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林軍將軍沒有半點停下的意思,朗聲道:“我不擔心鎮北王追殺,他自然不會。”
剩下的話他沒說完,心裏默默想著,還是得再快一點,就衝著鎮北王的反應。
這是必然要反了,而京師還在各種猜疑算計,準備當然是有的。
還很多,準備了很久,但都是衝著把陳平騙迴京師殺了。
禦林軍將軍心頭升騰起濃濃的無力感,就想不明白了,這麽所有人都覺得陳平應該迴去呢。
皇帝對鎮北王府的打壓還不過明確嗎?逼到這個份上,還用賜婚的事一次次算計。
鎮北王就能沒有想法?滿朝文武說到底,還是仗著鎮北王府世代忠心,想著不由的冷笑一聲。
多可笑啊,一麵因為懷疑要殺人,但其實心裏都是認可鎮北王不會反?
沒再開口多說,要不是擔心皇帝多想,禦林軍將軍都恨不得直接手起刀落,直接把劉忠剁了算了。
聽聽他一路上說的話,狠狠眯了眯眼睛,催促手下立刻上馬,不能再休息了。
他們得搶在鎮北王大軍之前,把消息傳迴去,至於鎮北軍根本就不在乎,定然是早有準備。
他其實什麽都明白,滿朝文武還有誰敢對抗鎮北王?不過是盡力而為罷了。
就在禦林軍拚命趕路之時,四份檄文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傳了出去。
所有人看到的第一瞬間都傻了,那些擼袖子準備大說特說的文人都呆住了。
這跟他們想的完全不同,這還怎麽罵?
質問楚國新帝弑君謀逆的就不提了,在楚國當然是震動非常,但因為楚靈兒另外一個身份。
鎮北王府側妃,所以檄文在大魏同樣傳了出去,言下之意本王要為王妃出頭,也為了正統出頭。
在這個時候是很認可嫡庶尊卑的,不然規矩何存?尤其張大將軍親口承認,先太子為了大義而死。
就是想讓將士和老百姓少經曆戰爭,莫說楚國千裏縞素,就連大魏的好多老百姓,都自發的幫著祭奠。
文臣才子無話可說,甚至還寫了很多的禱文。
第二份檄文是先鎮北王之死的真相,用陳圖生口吻所寫。證據確鑿,就是皇帝因為猜忌,竟然勾結楚兵。
那一戰死的可不隻是鎮北王一人,也不是鎮北軍而已,還有很多的老百姓。
整個北方都為之蒙難,甚至要不是陳平及時迴來,隻怕後來楚秦聯合,大魏就已經沒了。
罪過太大,引發的憤怒也太深了,文人們咬牙忍著,他們在等。
這等大錯是不能洗的,但鎮北王為什麽發這份檄文,還不是為了謀朝篡位?
那他們就很有話說了,皇帝做錯了可以下罪己詔,甚至可以讓太子繼位,就是輪不到你的異姓王,哪怕是駙馬也不行。
忍著一口氣看了第三份檄文,竟然是梁侯爺的冤情,當年的斑斑血淚,還有尚在繈褓的世子都遭了毒手。
同樣的認證物證齊全,既然是要平反,要還梁侯爺清白,陳平就是要堂堂正正的。
還標注了所有的時間,就連那些物證,也都陳列在府衙之中,言明隻要遵守規矩。
任何人都可以遠觀,隻等時間一到,就在梁侯墓前焚燒,作為祭奠。
這還需要多說什麽?文人連多一句話都不敢問,鎮北王都敢弄到這種程度,那就是一切都經得起推敲。
哪怕是一個細節都沒有誇大的地方,很多文人都低下了頭,他們一開始都是存著不屑的心思。
想著不管鎮北王拿出什麽理由,他們都能從中看出潛藏的野心。
但是沒有。
已經三份檄文了,有憤怒有質問,甚至有討伐之意,唯獨沒提及鎮北王府的尊貴。
當然,他們還是很肯定的,鎮北王接下來就是要奪位的,不然白費功夫嗎?
哪怕是讓太子來,鎮北王心裏就不害怕?
但哪怕是這樣,就衝著之前的三份檄文,好些人的心情都在悄悄轉變,皇帝做的事實在是太天怒人怨了。
他們以為已經被震驚到了極限,不會再有什麽能讓他們覺得經驗的了。
但看了第四份檄文的時候,所有人都傻了,正如現在的高文麟。
他眼睛死死睜著,很久才開始瘋狂大笑,竊據之人?他所以為的正統居然從一開始就是竊據之人。
而梁侯和先鎮北王才是苦苦支撐,保住正統唯一血脈之人。
辰王!
當年驚才絕豔到無人不知的人,再一次被提及,而這一次卻是作為真正的皇太子。
高文麟豁然起身,高家幾個兒子都驚訝入內,急切道:“父親這是要去做什麽?”
不是說重病嗎,多少天都沒起身了。
高文麟一身規矩朝服,嚴肅的正了正官帽,朗聲道:“去修正我等所犯下的錯誤。”
他以為會有的大戰,以為不得已隻能妥協,讓鎮北王可以少傷及無辜百姓,竟然都是小人之心。
高文麟緊緊攥著檄文,鎮北王就沒想要大魏的江山,鎮北王世襲罔替是榮耀。
但不是枷鎖,陳平是真的豁達,他言道大魏國號不會改,辰王才是正統。
魏十八作為辰王唯一血脈,自然應該繼位登基,至於女子之身。
高文麟冷笑不止,高聲道:“楚國蠻夷都能想通的事,我大魏禮儀之邦竟然做不到嗎?”
鎮北王不容他人置喙,這種小事他來就好,高文麟身後跟著一群子孫。
剛出了府門,就看到旁邊也剛打開了大門,出來的是同樣一臉堅毅,一身大朝服的同僚。
兩人相視一笑,已經不需要詢問,更不需要解釋,路上碰到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笑容也更加明顯,他們這些文臣或許迂腐,但也正因為這個,此刻他們都出來了。
這也是當日王太妃,親口問魏十八的話。
“當著大魏的皇帝,撐起你應該的責任和身份,魏十八,你可願意?”
魏十八抿了抿唇,腦袋裏迴想起當年遇到的那個小男孩,也是伸出手對她說:“跟我走,你敢嗎?”
魏十八緩緩抬手,伸進陽光裏,很暖,聲音鏗鏘有力:“有何不敢!”
(全文完)
剩下的話他沒說完,心裏默默想著,還是得再快一點,就衝著鎮北王的反應。
這是必然要反了,而京師還在各種猜疑算計,準備當然是有的。
還很多,準備了很久,但都是衝著把陳平騙迴京師殺了。
禦林軍將軍心頭升騰起濃濃的無力感,就想不明白了,這麽所有人都覺得陳平應該迴去呢。
皇帝對鎮北王府的打壓還不過明確嗎?逼到這個份上,還用賜婚的事一次次算計。
鎮北王就能沒有想法?滿朝文武說到底,還是仗著鎮北王府世代忠心,想著不由的冷笑一聲。
多可笑啊,一麵因為懷疑要殺人,但其實心裏都是認可鎮北王不會反?
沒再開口多說,要不是擔心皇帝多想,禦林軍將軍都恨不得直接手起刀落,直接把劉忠剁了算了。
聽聽他一路上說的話,狠狠眯了眯眼睛,催促手下立刻上馬,不能再休息了。
他們得搶在鎮北王大軍之前,把消息傳迴去,至於鎮北軍根本就不在乎,定然是早有準備。
他其實什麽都明白,滿朝文武還有誰敢對抗鎮北王?不過是盡力而為罷了。
就在禦林軍拚命趕路之時,四份檄文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傳了出去。
所有人看到的第一瞬間都傻了,那些擼袖子準備大說特說的文人都呆住了。
這跟他們想的完全不同,這還怎麽罵?
質問楚國新帝弑君謀逆的就不提了,在楚國當然是震動非常,但因為楚靈兒另外一個身份。
鎮北王府側妃,所以檄文在大魏同樣傳了出去,言下之意本王要為王妃出頭,也為了正統出頭。
在這個時候是很認可嫡庶尊卑的,不然規矩何存?尤其張大將軍親口承認,先太子為了大義而死。
就是想讓將士和老百姓少經曆戰爭,莫說楚國千裏縞素,就連大魏的好多老百姓,都自發的幫著祭奠。
文臣才子無話可說,甚至還寫了很多的禱文。
第二份檄文是先鎮北王之死的真相,用陳圖生口吻所寫。證據確鑿,就是皇帝因為猜忌,竟然勾結楚兵。
那一戰死的可不隻是鎮北王一人,也不是鎮北軍而已,還有很多的老百姓。
整個北方都為之蒙難,甚至要不是陳平及時迴來,隻怕後來楚秦聯合,大魏就已經沒了。
罪過太大,引發的憤怒也太深了,文人們咬牙忍著,他們在等。
這等大錯是不能洗的,但鎮北王為什麽發這份檄文,還不是為了謀朝篡位?
那他們就很有話說了,皇帝做錯了可以下罪己詔,甚至可以讓太子繼位,就是輪不到你的異姓王,哪怕是駙馬也不行。
忍著一口氣看了第三份檄文,竟然是梁侯爺的冤情,當年的斑斑血淚,還有尚在繈褓的世子都遭了毒手。
同樣的認證物證齊全,既然是要平反,要還梁侯爺清白,陳平就是要堂堂正正的。
還標注了所有的時間,就連那些物證,也都陳列在府衙之中,言明隻要遵守規矩。
任何人都可以遠觀,隻等時間一到,就在梁侯墓前焚燒,作為祭奠。
這還需要多說什麽?文人連多一句話都不敢問,鎮北王都敢弄到這種程度,那就是一切都經得起推敲。
哪怕是一個細節都沒有誇大的地方,很多文人都低下了頭,他們一開始都是存著不屑的心思。
想著不管鎮北王拿出什麽理由,他們都能從中看出潛藏的野心。
但是沒有。
已經三份檄文了,有憤怒有質問,甚至有討伐之意,唯獨沒提及鎮北王府的尊貴。
當然,他們還是很肯定的,鎮北王接下來就是要奪位的,不然白費功夫嗎?
哪怕是讓太子來,鎮北王心裏就不害怕?
但哪怕是這樣,就衝著之前的三份檄文,好些人的心情都在悄悄轉變,皇帝做的事實在是太天怒人怨了。
他們以為已經被震驚到了極限,不會再有什麽能讓他們覺得經驗的了。
但看了第四份檄文的時候,所有人都傻了,正如現在的高文麟。
他眼睛死死睜著,很久才開始瘋狂大笑,竊據之人?他所以為的正統居然從一開始就是竊據之人。
而梁侯和先鎮北王才是苦苦支撐,保住正統唯一血脈之人。
辰王!
當年驚才絕豔到無人不知的人,再一次被提及,而這一次卻是作為真正的皇太子。
高文麟豁然起身,高家幾個兒子都驚訝入內,急切道:“父親這是要去做什麽?”
不是說重病嗎,多少天都沒起身了。
高文麟一身規矩朝服,嚴肅的正了正官帽,朗聲道:“去修正我等所犯下的錯誤。”
他以為會有的大戰,以為不得已隻能妥協,讓鎮北王可以少傷及無辜百姓,竟然都是小人之心。
高文麟緊緊攥著檄文,鎮北王就沒想要大魏的江山,鎮北王世襲罔替是榮耀。
但不是枷鎖,陳平是真的豁達,他言道大魏國號不會改,辰王才是正統。
魏十八作為辰王唯一血脈,自然應該繼位登基,至於女子之身。
高文麟冷笑不止,高聲道:“楚國蠻夷都能想通的事,我大魏禮儀之邦竟然做不到嗎?”
鎮北王不容他人置喙,這種小事他來就好,高文麟身後跟著一群子孫。
剛出了府門,就看到旁邊也剛打開了大門,出來的是同樣一臉堅毅,一身大朝服的同僚。
兩人相視一笑,已經不需要詢問,更不需要解釋,路上碰到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笑容也更加明顯,他們這些文臣或許迂腐,但也正因為這個,此刻他們都出來了。
這也是當日王太妃,親口問魏十八的話。
“當著大魏的皇帝,撐起你應該的責任和身份,魏十八,你可願意?”
魏十八抿了抿唇,腦袋裏迴想起當年遇到的那個小男孩,也是伸出手對她說:“跟我走,你敢嗎?”
魏十八緩緩抬手,伸進陽光裏,很暖,聲音鏗鏘有力:“有何不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