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搞笑的解縉
當我遇見六百年前的自己 作者:旺仔不迷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交泰殿,禦書房。
“武弟,你這麽晚進宮見朕有什麽事嗎?”朱棣問道。
甘武也不廢話,直接切入主題。
“皇上,安南那邊是什麽情況?”
對於甘武的問題,朱棣倒沒有表現得有多驚訝,畢竟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指揮使嘛!要是連這點情報能力都沒有,那還玩個屁啊!
“噢!你也聽說了?”
接著朱棣說起了安南的事。
朱棣問:“你還記得永樂元年安南派遣使者來京的事嗎?”
甘武道:“臣記得當時那使者好像是說原安南陳朝皇室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現在的胡朝皇帝胡季犁聲稱自己是陳氏皇族外戚,這個胡季犁身份好像還挺高貴,按輩分他是安南陳朝明宗皇帝外侄,藝宗、睿宗的表哥又是陳廢帝的舅舅,反正亂七八糟的。”
甘武捋了捋思路又接著道:“後來皇上派禮部儀製清吏司員外郎楊渤前往安南調查此事,楊渤迴朝後也證明了胡氏所言是真的,難道那事有隱情?”
朱棣道:“前些日子來了個裴伯耆的安南人,他自稱是陳氏王朝的遺臣,他說安南權臣黎季犁在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私自廢陳少帝自立為帝,改年號為聖元。黎季犁登基後恢複祖先的胡姓,還自稱是虞舜、胡公滿後裔,立國號為大虞,一個月後又禪位給了其子胡奃。”
甘武道:“這麽說,那之前胡季犁派使者來朝貢時說的都是假的咯!”
“朕現在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哪個說的是真的,再說那個叫裴伯耆的身份暫時也無法證實。”朱棣對這個問題表示很頭疼,如果這個叫裴伯耆的人說的是真的,那這件事對於大明朝來說,無疑相當於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甘武道:“要不我叫人把那個楊渤叫來問問?”
朱棣道:“朕問過禮部的人了,禮部的人說他迴來後沒幾個月,一次不小心摔倒在石階上撞到後腦意外身亡了。”
“難道那楊渤是被賄賂了?”一個危險的想法在甘武眼裏浮現。
甘武問道:“皇上,要不要臣派人去趟安南?”
朱棣搖搖頭:“罷了,現在安南那邊局勢挺亂的,時不時與雲南土司發生些小摩擦,再說了咱們剛剛冊封人家,現在又派人去調查,有損我大明威儀。”
按慣例,大明屬國每年年底都要派使者進京朝貢,朱棣決定到時候當著那些使者的麵讓他們對證對證,真相自然就出來了。
兩天後,永樂二年八月二十五
甘武如往常一樣去上朝,恰好在弘政門前遇到解縉,隻見解縉差人抬著幾個木箱子,臉上興奮不已。
甘武心生好奇,上前便問道:“謝大學士,何事如此高興?”
解縉朝甘武拱手道:“沒什麽,隻是皇上命我修的書,我已經修好了。”說話間,解縉臉上滿是春風得意。
甘武驚訝道:“這麽快?”
甘武掐指算了算:“這好像還不到一年你就把書修好啦?”
解縉得意的把自己修的書拿給甘武看。
“文獻大典?”甘武看著封麵上的幾個大字喃喃道。
突然甘武似乎想到了什麽,笑著把書還給了解縉。留下一句“祝你好運”,便離開了。
奉天殿上,還沒等解縉來得及“邀功”,朱棣先宣了一個人,這個人叫陳天平,於昨日進京,聲稱自己是安南陳氏子孫,有要事要稟報明朝皇帝。
陳天平在大殿上講述了胡氏篡位的經過,竟跟那個裴伯耆說的一模一樣,瞬間群臣嘩然。並且裴伯耆也證明了陳天平確實是安南陳氏後人,武將們見此便紛紛請兵出戰,誓要教訓一下這個小小的安南國。
陳天平也請求朱棣出兵替陳氏討伐叛臣,恢複陳氏統治,陳天平說的聲淚俱下,感動了殿上不少大臣。
朱棣一時沒有表態,畢竟出兵安南不是一件小事。他命禮部官員帶陳天平和裴伯耆二人先在鴻臚寺的驛館內住下,並按使臣的標準安排他們的生活起居。
這事暫時被擱置一邊,朱棣雖然喜歡打仗,但他從不打出師無名的仗。
一旁的解縉似乎對安南的事並不關心,他現在滿腦子都是自己修書的事。
解縉奏道:“皇上,臣有奏。”
“說吧!何事?”
解縉道:“皇上命臣修的書,臣修完了。”
“哦……?”
朱棣和甘武剛才一樣表現得很驚訝,同時也很意外,但更多的是興奮,朱棣心想:“這解縉果然名不虛傳,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說罷!便叫解縉將書呈上來。
朱棣興致勃勃的拿起一本書翻了翻,接著又拿起一本翻了翻,慢慢的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而解縉這個愣頭青絲毫沒有注意到朱棣的表情變化,還在那幻想著朱棣的褒獎呢!
突然朱棣憤怒的將書扔在大殿上的金磚上,對著解縉怒斥道:“解縉,這就是你修的書?”
解縉就算再不開竅,此刻也反應過來,皇上對自己修的書並不滿意。他嚇得跪倒在地,等朱棣發落。
可朱棣念在解縉之前救駕有功,平時做事兢兢業業的份上,所以並沒有責罰他。
朱棣再一次當著解縉與百官的麵強調自己要修的是涵蓋古今,包容萬象,蘊含一切知識財富的百科全書,此書之外,再無他書。
這一刻,解縉才明白,朱棣修書的真正的態度和決心,他後悔自己之前領悟錯了聖意,也下定決心要替皇上修好這古今第一書。
“武弟,你這麽晚進宮見朕有什麽事嗎?”朱棣問道。
甘武也不廢話,直接切入主題。
“皇上,安南那邊是什麽情況?”
對於甘武的問題,朱棣倒沒有表現得有多驚訝,畢竟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指揮使嘛!要是連這點情報能力都沒有,那還玩個屁啊!
“噢!你也聽說了?”
接著朱棣說起了安南的事。
朱棣問:“你還記得永樂元年安南派遣使者來京的事嗎?”
甘武道:“臣記得當時那使者好像是說原安南陳朝皇室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現在的胡朝皇帝胡季犁聲稱自己是陳氏皇族外戚,這個胡季犁身份好像還挺高貴,按輩分他是安南陳朝明宗皇帝外侄,藝宗、睿宗的表哥又是陳廢帝的舅舅,反正亂七八糟的。”
甘武捋了捋思路又接著道:“後來皇上派禮部儀製清吏司員外郎楊渤前往安南調查此事,楊渤迴朝後也證明了胡氏所言是真的,難道那事有隱情?”
朱棣道:“前些日子來了個裴伯耆的安南人,他自稱是陳氏王朝的遺臣,他說安南權臣黎季犁在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私自廢陳少帝自立為帝,改年號為聖元。黎季犁登基後恢複祖先的胡姓,還自稱是虞舜、胡公滿後裔,立國號為大虞,一個月後又禪位給了其子胡奃。”
甘武道:“這麽說,那之前胡季犁派使者來朝貢時說的都是假的咯!”
“朕現在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哪個說的是真的,再說那個叫裴伯耆的身份暫時也無法證實。”朱棣對這個問題表示很頭疼,如果這個叫裴伯耆的人說的是真的,那這件事對於大明朝來說,無疑相當於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甘武道:“要不我叫人把那個楊渤叫來問問?”
朱棣道:“朕問過禮部的人了,禮部的人說他迴來後沒幾個月,一次不小心摔倒在石階上撞到後腦意外身亡了。”
“難道那楊渤是被賄賂了?”一個危險的想法在甘武眼裏浮現。
甘武問道:“皇上,要不要臣派人去趟安南?”
朱棣搖搖頭:“罷了,現在安南那邊局勢挺亂的,時不時與雲南土司發生些小摩擦,再說了咱們剛剛冊封人家,現在又派人去調查,有損我大明威儀。”
按慣例,大明屬國每年年底都要派使者進京朝貢,朱棣決定到時候當著那些使者的麵讓他們對證對證,真相自然就出來了。
兩天後,永樂二年八月二十五
甘武如往常一樣去上朝,恰好在弘政門前遇到解縉,隻見解縉差人抬著幾個木箱子,臉上興奮不已。
甘武心生好奇,上前便問道:“謝大學士,何事如此高興?”
解縉朝甘武拱手道:“沒什麽,隻是皇上命我修的書,我已經修好了。”說話間,解縉臉上滿是春風得意。
甘武驚訝道:“這麽快?”
甘武掐指算了算:“這好像還不到一年你就把書修好啦?”
解縉得意的把自己修的書拿給甘武看。
“文獻大典?”甘武看著封麵上的幾個大字喃喃道。
突然甘武似乎想到了什麽,笑著把書還給了解縉。留下一句“祝你好運”,便離開了。
奉天殿上,還沒等解縉來得及“邀功”,朱棣先宣了一個人,這個人叫陳天平,於昨日進京,聲稱自己是安南陳氏子孫,有要事要稟報明朝皇帝。
陳天平在大殿上講述了胡氏篡位的經過,竟跟那個裴伯耆說的一模一樣,瞬間群臣嘩然。並且裴伯耆也證明了陳天平確實是安南陳氏後人,武將們見此便紛紛請兵出戰,誓要教訓一下這個小小的安南國。
陳天平也請求朱棣出兵替陳氏討伐叛臣,恢複陳氏統治,陳天平說的聲淚俱下,感動了殿上不少大臣。
朱棣一時沒有表態,畢竟出兵安南不是一件小事。他命禮部官員帶陳天平和裴伯耆二人先在鴻臚寺的驛館內住下,並按使臣的標準安排他們的生活起居。
這事暫時被擱置一邊,朱棣雖然喜歡打仗,但他從不打出師無名的仗。
一旁的解縉似乎對安南的事並不關心,他現在滿腦子都是自己修書的事。
解縉奏道:“皇上,臣有奏。”
“說吧!何事?”
解縉道:“皇上命臣修的書,臣修完了。”
“哦……?”
朱棣和甘武剛才一樣表現得很驚訝,同時也很意外,但更多的是興奮,朱棣心想:“這解縉果然名不虛傳,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說罷!便叫解縉將書呈上來。
朱棣興致勃勃的拿起一本書翻了翻,接著又拿起一本翻了翻,慢慢的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而解縉這個愣頭青絲毫沒有注意到朱棣的表情變化,還在那幻想著朱棣的褒獎呢!
突然朱棣憤怒的將書扔在大殿上的金磚上,對著解縉怒斥道:“解縉,這就是你修的書?”
解縉就算再不開竅,此刻也反應過來,皇上對自己修的書並不滿意。他嚇得跪倒在地,等朱棣發落。
可朱棣念在解縉之前救駕有功,平時做事兢兢業業的份上,所以並沒有責罰他。
朱棣再一次當著解縉與百官的麵強調自己要修的是涵蓋古今,包容萬象,蘊含一切知識財富的百科全書,此書之外,再無他書。
這一刻,解縉才明白,朱棣修書的真正的態度和決心,他後悔自己之前領悟錯了聖意,也下定決心要替皇上修好這古今第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