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暫住
逃難路上的鹹魚農女被團寵了 作者:落落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芽芽和小寶寶自然要坐馬車裏,軟軟和和,舒舒服服的,不能見到風。
其他人也被捕快們妥善安排,老弱婦孺坐上了他們請來的馬車,壯漢們則推著趕著隊伍裏的手推車和馬車跟在後麵,一行風風火火的很是壯觀。
除了做好準備要去縣城的幾個人,其他人都是沒有特意梳洗的,再加上上一刻還在幹活,可想而知形象並不怎麽好,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視線,不過漢子們也沒人在乎,愛誰誰,愛咋看咋看,反正他們的好日子快來了。
漢子們腳程麻利,兩個時辰的路還沒一個半時辰就走完了,暢通無阻來到了縣城。
縣衙旁邊的院落已經收拾好,顧向晚他們被人領著直接進去,這是個三進的大院子,布置倒是簡單低調,可綠樹鮮花假山和池塘等該有的都有,也不失生機和趣味。
穿過遊廊來到中心庭院,便是供人居住的地方了,他們此時在院子中央站立,兩旁便是左右廂房,正對麵是向陽的正房麵積很大,兩側伴有東西耳房,在正房和耳房之後是後罩房,和狹長的後院。
百家村眾人有的人甚至都沒見過這綠瓦紅牆的精致房子,更別提住了,激動的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
將芽芽母女先帶進了正房安置好,男人們把手推車和馬車都存放到了後院,顧向晚便讓大家都梳洗一番,待會兒得讓縣令大人看看。
這院子裏是有獨立的水井的,用水什麽的倒是方便,隻不過由於天旱,要打下去很深才能打到水。
安頓的差不多,顧向晚就和羸刹又去了縣衙。
得知村長被升為了裏正,顧向晚連聲道賀,哄得老爺子笑容就沒停下來過。
其實裏正並沒有多高的什麽權利,尤其是百家村附近沒有其他村子,和他這村長也沒什麽兩樣。
但曾經在張家村的時候,裏正隻有隔壁村當的份,從來沒有輪到過張家村,自然就顯得難得可貴。
縣令還十分殊榮對待他們,請他們落座品茶,詢問他們一路上的苦難,像朋友一樣,為難民們那些慘痛的經曆唏噓。
這個縣令簡直沒架子到出乎他們的意料,本來隻想著借將軍搭線能讓他們辦理戶籍更方便一些,哪裏能想到影響的會這麽多。
不過顧向晚倒是可以感覺到,這位縣令也不僅僅是礙於他們背後可能有的“關係”,才拉著他們聊來聊去,更多的是他真的對他們這一路上的事感到好奇。
畢竟相比較其他的難民來說,張家村隊伍一路上死去的人絕對是很少很少了。
算算日子,他們到了幽洲府也有四五天,應該再過不了多久其他難民就也要被送來了。
俞洲府自己是消化不了那些難民的,必然是要往周邊城池分送。
到那時他們這一小股難民就不像現在這樣稀奇了。
隻不過想到這裏,也不知道臥底的事進行的怎麽樣了,他們又選擇了什麽辦法去解決?
如果讓那些臥底混在難民裏麵,被送到各座府城,那可就亂了。
顧向晚當時有告訴雲霄辨認的方法,那些邊防戰士們一定也很清楚,他們應該可以輕鬆認出來的吧。
就是怕有小說裏那種易容術啊什麽的……
隻是這些現在就不需要她一個小姑娘來思考了,高層的大人物們一定會想到,並且比她想的更加仔細。
聊了一盞茶的功夫,他們便停下了,縣令還有公務要忙,趕緊安頓好他們就該去做正事了,不能耽擱太久。
即便如此,他還是上門去看了看百家村的村民們,跟他們說了聲辛苦了,這裏以後就是他們的家,迴到家,就安心了,再也不需要流浪。
縣令是父母官,說出這般暖心的話,讓百家村眾人頓時產生了歸屬感。
陌生的城池,陌生的地界,父母官的歡迎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本來村長還時常念叨著,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雖沒明說,可也知道他心裏是覺得背井離鄉的人就如同落葉,迴不去樹上,在地上還多餘。
可現在有了父母官的態度,村長心安了,眾人踏實了,這裏以後就是他們的家!
縣令本想留些下人伺候他們,可百家村眾人哪裏敢受著,都是普通泥腿子,誰還用人伺候啊!哪有那麽金貴。
而且留了人他們也不自在,還是隻有自己人心裏踏實。
待縣令離去,眾人便開始收拾房間,這個院子雖是縣令名下的,可他有自己的家,平日裏這邊都是待客用的,鮮少過來住。
村長操著大嗓門,中氣十足地來迴喊著,讓人們都小心著點,縣令好心借給他們房子住,可千萬不能給人家磕了碰了。
人們分了分房間,一百二三十人分前後院一共十間不到的屋子,注定是要擠擠的。
炕也不夠用,他們就直接鋪上木板,睡大通鋪。
雖然沒有在炕上舒服,但好歹有了遮陽避風的房子,這就夠了。
顧向晚和顧氏、大妮、張馬氏和蘇氏自然是在一起,還有方氏和芽芽帶著孩子,以及千城的嬸嬸秦氏帶著孩子,一共十個人住在正房。
離飯點不遠,他們正想用小廚房做點飯,院外忽然傳來敲門聲。
泉叔習慣使然,一直有意無意留意著大門動靜,此時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他立馬一瘸一拐卻速度極快地去開門了。
等羸刹趕到的時候,他已經打開門了,隻好留下一句:“以後這活我來做。”
聞言泉叔一臉懵,他現在別的忙幫不上,也就能開開門了,這咋還要搶?
殊不知羸刹是看著他腿腳不便還要努力奔跑的樣子心疼。
外麵站著的是縣令身邊的劉管家,見到他們開門,麵上笑容友善,絲毫沒有瞧不起的意思。
“老鄉,大人命我來給你們送午膳。”
泉叔動作微頓,忙將人迎了進來:“快快請進。”
那劉管家便帶著一眾提著餐食的小廝魚貫而入。
百家村眾人聞聲忙從房間出來,便見到這一幕,頓時愣住了。
其他人也被捕快們妥善安排,老弱婦孺坐上了他們請來的馬車,壯漢們則推著趕著隊伍裏的手推車和馬車跟在後麵,一行風風火火的很是壯觀。
除了做好準備要去縣城的幾個人,其他人都是沒有特意梳洗的,再加上上一刻還在幹活,可想而知形象並不怎麽好,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視線,不過漢子們也沒人在乎,愛誰誰,愛咋看咋看,反正他們的好日子快來了。
漢子們腳程麻利,兩個時辰的路還沒一個半時辰就走完了,暢通無阻來到了縣城。
縣衙旁邊的院落已經收拾好,顧向晚他們被人領著直接進去,這是個三進的大院子,布置倒是簡單低調,可綠樹鮮花假山和池塘等該有的都有,也不失生機和趣味。
穿過遊廊來到中心庭院,便是供人居住的地方了,他們此時在院子中央站立,兩旁便是左右廂房,正對麵是向陽的正房麵積很大,兩側伴有東西耳房,在正房和耳房之後是後罩房,和狹長的後院。
百家村眾人有的人甚至都沒見過這綠瓦紅牆的精致房子,更別提住了,激動的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
將芽芽母女先帶進了正房安置好,男人們把手推車和馬車都存放到了後院,顧向晚便讓大家都梳洗一番,待會兒得讓縣令大人看看。
這院子裏是有獨立的水井的,用水什麽的倒是方便,隻不過由於天旱,要打下去很深才能打到水。
安頓的差不多,顧向晚就和羸刹又去了縣衙。
得知村長被升為了裏正,顧向晚連聲道賀,哄得老爺子笑容就沒停下來過。
其實裏正並沒有多高的什麽權利,尤其是百家村附近沒有其他村子,和他這村長也沒什麽兩樣。
但曾經在張家村的時候,裏正隻有隔壁村當的份,從來沒有輪到過張家村,自然就顯得難得可貴。
縣令還十分殊榮對待他們,請他們落座品茶,詢問他們一路上的苦難,像朋友一樣,為難民們那些慘痛的經曆唏噓。
這個縣令簡直沒架子到出乎他們的意料,本來隻想著借將軍搭線能讓他們辦理戶籍更方便一些,哪裏能想到影響的會這麽多。
不過顧向晚倒是可以感覺到,這位縣令也不僅僅是礙於他們背後可能有的“關係”,才拉著他們聊來聊去,更多的是他真的對他們這一路上的事感到好奇。
畢竟相比較其他的難民來說,張家村隊伍一路上死去的人絕對是很少很少了。
算算日子,他們到了幽洲府也有四五天,應該再過不了多久其他難民就也要被送來了。
俞洲府自己是消化不了那些難民的,必然是要往周邊城池分送。
到那時他們這一小股難民就不像現在這樣稀奇了。
隻不過想到這裏,也不知道臥底的事進行的怎麽樣了,他們又選擇了什麽辦法去解決?
如果讓那些臥底混在難民裏麵,被送到各座府城,那可就亂了。
顧向晚當時有告訴雲霄辨認的方法,那些邊防戰士們一定也很清楚,他們應該可以輕鬆認出來的吧。
就是怕有小說裏那種易容術啊什麽的……
隻是這些現在就不需要她一個小姑娘來思考了,高層的大人物們一定會想到,並且比她想的更加仔細。
聊了一盞茶的功夫,他們便停下了,縣令還有公務要忙,趕緊安頓好他們就該去做正事了,不能耽擱太久。
即便如此,他還是上門去看了看百家村的村民們,跟他們說了聲辛苦了,這裏以後就是他們的家,迴到家,就安心了,再也不需要流浪。
縣令是父母官,說出這般暖心的話,讓百家村眾人頓時產生了歸屬感。
陌生的城池,陌生的地界,父母官的歡迎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本來村長還時常念叨著,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雖沒明說,可也知道他心裏是覺得背井離鄉的人就如同落葉,迴不去樹上,在地上還多餘。
可現在有了父母官的態度,村長心安了,眾人踏實了,這裏以後就是他們的家!
縣令本想留些下人伺候他們,可百家村眾人哪裏敢受著,都是普通泥腿子,誰還用人伺候啊!哪有那麽金貴。
而且留了人他們也不自在,還是隻有自己人心裏踏實。
待縣令離去,眾人便開始收拾房間,這個院子雖是縣令名下的,可他有自己的家,平日裏這邊都是待客用的,鮮少過來住。
村長操著大嗓門,中氣十足地來迴喊著,讓人們都小心著點,縣令好心借給他們房子住,可千萬不能給人家磕了碰了。
人們分了分房間,一百二三十人分前後院一共十間不到的屋子,注定是要擠擠的。
炕也不夠用,他們就直接鋪上木板,睡大通鋪。
雖然沒有在炕上舒服,但好歹有了遮陽避風的房子,這就夠了。
顧向晚和顧氏、大妮、張馬氏和蘇氏自然是在一起,還有方氏和芽芽帶著孩子,以及千城的嬸嬸秦氏帶著孩子,一共十個人住在正房。
離飯點不遠,他們正想用小廚房做點飯,院外忽然傳來敲門聲。
泉叔習慣使然,一直有意無意留意著大門動靜,此時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他立馬一瘸一拐卻速度極快地去開門了。
等羸刹趕到的時候,他已經打開門了,隻好留下一句:“以後這活我來做。”
聞言泉叔一臉懵,他現在別的忙幫不上,也就能開開門了,這咋還要搶?
殊不知羸刹是看著他腿腳不便還要努力奔跑的樣子心疼。
外麵站著的是縣令身邊的劉管家,見到他們開門,麵上笑容友善,絲毫沒有瞧不起的意思。
“老鄉,大人命我來給你們送午膳。”
泉叔動作微頓,忙將人迎了進來:“快快請進。”
那劉管家便帶著一眾提著餐食的小廝魚貫而入。
百家村眾人聞聲忙從房間出來,便見到這一幕,頓時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