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邊聞言哈哈一笑,道:“座駕是吐蕃武士還是大唐小道士?還是先說清楚為好。”周邊巡防營軍士依舊拉滿弓弦,絲毫沒有放鬆。
張適之撣了撣袍子上的灰塵,慨然道:“那一夜我是吐蕃勃律尊者,除此之外有生以來皆為唐人!”
那李定邊撫掌大笑,道:“好一個有生以來!說實話,那夜我便瞧出了你並非吐蕃人。當年老子在河西同吐蕃人打過十幾仗,對他們的武功路數乃至神情舉止再熟悉不過。這也是為何那夜我有意橫插一杠,放走你的緣故所在。要不然,即便天王老子來了,也救不得你。”
張適之知這位莽撞校尉大人乃是性情中人,不由得生出幾分好感來,哈哈笑道:“李將軍果然英雄,小弟佩服得緊。既如此,便請與我一同出城,找個清淨所在,好好痛飲幾杯,如何?”
李定邊擺了擺手,麵色一寒道:“小道士套近乎也是一把好手。本將接到西門龍武軍示警,特來支援擒敵,怎能擅離職守?”
張適之和辭君對望一眼,均是心中焦慮,莫非這李定邊乃是個油鹽不進的家夥?再遷延下去,人便越聚越多,可就更糟糕了。
邊上久未言聲的邙山七雄卻按耐不住,絕一哇哇怪叫數聲,道:“該死!”其餘六人齊聲應道:“狗官!”
李定邊聞言大怒,從邊上侍從那裏奪過一把強弓,抓起七八支箭,也不瞄準,嗖的一聲射將出去。
這箭去勢極快,饒是邙山七雄身手敏捷遠勝常人,但因相距太近,竟也無處可躲。
他們眼見性命不保,齊齊怪叫道:“要死!”就連張適之也目瞪口呆,情急間竟不知所措。
啪啪啪的一陣箭響過後,隻見那邙山七雄頭上人人一支羽箭,射入包鐵城門三寸多深,箭尾羽毛猶在顫抖不止。
絕一心如死灰,驚恐地道:“完蛋!”其餘六人也齊刷刷地叫道:“至極!”
張適之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李定邊並未下死手,而是將箭射到了七人頭發之中,以示懲戒。
他趕忙拱手道:“李將軍息怒,幾個邙山小兄弟不識得大體,隻是對能否出城有些焦急,還請將軍不要為難兄弟,在此謝過啦!”
李定邊摸了摸胡子,斟酌地道:“想出城再容易不過,還不是本將一句話的事?不過,你卻需要拿一樣東西來交換。”
張適之見出城有望,加之時間緊迫,忙不迭地問道:“將軍盡管說來,但凡不違俠義之道,而小弟又能做得到,便一概應允。”
辭君在一旁輕輕扯了扯他衣袖,用一雙妙目示意他不可輕易答允,張適之則點了點頭,依舊笑盈盈地看著李定邊。
李定邊拍掌道:“小兄弟果真豪爽!你既如此爽利,本將也不能獅子大開口,否則反倒失了身份。這個簡單,我初入永王王府,兩眼一抹黑,你須向永王大力舉薦我,助我站穩腳跟。當然,你是殿下麵前的紅人,這一節你可休要瞞我,更不要推脫。”
張適之還道是什麽難辦之事,原來是這些稀鬆之事,而且看起來似乎與永王無礙,便倍覺輕鬆。開口笑道:“哈哈!我當是什麽事呢,勞您李大將軍親自開口。這個好辦,我修書一封,由您轉呈永王殿下,剩下的便全靠您自己了。”
李定邊猶疑了一陣,忽然一拍大腿道:“好,就這樣辦。”說著讓軍卒拿來些筆墨紙張,交給張適之。
那軍卒甚為機敏,見此處沒有桌子,寫起文章來十分不便,就趴在地上,挺起背後作為書桌,請張適之在他背上寫信。
眼見也沒有別的什麽法子,張適之道了聲“得罪”,便展開紙張,略一思忖,在軍卒背上寫了起來。
不一會兒,書信已經寫好,軍卒呈給了李定邊。
李定邊打開仔仔細細讀了一遍,覺得甚為滿意,細心收起來揣進了袖筒之中,雙手一抱拳,道:“謝謝兄弟,老哥哥一世榮華富貴,著落在兄弟這封信上了。稍候片刻,我這就開城門。”
原來,在有唐一代,做官之人的一個極為重要路徑便是舉薦,倘若所托得人,乘風扶搖直上便是常態。莫小瞧了這一封舉薦信,其功用足以抵得過尋常人苦幹數年。那時世道便是如此,李定邊深諳此道,又哪會像張適之想得那麽簡單?
李定邊說到做到,挺著長槊大步走到鐵門之前,邊上邙山七雄見他威風凜凜,早嚇得躲到了一旁,絲毫不敢做聲。
好一個李定邊,隻見他掄起長槊,朝鎖門的鐵將軍用力一刺。隻聽得哢嚓一聲,拇指粗的鎖舌被齊齊斬斷,隨即闖過來十餘名軍卒,各拉一扇鐵門,一起發狠用力,把碩大西門打開了。
張適之和辭君均心中大喜,齊齊抱拳施禮,道:“謝謝李將軍。告辭啦!”
李定邊跨上駿馬,揮了揮手,道:“江湖路遠,咱們日後再見!”說罷,帶著隊伍徑自離開,竟看也不看倒在地上的龍武軍士。
張適之望著李定邊背影,歎道:“好一個威武將軍,隻可惜委身王府,遠不如在邊境抗敵,實在是可惜啦!”
辭君聽了,一邊往外走一邊笑道:“小道士多操心自己的事才是要旨,何必擔憂那個官迷將軍呢?此去長安,路途雖然不算很遠,但關山重重,也十分不易。咱們還是打起精神,速速趕路吧。”
出得城門,便是筆直寬闊的磚石官道。兩側楊柳依依,垂下萬千絲絛,被晨風一吹,宛如胡姬柔軟的腰肢和飄逸的長發,看起來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張適之良久不再做聲,似乎有些心事。辭君在邊上瞧了一陣,打趣道:“剛出了神都,就有些戀戀不舍了嗎?也是,李家妹子也沒來送一送你,少了一番折柳送別的景象,的確遺憾得緊呢。”
邊上的邙山七雄此刻也恢複了昔日活潑搗亂的氣象,絕一嘿嘿笑道:“劍神——”,另外六人照例齊聲應道:“思春!”
這話一出,倒教張適之麵上發燒,一時間哭笑不得。
張適之撣了撣袍子上的灰塵,慨然道:“那一夜我是吐蕃勃律尊者,除此之外有生以來皆為唐人!”
那李定邊撫掌大笑,道:“好一個有生以來!說實話,那夜我便瞧出了你並非吐蕃人。當年老子在河西同吐蕃人打過十幾仗,對他們的武功路數乃至神情舉止再熟悉不過。這也是為何那夜我有意橫插一杠,放走你的緣故所在。要不然,即便天王老子來了,也救不得你。”
張適之知這位莽撞校尉大人乃是性情中人,不由得生出幾分好感來,哈哈笑道:“李將軍果然英雄,小弟佩服得緊。既如此,便請與我一同出城,找個清淨所在,好好痛飲幾杯,如何?”
李定邊擺了擺手,麵色一寒道:“小道士套近乎也是一把好手。本將接到西門龍武軍示警,特來支援擒敵,怎能擅離職守?”
張適之和辭君對望一眼,均是心中焦慮,莫非這李定邊乃是個油鹽不進的家夥?再遷延下去,人便越聚越多,可就更糟糕了。
邊上久未言聲的邙山七雄卻按耐不住,絕一哇哇怪叫數聲,道:“該死!”其餘六人齊聲應道:“狗官!”
李定邊聞言大怒,從邊上侍從那裏奪過一把強弓,抓起七八支箭,也不瞄準,嗖的一聲射將出去。
這箭去勢極快,饒是邙山七雄身手敏捷遠勝常人,但因相距太近,竟也無處可躲。
他們眼見性命不保,齊齊怪叫道:“要死!”就連張適之也目瞪口呆,情急間竟不知所措。
啪啪啪的一陣箭響過後,隻見那邙山七雄頭上人人一支羽箭,射入包鐵城門三寸多深,箭尾羽毛猶在顫抖不止。
絕一心如死灰,驚恐地道:“完蛋!”其餘六人也齊刷刷地叫道:“至極!”
張適之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李定邊並未下死手,而是將箭射到了七人頭發之中,以示懲戒。
他趕忙拱手道:“李將軍息怒,幾個邙山小兄弟不識得大體,隻是對能否出城有些焦急,還請將軍不要為難兄弟,在此謝過啦!”
李定邊摸了摸胡子,斟酌地道:“想出城再容易不過,還不是本將一句話的事?不過,你卻需要拿一樣東西來交換。”
張適之見出城有望,加之時間緊迫,忙不迭地問道:“將軍盡管說來,但凡不違俠義之道,而小弟又能做得到,便一概應允。”
辭君在一旁輕輕扯了扯他衣袖,用一雙妙目示意他不可輕易答允,張適之則點了點頭,依舊笑盈盈地看著李定邊。
李定邊拍掌道:“小兄弟果真豪爽!你既如此爽利,本將也不能獅子大開口,否則反倒失了身份。這個簡單,我初入永王王府,兩眼一抹黑,你須向永王大力舉薦我,助我站穩腳跟。當然,你是殿下麵前的紅人,這一節你可休要瞞我,更不要推脫。”
張適之還道是什麽難辦之事,原來是這些稀鬆之事,而且看起來似乎與永王無礙,便倍覺輕鬆。開口笑道:“哈哈!我當是什麽事呢,勞您李大將軍親自開口。這個好辦,我修書一封,由您轉呈永王殿下,剩下的便全靠您自己了。”
李定邊猶疑了一陣,忽然一拍大腿道:“好,就這樣辦。”說著讓軍卒拿來些筆墨紙張,交給張適之。
那軍卒甚為機敏,見此處沒有桌子,寫起文章來十分不便,就趴在地上,挺起背後作為書桌,請張適之在他背上寫信。
眼見也沒有別的什麽法子,張適之道了聲“得罪”,便展開紙張,略一思忖,在軍卒背上寫了起來。
不一會兒,書信已經寫好,軍卒呈給了李定邊。
李定邊打開仔仔細細讀了一遍,覺得甚為滿意,細心收起來揣進了袖筒之中,雙手一抱拳,道:“謝謝兄弟,老哥哥一世榮華富貴,著落在兄弟這封信上了。稍候片刻,我這就開城門。”
原來,在有唐一代,做官之人的一個極為重要路徑便是舉薦,倘若所托得人,乘風扶搖直上便是常態。莫小瞧了這一封舉薦信,其功用足以抵得過尋常人苦幹數年。那時世道便是如此,李定邊深諳此道,又哪會像張適之想得那麽簡單?
李定邊說到做到,挺著長槊大步走到鐵門之前,邊上邙山七雄見他威風凜凜,早嚇得躲到了一旁,絲毫不敢做聲。
好一個李定邊,隻見他掄起長槊,朝鎖門的鐵將軍用力一刺。隻聽得哢嚓一聲,拇指粗的鎖舌被齊齊斬斷,隨即闖過來十餘名軍卒,各拉一扇鐵門,一起發狠用力,把碩大西門打開了。
張適之和辭君均心中大喜,齊齊抱拳施禮,道:“謝謝李將軍。告辭啦!”
李定邊跨上駿馬,揮了揮手,道:“江湖路遠,咱們日後再見!”說罷,帶著隊伍徑自離開,竟看也不看倒在地上的龍武軍士。
張適之望著李定邊背影,歎道:“好一個威武將軍,隻可惜委身王府,遠不如在邊境抗敵,實在是可惜啦!”
辭君聽了,一邊往外走一邊笑道:“小道士多操心自己的事才是要旨,何必擔憂那個官迷將軍呢?此去長安,路途雖然不算很遠,但關山重重,也十分不易。咱們還是打起精神,速速趕路吧。”
出得城門,便是筆直寬闊的磚石官道。兩側楊柳依依,垂下萬千絲絛,被晨風一吹,宛如胡姬柔軟的腰肢和飄逸的長發,看起來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張適之良久不再做聲,似乎有些心事。辭君在邊上瞧了一陣,打趣道:“剛出了神都,就有些戀戀不舍了嗎?也是,李家妹子也沒來送一送你,少了一番折柳送別的景象,的確遺憾得緊呢。”
邊上的邙山七雄此刻也恢複了昔日活潑搗亂的氣象,絕一嘿嘿笑道:“劍神——”,另外六人照例齊聲應道:“思春!”
這話一出,倒教張適之麵上發燒,一時間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