍功,事過之後,你若覺得冤枉,會不會苦心研究卷宗,核對人證口供,以圖來日自證清白?」
安陽郡主張了張嘴,發現這問題太刁鑽了,自己怎麽答都不對,且不管哪種答案都對鍾離遠翻案有益——不追究,那是心裏有鬼;追究,便與鍾離遠的處境有相似之處。
皇帝眼中有了些許笑意。她就知道,攸寧不是逞口舌之快的做派,你感覺她言語有些不合心性的時候,必然是在耍壞,給人挖坑。
長公主輕咳一聲,悠然笑道:「隻說蕭夫人剛剛擺出來的這些,倒是情理之中,可眼前事終究與當初不同。
「當初那件案子,證據確鑿,隻刑部詔獄相加,就存著多達二三百份口供。
「不管怎麽說,翻案的事情,實在是有些可笑了。」
攸寧穩穩接住長公主的視線,挑了挑眉,「如果決意對一個人痛下殺手,在座的除了皇上和葉大人,誰不能做到?
「長公主到如今,是歷經三代帝王的人,根基之深,誰敢小覷?
「安陽郡主自是不必說,遼王對這個妹妹一向暗中,給她千八百的死士不在話下。
「至於我,從何處都比不得二位,但是我手裏銀錢不少。有錢能使鬼推磨,銀錢有時候最容易買下一個人的性命。
「長公主最是通曉世事,總不至於為著反對翻案,便否認這些世情。」
長公主笑著對攸寧舉起酒盅,與她一起喝了一盅酒,這才道:「蕭夫人又何嚐不是最通曉世事的,手裏又怎麽可能隻有銀錢。可是,我還是想不通啊,那麽多人證,那麽多份口供,要怎樣才能推翻?我想著,這也是讓皇上與內閣頗覺棘手的問題。」
這話說的不假,一些官員的猶豫、遲疑也就在這兒,因為想不到這問題要怎麽解決,所以才保持中立,觀望後續。
攸寧唇角徐徐上揚,綻出絕美的笑靨,可瀲灩生輝的一雙明眸之中,疏無暖意,甚而閃爍著鋒芒:「譬如剛才我指摘安陽郡主一事,我若是她,若是真覺著冤枉,不會想著怎樣從我這邊的人證下手,而是找到更多的更可信的證供,才證明自己。
「同理,鍾離將軍的案子亦如此,為什麽要始終盯著那些證供?尤其是在人證幾乎已經死絕了的情形下。
「很多懸案歷經數百年也不曾有結果,世人無法給出一個一致的答案。但據我所知,目前為止,這類懸案之中,不包括名將蒙冤。名將受到的冤屈終會清洗,固然是因為軍心民心,亦是因為通過戰事做文章的冤案,從根本上就沒做成鐵案的可能。」
</br>
安陽郡主輕輕地哼笑一笑,瞥一眼葉奕寧,道:「西南戰事大捷,林將軍已迴京來,有些人在打什麽算盤,不是明擺著的麽?
「萬一能幫昔年案犯翻案,那麽,鍾離遠就能重新迴到朝堂,勢必將林陌取而代之。
「可是鍾離遠畢竟已離開數年,在軍中不復昔年聲望,到時候,還不是要被一些有心人恣意拿捏,做個擺設?
「這種高瞻遠矚的心計,這等布局,天下怕是沒幾個人能做到。
「那麽,相應發生的一些突兀的小事,也就更是情理之中了。」語畢,著意凝了葉奕寧一眼。
一席話竟是暗藏玄機,雖未點破,卻分明存著蕭拓布侷促成這一切的意思。這一招挑撥離間,用的確實不錯。
葉奕寧當即輕笑出聲,將話接了過去:「怎麽樣的人,便會用怎樣的眼光看待諸事。
「譬如鍾離將軍一案,我看到的是疑點重重,隻求一個黑白分明的結果;郡主看到的卻是官場的勾心鬥角,且相信別人亦如你。
「郡主也曾歷經戎馬生涯,當知軍心為何,赤子之心又為何,有些事,他們隻是要一個公道罷了,哪怕需要等一輩子,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恕我直言,但願遼王在封地治下的心思不似郡主,否則,終將寒了人們的心。」
安陽郡主麵色微變,目光不善地望著葉奕寧,「我倒是不知道,葉千戶是如此的能言善辯,哪怕是為了很可能是把你當棋子的人。」
「在禦前行走,是下官三生有幸。」葉奕寧語氣和緩,「郡主常年在遼東,對京城的事不能了如指掌,亦是情理之中。」
「葉大人到底不如郡主命好,」攸寧笑笑的,「一生下來便天之驕女,幾歲便得了郡主誥封,年少時剿匪幾次之後,便也就成了好些官員盛讚的文武雙全的響噹噹的人物。哪像尋常人,從文要經歷十年寒窗苦,從武的辛苦更不消說,到了沙場上,衝鋒陷陣捨生忘死多少次,才能得到朝廷的嘉許。」
這是對安陽郡主昔年的軍功、名譽的全然質疑。
安陽郡主揚眉,冷聲道:「你憑什麽這麽說?」
她語聲剛落,攸寧便已接道:「我有足夠的人證,可以證明郡主種種擔得起德不配位四字。」說到這兒,似是才發現安陽郡主的不悅,訝然道,「郡主怎麽生氣了?皇上也說了,隻當是閑話家常,我總不可能真的那麽閑,要人去指證這種事。
「但是,郡主也真該反過頭來想一想,眼前這件事若成真,你又作何感想?
「如果朝廷認可我和人證的說法,否定你當初的軍功,事過之後,你若覺得冤枉,會不會苦心研究卷宗,核對人證口供,以圖來日自證清白?」
安陽郡主張了張嘴,發現這問題太刁鑽了,自己怎麽答都不對,且不管哪種答案都對鍾離遠翻案有益——不追究,那是心裏有鬼;追究,便與鍾離遠的處境有相似之處。
皇帝眼中有了些許笑意。她就知道,攸寧不是逞口舌之快的做派,你感覺她言語有些不合心性的時候,必然是在耍壞,給人挖坑。
長公主輕咳一聲,悠然笑道:「隻說蕭夫人剛剛擺出來的這些,倒是情理之中,可眼前事終究與當初不同。
「當初那件案子,證據確鑿,隻刑部詔獄相加,就存著多達二三百份口供。
「不管怎麽說,翻案的事情,實在是有些可笑了。」
攸寧穩穩接住長公主的視線,挑了挑眉,「如果決意對一個人痛下殺手,在座的除了皇上和葉大人,誰不能做到?
「長公主到如今,是歷經三代帝王的人,根基之深,誰敢小覷?
「安陽郡主自是不必說,遼王對這個妹妹一向暗中,給她千八百的死士不在話下。
「至於我,從何處都比不得二位,但是我手裏銀錢不少。有錢能使鬼推磨,銀錢有時候最容易買下一個人的性命。
「長公主最是通曉世事,總不至於為著反對翻案,便否認這些世情。」
長公主笑著對攸寧舉起酒盅,與她一起喝了一盅酒,這才道:「蕭夫人又何嚐不是最通曉世事的,手裏又怎麽可能隻有銀錢。可是,我還是想不通啊,那麽多人證,那麽多份口供,要怎樣才能推翻?我想著,這也是讓皇上與內閣頗覺棘手的問題。」
這話說的不假,一些官員的猶豫、遲疑也就在這兒,因為想不到這問題要怎麽解決,所以才保持中立,觀望後續。
攸寧唇角徐徐上揚,綻出絕美的笑靨,可瀲灩生輝的一雙明眸之中,疏無暖意,甚而閃爍著鋒芒:「譬如剛才我指摘安陽郡主一事,我若是她,若是真覺著冤枉,不會想著怎樣從我這邊的人證下手,而是找到更多的更可信的證供,才證明自己。
「同理,鍾離將軍的案子亦如此,為什麽要始終盯著那些證供?尤其是在人證幾乎已經死絕了的情形下。
「很多懸案歷經數百年也不曾有結果,世人無法給出一個一致的答案。但據我所知,目前為止,這類懸案之中,不包括名將蒙冤。名將受到的冤屈終會清洗,固然是因為軍心民心,亦是因為通過戰事做文章的冤案,從根本上就沒做成鐵案的可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