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的父親叫建國,出生於1949年。他原本不叫這個名字,但那一年實在是太特殊,最終秦英的爺爺大手一揮,就把兒子的名字改了。


    父親那一代的事,秦英知道的並不多。隻知道那個時代吃不飽飯,餓死了很多人!


    對於那個時代的事,秦建國很會跟兒女們說。但從曆史書上秦英也片麵的知道一些,偶爾也會聽到父親懷念曾經那個富裕的家境。


    秦英的爺爺在建國前是鄉裏有名的大地主,是個地地道道的封建老玩固。建國前,他是秦氏一族的族長,掌管著和平村所有的秦姓人家。


    秦英曾聽父親說過,建國前,和平村一大半的土地都在秦氏一族的手裏。而秦氏的族長大多都會擔任村裏的村長。


    一場政治變革,曾經的風光成了夢中幻影。如今還留在和平村裏的秦姓人家,除了老一輩還有往來,小一輩們早已成了那相遇卻不相識的陌生人。


    以姓氏為團體的氏族製已淹沒在曆史塵埃裏,如今的農村基本上是以一個個小家為單位。


    其本質,跟城裏的社區沒什麽區別。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僅追溯到父輩們那一代的近親,跟曾經的氏族是無法相比的。


    秦建國所住的地方很偏遠,離公路有一段距離。在走過一長排小洋樓後,但是一片片樹林,樹林裏,隱隱約約有那麽幾間磚瓦房藏於其中,很幽靜。


    至少,對常住城裏的秦英而言,這樣的環境可比公路邊上吸灰的小洋樓強多了。


    但對村裏人而言,隻有窮得蓋不起樓房的人,才會住這樣的老房子。


    這也是城裏人跟鄉下人的區別。


    在轉過幾道彎後,電動車停在一個小院子前。這裏是秦英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在她結婚前,這裏並沒有院牆,隻有一間正屋和側麵的廂房。


    後來盜賊太過猖狂,曬在屋前的東西總是會莫名丟失。為安起見,秦建國和左右的鄰居商量後,紛紛砌上了院牆,安裝了鐵門。


    秦英記得,那一陣子,人心惶惶。尤其在村裏的一位老人,在趕集時被兩個穿著時髦的年輕人搶走金項鏈,大夥更加緊張。


    那時,村裏的年輕人很少,大夥一致認為是城裏的盜賊竄到了鄉下。為此,村裏人將城裏人念叨了好一陣子。


    後來,在經過幾起相同的事件後,大夥出門都是結伴而行,讓盜賊沒了可趁之機,此事方才漸漸平息。


    當秦建國將這件事講給秦英聽時,秦英笑著說村裏的老人老當益壯,再強壯的盜賊也會被嚇跑。但秦英的心裏卻很是心酸。


    院牆隻是給老人的一種心理安慰,其實若真正有賊惦記的東西,這樣的院牆是攔不住盜賊的。


    沒有青壯年的家,總是缺了那麽一些東西。


    改革開放,令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也讓人們的精神更加空虛。


    “父母在,不遠行”,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漸漸被人遺忘。


    空巢老人是這個時代最特別的現象,也是中國五千年曆史裏最奇特的景象。傳統裏的兒孫滿堂,也僅僅隻有過年時才能享受到。


    “你什麽時候迴城裏?”女兒和外孫女迴來,讓秦建國很開心。偌大的院子,隻有一老一少住,實在是太空曠了。


    “坐一會兒就走!”秦英也想多待一會兒,但今天是星期六,童裝店裏的生意,一個禮拜裏也就指望這兩天!


    “哦!”雖然知道女兒今天會很忙,但秦建國在心裏還是略微有些小小的期待。“你明天過來接月月?”


    “嗯!”秦英將女兒從電動車抱下來後,秦昊正乖乖站在電動車裏等她來抱。


    “昊昊真乖!”秦英忍不住誇獎道。


    “男娃娃,那麽乖幹嘛?”待秦英將秦昊抱下車後,秦建國將電動車倒進車棚裏。


    秦英一隻手牽著王月,另一隻手牽著秦昊,靜靜等著秦建國開大門的鎖。


    大門是傳統的雙木門,門上有兩個如古董一般的銅扣,秦建國特別稀罕。


    每次看到木門,秦英總忍不住感歎古人那精巧的技藝,這門是1986年建房子時安上的。


    門上並沒有門上常見的合頁片,隻是門的上下留有圓柱,深深嵌入預留的兩個槽裏。就這麽兩個槽,令沉沉的門有了活動的餘地。


    三十餘年,每天開開關關數十次,這門卻沒一點磨柱的跡象。


    為此,秦英還詢問過秦建國,關於木門材質的問題。


    那時,秦建國笑著說,木門是在屋後砍的樹做的。之所以能管這麽久,是因為做門的木匠進行了特別的處理。


    對於那個木匠,秦英略微有些印象。她曾經還看見木匠通過火溫使木條製成所需要的模樣,那個場景,令秦英特別震憾,至今仍深深地印在腦海裏。


    九十年代,國家大力發展工商業,為了讓農村人進城裏務工,田裏的賦稅加重。一年下來,在交完各種稅後,手裏的餘錢少得可憐。


    為了生存,許多農村人都離開村子,去城裏務工。而木匠也是那時離開的,後來再也沒有迴來過。


    因為妻子體弱,而三個子女又需要人照顧,秦建國並沒有隨大流離開村子,而是將村裏許多空置的田地承包下來,辛苦耕種著。


    直到秦英初中畢業,秦建國那一直彎著的背才終於挺直了些。那時,秦英對那些稅是深惡痛絕的。


    如今種田,不僅不用交農業稅,政府反而按田畝補貼農戶。秦建國因為田種得多,所以每年的補貼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每當那些從城裏返迴的人羨慕他時,他總是樂嗬嗬的說:“如果你們當年也留在村裏,承擔那沉重的稅,今天你們也能像我這樣因田地而領補貼啊!”


    這世上,沒有什麽東西是不勞而獲的!追根溯源,總能找到它的起因。


    進屋後,秦英鬆開牽著兩個孩子的手,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歇息。


    在秦英的默許下,王月跟著秦昊開如滿屋子跑著。兩個孩子難得有個伴,那個興奮勁,似要把屋頂掀了似的。


    老屋的布置非常傳統,正中是堂屋,兩邊分別是四個臥室,一邊兩個,剛好能住下一家人。


    家裏的糧食裝在外麵的廂房裏。那一排廂房,分成了三個房子,兩側是雜物和糧倉,正中是廚房。


    這個院子的布局是秦建國最得意的佳作,若不是怕太惹眼,秦建國說不定會將這裏改成二進院的宅院。


    老屋是用青磚砌的,那東西在現在實在是個稀罕物。那個時代的磚可比現在的磚厚實多了。


    有一次裝修屋子,需要在牆上鑽孔,那人用電鑽鑽了好久才勉強弄出個小孔。後來不得已,隻能改了裝修方案。


    因為這件事,秦建國在秦英麵前嘮叨了好幾次,說老屋的質量好,可以傳好幾代子孫!


    可惜,弟弟秦明強對這個老舊的屋子嫌棄萬分,一心隻想著在城裏買套房。為此,還跟秦建國吵了好幾次。


    老人念舊,對自己年輕時置辦的物什,都特別珍惜。雖然,那並不值多少錢,但卻是他曾經生活過的見證。


    秦建國的這種心態,是兒子秦明強無法理解的,二代人的代溝就這麽越來越大。


    令秦建國欣慰的是,孫子秦昊對他所珍惜的物什很愛惜。這讓他終於覺得自己後繼有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暮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海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海依並收藏暮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