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康熙凱旋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月亮升至中天,伴隨著“砰砰”“砰砰”的震響,儷珠讓人提前準備好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五彩斑斕的光芒映照著整個紫禁城,照亮了眾人的心靈。
眾人紛紛抬頭,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儷珠的心神卻飄向了遠方。
她想到了康熙,也不知道康熙此刻在幹些什麽。
這些日子,她也有些空虛寂寞,畢竟與康熙相伴的久了,康熙驟然遠去,讓她心裏空落落的。
一時之間,她發現自己從沒有任何一刻像現在這般急切地盼望著康熙早日歸來。
……
中秋過後,天氣愈發寒涼了。
這一日,儷珠正在宮中閑坐,小金子忽然送來了康熙的密信。
儷珠拆開信件仔細閱覽。
片刻之後,她的臉上露出了一個譏誚的笑容。
夏果好奇地問道:“娘娘,皇上的信中說了何事,您為何發笑?”
儷珠將密信收起,不禁感慨萬分:“這次萬歲帶著大阿哥禦駕親征,惠妃的如意算盤打的是比誰都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阿哥在戰場上闖了大禍。他不止延誤了戰機,還帶偏了裕親王,結果導致裕親王率領的先鋒大軍未能捉到噶爾丹,甚至竟然鼓動裕親王在沒有得到萬歲的命令的情況下提前撤軍。”
夏果驚訝萬分:“大阿哥平時看著挺聰明的,怎麽會突然如此不智?”
儷珠冷哼:“若非他是萬歲的兒子,要是換個人過來,怕是此刻已經被軍法處置了。”
大阿哥在曆史上就非常勇武,但是這個人有一個問題,便是在關鍵時刻總喜歡掉鏈子。
最後落了個圈禁的下場。
夏果感歎:“太子倒了,原本應該是大阿哥最得意的,可他如今也出了差錯,真是世事難料。”
儷珠評價道:“大阿哥此次若是順利立下大功,跟著萬歲凱旋,哪怕他什麽也不做,萬歲也要給他算些功勞,他如今也已經成年了,按照規矩,封王都沒問題,可惜他自個兒犯了蠢,所有功勞都被一筆抵消,這一趟出征算是白忙活了。”
秋花不禁有些幸災樂禍:“也不知惠妃知不知道這個消息,若是惠妃知道了這個消息,恐怕要著急壞了,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大阿哥,自從聽到皇上已經贏了準噶爾的正麵大軍,她在宮裏就得意的不行,連貴妃都要讓她三分,顯然是已經等著大軍班師迴朝之後論功行賞,大阿哥拔得頭籌,給她長臉了。結果如今一朝夢碎,她這些天不是白在宮裏神氣了嗎?”
儷珠端起白玉茶盞,輕輕呷了一口:“萬歲的平衡之道玩得是真好,太子剛出事,大阿哥也出事了,主打的就是一個一碗水端平。”
秋花低眉:“其實奴婢覺得皇上雖然有意讓手底下的人進行製衡,但這一迴恐怕也不是皇上故意要坑大阿哥的,他是那個自個兒被人蒙蔽了心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樂極生悲,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兒了。”
儷珠神色淡然:“反正此事頂多不過是功過相抵而已,隻要大阿哥和惠妃能夠看開,其實也無妨。”
夏果搖了搖頭:“若是原本沒有期望,自然不會迎來失望,若是心中有了期望,這失望的滋味可不好受。”
儷珠穩坐釣魚台:“這就是他們母子的事兒了,本宮可管不著。”
……
轉眼來到了九月下旬,空氣之中刮起了冷冽的北風。
康熙正式班師迴朝的消息也傳了迴來。
京城內外一片歡喜。
因為這一次康熙禦駕親征,帶走了大量的八旗士兵,他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京城裏麵,康熙禦駕迴鑾,這些跟著康熙一起出征的將士自然也要迴來。
他們也將與他們的家人團聚。
……
九月二十八。
這一天,宮裏宮外的所有主子奴才,官民百姓全都起了一個大早,換上嶄新的衣服,迎接康熙的大軍。
京城的城門口,上萬百姓早早地聚集在此,對於康熙的歸來,他們翹首以盼。
當太陽逐漸升起,給眾人帶來了些許暖意,康熙率領著八種顏色的大軍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時,人群之中爆發出熱烈的歡唿聲。
八旗之所以要分出八種顏色,其實最開始就是因為出征之時的士兵身上穿的甲胄各有不同,後來形成了定製。
“皇上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手持花環彩帶的百姓齊聲高唿,聲音響徹雲霄。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激動,歡迎康熙與八旗將士凱旋。
康熙沒有乘坐鸞駕,而是騎著一匹毛色純白的高頭大馬,走在前方。
他的雙眼雖然疲憊,但是望著對他頂禮膜拜的百姓,心中卻倍感欣慰,臉上也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恭賀皇上凱旋!大清基業永存,吾皇萬世稱頌!”
跨過高聳的外城大門,一群身穿青黑色常服的文武百官紛紛跪地迎接,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恭敬與欽佩。
這其中領頭的乃是儷珠的兄長景順。
他乃是雙公爵之尊,又是堂堂國舅,因為康熙將大多數的宗室都一起帶了出去,因此留守京城的大臣由他領頭,倒也合情合理。
康熙下馬,親自扶起景順,目光柔和:“此次大清大獲全勝,乃是一眾將士浴血奮戰之果,亦是天下百姓鼎力支持之功。當然,也少不了諸位愛卿在後方為朕穩定大局,支援糧草。朕定當不負一眾將士,不負諸位愛卿,不負天下百姓,勵精圖治,宵衣旰食,讓大清更加繁榮昌盛,讓諸位與朕共享盛世繁華,讓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景順連忙表著忠心:“皇上心係天下,心係百姓,乃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臣等必將追隨皇上左右,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方不負皇上所賜恩典。”
康熙點了點頭,又勉勵了眾人幾句,方才重新騎上高頭大馬,傳令三軍,讓諸多將士有序解散,各迴本家。
然後他率領一群禦前侍衛和少量大臣一路經過了外城、內城和外圍皇城,朝著最中心的紫禁城而去。
……
眾人紛紛抬頭,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儷珠的心神卻飄向了遠方。
她想到了康熙,也不知道康熙此刻在幹些什麽。
這些日子,她也有些空虛寂寞,畢竟與康熙相伴的久了,康熙驟然遠去,讓她心裏空落落的。
一時之間,她發現自己從沒有任何一刻像現在這般急切地盼望著康熙早日歸來。
……
中秋過後,天氣愈發寒涼了。
這一日,儷珠正在宮中閑坐,小金子忽然送來了康熙的密信。
儷珠拆開信件仔細閱覽。
片刻之後,她的臉上露出了一個譏誚的笑容。
夏果好奇地問道:“娘娘,皇上的信中說了何事,您為何發笑?”
儷珠將密信收起,不禁感慨萬分:“這次萬歲帶著大阿哥禦駕親征,惠妃的如意算盤打的是比誰都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阿哥在戰場上闖了大禍。他不止延誤了戰機,還帶偏了裕親王,結果導致裕親王率領的先鋒大軍未能捉到噶爾丹,甚至竟然鼓動裕親王在沒有得到萬歲的命令的情況下提前撤軍。”
夏果驚訝萬分:“大阿哥平時看著挺聰明的,怎麽會突然如此不智?”
儷珠冷哼:“若非他是萬歲的兒子,要是換個人過來,怕是此刻已經被軍法處置了。”
大阿哥在曆史上就非常勇武,但是這個人有一個問題,便是在關鍵時刻總喜歡掉鏈子。
最後落了個圈禁的下場。
夏果感歎:“太子倒了,原本應該是大阿哥最得意的,可他如今也出了差錯,真是世事難料。”
儷珠評價道:“大阿哥此次若是順利立下大功,跟著萬歲凱旋,哪怕他什麽也不做,萬歲也要給他算些功勞,他如今也已經成年了,按照規矩,封王都沒問題,可惜他自個兒犯了蠢,所有功勞都被一筆抵消,這一趟出征算是白忙活了。”
秋花不禁有些幸災樂禍:“也不知惠妃知不知道這個消息,若是惠妃知道了這個消息,恐怕要著急壞了,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大阿哥,自從聽到皇上已經贏了準噶爾的正麵大軍,她在宮裏就得意的不行,連貴妃都要讓她三分,顯然是已經等著大軍班師迴朝之後論功行賞,大阿哥拔得頭籌,給她長臉了。結果如今一朝夢碎,她這些天不是白在宮裏神氣了嗎?”
儷珠端起白玉茶盞,輕輕呷了一口:“萬歲的平衡之道玩得是真好,太子剛出事,大阿哥也出事了,主打的就是一個一碗水端平。”
秋花低眉:“其實奴婢覺得皇上雖然有意讓手底下的人進行製衡,但這一迴恐怕也不是皇上故意要坑大阿哥的,他是那個自個兒被人蒙蔽了心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樂極生悲,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兒了。”
儷珠神色淡然:“反正此事頂多不過是功過相抵而已,隻要大阿哥和惠妃能夠看開,其實也無妨。”
夏果搖了搖頭:“若是原本沒有期望,自然不會迎來失望,若是心中有了期望,這失望的滋味可不好受。”
儷珠穩坐釣魚台:“這就是他們母子的事兒了,本宮可管不著。”
……
轉眼來到了九月下旬,空氣之中刮起了冷冽的北風。
康熙正式班師迴朝的消息也傳了迴來。
京城內外一片歡喜。
因為這一次康熙禦駕親征,帶走了大量的八旗士兵,他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京城裏麵,康熙禦駕迴鑾,這些跟著康熙一起出征的將士自然也要迴來。
他們也將與他們的家人團聚。
……
九月二十八。
這一天,宮裏宮外的所有主子奴才,官民百姓全都起了一個大早,換上嶄新的衣服,迎接康熙的大軍。
京城的城門口,上萬百姓早早地聚集在此,對於康熙的歸來,他們翹首以盼。
當太陽逐漸升起,給眾人帶來了些許暖意,康熙率領著八種顏色的大軍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時,人群之中爆發出熱烈的歡唿聲。
八旗之所以要分出八種顏色,其實最開始就是因為出征之時的士兵身上穿的甲胄各有不同,後來形成了定製。
“皇上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手持花環彩帶的百姓齊聲高唿,聲音響徹雲霄。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激動,歡迎康熙與八旗將士凱旋。
康熙沒有乘坐鸞駕,而是騎著一匹毛色純白的高頭大馬,走在前方。
他的雙眼雖然疲憊,但是望著對他頂禮膜拜的百姓,心中卻倍感欣慰,臉上也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恭賀皇上凱旋!大清基業永存,吾皇萬世稱頌!”
跨過高聳的外城大門,一群身穿青黑色常服的文武百官紛紛跪地迎接,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恭敬與欽佩。
這其中領頭的乃是儷珠的兄長景順。
他乃是雙公爵之尊,又是堂堂國舅,因為康熙將大多數的宗室都一起帶了出去,因此留守京城的大臣由他領頭,倒也合情合理。
康熙下馬,親自扶起景順,目光柔和:“此次大清大獲全勝,乃是一眾將士浴血奮戰之果,亦是天下百姓鼎力支持之功。當然,也少不了諸位愛卿在後方為朕穩定大局,支援糧草。朕定當不負一眾將士,不負諸位愛卿,不負天下百姓,勵精圖治,宵衣旰食,讓大清更加繁榮昌盛,讓諸位與朕共享盛世繁華,讓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景順連忙表著忠心:“皇上心係天下,心係百姓,乃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臣等必將追隨皇上左右,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方不負皇上所賜恩典。”
康熙點了點頭,又勉勵了眾人幾句,方才重新騎上高頭大馬,傳令三軍,讓諸多將士有序解散,各迴本家。
然後他率領一群禦前侍衛和少量大臣一路經過了外城、內城和外圍皇城,朝著最中心的紫禁城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