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府。」攸寧翩然轉身。
三夫人早就看呆了,在丫鬟提醒之下,才快步去趕攸寧,邊走邊眉眼含笑地咕噥:「太厲害了,我這小妯娌太厲害了……」攸寧之前對樊氏放的話,刻意把她摘了出去,她沒什麽好擔心的。
秋月在一旁聽得嘴角抽了抽,又忍不住笑:這個三夫人呦,這是心大到了什麽份兒上?不怪自家夫人總說她沒心沒肺。
.
宮中,禦書房。
武安侯躬身站在禦書案前。是二十二三歲的年輕男子,身姿筆挺,儀表堂堂。
皇帝道:「傳你進京迴話,倒是沒什麽大事,甚至於,隻關乎你一樁私事。隻望你別怪朕多事。」
武安侯忙道:「皇上言重了。不論何事,您隻管垂詢,臣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帝命人賜座,之後才道:「宋氏宛竹,已成為濟寧侯的妾室。沒法子,兩人私定終身在先,朕也不便讓剛剛立下赫赫戰功的濟寧侯為了這種事心寒,便讓他從速把宋宛竹迎進了侯府。」
「私定終身?」武安侯失聲道,顧不得禮儀,滿眼詫異地望著皇帝。
皇帝牽了牽唇,肯定地頷首,「他們兩個年少時便相識,兩情相悅——也就是宋家外放到金陵之前。」
武安侯的麵色變得非常複雜且難看。
「有些事,朕不說你也曉得。」皇帝緩和了神色和語氣,「很多官員附近,都有錦衣衛,留意官員及其家眷的一言一行。
「眼前這檔子事兒也是巧了,剛有錦衣衛通稟宋知府治家無方,膝下的宋宛竹性子輕浮,四處招蜂引蝶,便又出了林侯納她為妾的事。
「當然,依著濟寧侯的本意,是不想委屈年少時的意中人,要不然,也不會倉促地休妻。
「宋家也分明做好了宋宛竹成為侯夫人的準備——宋宛竹一早趕到京城,投奔濟寧侯,在濟寧侯的別院住了不短的日子,宋夫人趕來京城,可謂浩浩蕩蕩,箱籠足足有百十來個,裝的全是做嫁妝的物件兒。
「朕聽了這些事,總覺著哪裏不對,因為宋宛竹分明也與你來往過不短的一段日子,不是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為此,朕才管了一次閑事,命錦衣衛和新任的誥命介入,反正不能讓宋宛竹成為侯夫人,她們辦事得力,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魏凡聽出了些別的意味:林陌與宋宛竹的事,介入其中的是首輔夫人和楊錦瑟,皇上現在卻說她們是得了自己的吩咐,擺明是存了維護之心——皇帝很多事,他一無所知,但這類事倒是從不會瞞著他。
他從來是最會察言觀色的人,這會兒就笑著請示:「還有一些細枝末節,奴才告知武安侯可好?」
皇帝頷首一笑。
魏凡著重說的,是宋宛竹與郭家公子的事:「……有錦衣衛說過,宋宛竹與郭家公子的事剛有了眉目,她便約見侯爺,在水上的畫舫上相見,相見之後,宋夫人便去了郭家,拿迴了信物。這些都是有證可查的,隻是不知侯爺是否還有印象。」皇帝不想命婦摻和進來,他自然也要用錦衣衛說事,畢竟,那就是他們一部分的本職,奉命盯著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武安侯動作遲緩地站起身來,躬身行禮,一時間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魏凡笑嗬嗬地提醒:「皇上隻是要侯爺一句準話而已,您與濟寧侯都是勛貴之家,要是為了這等事情生了齟齬,總歸是沒必要。時過境遷,侯爺絕不會擔上什麽幹係。可那女子已然用了些手段進了林府的門,皇上少不得要做到心裏有底,以防勛貴之家後院兒起火,甚至於……萬一有人自覺境遇與心願相隔太遠,向侯爺求助也未可知,您要是被蒙在鼓裏,萬一起了英雄救美的心思,豈不要成了笑話?您說呢?」
武安侯死死地咬住牙,麵色一陣紅一陣白,可是不管如何的壓抑,麵上還是現出了憤懣之色。
思量再三,他再度向上行禮,恭聲道:「宋家外放到金陵之後,微臣才與宋宛竹相識,在微臣看來……彼此都有結百年之好的心思,隻是想著來日方長,加之我尚在父親孝期,便沒有點破。
「至於她為何一麵與微臣來往,一麵去相看別人,微臣實在不知。
「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譬如她年少時相識的濟寧侯,譬如郭家公子。
「微臣隻知道,那日她約我在水上畫舫相見,話裏話外的,是要我給她句相約餘生的準話。
「微臣覺得那是應當的,為了表明心意,與她各做了一首表明心意的小詩,且做了交換,隻等我出了孝期之後上門提親……不瞞皇上,她所作的定情詩,微臣一直帶在身邊。
「可是,微臣出了孝期之後,事情卻出了波折。
「宋宛竹告訴我,他父親不準她嫁一個空有爵位卻無建樹的人,若她堅持,便要將她送進寺廟,常伴青燈古佛。
「後來,宋夫人也見了我兩次,說她女兒對我一往情深,怎奈宋知府如何都不肯同意。宋夫人還說,我要是不想把宋宛竹逼上絕路,在寺廟了卻一生,不如先一步放手。那等盡孝與選擇意中人的兩難境地,已經快把宋宛竹逼瘋了。
「我又能怎樣呢……沒有建功立業沒有官職是實情,思量再三,隻能忍痛放棄,讓她最起碼全了孝道,不再左右為難。」
皇帝聽完,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原來如此。既是如此,事情就簡單了,不過是年少懵懂時遇到了一個有心計的女子而已,也不算什麽,事情過了便過了,你不需放在心裏。」
</br>
三夫人早就看呆了,在丫鬟提醒之下,才快步去趕攸寧,邊走邊眉眼含笑地咕噥:「太厲害了,我這小妯娌太厲害了……」攸寧之前對樊氏放的話,刻意把她摘了出去,她沒什麽好擔心的。
秋月在一旁聽得嘴角抽了抽,又忍不住笑:這個三夫人呦,這是心大到了什麽份兒上?不怪自家夫人總說她沒心沒肺。
.
宮中,禦書房。
武安侯躬身站在禦書案前。是二十二三歲的年輕男子,身姿筆挺,儀表堂堂。
皇帝道:「傳你進京迴話,倒是沒什麽大事,甚至於,隻關乎你一樁私事。隻望你別怪朕多事。」
武安侯忙道:「皇上言重了。不論何事,您隻管垂詢,臣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帝命人賜座,之後才道:「宋氏宛竹,已成為濟寧侯的妾室。沒法子,兩人私定終身在先,朕也不便讓剛剛立下赫赫戰功的濟寧侯為了這種事心寒,便讓他從速把宋宛竹迎進了侯府。」
「私定終身?」武安侯失聲道,顧不得禮儀,滿眼詫異地望著皇帝。
皇帝牽了牽唇,肯定地頷首,「他們兩個年少時便相識,兩情相悅——也就是宋家外放到金陵之前。」
武安侯的麵色變得非常複雜且難看。
「有些事,朕不說你也曉得。」皇帝緩和了神色和語氣,「很多官員附近,都有錦衣衛,留意官員及其家眷的一言一行。
「眼前這檔子事兒也是巧了,剛有錦衣衛通稟宋知府治家無方,膝下的宋宛竹性子輕浮,四處招蜂引蝶,便又出了林侯納她為妾的事。
「當然,依著濟寧侯的本意,是不想委屈年少時的意中人,要不然,也不會倉促地休妻。
「宋家也分明做好了宋宛竹成為侯夫人的準備——宋宛竹一早趕到京城,投奔濟寧侯,在濟寧侯的別院住了不短的日子,宋夫人趕來京城,可謂浩浩蕩蕩,箱籠足足有百十來個,裝的全是做嫁妝的物件兒。
「朕聽了這些事,總覺著哪裏不對,因為宋宛竹分明也與你來往過不短的一段日子,不是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為此,朕才管了一次閑事,命錦衣衛和新任的誥命介入,反正不能讓宋宛竹成為侯夫人,她們辦事得力,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魏凡聽出了些別的意味:林陌與宋宛竹的事,介入其中的是首輔夫人和楊錦瑟,皇上現在卻說她們是得了自己的吩咐,擺明是存了維護之心——皇帝很多事,他一無所知,但這類事倒是從不會瞞著他。
他從來是最會察言觀色的人,這會兒就笑著請示:「還有一些細枝末節,奴才告知武安侯可好?」
皇帝頷首一笑。
魏凡著重說的,是宋宛竹與郭家公子的事:「……有錦衣衛說過,宋宛竹與郭家公子的事剛有了眉目,她便約見侯爺,在水上的畫舫上相見,相見之後,宋夫人便去了郭家,拿迴了信物。這些都是有證可查的,隻是不知侯爺是否還有印象。」皇帝不想命婦摻和進來,他自然也要用錦衣衛說事,畢竟,那就是他們一部分的本職,奉命盯著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武安侯動作遲緩地站起身來,躬身行禮,一時間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魏凡笑嗬嗬地提醒:「皇上隻是要侯爺一句準話而已,您與濟寧侯都是勛貴之家,要是為了這等事情生了齟齬,總歸是沒必要。時過境遷,侯爺絕不會擔上什麽幹係。可那女子已然用了些手段進了林府的門,皇上少不得要做到心裏有底,以防勛貴之家後院兒起火,甚至於……萬一有人自覺境遇與心願相隔太遠,向侯爺求助也未可知,您要是被蒙在鼓裏,萬一起了英雄救美的心思,豈不要成了笑話?您說呢?」
武安侯死死地咬住牙,麵色一陣紅一陣白,可是不管如何的壓抑,麵上還是現出了憤懣之色。
思量再三,他再度向上行禮,恭聲道:「宋家外放到金陵之後,微臣才與宋宛竹相識,在微臣看來……彼此都有結百年之好的心思,隻是想著來日方長,加之我尚在父親孝期,便沒有點破。
「至於她為何一麵與微臣來往,一麵去相看別人,微臣實在不知。
「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譬如她年少時相識的濟寧侯,譬如郭家公子。
「微臣隻知道,那日她約我在水上畫舫相見,話裏話外的,是要我給她句相約餘生的準話。
「微臣覺得那是應當的,為了表明心意,與她各做了一首表明心意的小詩,且做了交換,隻等我出了孝期之後上門提親……不瞞皇上,她所作的定情詩,微臣一直帶在身邊。
「可是,微臣出了孝期之後,事情卻出了波折。
「宋宛竹告訴我,他父親不準她嫁一個空有爵位卻無建樹的人,若她堅持,便要將她送進寺廟,常伴青燈古佛。
「後來,宋夫人也見了我兩次,說她女兒對我一往情深,怎奈宋知府如何都不肯同意。宋夫人還說,我要是不想把宋宛竹逼上絕路,在寺廟了卻一生,不如先一步放手。那等盡孝與選擇意中人的兩難境地,已經快把宋宛竹逼瘋了。
「我又能怎樣呢……沒有建功立業沒有官職是實情,思量再三,隻能忍痛放棄,讓她最起碼全了孝道,不再左右為難。」
皇帝聽完,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原來如此。既是如此,事情就簡單了,不過是年少懵懂時遇到了一個有心計的女子而已,也不算什麽,事情過了便過了,你不需放在心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