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成功的第一步
逃荒不慌,三歲福寶寵全家 作者:大酒壇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這裏,崔縣令又當眾讚揚了程小棠及程大牛四兄弟一番,還嘉獎了無私分享圖紙的程小棠十貫錢,引得眾人豔羨不已。
十貫錢,換算成銀子,大約八兩出頭。
肉眼看起來,卻比一個十兩的銀錠要可觀許多。
程小棠乖巧恭敬地行禮道謝,感覺崔縣令似乎也比去年成長了許多。
胡裏正越看程小棠越滿意,想找曾孫過來囑咐幾句,就發現胡景煥正在跟程天壽大眼瞪小眼,險些笑出聲。
罷了,孩子還小,難得有聊得來的朋友。
兒孫都是債,二兒子一大把年紀了還靠不住,少不得他這個曾祖父多操心。
崔縣令有意在錢塘縣普及打穀機,自然不會隻在關淩村停留。
熱鬧散去,又帶人巡視了一番田間割麥的繁榮景象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村子。
而老程家那台打穀機,則成了全村的香饃饃。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排得上,就由關村長來主持秩序,排序的過程中,讓老程家人進一步了解關淩村的人情世故。
在連枷的對比下,腳踏式脫粒的優勢更為明顯。
麥收期間,打穀機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忙碌著,河對岸的楓林村也有人特意挑著麥子來打麥穗。
連隔壁縣都聽說了有一樣叫做打穀機的脫粒神器,特意跑到關淩村圍觀。
農忙假過去一半,程小棠戴著麥稈編製的草帽,正蹲在自己那半畝荒地裏,吭哧吭哧地給土豆苗拔草。
因為碰到麥芒就發紅,她被家裏人打發到山上玩。
原本該是程天壽陪著的,可惜他前些天玩瘋了,完全忘記夫子布置的課業,正在拚命趕進度中。
要是不能提前完成,就會錯過家裏插秧的重要時刻。
與之相反的是程天祿,早早就完成了袁山長要求寫的三篇文章,能悠閑地陪著妹妹玩耍。
“我是在施肥。”程小棠認真地糾正道。
程天祿從善如流,溫聲道:“好,真的不要二哥幫忙嗎?”
“不用啦,二哥幫我記下施肥的日期和數量就好。”程小棠直起腰,對走過來的應寒招手,“應姐姐,在這裏!”
應寒帶著蕭家的兩個挑著擔的長工,籮筐裏是幹燥的灰黑色泥土。
“棠寶,隻用把土埋進去就行嗎?”應寒指揮著長工們幹活,有些疑惑。
這塊地雖然剛開墾出來沒幾個月,平時卻比良田還受照顧。
不管是蕭家還是老程家,但凡有人在附近勞作,都會過來翻騰兩下,慢慢地又開出了兩分地。
程小棠發現又有空間可以做實驗,開心地將棉花種子和玉米種子埋了進去。
如今小小一片地裏,有大豆、生薑、土豆、玉米以及棉花五種作物,也不知誰會搶了誰的養分。
不過這不在程小棠的考慮範圍內,隻要能開花結果,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要解釋種子的來源,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而且嚴格來說,她手頭這些也不是篩選出來種子,能長成什麽樣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程小棠決定先讓野蠻生長一兩年,等各項條件都更成熟一些,再考慮傳播土豆、玉米這類高產的舶來品。
為此她還特意跟家裏人強調過,誰都不能拔這片地裏的雜草,要留著自己拔。
以免誰過於熱心,將辛苦長出來出來的小苗苗當野草除掉。
老程家人這些天做完打穀機做秧馬,還要照看著自家八十畝稻田,連自家後院的荒地都沒空收拾。
見程小棠對種地這麽感興趣,也就隨她折騰自己那點荒田。
反正大豆苗比較抗造,種在荒地裏本來也沒指望豐收,野草留著就留著吧。
籮筐一放下,程小棠就不嫌髒地用手抓了一把細細觀察,“是噠,我從書上看到,這種土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
事實上,這是來源於程小棠曾經為挑戰熱帶雨林做過的一些功課。
她記得森林裏有一種土,是由各種樹葉、根莖以及動物的糞便等經過長時期腐爛發酵後而形成的,肥力極佳。
稍微處理一下,就可以當做肥料售賣。
關淩村東南麵都靠山,隨處可以找到符合程小棠要求的土,完全夠做實驗。
剛忙活一個多時辰,程小棠就餓得不行了,洗洗手跟二哥、應寒幾人一起坐在樹蔭下吃帶上來的午飯。
如今已經是芒種時節,正午的太陽能曬得人發暈。
食困的勁兒上來,程小棠不急著迴家,就趴在二哥的膝蓋上睡午覺。
程天祿臉上掛著溫柔的笑容,輕搖著蒲扇給妹妹驅趕飛蟲。
“有人往這邊來了。”
應寒輕聲道,站起身盯著遠處的三人,眸光深沉。
程天祿見三人沒有隱藏行跡,複又閉上眼睛,輕輕拍著妹妹。
跟在袁山長身邊這些天,除了學識上的長進外,他還了解到許多之前無從接觸的“常識”。
比如在第一次參加的文會中,有幸聽到擊退北蠻的踏炎軍主帥,也姓蕭。
榆林村雖然也是北方,離北境還有著幾百裏的距離。對於一輩子最遠也就走到縣城的村民而言,認識“踏炎”兩個字的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說主帥的姓名了。
那都是在天端上的人物,與他們這些地裏刨食的百姓無關。
再迴想與蕭家祖孫相處的點點滴滴,程天祿可以肯定,他們與蕭元帥關係匪淺。
至於更詳細的情況,他雖有預感,卻不會深究。
蕭家祖孫隱姓埋名地跟著老程家走了一個月的逃荒路,相助良多。又在走後留下化名為程翠兒的頂級高手,幫他們度過數次危機。
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是老程家的恩人。
這次蕭家在關淩村買了宅子,又留了一隊人馬守著,不知所為何事。
程天祿不是一個好奇心重的人,他才十三歲,是拜在袁山長門下還會被家裏人擔心受欺負的年紀。
最大的期望就是考取功名,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不依靠別人,有能力保護家人。
“勞駕請問一下,幾位可是關淩村人?可否告知程大牛家在何處?”
程小棠抬起頭,就看到問話的人是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子。
看起來三十幾歲,穿著鄉間常見的褐色短打,後麵跟著打扮差不多卻壯碩很多的兩個人。
“你們是何人?來我們村是為了什麽事?”程天祿反問道。
男子露出一個謙和的笑容,“我們是隔壁豐新縣人,聽說這裏有一種叫打穀機的農具,特來長長見識。”
哦,是微服私訪。
哪有人跑到山上來問路的,她家明明就在河邊,一群人來來往往,再顯眼不過。
程小棠心知肚明,也不點破,繼續問道:“你們找我爹做什麽呀?”
“哦?你就是那位將功勞讓給縣太爺的程小棠?”男子故作詫異道,“竟是這般年幼?”
讓?
程天祿眼睛微眯,這人說話的方式,似乎帶著某種意圖。
十貫錢,換算成銀子,大約八兩出頭。
肉眼看起來,卻比一個十兩的銀錠要可觀許多。
程小棠乖巧恭敬地行禮道謝,感覺崔縣令似乎也比去年成長了許多。
胡裏正越看程小棠越滿意,想找曾孫過來囑咐幾句,就發現胡景煥正在跟程天壽大眼瞪小眼,險些笑出聲。
罷了,孩子還小,難得有聊得來的朋友。
兒孫都是債,二兒子一大把年紀了還靠不住,少不得他這個曾祖父多操心。
崔縣令有意在錢塘縣普及打穀機,自然不會隻在關淩村停留。
熱鬧散去,又帶人巡視了一番田間割麥的繁榮景象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村子。
而老程家那台打穀機,則成了全村的香饃饃。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排得上,就由關村長來主持秩序,排序的過程中,讓老程家人進一步了解關淩村的人情世故。
在連枷的對比下,腳踏式脫粒的優勢更為明顯。
麥收期間,打穀機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忙碌著,河對岸的楓林村也有人特意挑著麥子來打麥穗。
連隔壁縣都聽說了有一樣叫做打穀機的脫粒神器,特意跑到關淩村圍觀。
農忙假過去一半,程小棠戴著麥稈編製的草帽,正蹲在自己那半畝荒地裏,吭哧吭哧地給土豆苗拔草。
因為碰到麥芒就發紅,她被家裏人打發到山上玩。
原本該是程天壽陪著的,可惜他前些天玩瘋了,完全忘記夫子布置的課業,正在拚命趕進度中。
要是不能提前完成,就會錯過家裏插秧的重要時刻。
與之相反的是程天祿,早早就完成了袁山長要求寫的三篇文章,能悠閑地陪著妹妹玩耍。
“我是在施肥。”程小棠認真地糾正道。
程天祿從善如流,溫聲道:“好,真的不要二哥幫忙嗎?”
“不用啦,二哥幫我記下施肥的日期和數量就好。”程小棠直起腰,對走過來的應寒招手,“應姐姐,在這裏!”
應寒帶著蕭家的兩個挑著擔的長工,籮筐裏是幹燥的灰黑色泥土。
“棠寶,隻用把土埋進去就行嗎?”應寒指揮著長工們幹活,有些疑惑。
這塊地雖然剛開墾出來沒幾個月,平時卻比良田還受照顧。
不管是蕭家還是老程家,但凡有人在附近勞作,都會過來翻騰兩下,慢慢地又開出了兩分地。
程小棠發現又有空間可以做實驗,開心地將棉花種子和玉米種子埋了進去。
如今小小一片地裏,有大豆、生薑、土豆、玉米以及棉花五種作物,也不知誰會搶了誰的養分。
不過這不在程小棠的考慮範圍內,隻要能開花結果,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要解釋種子的來源,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而且嚴格來說,她手頭這些也不是篩選出來種子,能長成什麽樣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程小棠決定先讓野蠻生長一兩年,等各項條件都更成熟一些,再考慮傳播土豆、玉米這類高產的舶來品。
為此她還特意跟家裏人強調過,誰都不能拔這片地裏的雜草,要留著自己拔。
以免誰過於熱心,將辛苦長出來出來的小苗苗當野草除掉。
老程家人這些天做完打穀機做秧馬,還要照看著自家八十畝稻田,連自家後院的荒地都沒空收拾。
見程小棠對種地這麽感興趣,也就隨她折騰自己那點荒田。
反正大豆苗比較抗造,種在荒地裏本來也沒指望豐收,野草留著就留著吧。
籮筐一放下,程小棠就不嫌髒地用手抓了一把細細觀察,“是噠,我從書上看到,這種土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
事實上,這是來源於程小棠曾經為挑戰熱帶雨林做過的一些功課。
她記得森林裏有一種土,是由各種樹葉、根莖以及動物的糞便等經過長時期腐爛發酵後而形成的,肥力極佳。
稍微處理一下,就可以當做肥料售賣。
關淩村東南麵都靠山,隨處可以找到符合程小棠要求的土,完全夠做實驗。
剛忙活一個多時辰,程小棠就餓得不行了,洗洗手跟二哥、應寒幾人一起坐在樹蔭下吃帶上來的午飯。
如今已經是芒種時節,正午的太陽能曬得人發暈。
食困的勁兒上來,程小棠不急著迴家,就趴在二哥的膝蓋上睡午覺。
程天祿臉上掛著溫柔的笑容,輕搖著蒲扇給妹妹驅趕飛蟲。
“有人往這邊來了。”
應寒輕聲道,站起身盯著遠處的三人,眸光深沉。
程天祿見三人沒有隱藏行跡,複又閉上眼睛,輕輕拍著妹妹。
跟在袁山長身邊這些天,除了學識上的長進外,他還了解到許多之前無從接觸的“常識”。
比如在第一次參加的文會中,有幸聽到擊退北蠻的踏炎軍主帥,也姓蕭。
榆林村雖然也是北方,離北境還有著幾百裏的距離。對於一輩子最遠也就走到縣城的村民而言,認識“踏炎”兩個字的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說主帥的姓名了。
那都是在天端上的人物,與他們這些地裏刨食的百姓無關。
再迴想與蕭家祖孫相處的點點滴滴,程天祿可以肯定,他們與蕭元帥關係匪淺。
至於更詳細的情況,他雖有預感,卻不會深究。
蕭家祖孫隱姓埋名地跟著老程家走了一個月的逃荒路,相助良多。又在走後留下化名為程翠兒的頂級高手,幫他們度過數次危機。
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是老程家的恩人。
這次蕭家在關淩村買了宅子,又留了一隊人馬守著,不知所為何事。
程天祿不是一個好奇心重的人,他才十三歲,是拜在袁山長門下還會被家裏人擔心受欺負的年紀。
最大的期望就是考取功名,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不依靠別人,有能力保護家人。
“勞駕請問一下,幾位可是關淩村人?可否告知程大牛家在何處?”
程小棠抬起頭,就看到問話的人是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子。
看起來三十幾歲,穿著鄉間常見的褐色短打,後麵跟著打扮差不多卻壯碩很多的兩個人。
“你們是何人?來我們村是為了什麽事?”程天祿反問道。
男子露出一個謙和的笑容,“我們是隔壁豐新縣人,聽說這裏有一種叫打穀機的農具,特來長長見識。”
哦,是微服私訪。
哪有人跑到山上來問路的,她家明明就在河邊,一群人來來往往,再顯眼不過。
程小棠心知肚明,也不點破,繼續問道:“你們找我爹做什麽呀?”
“哦?你就是那位將功勞讓給縣太爺的程小棠?”男子故作詫異道,“竟是這般年幼?”
讓?
程天祿眼睛微眯,這人說話的方式,似乎帶著某種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