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人道複蘇聖人出
洪荒:諸天萬界,人族為尊 作者:金絲玉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夜感知到五帝即將歸位,於是準備前往泰山之巔。
玄夜找到三皇,取走崆峒印後便啟程前往泰山之巔。
道祖鴻鈞也感知到人族三皇五帝果位馬上歸位,也傳音五聖準備幫助人道複蘇。
待五位聖人匯聚紫霄宮之時。
玄夜此刻也抵達泰山之巔,取出崆峒印。
......
大禹此時也安排好了一切,帶著百官前往泰山。
大禹行至曆任人皇所在之地後,便開始上香祭祀。
“天道在上,吾在位期間,止天災,定洪水,鑄造九鼎,定九州。
今,功德圓滿,天地鑒之。”
天道降下功德,融入大禹體內,由於此次彌勒半途被玄夜趕迴西方教,所以功德之力並沒有彌勒的。
待大禹歸位後,人道氣息已經達到最頂峰。
鴻鈞道祖與五聖一起使用天道之力,往人道之中輸送萬族氣運。
玄夜此時也開始催動崆峒印,往人道之中灌注人族氣運。
隨著人道之力越來越多,人道的氣息也越來越渾厚。
萬物複蘇,後天靈根布滿了洪荒。
人道之力繚繞在玄夜周身。
鴻鈞與五聖停手,五聖返迴自己的道場。
人道之力複蘇,洪荒徹底混元如一。
如今洪荒三道並齊。
天道執掌洪荒運轉。
地道執掌生靈輪迴。
人道執掌洪荒眾生。
洪荒本源意誌徹底蘇醒,不用時不時的沉睡了。
不周山,世界樹子樹此時也到了與洪荒徹底融合之時。
隻見世界樹的根須再一次把洪荒捆綁在一起,混沌之力被世界樹煉化,而後又被反哺洪荒世界。
洪荒世界此時的先天靈力堪比開天之初。
隻要以後世界樹子樹不死,洪荒便能長盛不衰。
除非洪荒世界被打碎。
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
天定六聖已歸位,地道六聖還有三聖未確定,人道三皇五帝也已歸位。
【叮!檢測到人道徹底複蘇!】
【選擇一,補齊洪荒聖人果位,獎勵一十八縷鴻蒙紫氣。】
【選擇二,勸諫人族三皇五帝修行以力證道,獎勵天機之道感悟。】
“係統,選擇一!”
【叮!恭喜宿主獲得一十八縷鴻蒙紫氣。】
這不是想也不用想嗎,神農與軒轅已修仙道,武道肯定是修行不了,隻能以鴻蒙紫氣成聖。
雖然天機之道也很香,但為了人族未來還是鴻蒙紫氣更為重要。
天地人三道位格相同,但地道與人道複蘇的太晚,而且還沒有鴻蒙紫氣。
想要靠果位成聖除非有大功德,不然最多突破至亞聖。
待到一切定下後,玄夜便把五帝召集到一起,而後漏出溫和的笑容道。
“爾等為人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功德圓滿可隨吾前往不周山。”
五帝其聲道。
“謝武祖!”
隨後玄夜帶著五帝便迴返不周山。
待來到不周山後。
玄夜便召集三皇。
等到人到齊後,便語重心長的囑咐道。
“如今人道已徹底複蘇,爾等可以借助人道修行至聖人果位。
但爾等一無鴻蒙紫氣,二無龐大功德之力。
吾身上的功德也隻夠兩人成聖。”
眾人聽到玄夜的話。
隻見伏羲立刻站了出來,對著玄夜躬身一禮。
“師尊,吾走的是武道,聖位便讓與神農與軒轅吧。”
五帝此時也齊聲開口道。
“武祖,吾等願讓與神農與軒轅。”
神農與軒轅見此也是一臉感動,這可是聖位,洪荒眾生追求的終極目標。
隻要成聖便能不死不滅。
神農與玄夜對著五帝與伏羲躬身行了一禮。
“謝過各位的厚愛,吾二人一定誓死守護人族。”
玄夜見此也是欣慰不已,於是溫聲對眾人說道。
“爾等不必擔心,以後還有機會。
五帝與伏羲而去先迴地仙府修行吧。
軒轅與神農留下。”
五帝與伏羲離去後,玄夜單獨對軒轅與神農道。
“吾手裏有鴻蒙紫氣,也有天道功德。
爾等成聖之後便要坐鎮人族,不可與天道六聖發生衝突。
若六聖故意為難爾等可不用通知吾,直接借用人道之力鎮壓。”
話畢,玄夜取出鴻蒙紫氣分給二人。
......
就在玄夜取出鴻蒙紫氣之時,鴻鈞道祖有感自言自語道。
“奇哉怪哉,這鴻蒙紫氣哪裏來的,難道是之前混沌之中殘留。”
鴻鈞很疑惑,於是也不再糾結。
“也罷,就看汝能怎麽折騰。”
說完便繼續參悟天道。
......
待到鴻蒙紫氣與軒轅、神農二人融合後。
玄夜顯化出天道功德金輪,此龐大的功德乃是玄夜此前修補洪荒天地之時所得。
玄夜直接往二人體內灌輸天道功德。
經過功德之力的灌輸,軒轅與神農身上氣勢越來越強。
神農突然周身氣勢暴漲,玄夜出手將這股氣勢抹平,不讓這氣勢肆虐道場,道場會被直接衝毀。
與此同時軒轅也突破至聖人境。
二人本就因人道複蘇抵達亞聖之境,如今被玄夜天道功德罐體,很輕鬆突破至聖人之境。
人道顯化而出,洪荒大地萬物發出道音,聽見此道音的所有生靈均對洪荒天地感悟認知強大一絲。
這是人道聖人果位成道,人道發出的道音祝賀。
眾生得到人道饋贈,紛紛感謝人族。
自異像顯化而出,人族出兩位聖人後,洪荒眾生紛紛高唿道。
“見過聖人!”
軒轅與神農二人見此便高聲道。
“三千年後,吾等於不周山講道,有緣者皆可來聽!”
這是人族第一次出聖人,也是第一次給洪荒眾生講道。
玄夜修的武道,所以成道後哪怕講道洪荒眾生也聽不懂。
玄夜溫聲對二人道。
“此崆峒印便交於爾等,若有麻煩可催動人道之力對敵。
伏羲以後便不會再與爾等二人共同執掌崆峒印。”
軒轅與神農二人恭聲答應。
玄夜交代完後便起身迴到住處開始閉關繼續加固道印。
玄夜找到三皇,取走崆峒印後便啟程前往泰山之巔。
道祖鴻鈞也感知到人族三皇五帝果位馬上歸位,也傳音五聖準備幫助人道複蘇。
待五位聖人匯聚紫霄宮之時。
玄夜此刻也抵達泰山之巔,取出崆峒印。
......
大禹此時也安排好了一切,帶著百官前往泰山。
大禹行至曆任人皇所在之地後,便開始上香祭祀。
“天道在上,吾在位期間,止天災,定洪水,鑄造九鼎,定九州。
今,功德圓滿,天地鑒之。”
天道降下功德,融入大禹體內,由於此次彌勒半途被玄夜趕迴西方教,所以功德之力並沒有彌勒的。
待大禹歸位後,人道氣息已經達到最頂峰。
鴻鈞道祖與五聖一起使用天道之力,往人道之中輸送萬族氣運。
玄夜此時也開始催動崆峒印,往人道之中灌注人族氣運。
隨著人道之力越來越多,人道的氣息也越來越渾厚。
萬物複蘇,後天靈根布滿了洪荒。
人道之力繚繞在玄夜周身。
鴻鈞與五聖停手,五聖返迴自己的道場。
人道之力複蘇,洪荒徹底混元如一。
如今洪荒三道並齊。
天道執掌洪荒運轉。
地道執掌生靈輪迴。
人道執掌洪荒眾生。
洪荒本源意誌徹底蘇醒,不用時不時的沉睡了。
不周山,世界樹子樹此時也到了與洪荒徹底融合之時。
隻見世界樹的根須再一次把洪荒捆綁在一起,混沌之力被世界樹煉化,而後又被反哺洪荒世界。
洪荒世界此時的先天靈力堪比開天之初。
隻要以後世界樹子樹不死,洪荒便能長盛不衰。
除非洪荒世界被打碎。
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
天定六聖已歸位,地道六聖還有三聖未確定,人道三皇五帝也已歸位。
【叮!檢測到人道徹底複蘇!】
【選擇一,補齊洪荒聖人果位,獎勵一十八縷鴻蒙紫氣。】
【選擇二,勸諫人族三皇五帝修行以力證道,獎勵天機之道感悟。】
“係統,選擇一!”
【叮!恭喜宿主獲得一十八縷鴻蒙紫氣。】
這不是想也不用想嗎,神農與軒轅已修仙道,武道肯定是修行不了,隻能以鴻蒙紫氣成聖。
雖然天機之道也很香,但為了人族未來還是鴻蒙紫氣更為重要。
天地人三道位格相同,但地道與人道複蘇的太晚,而且還沒有鴻蒙紫氣。
想要靠果位成聖除非有大功德,不然最多突破至亞聖。
待到一切定下後,玄夜便把五帝召集到一起,而後漏出溫和的笑容道。
“爾等為人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功德圓滿可隨吾前往不周山。”
五帝其聲道。
“謝武祖!”
隨後玄夜帶著五帝便迴返不周山。
待來到不周山後。
玄夜便召集三皇。
等到人到齊後,便語重心長的囑咐道。
“如今人道已徹底複蘇,爾等可以借助人道修行至聖人果位。
但爾等一無鴻蒙紫氣,二無龐大功德之力。
吾身上的功德也隻夠兩人成聖。”
眾人聽到玄夜的話。
隻見伏羲立刻站了出來,對著玄夜躬身一禮。
“師尊,吾走的是武道,聖位便讓與神農與軒轅吧。”
五帝此時也齊聲開口道。
“武祖,吾等願讓與神農與軒轅。”
神農與軒轅見此也是一臉感動,這可是聖位,洪荒眾生追求的終極目標。
隻要成聖便能不死不滅。
神農與玄夜對著五帝與伏羲躬身行了一禮。
“謝過各位的厚愛,吾二人一定誓死守護人族。”
玄夜見此也是欣慰不已,於是溫聲對眾人說道。
“爾等不必擔心,以後還有機會。
五帝與伏羲而去先迴地仙府修行吧。
軒轅與神農留下。”
五帝與伏羲離去後,玄夜單獨對軒轅與神農道。
“吾手裏有鴻蒙紫氣,也有天道功德。
爾等成聖之後便要坐鎮人族,不可與天道六聖發生衝突。
若六聖故意為難爾等可不用通知吾,直接借用人道之力鎮壓。”
話畢,玄夜取出鴻蒙紫氣分給二人。
......
就在玄夜取出鴻蒙紫氣之時,鴻鈞道祖有感自言自語道。
“奇哉怪哉,這鴻蒙紫氣哪裏來的,難道是之前混沌之中殘留。”
鴻鈞很疑惑,於是也不再糾結。
“也罷,就看汝能怎麽折騰。”
說完便繼續參悟天道。
......
待到鴻蒙紫氣與軒轅、神農二人融合後。
玄夜顯化出天道功德金輪,此龐大的功德乃是玄夜此前修補洪荒天地之時所得。
玄夜直接往二人體內灌輸天道功德。
經過功德之力的灌輸,軒轅與神農身上氣勢越來越強。
神農突然周身氣勢暴漲,玄夜出手將這股氣勢抹平,不讓這氣勢肆虐道場,道場會被直接衝毀。
與此同時軒轅也突破至聖人境。
二人本就因人道複蘇抵達亞聖之境,如今被玄夜天道功德罐體,很輕鬆突破至聖人之境。
人道顯化而出,洪荒大地萬物發出道音,聽見此道音的所有生靈均對洪荒天地感悟認知強大一絲。
這是人道聖人果位成道,人道發出的道音祝賀。
眾生得到人道饋贈,紛紛感謝人族。
自異像顯化而出,人族出兩位聖人後,洪荒眾生紛紛高唿道。
“見過聖人!”
軒轅與神農二人見此便高聲道。
“三千年後,吾等於不周山講道,有緣者皆可來聽!”
這是人族第一次出聖人,也是第一次給洪荒眾生講道。
玄夜修的武道,所以成道後哪怕講道洪荒眾生也聽不懂。
玄夜溫聲對二人道。
“此崆峒印便交於爾等,若有麻煩可催動人道之力對敵。
伏羲以後便不會再與爾等二人共同執掌崆峒印。”
軒轅與神農二人恭聲答應。
玄夜交代完後便起身迴到住處開始閉關繼續加固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