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府的叛亂平定後,思州的叛亂也隨著平息了,思州叛亂原本就是兩地土司的一個陰謀,為的就是牽製明廷的邊衛軍隊,讓他們無暇顧及銅仁。


    現在銅仁的叛亂被平定了,思州的叛亂自然也就隨之瓦解。


    苗兵退後,甘武在銅仁整兵,調集四萬大軍準備討伐此次叛亂的土司。


    銅仁知府周易康這時站出來對甘武說:“苗兵已退,按以往規矩應將情況上報朝廷,由朝廷決定要不要再繼續追剿。”


    甘武道:“以往就是因為對其太過仁慈,每次作亂後,他們用幾個替死鬼包攬責任,再向朝廷賠點銀子就草草了事。使得這些苗人從不畏懼朝廷,也因此幾十年來黔地苗民叛亂時有發生。”


    “我這次就是要徹底斷了他們以後再與朝廷作亂的念頭。”


    甘武身為巡撫,節製地方所有大小事物,再加上手裏有都司兵符,甘武的話自然沒有人敢反駁。


    經過甘武各方麵調查了解後,知道了麻鷹是挑動其他兩個苗人首領叛亂的罪魁禍首。


    於是九月十五,甘武兵分兩路殺向省溪長官司。


    同時甘武提前向銅仁府管轄下的烏羅長官司、平頭著可長官司發出檄文,讓其出兵協助討伐麻鷹,如有遲疑,視如叛逆。


    兩地苗人首領收到甘武的檄文後,不敢怠慢,各帶了數千人朝省溪出發。


    另一邊,甘武為了穩住麻達和廖武,也向他們發出檄文。甘武告訴他們朝廷隻懲罰這次叛亂的主犯麻鷹,他們二人作為從犯,隻要出兵幫助朝廷捉拿麻鷹,可以將功補過免其死罪。


    麻達和廖武看到可以免死,紛紛表示願意出兵將功補過,完全將他們之前結盟時說的話拋之腦後。


    有了這些苗人的協助後,甘武對麻鷹的戰事進展的異常順利。


    烏羅長官司和平頭著可長官司的人作為明軍先鋒,為甘武打頭陣,由東向西一路勢如破竹。


    廖武從南麵向其發起進攻,而麻達則直接在麻鷹後背捅了一刀,麻鷹三麵受敵,死傷慘重。


    戰鬥打到第五日,麻鷹的根據地被不斷壓縮,最終隻能帶領殘餘兩千多人倉皇逃進了梵淨山。


    梵淨山占地六千多萬畝,裏麵地形崎嶇,山勢複雜,叢林茂密,在這茫茫大山裏要想找到並殲滅這兩千多人無疑如大海撈針。


    手下人給甘武提議:將他們家人抓來,用他們家人的性命逼他們現身。


    甘武覺得此法甚是下流,但此時又無別法,甘武可沒工夫和他們在這耗一輩子。


    再三思考之後,甘武還是點頭默許了這個方法。


    麻鷹的手下有許多不願看著妻兒老小因自己被殺,紛紛主動走出大山向明軍投降。


    就這樣持續了十日之後,麻鷹成了孤家寡人,身邊除了幾個死忠之外,其餘全部投降。


    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的麻鷹選擇了自殺,死前,麻鷹讓人給甘武帶話,希望他放過自己的族人。


    甘武不但沒有答應麻鷹的最後的乞求,而且接下來的操作,讓幾家土司終明一朝都再未敢與朝廷作對。


    甘武先是下令處死麻鷹和他那幾個死忠的全族。


    而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麻達和廖武就地殲滅,萬餘人無留一個活口。


    目睹了整個戰鬥過程的烏羅長官司和平頭著可長官司兩位首領,被甘武的這一雷霆手段嚇得連路都走不穩了。


    甘武事後雲淡風輕的對兩位首領說:“做大明之臣,萬世昌盛,與大明為敵,九族不赦。”


    兩位首領連連表示,一定年年向大明按時納貢,永遠做大明之臣。


    經此一戰,省溪長官司已名存實亡,甘武幹脆將其劃入了提溪長官司的轄區。


    而後,甘武又立麻達的幼子為提溪長官司苗人首領,廖武沒有幼子,甘武便立其幼侄為大萬山長官司首領。同時,甘武為了防止兩位年幼的首領成為家族人的傀儡,甘武又將其年長的兄弟姐妹全部誅殺,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永樂九年十月初十,處理完貴州一切事務的甘武迴到南京,向朱高煦匯報了工作。朱高煦雖然對甘武當年不支持自己的事還心存怨恨,但是甘武的能力又不能不讓他重視,對於甘武朱高煦真是又愛又恨。


    朱高煦看到甘武在處理苗疆問題上的鐵血手段,不禁感歎:大家都說當年父皇誅方孝孺十族太過狠辣,如今朕看甘武你的手段也不善呐。


    不過朱高煦對甘武的處理結果很滿意,連後麵對銅仁苗區進行政事調整時,朱高煦的詔書都是按甘武之前的處理方案來的,內容隻字未改。


    此次火燒敵營的賀璉,被甘武大力舉薦,朱高煦升其衛指揮使,並直接升授昭毅將軍,賞銀二百兩。


    其餘將士按功勞皆有封賞,隻唯獨甘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與褒獎,又過迴了之前門可羅雀的生活。


    甘武心係大明,他上書朱高煦,提醒他其它地區的叛亂也應盡早處理,不過並沒有得到迴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我遇見六百年前的自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旺仔不迷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旺仔不迷路並收藏當我遇見六百年前的自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