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與司馬懿的話題就從武皇帝曹操說起。
雖然聊的是一個話題,但目的卻大不相同。
司馬懿的目標是表功,不動聲色的表明我司馬氏與你曹氏的淵源很深。武皇帝當初為北部尉,就是我父親推薦的。我大哥司馬朗為武皇帝效力,深得武皇帝信賴,以身殉職。我入仕之後兢兢業業,為大魏的江山流過血、拚過命……
諸如此類。
曹芳則希望從曹操的故事中吸取經驗,從而延續曹操未完成的革命。
包括學習曹操用兵、練兵的方法。
漢末三國百年亂世,對兵法的重視是社會共識。如果說諸葛亮是練兵的集大成者,曹操則是最初注重練兵、練將的開拓者。他手注《孫子兵法》,並發給將領,讓他們按計施行。
曹魏名將輩出,和曹操的教導有一定的關係。
官渡之戰就是雙方將領平均素質的一次大比拚。
論整體實力,袁紹穩居上風。但是論將領的實力,曹操則有明顯優勢。在整體戰場上,曹操一直被袁紹壓著打,幾次瀕臨崩潰。可是在局部戰場上,曹操的部下卻屢次擊敗袁紹的部下,最終迫使袁紹放棄了分兵襲擾的戰術,集中兵力與曹操決戰。
個人有天賦高低,但整體實力差距這麽大,則和曹操注意練將密不可分。
司馬懿入仕比較晚。建安十三年時,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也沒有再遇到過官渡那樣的艱苦戰鬥,對這一點感受不是很深。但是他也承認,曹操馭將手段高明,五子良將都能獨當一麵,比起吳蜀,優勢很明顯。
他沒讀過《三國誌》,更沒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不知道五虎上將,更不知道江東十二虎臣。
在他眼中,蜀漢能獨當一麵的大將隻有關羽、張飛、魏延,其他人都不算。
一定要加的話,勉強可以加上王平。
當然,諸葛亮不是將,而是帥。
至於吳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隻有孫策、周瑜、呂蒙、陸遜四人,其他人也不行。
說到其他人,司馬懿口若懸河,侃侃而談。隻有提到諸葛亮時,他的感情有些複雜。
司馬懿輕拍膝蓋,說道:“老臣雖與諸葛亮對陣八年,卻隻見過諸葛亮的正兵,沒見過諸葛亮的奇兵,此生引以為憾。”
“太傅何出此言?”曹芳正聽得入神,見司馬懿如此感慨,不禁問道。
“兵法有奇正,各有其妙。蜀小而弱,諸葛亮居阿保之任,不敢弄險,隻能以正兵對敵,自是持重之道。隻是作為兵家而言,有正無奇,不敗而已,取勝則難。是以諸葛亮數出,皆在我所料之中,未戰便知勝負。”
“若是蜀與魏相當,又當如何?”
“若是敵我實力相當,則可以用奇。敗不足以動搖根本,勝則能摧枯拉朽,以小博大。”
曹芳心中微動,想起了魏延的子午穀奇計,問司馬懿的意見。
司馬懿一聽就笑了。“老臣聽說過,知其必不可行。”
“為何?”
司馬昭送上茶水、點心,司馬懿親手為曹芳斟了一杯茶,接著說道:“以戰事論,魏延久在漢中,對關中防務虛實了如指掌,為人又敢戰。若以精兵萬人取長安,而諸葛亮出斜穀,關中必然震動,勝負在兩可之間。隻是我大魏豈能坐視關中失守,屆時傾國之兵西進,與諸葛亮決勝於關中,諸葛亮又有幾分勝算?”
曹芳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死心。“就此計而言,還是可行的?”
“可行。可是以魏延的桀驁不馴,此戰若是出奇製勝,諸葛亮還能節製他嗎?”
曹芳愣了半晌,終於反應過來了。
諸葛亮不聽魏延之計,不是因為此計不可行,而是縱使取勝,結果也不是他想要的。
與大魏在關中決戰,不是諸葛亮當時能做得到的。
如果取勝,魏延居功自傲,不聽指揮,威脅到諸葛亮的個人威信,同樣不是諸葛亮願意看到的。
所以,魏延隻看到了攻取長安,諸葛亮卻看到了攻取長安後的形勢變化。
這就是將和帥的區別。
“今天最後一個問題。”曹芳豎起手指。“若太傅與諸葛亮兵力相當,你有幾分勝算?”
司馬懿笑了。“陛下,能夠影響勝負的又豈止是兵力,山川地理的影響更大。我大魏數次伐蜀不成,正與諸葛亮數次入侵不成一樣,不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山川。陛下親政,當以逸待勞,待敵自弊,不可輕啟戰端,爭一時勝負。”
曹芳深以為然,他挺身而起,甩甩袖子。“聽太傅一席話,如讀十年書。今日夜深,明日再來受教。”他指了指案上的點心。“隻是這些幹果未免太素,明天朕讓太官送些肉來。”
“謝陛下。”司馬懿伏地謝恩。
曹芳轉頭看了一眼柏夫人,微微一笑,舉步出門。
柏夫人連忙跟了出來,來到廊下,為曹芳穿上鞋,又看似不經意的扯了扯曹芳的足衣,輕輕撫平。
曹芳嘴角輕挑,舉步下了堂,揚長而去。
柏夫人看著曹芳的背影,悄悄地吐了一口氣。
司馬昭將曹芳送出門,迴到西室,收拾案上的杯盤。“阿翁,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階下之囚,還想怎樣?”司馬懿沒好氣的哼了一聲,又撚著胡須,若有所思。“天子悟性極高,行事不依常理,有類太祖。看來大魏自有天命,你我父子不僅不足以動其根本,反倒給了他一個機會。”
“什麽機會?”
“重創老臣的機會。”
司馬昭心中一動,忽然想起天子進門之前和許儀說的話,連忙告訴了司馬懿。
司馬懿怔了片刻,心情複雜的一聲歎息。“這樣也好。天子既然要用譙沛後生,太初迴朝是意料中的事。等太初迴朝,你那幾個從女逃脫牢獄之災,你兄長也算是留下了血脈。將來配得佳偶,生活總是不成問題的。”
想到夏侯玄,司馬昭心中生起了希望。“太初能救我們父子嗎?”
司馬懿看了司馬昭一眼。“你我就別想了,隻要他肯提攜安世(司馬炎),我這一脈就還有機會。”見司馬昭神情沮喪,他又說道:“子上,這就是命,不可強求。”
“喏。”司馬昭應了,收起東西,退了出去。
看著司馬昭的背影,司馬懿的眼中露出一絲無奈,但很快又變成了釋然。
雖然聊的是一個話題,但目的卻大不相同。
司馬懿的目標是表功,不動聲色的表明我司馬氏與你曹氏的淵源很深。武皇帝當初為北部尉,就是我父親推薦的。我大哥司馬朗為武皇帝效力,深得武皇帝信賴,以身殉職。我入仕之後兢兢業業,為大魏的江山流過血、拚過命……
諸如此類。
曹芳則希望從曹操的故事中吸取經驗,從而延續曹操未完成的革命。
包括學習曹操用兵、練兵的方法。
漢末三國百年亂世,對兵法的重視是社會共識。如果說諸葛亮是練兵的集大成者,曹操則是最初注重練兵、練將的開拓者。他手注《孫子兵法》,並發給將領,讓他們按計施行。
曹魏名將輩出,和曹操的教導有一定的關係。
官渡之戰就是雙方將領平均素質的一次大比拚。
論整體實力,袁紹穩居上風。但是論將領的實力,曹操則有明顯優勢。在整體戰場上,曹操一直被袁紹壓著打,幾次瀕臨崩潰。可是在局部戰場上,曹操的部下卻屢次擊敗袁紹的部下,最終迫使袁紹放棄了分兵襲擾的戰術,集中兵力與曹操決戰。
個人有天賦高低,但整體實力差距這麽大,則和曹操注意練將密不可分。
司馬懿入仕比較晚。建安十三年時,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也沒有再遇到過官渡那樣的艱苦戰鬥,對這一點感受不是很深。但是他也承認,曹操馭將手段高明,五子良將都能獨當一麵,比起吳蜀,優勢很明顯。
他沒讀過《三國誌》,更沒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不知道五虎上將,更不知道江東十二虎臣。
在他眼中,蜀漢能獨當一麵的大將隻有關羽、張飛、魏延,其他人都不算。
一定要加的話,勉強可以加上王平。
當然,諸葛亮不是將,而是帥。
至於吳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隻有孫策、周瑜、呂蒙、陸遜四人,其他人也不行。
說到其他人,司馬懿口若懸河,侃侃而談。隻有提到諸葛亮時,他的感情有些複雜。
司馬懿輕拍膝蓋,說道:“老臣雖與諸葛亮對陣八年,卻隻見過諸葛亮的正兵,沒見過諸葛亮的奇兵,此生引以為憾。”
“太傅何出此言?”曹芳正聽得入神,見司馬懿如此感慨,不禁問道。
“兵法有奇正,各有其妙。蜀小而弱,諸葛亮居阿保之任,不敢弄險,隻能以正兵對敵,自是持重之道。隻是作為兵家而言,有正無奇,不敗而已,取勝則難。是以諸葛亮數出,皆在我所料之中,未戰便知勝負。”
“若是蜀與魏相當,又當如何?”
“若是敵我實力相當,則可以用奇。敗不足以動搖根本,勝則能摧枯拉朽,以小博大。”
曹芳心中微動,想起了魏延的子午穀奇計,問司馬懿的意見。
司馬懿一聽就笑了。“老臣聽說過,知其必不可行。”
“為何?”
司馬昭送上茶水、點心,司馬懿親手為曹芳斟了一杯茶,接著說道:“以戰事論,魏延久在漢中,對關中防務虛實了如指掌,為人又敢戰。若以精兵萬人取長安,而諸葛亮出斜穀,關中必然震動,勝負在兩可之間。隻是我大魏豈能坐視關中失守,屆時傾國之兵西進,與諸葛亮決勝於關中,諸葛亮又有幾分勝算?”
曹芳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死心。“就此計而言,還是可行的?”
“可行。可是以魏延的桀驁不馴,此戰若是出奇製勝,諸葛亮還能節製他嗎?”
曹芳愣了半晌,終於反應過來了。
諸葛亮不聽魏延之計,不是因為此計不可行,而是縱使取勝,結果也不是他想要的。
與大魏在關中決戰,不是諸葛亮當時能做得到的。
如果取勝,魏延居功自傲,不聽指揮,威脅到諸葛亮的個人威信,同樣不是諸葛亮願意看到的。
所以,魏延隻看到了攻取長安,諸葛亮卻看到了攻取長安後的形勢變化。
這就是將和帥的區別。
“今天最後一個問題。”曹芳豎起手指。“若太傅與諸葛亮兵力相當,你有幾分勝算?”
司馬懿笑了。“陛下,能夠影響勝負的又豈止是兵力,山川地理的影響更大。我大魏數次伐蜀不成,正與諸葛亮數次入侵不成一樣,不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山川。陛下親政,當以逸待勞,待敵自弊,不可輕啟戰端,爭一時勝負。”
曹芳深以為然,他挺身而起,甩甩袖子。“聽太傅一席話,如讀十年書。今日夜深,明日再來受教。”他指了指案上的點心。“隻是這些幹果未免太素,明天朕讓太官送些肉來。”
“謝陛下。”司馬懿伏地謝恩。
曹芳轉頭看了一眼柏夫人,微微一笑,舉步出門。
柏夫人連忙跟了出來,來到廊下,為曹芳穿上鞋,又看似不經意的扯了扯曹芳的足衣,輕輕撫平。
曹芳嘴角輕挑,舉步下了堂,揚長而去。
柏夫人看著曹芳的背影,悄悄地吐了一口氣。
司馬昭將曹芳送出門,迴到西室,收拾案上的杯盤。“阿翁,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階下之囚,還想怎樣?”司馬懿沒好氣的哼了一聲,又撚著胡須,若有所思。“天子悟性極高,行事不依常理,有類太祖。看來大魏自有天命,你我父子不僅不足以動其根本,反倒給了他一個機會。”
“什麽機會?”
“重創老臣的機會。”
司馬昭心中一動,忽然想起天子進門之前和許儀說的話,連忙告訴了司馬懿。
司馬懿怔了片刻,心情複雜的一聲歎息。“這樣也好。天子既然要用譙沛後生,太初迴朝是意料中的事。等太初迴朝,你那幾個從女逃脫牢獄之災,你兄長也算是留下了血脈。將來配得佳偶,生活總是不成問題的。”
想到夏侯玄,司馬昭心中生起了希望。“太初能救我們父子嗎?”
司馬懿看了司馬昭一眼。“你我就別想了,隻要他肯提攜安世(司馬炎),我這一脈就還有機會。”見司馬昭神情沮喪,他又說道:“子上,這就是命,不可強求。”
“喏。”司馬昭應了,收起東西,退了出去。
看著司馬昭的背影,司馬懿的眼中露出一絲無奈,但很快又變成了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