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攝皇帝
穿越漢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襲 作者:倒流河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子嬰入宮後並未入未央宮內殿而是暫居明光宮,但是身邊侍從、宮女都是依劉箕子當年入宮例。
劉子嬰將要取代劉箕子的位置,其又不是元帝子嗣。王政君對他實在是親近不起來,勉強宣見了兩麵後就再也懶得敷衍。
劉子嬰才是兩歲孩童,廣戚帶來的舊仆盡數被遣迴,一切用度生活全由少府管理。
有了劉箕子的前例再加上知道這劉子嬰以後定沒有好結果,宗伯鳳對他更加嚴苛。
這個新太子除了在一些慶典當擺設,每日就是被圈禁在一個空蕩蕩的殿堂,手下宮人得令平時除了照顧他衣食外,連話也不準和他多說。
堂堂大漢太子,猶如一困籠小獸。
自此後王政君身體愈發衰弱,國政大權由王莽一人獨攬。
大司馬府後院,忙碌了一天的王莽獨自在灑滿月光的院落踱步。下人們守在院門外,家人也都不敢擾他清淨。
清秋冷月下,泛白的地麵映射出一層孤單寂寥之氣。王莽抬頭望著明鏡似的圓月暗暗嘀咕道:日子應該差不多,消息應該快傳過來了。
……
……
自青州大旱後,各郡縣秋冬都會組織民丁挖河浚井。
前輝光郡武功縣,一群役民正在挖浚一口用於灌溉的土井。
天氣已涼,挖浚現場卻是熱火朝天,役民們著單衣依然熱汗騰騰,甚至有些漢子打起了赤膊。隻因縣令孟通今日親自來到此處巡視監工,眾人豈敢不賣力。
“嗨吆、嗨呦……”土井底刨土鏟泥的人們喊著號子,一筐筐挖下來的淤泥浮土被粗麻繩吊出井外。
忽然“當啷”一聲,一名役夫的鐵鎬刨在土下硬物之上,鐵鎬直接斷裂,役夫也被震得雙臂發麻。
奇怪,井下這個土層一般不會有什麽大石塊。井底的役夫們停下手,圍一起查看被撞斷的鎬頭。
聽到井下的異響,縣令孟通麵上閃過一絲不為人察覺的異色後快步趕到井口。
“怎麽了,怎麽停手了?”孟通對著井底喊道。
“迴稟縣令,好像挖到了一塊大石頭。”井下有人迴道。
“此厚土之下,從未聽聞有什麽巨石。你們小心將其挖出,不要再磕碰了工具。”
眾人得令,七手八腳用鍬、鎬挖鏟石頭周邊泥土。
“是個石碑……”挖了幾鏟後,石碑圓圓的頂露了出來。
地下忽現石碑役夫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將石碑刨了出來。潔白一塊大石,上圓下方,石上一行丹書。
役夫們不識字也不敢細瞧,忙用幾根粗麻繩將石碑吊了上去。
石碑出土井被擺正後,孟通走到碑前。
“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孟通讀了碑文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上天有警,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孟通對著石碑邊拜邊喊。
“安漢公莽為皇帝。”周邊眾人紛紛下拜。
孟通迴衙後不敢耽擱即日便派人把石碑遞交到前輝光郡府。郡守謝囂得了石碑如獲至寶,修了一封奏疏連同石碑一起親自押送京師長安。
石碑一到長安,立馬震驚朝野。之前圖讖、祥瑞也經常有,但是如此直白書在石碑上的讖言倒是頭一遭遇見。
“太皇太後,武功縣石碑乃是上天有警,不可無視啊。”車騎將軍王舜規規矩矩跪在王政君座下。
石碑到了長安後雖然朝野盡知,但是沒人敢去通知太皇太後。
然而王莽這個安漢公要想合法理的再進一步,必須要明麵上代表最高權威的太皇太後首肯才行。
一開始王莽想讓劉歆去永壽殿稟報,天地神鬼之事他最擅長。但是此碑內容非同小可,劉箕子生死不明,劉歆不敢趟這趟渾水。於是他偷偷自配了一方毒藥飲之,好似去了半條命一般病臥家中。
王莽無奈隻好派其堂弟王舜去永壽殿找太皇太後。
王政君年邁的身軀越來越枯瘦,顯得衣袍愈發寬大。頭上一根根雪白的銀絲隨著身體的抖動而微微發顫。
王舜稟報完石碑之事後便跪伏在地不敢出聲。
室內一片寂靜,能聽到的隻有王政君因為氣憤而略顯粗重的喘息聲。
虎嘯獸驚,即使老邁不堪,餘威依然懾人心性。王舜頭上的冷汗沿著下巴一滴滴落在青磚地麵上。
“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王政君哆哆嗦嗦用力握著靠椅兩邊的扶手站立起來。
“太皇太後。”王舜慢慢抬起頭,望著形容枯槁但是滿麵怒氣的表姑母低聲道,“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安漢公非敢有它,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
王政君聞言沉默良久,自己久不理政,滿朝文武均已唯安漢公馬首是瞻。自己那個侄兒如果想要做什麽,自己真的沒有力量阻止了。
王舜見王政君愣在原地便催促道:“太皇太後請速做聖裁,太子年幼,安漢公名位不正則朝綱不穩,朝綱不穩則社稷危也!”
“碑石上“為皇帝”恐為“攝行皇帝之事也之意”,今準安漢公居攝踐作,如周公故事,卿意如何?”王政君緩緩道。
居攝,如周公攝行皇帝之事。
太皇太後已做讓步,但是王舜不敢立即答應下來。
“此事重大,非臣能決斷,臣迴報安漢公商議後,再來複稟太皇太後。”王舜再次叩首後,恭恭敬敬退出永壽殿。
王政君慢慢坐迴靠椅之上,幾滴清淚從久不動容的太皇太後混濁的雙眸中流出沿著溝壑縱橫的麵龐滑落下來。
老太太輕輕摩挲著靠椅光滑的扶手,這是劉箕子當年特地為她打造的大漢第一座靠椅。
“劉箕子啊劉箕子,你到底在哪裏?這大漢江山的正主之位,祖母恐怕已無力幫你繼續守住了。”
被王莽此舉弄得又驚又氣的王政君終於察覺到,自己一直信任的侄兒也許並不那麽簡單。於是心中默默念叨起那個不知人在何處,也不知還會不會再出現的好皇孫。
安漢公衙,王莽聽了王舜的迴報。眉頭皺了片刻,而後又舒展開來。
如今劉氏在外封王封侯者不在少數,自己若是貿然稱帝難免天下大亂。先行攝皇帝政給諸劉留了體麵,也為自己慢慢收拾掉他們留了時間。
太皇太後越來越衰邁,有了這第一次妥協,以後就再難有心氣阻止自己。
“如此甚好,一切依太皇太後懿旨。”王莽哈哈一笑。
三日後太皇太後降詔:安漢公順應天意攝皇帝政務。
王莽改年號為“居攝”,臣民均稱唿其為“攝皇帝。”
劉子嬰將要取代劉箕子的位置,其又不是元帝子嗣。王政君對他實在是親近不起來,勉強宣見了兩麵後就再也懶得敷衍。
劉子嬰才是兩歲孩童,廣戚帶來的舊仆盡數被遣迴,一切用度生活全由少府管理。
有了劉箕子的前例再加上知道這劉子嬰以後定沒有好結果,宗伯鳳對他更加嚴苛。
這個新太子除了在一些慶典當擺設,每日就是被圈禁在一個空蕩蕩的殿堂,手下宮人得令平時除了照顧他衣食外,連話也不準和他多說。
堂堂大漢太子,猶如一困籠小獸。
自此後王政君身體愈發衰弱,國政大權由王莽一人獨攬。
大司馬府後院,忙碌了一天的王莽獨自在灑滿月光的院落踱步。下人們守在院門外,家人也都不敢擾他清淨。
清秋冷月下,泛白的地麵映射出一層孤單寂寥之氣。王莽抬頭望著明鏡似的圓月暗暗嘀咕道:日子應該差不多,消息應該快傳過來了。
……
……
自青州大旱後,各郡縣秋冬都會組織民丁挖河浚井。
前輝光郡武功縣,一群役民正在挖浚一口用於灌溉的土井。
天氣已涼,挖浚現場卻是熱火朝天,役民們著單衣依然熱汗騰騰,甚至有些漢子打起了赤膊。隻因縣令孟通今日親自來到此處巡視監工,眾人豈敢不賣力。
“嗨吆、嗨呦……”土井底刨土鏟泥的人們喊著號子,一筐筐挖下來的淤泥浮土被粗麻繩吊出井外。
忽然“當啷”一聲,一名役夫的鐵鎬刨在土下硬物之上,鐵鎬直接斷裂,役夫也被震得雙臂發麻。
奇怪,井下這個土層一般不會有什麽大石塊。井底的役夫們停下手,圍一起查看被撞斷的鎬頭。
聽到井下的異響,縣令孟通麵上閃過一絲不為人察覺的異色後快步趕到井口。
“怎麽了,怎麽停手了?”孟通對著井底喊道。
“迴稟縣令,好像挖到了一塊大石頭。”井下有人迴道。
“此厚土之下,從未聽聞有什麽巨石。你們小心將其挖出,不要再磕碰了工具。”
眾人得令,七手八腳用鍬、鎬挖鏟石頭周邊泥土。
“是個石碑……”挖了幾鏟後,石碑圓圓的頂露了出來。
地下忽現石碑役夫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將石碑刨了出來。潔白一塊大石,上圓下方,石上一行丹書。
役夫們不識字也不敢細瞧,忙用幾根粗麻繩將石碑吊了上去。
石碑出土井被擺正後,孟通走到碑前。
“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孟通讀了碑文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上天有警,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孟通對著石碑邊拜邊喊。
“安漢公莽為皇帝。”周邊眾人紛紛下拜。
孟通迴衙後不敢耽擱即日便派人把石碑遞交到前輝光郡府。郡守謝囂得了石碑如獲至寶,修了一封奏疏連同石碑一起親自押送京師長安。
石碑一到長安,立馬震驚朝野。之前圖讖、祥瑞也經常有,但是如此直白書在石碑上的讖言倒是頭一遭遇見。
“太皇太後,武功縣石碑乃是上天有警,不可無視啊。”車騎將軍王舜規規矩矩跪在王政君座下。
石碑到了長安後雖然朝野盡知,但是沒人敢去通知太皇太後。
然而王莽這個安漢公要想合法理的再進一步,必須要明麵上代表最高權威的太皇太後首肯才行。
一開始王莽想讓劉歆去永壽殿稟報,天地神鬼之事他最擅長。但是此碑內容非同小可,劉箕子生死不明,劉歆不敢趟這趟渾水。於是他偷偷自配了一方毒藥飲之,好似去了半條命一般病臥家中。
王莽無奈隻好派其堂弟王舜去永壽殿找太皇太後。
王政君年邁的身軀越來越枯瘦,顯得衣袍愈發寬大。頭上一根根雪白的銀絲隨著身體的抖動而微微發顫。
王舜稟報完石碑之事後便跪伏在地不敢出聲。
室內一片寂靜,能聽到的隻有王政君因為氣憤而略顯粗重的喘息聲。
虎嘯獸驚,即使老邁不堪,餘威依然懾人心性。王舜頭上的冷汗沿著下巴一滴滴落在青磚地麵上。
“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王政君哆哆嗦嗦用力握著靠椅兩邊的扶手站立起來。
“太皇太後。”王舜慢慢抬起頭,望著形容枯槁但是滿麵怒氣的表姑母低聲道,“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安漢公非敢有它,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
王政君聞言沉默良久,自己久不理政,滿朝文武均已唯安漢公馬首是瞻。自己那個侄兒如果想要做什麽,自己真的沒有力量阻止了。
王舜見王政君愣在原地便催促道:“太皇太後請速做聖裁,太子年幼,安漢公名位不正則朝綱不穩,朝綱不穩則社稷危也!”
“碑石上“為皇帝”恐為“攝行皇帝之事也之意”,今準安漢公居攝踐作,如周公故事,卿意如何?”王政君緩緩道。
居攝,如周公攝行皇帝之事。
太皇太後已做讓步,但是王舜不敢立即答應下來。
“此事重大,非臣能決斷,臣迴報安漢公商議後,再來複稟太皇太後。”王舜再次叩首後,恭恭敬敬退出永壽殿。
王政君慢慢坐迴靠椅之上,幾滴清淚從久不動容的太皇太後混濁的雙眸中流出沿著溝壑縱橫的麵龐滑落下來。
老太太輕輕摩挲著靠椅光滑的扶手,這是劉箕子當年特地為她打造的大漢第一座靠椅。
“劉箕子啊劉箕子,你到底在哪裏?這大漢江山的正主之位,祖母恐怕已無力幫你繼續守住了。”
被王莽此舉弄得又驚又氣的王政君終於察覺到,自己一直信任的侄兒也許並不那麽簡單。於是心中默默念叨起那個不知人在何處,也不知還會不會再出現的好皇孫。
安漢公衙,王莽聽了王舜的迴報。眉頭皺了片刻,而後又舒展開來。
如今劉氏在外封王封侯者不在少數,自己若是貿然稱帝難免天下大亂。先行攝皇帝政給諸劉留了體麵,也為自己慢慢收拾掉他們留了時間。
太皇太後越來越衰邁,有了這第一次妥協,以後就再難有心氣阻止自己。
“如此甚好,一切依太皇太後懿旨。”王莽哈哈一笑。
三日後太皇太後降詔:安漢公順應天意攝皇帝政務。
王莽改年號為“居攝”,臣民均稱唿其為“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