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父鄧母,鄧孝昌,鄧永昌,每個人她都想痛打一頓。
這兩個丫環想上車,發現車上沒地方了。
藥歸塵和張鄠,都在車上坐著。
兩個丫環也算有眼色,輕輕放下車簾,又跑走了。
還是繼續看熱鬧吧。
運來拿出手帕,讓福來綁了她的手,「不綁,我肯定要打人。說不定會壞事。」
福來嘆氣,「其實我也想打人。不過我脾氣比你要好上一點點。」
鄭嬤嬤和屈嬤嬤餵好孩子,招手叫她倆過去,「這怪模怪樣的,是什麽意思?」知道運來是控製不住想打人,兩位嬤嬤就笑了,「若真想打人,也不是不可以。」
福來和運來登時來精神了,「這話可是嬤嬤說的!」
兩人摩拳擦掌,就等著嬤嬤一聲令下,痛打壞蛋。
華通判每個人都問了話,又叫來裏正問了話,街坊四鄰,全問到了。
裏正和鄰居都承認鄧父鄧母虐待鄧永昌、連採蓮一家四口,「分家吧。讓鄧永昌、連氏帶著孩子單過,要不然遲早出人命。」
鄧父鄧母,還有鄧孝昌,一千個不情願,一萬個不情願。
分家,那就意味著多多少少要分給鄧永昌一些財產,他們哪裏捨得。
而且分了家,鄧永昌就不能白給雜貨鋪幹活兒了,連採蓮就不能白給家裏幹活兒了,少了兩個苦力。
但是有華通判在,有鄰居們做證,他們想不分家,也是不行的。
鄧父就說了,鄧永昌不是他親生的,是鄧母帶過來的拖油瓶,他養大鄧永昌已經仁至義盡,不能分家產給鄧永昌。
鄧孝昌,鄧母,也是同樣的意思。
華通判審案很仔細,問鄧母,「你前夫有沒有留下財產給你和鄧永昌?你嫁到鄧家的時候,有沒有嫁妝?」
鄧父鄧母,臉色都變了。
華通判審案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厲聲喝道:「快老實招來!若敢有半句假話,大刑侍候!」
鄧父鄧母雖然兇狠,那也是普通人的兇狠,到了官老爺麵前,內心裏還是懼怕的,吞吞吐吐,不情不願,承認鄧母嫁過來的時候,是有嫁妝的。
鄧氏雜貨鋪,就是用鄧母的嫁妝開起來的。
而鄧母的嫁妝,又是她前夫留下來的。
這下子不光華通判大怒,連鄰居們也氣憤之極,「平時總罵鄧永昌是拖油瓶,罵鄧永昌花你鄧家的銀錢,原來雜貨鋪的錢都是鄧永昌生父的?昧良心啊,不要臉啊。」
華通判當場判決:命鄧父鄧母退還當年的嫁妝,也就是鄧永昌生父的遺產,給鄧永昌、連採蓮做為安家之費用。
華通判問了鄧永昌的意思,「你是願意繼續姓鄧,還是願意恢復你生父的姓氏?」
鄧永昌七歲時候死了爹,還記得自己親爹姓柴,記得自己親爹脾氣極好,從來不打罵孩子,「小人自然是想跟親爹姓。」
鄧母惡狠狠的瞪了鄧永昌一眼。
鄧永昌下意識的縮起脖子。
連採蓮很是心酸,「孩子爹,你若是能挺起腰杆做人,能保護我們母女三人,咱們便繼續做夫妻。若不能,便放我們母女三人一條生路吧。我自己做些針線,也能養活兩個孩子,再不能讓你娘隨意虐待,人不人鬼不鬼的活著了。」
鄧永昌抱著連採蓮大哭,「若沒有了你,我還活著做什麽?」
鄧永昌大哭的樣子,華通判又好氣又好笑。
鄧永昌以後就是柴永昌了。
雜貨鋪是用柴永昌生父的遺產置辦的,判給了柴永昌。雜貨鋪前麵是鋪子,後麵有個小院,可以住人,柴永昌和連採蓮、兩個孩子,當天便搬過去了。
連採蓮的嫁妝,鄧父鄧母還不出來,鄭嬤嬤、屈嬤嬤來之前是早就得到授意的,「既然還不出嫁妝,那鄧家的人,我們想打便打;鄧家的東西,我們想砸便砸。」
華通判裝作沒聽見,施施然離開。
鄭嬤嬤、屈嬤嬤,再加上福來、運來,一通打砸。
這迴打得更狠,砸得更狠,鄰居也沒人來勸了。
「給鄧家求情,丟人。」
「就是,丟人。」
鄧父鄧母,還有鄧孝昌,被打得鬼哭狼嚎。
打完了,砸完了,明家的人得意洋洋,揚長而去。
鄧孝昌艱難的爬到鄧父身邊,「爹,咋辦吧?」
鄧父渾身都是疼的,沒處撒氣,拉過鄧母狠捶。
鄧母到了鄧父麵前就是個受氣包,躲都不敢躲。
鄧孝昌的媳婦聞氏,一直躲在房裏,房門緊閉,不管外麵鬧成啥樣,她就是不出來。
見鄧父痛捶鄧母,聞氏幸災樂禍,「這老婆子活該。」
鄧母平日也沒少欺負她,隻不過她有娘家撐腰,鄧母沒敢像虐待連採蓮一樣虐待她罷了。
聞氏正咧著嘴笑,鄧父迴過神了,「孝昌,你媳婦呢?」
鄧孝昌瞪眼大吼,「聞氏,滾出來!」
一家人都在挨揍,她躲哪了?
聞氏眼珠轉了轉,眼睛一閉,倒床上了。
沒辦法,裝死吧。
……
明探微早就離開了。
連採蓮和兩個小嬰兒救出來,其餘的人她就不關心了。
藥生塵親自給兩個小嬰兒看過診,「這兩個孩子很了不起,被虐待得厲害,但小孩子不服輸不認命,生命力很強。」
</br>
這兩個丫環想上車,發現車上沒地方了。
藥歸塵和張鄠,都在車上坐著。
兩個丫環也算有眼色,輕輕放下車簾,又跑走了。
還是繼續看熱鬧吧。
運來拿出手帕,讓福來綁了她的手,「不綁,我肯定要打人。說不定會壞事。」
福來嘆氣,「其實我也想打人。不過我脾氣比你要好上一點點。」
鄭嬤嬤和屈嬤嬤餵好孩子,招手叫她倆過去,「這怪模怪樣的,是什麽意思?」知道運來是控製不住想打人,兩位嬤嬤就笑了,「若真想打人,也不是不可以。」
福來和運來登時來精神了,「這話可是嬤嬤說的!」
兩人摩拳擦掌,就等著嬤嬤一聲令下,痛打壞蛋。
華通判每個人都問了話,又叫來裏正問了話,街坊四鄰,全問到了。
裏正和鄰居都承認鄧父鄧母虐待鄧永昌、連採蓮一家四口,「分家吧。讓鄧永昌、連氏帶著孩子單過,要不然遲早出人命。」
鄧父鄧母,還有鄧孝昌,一千個不情願,一萬個不情願。
分家,那就意味著多多少少要分給鄧永昌一些財產,他們哪裏捨得。
而且分了家,鄧永昌就不能白給雜貨鋪幹活兒了,連採蓮就不能白給家裏幹活兒了,少了兩個苦力。
但是有華通判在,有鄰居們做證,他們想不分家,也是不行的。
鄧父就說了,鄧永昌不是他親生的,是鄧母帶過來的拖油瓶,他養大鄧永昌已經仁至義盡,不能分家產給鄧永昌。
鄧孝昌,鄧母,也是同樣的意思。
華通判審案很仔細,問鄧母,「你前夫有沒有留下財產給你和鄧永昌?你嫁到鄧家的時候,有沒有嫁妝?」
鄧父鄧母,臉色都變了。
華通判審案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厲聲喝道:「快老實招來!若敢有半句假話,大刑侍候!」
鄧父鄧母雖然兇狠,那也是普通人的兇狠,到了官老爺麵前,內心裏還是懼怕的,吞吞吐吐,不情不願,承認鄧母嫁過來的時候,是有嫁妝的。
鄧氏雜貨鋪,就是用鄧母的嫁妝開起來的。
而鄧母的嫁妝,又是她前夫留下來的。
這下子不光華通判大怒,連鄰居們也氣憤之極,「平時總罵鄧永昌是拖油瓶,罵鄧永昌花你鄧家的銀錢,原來雜貨鋪的錢都是鄧永昌生父的?昧良心啊,不要臉啊。」
華通判當場判決:命鄧父鄧母退還當年的嫁妝,也就是鄧永昌生父的遺產,給鄧永昌、連採蓮做為安家之費用。
華通判問了鄧永昌的意思,「你是願意繼續姓鄧,還是願意恢復你生父的姓氏?」
鄧永昌七歲時候死了爹,還記得自己親爹姓柴,記得自己親爹脾氣極好,從來不打罵孩子,「小人自然是想跟親爹姓。」
鄧母惡狠狠的瞪了鄧永昌一眼。
鄧永昌下意識的縮起脖子。
連採蓮很是心酸,「孩子爹,你若是能挺起腰杆做人,能保護我們母女三人,咱們便繼續做夫妻。若不能,便放我們母女三人一條生路吧。我自己做些針線,也能養活兩個孩子,再不能讓你娘隨意虐待,人不人鬼不鬼的活著了。」
鄧永昌抱著連採蓮大哭,「若沒有了你,我還活著做什麽?」
鄧永昌大哭的樣子,華通判又好氣又好笑。
鄧永昌以後就是柴永昌了。
雜貨鋪是用柴永昌生父的遺產置辦的,判給了柴永昌。雜貨鋪前麵是鋪子,後麵有個小院,可以住人,柴永昌和連採蓮、兩個孩子,當天便搬過去了。
連採蓮的嫁妝,鄧父鄧母還不出來,鄭嬤嬤、屈嬤嬤來之前是早就得到授意的,「既然還不出嫁妝,那鄧家的人,我們想打便打;鄧家的東西,我們想砸便砸。」
華通判裝作沒聽見,施施然離開。
鄭嬤嬤、屈嬤嬤,再加上福來、運來,一通打砸。
這迴打得更狠,砸得更狠,鄰居也沒人來勸了。
「給鄧家求情,丟人。」
「就是,丟人。」
鄧父鄧母,還有鄧孝昌,被打得鬼哭狼嚎。
打完了,砸完了,明家的人得意洋洋,揚長而去。
鄧孝昌艱難的爬到鄧父身邊,「爹,咋辦吧?」
鄧父渾身都是疼的,沒處撒氣,拉過鄧母狠捶。
鄧母到了鄧父麵前就是個受氣包,躲都不敢躲。
鄧孝昌的媳婦聞氏,一直躲在房裏,房門緊閉,不管外麵鬧成啥樣,她就是不出來。
見鄧父痛捶鄧母,聞氏幸災樂禍,「這老婆子活該。」
鄧母平日也沒少欺負她,隻不過她有娘家撐腰,鄧母沒敢像虐待連採蓮一樣虐待她罷了。
聞氏正咧著嘴笑,鄧父迴過神了,「孝昌,你媳婦呢?」
鄧孝昌瞪眼大吼,「聞氏,滾出來!」
一家人都在挨揍,她躲哪了?
聞氏眼珠轉了轉,眼睛一閉,倒床上了。
沒辦法,裝死吧。
……
明探微早就離開了。
連採蓮和兩個小嬰兒救出來,其餘的人她就不關心了。
藥生塵親自給兩個小嬰兒看過診,「這兩個孩子很了不起,被虐待得厲害,但小孩子不服輸不認命,生命力很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