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大公主被封為和碩純禧公主被賜婚科爾沁台吉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間,正月過去,來到了二月。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冬雪徹底消融,大地再次煥發了生機。
這一日,儷珠午睡過後正準備去瞧一瞧塔娜。
小金子來報,說是恭親王福晉來了。
儷珠挑眉:“她一個人過來的?”
小金子迴稟:“不錯,恭親王福晉專門求見娘娘,因為不好打擾娘娘午睡,所以就讓她在外麵等了快小一個時辰了。”
儷珠披上衣服:“她在哪兒等著?花廳還是暖閣?”
小金子道:“在西暖閣等著。”
儷珠坐在了梳妝台前:“去告訴她,本宮這就過去。”
小金子領命而去:“遵命。”
儷珠稍作梳洗,便來到了西暖閣。
恭親王附近立刻躬身行禮:“參見皇嫂,皇嫂萬福金安。”
儷珠抬手虛扶:“免禮。”
恭親王福晉重新坐下:“謝皇嫂。”
儷珠單刀直入:“五弟妹,此來所為何事?”
恭親王福晉也不磨嘰:“臣婦這一次過來,主要是因為王爺想著大公主的年紀大了,有些事不能再拖了,想請皇嫂張羅一番,早日給大公主挑一個好的人家。”
大公主是恭親王常寧的親生女兒,當時康熙因為夭折的孩子太多,所以把大公主過繼了過來。
但是恭親王常寧依舊是大公主的親生阿瑪。
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
儷珠頷首:“大公主如今年過二十,雖說咱們皇室的女兒比民間的女兒要尊貴,可以多留一段時間,但也確實是該張羅她的終身大事了。”
恭親王福晉大喜過望:“多謝皇嫂理解,王爺早就想說這個事兒了,隻是太皇太後的孝期剛過,而孝懿皇後的孝期還未過,而且大公主又是被過繼了出去的,玉牒上的阿瑪是皇上。王爺雖然有心為這個女兒操持,卻也沒有理由,如今有了皇嫂這句話,王爺和臣婦也能放心了。”
之後儷珠留恭親王福晉用了一頓飯,等到晚上康熙過來,儷珠專門提起了此事。
康熙感慨萬千:“一晃眼竟然二十多年過去了,當日見到大丫頭的時候,她還在繈褓之中,隻是小小的一個,就和咱們的塔娜一樣,如今都快要嫁人了。朕也快到不惑之年了,真是歲月匆匆不饒人啊!”
儷珠勸道:“大公主的年紀實在不小了,再拖下去雖然不怕找不到合適的姻緣,但也沒必要一直拖下去,如今雖是孝懿皇後的孝期,但是想來孝懿皇後在天有靈也不願看到大公主因為她而錯過了好的婚事。”
康熙對此十分讚同:“你說得有理,隻是這額駙的人選還是得好生挑選一番。”
儷珠又問:“按照規矩,公主是要撫蒙的,三郎是否要為大公主破例?”
康熙早有打算:“不必破例了,不過縱然是撫蒙,也不能讓她去那種偏遠之地,最好是在科爾沁之中給她挑個青年才俊,如此一來,既合了撫蒙的規矩,又不至於讓她婚後的日子太過艱難。”
儷珠聞言也很是讚同:“科爾沁是個好地方,水草豐茂,富貴至極,而且和大清聯係最為緊密,大公主嫁過去一定不會受苦。”
曆史上的大公主也確實嫁到了科爾沁,而且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活了七十多歲,和丈夫一生美滿,生活順遂。
清朝的公主平均年齡是很低的,因為清朝的公主出嫁之後,大部分的日子過得都不好,和她們沒有出嫁之前的日子一對比,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之下,最終的結局基本上都是鬱鬱而終。
大公主能活到七十多歲,可見大公主出嫁之後的日子十分快活。
康熙問道:“按照規矩,蒙古各部每年都會將適齡的青年才俊的名單報上來,方便皇室賜婚,今年的你瞧見了嗎?”
儷珠搖頭:“前兩日小金子送過來了一份,我還沒仔細瞧呢!你莫不是有了人選?”
康熙確實有了人選:“蒙古各部之中,身份足夠的青年才俊確實不少,但如果僅僅限製在科爾沁部的話,今年也隻有三個人選,分別是納爾多、班第和古何勒。這三個人都是科爾沁王公的後裔,被封為了台吉,在草原上各有封地,而且年紀都在三十歲以下。”
這時,夏果將那份名單送了過來。
儷珠拿過來仔細一瞧,上麵清晰的記載了康熙說的這三個候選人員的詳細情況。
“這個納爾多肯定是不能要的,他今年都二十九了,而且之前娶過一任妻子,如今不是大清入關之前了,堂堂公主怎能去做旁人的續弦?”
儷珠細細對比了一番:“剩下的這個班第,論起來他是太後的侄孫,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這個古何勒,與班第的爵位差不多,但是與當代科爾沁幾名親王的血緣要比班第更遠一些。”
康熙也是這麽想的:“那就隻有班第合適了。”
儷珠頷首:“既然如此,那就找個好機會直接下旨賜婚,而後正式冊封大公主。”
康熙點了點頭,敲定了此事。
儷珠又提議道:“大公主的生母晉氏,隻是恭親王的庶福晉,沒上玉牒,按理是不能輕易入宮的,不過大公主終究是她的親生女兒,馬上大公主就要出嫁了,說不定這一輩子她們都無法再相見,不如讓晉氏入宮陪伴大公主一段日子,這樣大公主哪怕是嫁去了科爾沁部,想來也不會有什麽遺憾。”
康熙對於晉氏的印象還是挺好的,對於大公主也不是完全沒有父女之情:“母女團聚本是人倫之本,當年朕的兒女多翻夭折。所以才把五弟的女兒抱了進宮,是想讓他給朕帶來福氣,這個孩子也確實很爭氣,自從她入宮之後,朕的兒女一個接一個的出生,可惜一個親王隻能有一個嫡福晉兩個側福晉,五弟的嫡福晉和側福晉都滿員了,晉氏隻能當一個庶福晉。”
親王隻能有兩個側福晉的規矩從順治初年一直延續到了乾隆年間。
直到乾隆下旨,改了這個規矩,從此之後親王就可以擁有四個側福晉了,甚至是更多的側福晉了。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冬雪徹底消融,大地再次煥發了生機。
這一日,儷珠午睡過後正準備去瞧一瞧塔娜。
小金子來報,說是恭親王福晉來了。
儷珠挑眉:“她一個人過來的?”
小金子迴稟:“不錯,恭親王福晉專門求見娘娘,因為不好打擾娘娘午睡,所以就讓她在外麵等了快小一個時辰了。”
儷珠披上衣服:“她在哪兒等著?花廳還是暖閣?”
小金子道:“在西暖閣等著。”
儷珠坐在了梳妝台前:“去告訴她,本宮這就過去。”
小金子領命而去:“遵命。”
儷珠稍作梳洗,便來到了西暖閣。
恭親王附近立刻躬身行禮:“參見皇嫂,皇嫂萬福金安。”
儷珠抬手虛扶:“免禮。”
恭親王福晉重新坐下:“謝皇嫂。”
儷珠單刀直入:“五弟妹,此來所為何事?”
恭親王福晉也不磨嘰:“臣婦這一次過來,主要是因為王爺想著大公主的年紀大了,有些事不能再拖了,想請皇嫂張羅一番,早日給大公主挑一個好的人家。”
大公主是恭親王常寧的親生女兒,當時康熙因為夭折的孩子太多,所以把大公主過繼了過來。
但是恭親王常寧依舊是大公主的親生阿瑪。
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
儷珠頷首:“大公主如今年過二十,雖說咱們皇室的女兒比民間的女兒要尊貴,可以多留一段時間,但也確實是該張羅她的終身大事了。”
恭親王福晉大喜過望:“多謝皇嫂理解,王爺早就想說這個事兒了,隻是太皇太後的孝期剛過,而孝懿皇後的孝期還未過,而且大公主又是被過繼了出去的,玉牒上的阿瑪是皇上。王爺雖然有心為這個女兒操持,卻也沒有理由,如今有了皇嫂這句話,王爺和臣婦也能放心了。”
之後儷珠留恭親王福晉用了一頓飯,等到晚上康熙過來,儷珠專門提起了此事。
康熙感慨萬千:“一晃眼竟然二十多年過去了,當日見到大丫頭的時候,她還在繈褓之中,隻是小小的一個,就和咱們的塔娜一樣,如今都快要嫁人了。朕也快到不惑之年了,真是歲月匆匆不饒人啊!”
儷珠勸道:“大公主的年紀實在不小了,再拖下去雖然不怕找不到合適的姻緣,但也沒必要一直拖下去,如今雖是孝懿皇後的孝期,但是想來孝懿皇後在天有靈也不願看到大公主因為她而錯過了好的婚事。”
康熙對此十分讚同:“你說得有理,隻是這額駙的人選還是得好生挑選一番。”
儷珠又問:“按照規矩,公主是要撫蒙的,三郎是否要為大公主破例?”
康熙早有打算:“不必破例了,不過縱然是撫蒙,也不能讓她去那種偏遠之地,最好是在科爾沁之中給她挑個青年才俊,如此一來,既合了撫蒙的規矩,又不至於讓她婚後的日子太過艱難。”
儷珠聞言也很是讚同:“科爾沁是個好地方,水草豐茂,富貴至極,而且和大清聯係最為緊密,大公主嫁過去一定不會受苦。”
曆史上的大公主也確實嫁到了科爾沁,而且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活了七十多歲,和丈夫一生美滿,生活順遂。
清朝的公主平均年齡是很低的,因為清朝的公主出嫁之後,大部分的日子過得都不好,和她們沒有出嫁之前的日子一對比,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之下,最終的結局基本上都是鬱鬱而終。
大公主能活到七十多歲,可見大公主出嫁之後的日子十分快活。
康熙問道:“按照規矩,蒙古各部每年都會將適齡的青年才俊的名單報上來,方便皇室賜婚,今年的你瞧見了嗎?”
儷珠搖頭:“前兩日小金子送過來了一份,我還沒仔細瞧呢!你莫不是有了人選?”
康熙確實有了人選:“蒙古各部之中,身份足夠的青年才俊確實不少,但如果僅僅限製在科爾沁部的話,今年也隻有三個人選,分別是納爾多、班第和古何勒。這三個人都是科爾沁王公的後裔,被封為了台吉,在草原上各有封地,而且年紀都在三十歲以下。”
這時,夏果將那份名單送了過來。
儷珠拿過來仔細一瞧,上麵清晰的記載了康熙說的這三個候選人員的詳細情況。
“這個納爾多肯定是不能要的,他今年都二十九了,而且之前娶過一任妻子,如今不是大清入關之前了,堂堂公主怎能去做旁人的續弦?”
儷珠細細對比了一番:“剩下的這個班第,論起來他是太後的侄孫,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這個古何勒,與班第的爵位差不多,但是與當代科爾沁幾名親王的血緣要比班第更遠一些。”
康熙也是這麽想的:“那就隻有班第合適了。”
儷珠頷首:“既然如此,那就找個好機會直接下旨賜婚,而後正式冊封大公主。”
康熙點了點頭,敲定了此事。
儷珠又提議道:“大公主的生母晉氏,隻是恭親王的庶福晉,沒上玉牒,按理是不能輕易入宮的,不過大公主終究是她的親生女兒,馬上大公主就要出嫁了,說不定這一輩子她們都無法再相見,不如讓晉氏入宮陪伴大公主一段日子,這樣大公主哪怕是嫁去了科爾沁部,想來也不會有什麽遺憾。”
康熙對於晉氏的印象還是挺好的,對於大公主也不是完全沒有父女之情:“母女團聚本是人倫之本,當年朕的兒女多翻夭折。所以才把五弟的女兒抱了進宮,是想讓他給朕帶來福氣,這個孩子也確實很爭氣,自從她入宮之後,朕的兒女一個接一個的出生,可惜一個親王隻能有一個嫡福晉兩個側福晉,五弟的嫡福晉和側福晉都滿員了,晉氏隻能當一個庶福晉。”
親王隻能有兩個側福晉的規矩從順治初年一直延續到了乾隆年間。
直到乾隆下旨,改了這個規矩,從此之後親王就可以擁有四個側福晉了,甚至是更多的側福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