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一手挽韁,一手舉著長矛。


    一路奔馳而來,他幾乎沒有殺過一個人,長矛更多的是用來指引方向。


    數百羌胡義從衝在隊伍的最前麵,擔負了破敵的重任,一次次撕開吳軍的陣勢。


    王明山緊緊跟在郭淮身邊,張弓引箭,弦不虛發,幾乎每一聲弦響,都會射殺一名可能對郭淮產生威脅的吳軍士卒。


    這原本是郭統的責任。


    郭統意外陣亡後,王明山就成了郭淮的親衛將,也有機會近距離的學習郭淮指揮騎兵。


    與文欽父子猛打猛衝不同,郭淮的戰術更加輕靈飄忽。


    他很少直接衝擊吳軍的陣地,而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不斷尋找吳軍的薄弱點予以重擊。


    他像老練的牧羊人,兩三個人就能控製住一大群羊,將它們趕到預定的地方。


    在他的驅趕下,吳軍像羊群一樣,被裹挾著,不由自主的退往皖水。


    人數太多,陣勢又一團亂,不少人被擠進了水中。


    即使大多數吳軍士卒都能遊泳,可是在混亂的形勢下,身上還有厚重的冬衣,甚至有一些還有甲胄,再好的水性也施展不開,不少人就此被淹死在水中。


    皖水西岸,吳軍擠在一起,成了最好的箭靶子。


    文欽父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放棄了硬衝,改用騎射。


    騎兵一波接著一波的奔馳而來,傾瀉下一陣陣箭雨,又飄忽而去。


    吳軍人擠人,連盾牌都擠不起來,被射得傷亡慘重,哭喊聲連成一片。


    這時,幾艘戰船從水上駛來,一邊救助落水的士卒,一邊用強弓硬弩還擊,壓製騎兵。


    步卒用的弓弩射程遠超騎弓,使得他們能夠越過吳軍頭頂,對騎兵進行打擊。


    幾名騎兵衝得太近,被弓弩射中落馬,其他騎士見狀,不敢靠得太近。


    吳軍壓力大減,驚惶的情緒也略有好轉。不少人迴頭看去,看到了戰船上飄揚的戰旗,知道是陸抗來援,頓時士氣複振。


    “舉盾!舉盾!”戰船的將士齊聲大唿。


    被擠到河邊的吳軍士卒迴過神來,冒著魏軍騎兵的射擊重整陣型。


    刀盾手上前,肩並肩地單腿跪地,布陣密集防守。


    長矛兵蹲在刀盾手身後,將長矛架在刀盾兵的肩上,腳踩著矛尾,將長矛斜斜舉起,布成矛林,直指衝來的騎兵。


    弓弩手則站在長矛手的身後,全力射擊。


    郭淮看得真切,對王明山說道:“你仔細看著,此人將來必是勁敵。”


    王明山點點頭。“虎父無犬子,世家子弟終究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郭淮一聲歎息。“可惜還是王渾之輩更多。”他用手中的長矛指了指戰船上的陸抗。“吳郡陸氏也是大族,能如此子者幾人?”


    王明山轉頭看了郭淮一眼,沒吭聲。


    他不知道郭淮說的是真心話,還是有所顧忌,隻能口是心非。


    郭統死後,郭淮的言行就有些反常,讓他覺得有些陌生。


    “給城裏傳信,讓步卒出城破陣。”


    “喏。”


    王明山叫來幾個騎士,讓他們穿過戰陣,到城下向諸葛誕報信,請他率兵出城助陣。


    麵對重新組織起來的步卒,以騎兵直接破陣的代價太大,還是由步卒發起進攻更好。


    陸抗再強,畢竟隻有一個,兵不過五千,能影響的範圍有限。


    在他照顧不到的地方,魏軍騎兵大有用武之地,能以最小的代價擴大戰果。


    ——


    諸葛誕收到郭淮的消息,卻猶豫了。


    城外的戰鬥看起來對魏軍有利,但吳軍的兵力優勢還在,郭淮、文欽都沒有徹底擊潰吳軍。


    尤其是陸抗進入戰場後,已經在皖水邊重新列陣,總兵力不下萬人。


    自己出城,能否擊破吳軍陣地,他沒有把握。


    萬一被吳軍拖住,損失太大,接下來還怎麽守城?


    天子給他的任務是守住皖城。


    郭淮、文欽這一通殺,已經震懾了吳軍士氣,也造成了大量殺傷,就算陸抗能收攏殘局,也沒有足夠的兵力進攻皖城。


    出不出城,他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


    既然如此,又何必出城冒險?


    諸葛誕稍加思索之後,就拒絕了郭淮的建議,下令部下不得出城交戰。


    郭淮收到迴複,氣得無語,卻又無可奈何。


    諸葛誕才是主將,他隻有給諸葛誕提建議的權力,沒有指揮諸葛誕的權力。


    從諸葛誕的角度來想,不出城的確是最穩妥的辦法。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吳軍背水列陣,最佳戰機即將錯過,郭淮隻得下令撤退。


    騎兵紛紛挽住馬韁,退出吳軍弓弩射程,準備迴城。


    文欽父子不肯罷休,帶著騎兵在戰場上遊弋,尋找戰機。


    就在這時,西北方向響起了戰鼓聲。


    郭淮驚訝地迴頭看去,隻見幾名魏軍騎士舉著小旗,飛馳而來。


    其中一人來到郭淮麵前,一邊勒住戰馬,一邊大聲叫道:“敢問是郭淮將軍嗎?”


    王明山策馬上前。“正是,你們是哪來的?”


    “豫州刺史程曉率部增援,即將到達戰場,請郭將軍指示位置。”


    王明山大喜。“你們有多少人?”


    “步卒一萬三千人,騎兵一千五百人。”


    王明山轉頭看了一眼郭淮,郭淮點了點頭。


    王明山隨即說道:“請迴複程刺史,請騎兵向我靠攏,步卒沿城而行,指向陸抗戰旗方向。”說著,伸手指了指陸抗的陣地。


    騎士明白,撥轉馬頭,飛馳而去。


    與此同時,文欽也接到了程曉的消息,大為興奮,再次向吳軍陣地發起了衝擊。


    郭淮也放棄了撤退的計劃,命騎兵向吳軍陣地的兩翼發起衝擊,延滯他們重整陣型的速度,為程曉爭取時間。


    剛剛平靜了一些的戰場再次鼓聲震天。


    陸抗站在樓船上,見郭淮去而複來,暗自叫苦,卻沒有其他選擇,隻得命令更多的戰船上前,掩護岸上的士卒撤退。


    一會兒功夫,一支騎兵加入戰場,與郭淮會師。


    吳軍壓力更大,陣勢再次遭到壓縮。


    看到豫州刺史的戰旗,陸抗大吃一驚。


    他本以為是皖城裏的諸葛誕出城,完全沒想到會是豫州刺史的兵馬。


    孫權不是說豫州刺史程曉可能會攻擊武昌,還將丞相朱據調往武昌,加強防務了嗎?


    陸抗的心頭掠過一陣強烈的不安,瞬間想到了很多。


    孫權在安排後事並不是什麽秘密,借著防備魏軍偷襲武昌的機會,將支持太子的丞相朱據調往武昌,使得太子孤立無援,很符合孫權的一貫作風。


    陸抗歎了一口氣。


    再英明的君主,老了也會昏憒,孫權不能例外。


    權謀用得再多,也隻會親者痛,仇者快,並不能解決問題。


    “鳴金,撤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周不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周不莊並收藏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