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皆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
既然清流表明了立場,且是這般強烈、堅決,那就讓世人看看,頂著清流盛譽的佟家的真麵目。
攸寧交代筱霜:「佟家那些不厚道的事,該翻出來的都翻出來,勢必都要公堂上見分曉。凡事心思不定的,不需指望,亦不需刁難,晾起來就是。」
筱霜神色鄭重,「奴婢曉得。」
攸寧叮囑道:「謹慎些。雖說不至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長公主盯著我們這邊的時日已不短了。」
筱霜正色稱是。
.
時光翩然,幾日光景而已,時節交替,春逝夏至。
林陌已經到京衛指揮使就職,每日當差之餘,因著一些私事,心緒隨著天氣的炎熱而變得焦躁暴躁。
先是以前一些袍澤相繼相繼派親信或些密信過來,說的全是一件事:以前合夥做的營生,他們不想再跟林家摻和在一起做了,而且什麽營生有什麽規矩,這種不能擺到明麵上的生意,沒有誰是東家,要以比重劃分誰留下、誰離開——他們本想離開,但是算了算帳,要離開的隻能是林陌,橫豎他當初入股所出的銀錢也不是最多的。末了承諾,今年春季的分紅,到年底盤完帳,一定送到林府。
手裏兩個最重要的進項,都因這類情形攔腰斬斷。
袍澤,什麽袍澤?那是他林陌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可悲也可笑,要到如今才明了。
轉念再仔細追憶,也就明白了:這些人,當初都不是他主動結交,而是他們相繼一個個地找到他麵前,不論長篇大論還是言簡意賅,都能在初見時便打動他,得到他的認可。
這些全是因為奕寧或攸寧的緣故,才選擇與他共事。
眼下奕寧下堂、攸寧維護奕寧,他們想必亦為奕寧百般不值,甚至瞧不起他——就像徐少暉那樣。
他篤定奕寧在軍中有人脈眼線,卻不曾想,到了這地步。
難怪她能那樣堅定決然地說,林陌,我能幫你,就能毀你。
而在這一場家門變故之前,她從未曾在他麵前顯露分毫,不曾有過一絲幫襯他良多而生的得意。
早已明白他虧欠她,到了這地步,卻已是算不清楚到底虧欠她多少。
又該怎麽償還?
還有做出償還的可能麽?
困擾林陌的除了這些,便是內宅的事情了。
林太夫人今日請僧徒,明日請道婆來做法,美其名曰驅邪,把府裏弄得烏煙瘴氣,直到林陌忍無可忍就要翻臉的時候,才有所收斂。
林太夫人並沒因此就無事可忙,開始幫林陌管教妾室,一日十二個時辰,恨不得都讓宋宛竹在跟前立規矩。
這件事,林陌便真沒心思管了,聽了也隻當沒聽說。
他不想見宋宛竹,如今最不想見的就是她。
他對於她,隻是在等一個答案,等趕赴金陵的親信傳迴來的一個答案。
那個經過數日來反覆推想,已經承認但不願承認的答案。
他可以承認情意錯付,卻難以承受當初看中的人是自己的汙點這一事實。
雖然也清楚,大抵遲早要承認,但……這種事,誰又願意當下便麵對?能拖一日就拖一日吧。
他是隻要一想便會陷入茫然困惑:當初那樣清麗溫柔乖順的女孩,怎麽會如浪蕩子一般的四處招蜂引蝶?
人不可貌相的事情,隨處可見,大多都是情理之中,情理之外的,便是始於令人不齒的心思與行徑。
她是把男子當傻子一樣戲耍麽?
她是不是一看到他就曉得,溫柔乖順的做派是最容易打動他的?
那麽武安侯喜歡的又是怎樣的做派?
……這種事真是不能往深了想。
明明看起來是沒戴綠帽子,卻等同於被戴了綠帽子,甚至比那感覺更讓人氣恨難消。
那到底算什麽?待價而沽、名花有主之前的青樓花魁,再好再壞,行事也就是這個章程吧。可那種人又有著身不由己的苦處,她宋宛竹呢?
每每思及此,林陌便用力搖一搖頭,阻止自己再想下去。
再想下去,他會噁心,作嘔,對宋宛竹,對自己。
另一麵,宋夫人同樣沒閑著,住進了宋家在京城的宅子,通過牙行陸續添置了足夠的人手,擺明了是要常住的樣子。
每日隻要得空,便會到林府看女兒,每次都要與林太夫人起爭執,吵得麵紅耳赤。
林太夫人到底是不清楚原委,話趕話地到了一些話題,就張口結舌,隻能由著宋夫人大搖大擺地去看宋宛竹。
——這些事情,攸寧也通過眼線及時得知,倒是渾不在意。
三夫人聽了這些,先是笑,隨後就道:「不能把宋夫人收拾服帖麽?她要總是這樣,宋宛竹有朝一日在林府耀武揚威也未可知。」
「怎麽可能。」攸寧笑道,「禦賜的家規壓著呢,宋宛竹就算好意思得意,也隻有宋夫人前去那一陣,宋夫人走了,她也就還是什麽都不是。再說了,林太夫人又不是什麽好東西,但凡是個明事理的,也不會由著兒子做出休妻的事。沒了事事為她著想張羅的兒媳,日子定是更加清閑了,得空就被宋夫人氣一氣也好。」
是的,她這迴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思,甚至盼著林夫人能有自己當初把人氣中風的出息。
</br>
既然清流表明了立場,且是這般強烈、堅決,那就讓世人看看,頂著清流盛譽的佟家的真麵目。
攸寧交代筱霜:「佟家那些不厚道的事,該翻出來的都翻出來,勢必都要公堂上見分曉。凡事心思不定的,不需指望,亦不需刁難,晾起來就是。」
筱霜神色鄭重,「奴婢曉得。」
攸寧叮囑道:「謹慎些。雖說不至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長公主盯著我們這邊的時日已不短了。」
筱霜正色稱是。
.
時光翩然,幾日光景而已,時節交替,春逝夏至。
林陌已經到京衛指揮使就職,每日當差之餘,因著一些私事,心緒隨著天氣的炎熱而變得焦躁暴躁。
先是以前一些袍澤相繼相繼派親信或些密信過來,說的全是一件事:以前合夥做的營生,他們不想再跟林家摻和在一起做了,而且什麽營生有什麽規矩,這種不能擺到明麵上的生意,沒有誰是東家,要以比重劃分誰留下、誰離開——他們本想離開,但是算了算帳,要離開的隻能是林陌,橫豎他當初入股所出的銀錢也不是最多的。末了承諾,今年春季的分紅,到年底盤完帳,一定送到林府。
手裏兩個最重要的進項,都因這類情形攔腰斬斷。
袍澤,什麽袍澤?那是他林陌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可悲也可笑,要到如今才明了。
轉念再仔細追憶,也就明白了:這些人,當初都不是他主動結交,而是他們相繼一個個地找到他麵前,不論長篇大論還是言簡意賅,都能在初見時便打動他,得到他的認可。
這些全是因為奕寧或攸寧的緣故,才選擇與他共事。
眼下奕寧下堂、攸寧維護奕寧,他們想必亦為奕寧百般不值,甚至瞧不起他——就像徐少暉那樣。
他篤定奕寧在軍中有人脈眼線,卻不曾想,到了這地步。
難怪她能那樣堅定決然地說,林陌,我能幫你,就能毀你。
而在這一場家門變故之前,她從未曾在他麵前顯露分毫,不曾有過一絲幫襯他良多而生的得意。
早已明白他虧欠她,到了這地步,卻已是算不清楚到底虧欠她多少。
又該怎麽償還?
還有做出償還的可能麽?
困擾林陌的除了這些,便是內宅的事情了。
林太夫人今日請僧徒,明日請道婆來做法,美其名曰驅邪,把府裏弄得烏煙瘴氣,直到林陌忍無可忍就要翻臉的時候,才有所收斂。
林太夫人並沒因此就無事可忙,開始幫林陌管教妾室,一日十二個時辰,恨不得都讓宋宛竹在跟前立規矩。
這件事,林陌便真沒心思管了,聽了也隻當沒聽說。
他不想見宋宛竹,如今最不想見的就是她。
他對於她,隻是在等一個答案,等趕赴金陵的親信傳迴來的一個答案。
那個經過數日來反覆推想,已經承認但不願承認的答案。
他可以承認情意錯付,卻難以承受當初看中的人是自己的汙點這一事實。
雖然也清楚,大抵遲早要承認,但……這種事,誰又願意當下便麵對?能拖一日就拖一日吧。
他是隻要一想便會陷入茫然困惑:當初那樣清麗溫柔乖順的女孩,怎麽會如浪蕩子一般的四處招蜂引蝶?
人不可貌相的事情,隨處可見,大多都是情理之中,情理之外的,便是始於令人不齒的心思與行徑。
她是把男子當傻子一樣戲耍麽?
她是不是一看到他就曉得,溫柔乖順的做派是最容易打動他的?
那麽武安侯喜歡的又是怎樣的做派?
……這種事真是不能往深了想。
明明看起來是沒戴綠帽子,卻等同於被戴了綠帽子,甚至比那感覺更讓人氣恨難消。
那到底算什麽?待價而沽、名花有主之前的青樓花魁,再好再壞,行事也就是這個章程吧。可那種人又有著身不由己的苦處,她宋宛竹呢?
每每思及此,林陌便用力搖一搖頭,阻止自己再想下去。
再想下去,他會噁心,作嘔,對宋宛竹,對自己。
另一麵,宋夫人同樣沒閑著,住進了宋家在京城的宅子,通過牙行陸續添置了足夠的人手,擺明了是要常住的樣子。
每日隻要得空,便會到林府看女兒,每次都要與林太夫人起爭執,吵得麵紅耳赤。
林太夫人到底是不清楚原委,話趕話地到了一些話題,就張口結舌,隻能由著宋夫人大搖大擺地去看宋宛竹。
——這些事情,攸寧也通過眼線及時得知,倒是渾不在意。
三夫人聽了這些,先是笑,隨後就道:「不能把宋夫人收拾服帖麽?她要總是這樣,宋宛竹有朝一日在林府耀武揚威也未可知。」
「怎麽可能。」攸寧笑道,「禦賜的家規壓著呢,宋宛竹就算好意思得意,也隻有宋夫人前去那一陣,宋夫人走了,她也就還是什麽都不是。再說了,林太夫人又不是什麽好東西,但凡是個明事理的,也不會由著兒子做出休妻的事。沒了事事為她著想張羅的兒媳,日子定是更加清閑了,得空就被宋夫人氣一氣也好。」
是的,她這迴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思,甚至盼著林夫人能有自己當初把人氣中風的出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