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儷珠厭惡纏足陋俗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通了這一點,儷珠便也不再糾結。
現在既然已經成了貴妃,那就應該好好享受著紅塵富貴,繁華盛世,因為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偶遇老道士,隻成為了儷珠與康熙南巡的一個小插曲。
十月十九日,南巡的隊伍再次啟程。
十月二十日,到達桃源縣。
期間,康熙帶著儷珠乘船一起視察黃河北岸各項險要工程。
直到十月二十六日,一行人順著楊子江而下,來到了蘇州城。
這裏就是儷珠心心念念的江南之地。
可惜如今乃是冬季,許多江南美景隻有在春夏之時才能見到。
但光是瞧著周圍的小橋流水,畫舫拱橋,也極為賞心悅目,別有一番視覺享受。
兩江總督帶著一大批朝臣前來迎接聖駕,但是康熙並沒有下船,也沒有入城,隻讓兩江總督送來了一批物資,命令南巡的隊伍在船上休整。
兩江總督不明白康熙的心思,生怕有什麽地方伺候不好康熙,當即送了幾個瘦馬上船。
“惡心!”
儷珠聽了,對此不屑一顧:“萬歲收了嗎?”
秋果搖頭:“皇上沒有收下,直接賜給了隨行的侍衛。”
儷珠對於康熙的舉動是認可的,好歹比乾隆那個敗家子強多了。
她譏笑道:“這個兩江總督為了討好萬歲,倒是什麽事兒都能做得出來。”
“可惜他此次是拍在了馬蹄上麵!皇上這次南巡是為了勘察河道,也是為了體察沿途的民情,兩江總督不在這方麵下功夫,淨去弄一些旁門左道,送些瘦馬過來!幸好皇上沒要,若是皇上留下來了,豈不是大大的不成體統?”
秋果有些慶幸,也有些後怕:“將來後世的史書該怎麽記載這件事,豈不是要說皇上下江南就是為了尋歡作樂!這可怎麽得了?”
夏果癟了癟嘴:“什麽香得臭得都往禦船上麵送,一群來曆不明的青樓女子,也不怕玷汙了龍體!”
秋花感慨道:“聽說江南這邊十分時興三寸金蓮,那些瘦馬也是提前調理過的,一個個的,腳比咱們旗人要小多了,別具一番美態。”
儷珠直欲作嘔:“什麽三寸金蓮?還別具美態呢?簡直是可笑至極!大清明明製定了法度不允許女子裹腳,怎麽還有這麽多人纏足?”
裹腳非常可怕,是硬生生的把女子的腳掌和腳趾折斷,要把正常的腳變得隻有半個巴掌大小才算成功,簡直是殘忍至極。
而且不隻是裹腳的過程中要遭受痛苦,哪怕傷勢養好了,從此也會造成終身殘疾,連走路都走不快。
乃是封建時代對於女子的殘酷壓迫。
幸好旗人不必裹腳,包括漢軍旗也是一樣。
因為滿洲沒有入關之前女子也會參與勞作,因此地位很高,入關之後也沒有變低太多,所以不受裹腳的習俗影響,每一位旗人女子都是天足。
還有就是皇室也不喜歡裹腳的女子,也覺得很殘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裹腳的發展。
但民間裹腳的人實在太多了,怎麽止都止不住。
秋果說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大清律法縱然比天還大,又怎麽管得了百姓家裏的事兒?尤其是江南這邊,距離皇城又遠,更是管不過來。”
儷珠喝了口茶,壓下了心中的負麵情緒:“幸好咱們旗人不裹腳,宮裏也不讓裹腳的女子入宮,要不然連本宮這雙纖纖玉足都逃不脫。”
“江南這邊的女子裹腳是因為三寸金蓮走起路來一搖三擺,猶如弱柳扶風,姿態美極了。”
夏果有些得意:“而咱們旗人可以穿花盆底鞋,隻要把底子做的高一些,哪怕不纏足也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當然不必吃纏足的苦了。”
“聽說江南這邊的百姓與咱們旗人不同,尋常人家的女子通常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秋花將這一習俗當成一個奇聞逸事講了出來:“要是富貴之家的女子,父母在其出生之後就會為其製作一架天工拔步床,足有一間小房子那麽大,甚至有些女子一輩子都不用下床!而且越是這樣的,越是被人覺得身份尊貴,越好嫁人。”
儷珠大為不悅:“這是什麽喪心病狂的規矩?這不是故意把女子束縛在方寸之地嗎?”
秋果不甚在意:“這就是這邊的風俗習慣!娘娘何必與這些無知百姓一般見識,平白氣壞了自個兒。”
她是漢軍旗的旗下包衣,所以也沒裹腳,也不太清楚裹腳究竟有多大的傷害,因此無法與那些小腳女子共情。
儷珠突發奇想:“你們說,若是製定規矩,裹腳的女子不止不能入宮,也不允許嫁入宗室,甚至不允許嫁給旗人,其父母或是其兄長在朝為官者,有妻子或女兒裹腳,直接貶他們的官,這樣能不能抑製住裹腳之風?”
秋果對此並不上心,她不置可否道:“一切聽憑娘娘懿旨。”
夏果讚道:“娘娘妙計。”
秋花猶豫了一瞬,而後直言不諱道:“這樣當然可以抑製住裹腳之風,但是現存的那些小腳女該怎麽辦呢?她們被裹了腳,算是半個殘廢,要是朝廷真下了類似的法令,她們的丈夫和父兄必然極為厭惡她們,到時候她們更沒活路了。”
儷珠瞬間反應過來:“你說得對!這個法子確實不行。”
秋花的態度比較悲觀:“裹腳始於殘唐五代,興起於宋元,前明時期達到了鼎盛,如今類似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
儷珠握緊了帕子:“還是得想辦法廢除這種習俗,不然定然會貽害萬年。”
秋花提議道:“一時半會奴婢也想不出什麽好法子,不過您可以讓皇上下旨對於纏足者的父母增收賦稅,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加太多,逐年增長,如此一來,雖然不能完全消除陋習,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製纏足之風。”
儷珠細細思索了一番,不由得眼前一亮:“這個法子不錯!賞銀三百兩。”
秋花喜上眉梢:“多謝娘娘賞賜!為娘娘分憂,是奴婢的榮幸。”
現在既然已經成了貴妃,那就應該好好享受著紅塵富貴,繁華盛世,因為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偶遇老道士,隻成為了儷珠與康熙南巡的一個小插曲。
十月十九日,南巡的隊伍再次啟程。
十月二十日,到達桃源縣。
期間,康熙帶著儷珠乘船一起視察黃河北岸各項險要工程。
直到十月二十六日,一行人順著楊子江而下,來到了蘇州城。
這裏就是儷珠心心念念的江南之地。
可惜如今乃是冬季,許多江南美景隻有在春夏之時才能見到。
但光是瞧著周圍的小橋流水,畫舫拱橋,也極為賞心悅目,別有一番視覺享受。
兩江總督帶著一大批朝臣前來迎接聖駕,但是康熙並沒有下船,也沒有入城,隻讓兩江總督送來了一批物資,命令南巡的隊伍在船上休整。
兩江總督不明白康熙的心思,生怕有什麽地方伺候不好康熙,當即送了幾個瘦馬上船。
“惡心!”
儷珠聽了,對此不屑一顧:“萬歲收了嗎?”
秋果搖頭:“皇上沒有收下,直接賜給了隨行的侍衛。”
儷珠對於康熙的舉動是認可的,好歹比乾隆那個敗家子強多了。
她譏笑道:“這個兩江總督為了討好萬歲,倒是什麽事兒都能做得出來。”
“可惜他此次是拍在了馬蹄上麵!皇上這次南巡是為了勘察河道,也是為了體察沿途的民情,兩江總督不在這方麵下功夫,淨去弄一些旁門左道,送些瘦馬過來!幸好皇上沒要,若是皇上留下來了,豈不是大大的不成體統?”
秋果有些慶幸,也有些後怕:“將來後世的史書該怎麽記載這件事,豈不是要說皇上下江南就是為了尋歡作樂!這可怎麽得了?”
夏果癟了癟嘴:“什麽香得臭得都往禦船上麵送,一群來曆不明的青樓女子,也不怕玷汙了龍體!”
秋花感慨道:“聽說江南這邊十分時興三寸金蓮,那些瘦馬也是提前調理過的,一個個的,腳比咱們旗人要小多了,別具一番美態。”
儷珠直欲作嘔:“什麽三寸金蓮?還別具美態呢?簡直是可笑至極!大清明明製定了法度不允許女子裹腳,怎麽還有這麽多人纏足?”
裹腳非常可怕,是硬生生的把女子的腳掌和腳趾折斷,要把正常的腳變得隻有半個巴掌大小才算成功,簡直是殘忍至極。
而且不隻是裹腳的過程中要遭受痛苦,哪怕傷勢養好了,從此也會造成終身殘疾,連走路都走不快。
乃是封建時代對於女子的殘酷壓迫。
幸好旗人不必裹腳,包括漢軍旗也是一樣。
因為滿洲沒有入關之前女子也會參與勞作,因此地位很高,入關之後也沒有變低太多,所以不受裹腳的習俗影響,每一位旗人女子都是天足。
還有就是皇室也不喜歡裹腳的女子,也覺得很殘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裹腳的發展。
但民間裹腳的人實在太多了,怎麽止都止不住。
秋果說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大清律法縱然比天還大,又怎麽管得了百姓家裏的事兒?尤其是江南這邊,距離皇城又遠,更是管不過來。”
儷珠喝了口茶,壓下了心中的負麵情緒:“幸好咱們旗人不裹腳,宮裏也不讓裹腳的女子入宮,要不然連本宮這雙纖纖玉足都逃不脫。”
“江南這邊的女子裹腳是因為三寸金蓮走起路來一搖三擺,猶如弱柳扶風,姿態美極了。”
夏果有些得意:“而咱們旗人可以穿花盆底鞋,隻要把底子做的高一些,哪怕不纏足也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當然不必吃纏足的苦了。”
“聽說江南這邊的百姓與咱們旗人不同,尋常人家的女子通常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秋花將這一習俗當成一個奇聞逸事講了出來:“要是富貴之家的女子,父母在其出生之後就會為其製作一架天工拔步床,足有一間小房子那麽大,甚至有些女子一輩子都不用下床!而且越是這樣的,越是被人覺得身份尊貴,越好嫁人。”
儷珠大為不悅:“這是什麽喪心病狂的規矩?這不是故意把女子束縛在方寸之地嗎?”
秋果不甚在意:“這就是這邊的風俗習慣!娘娘何必與這些無知百姓一般見識,平白氣壞了自個兒。”
她是漢軍旗的旗下包衣,所以也沒裹腳,也不太清楚裹腳究竟有多大的傷害,因此無法與那些小腳女子共情。
儷珠突發奇想:“你們說,若是製定規矩,裹腳的女子不止不能入宮,也不允許嫁入宗室,甚至不允許嫁給旗人,其父母或是其兄長在朝為官者,有妻子或女兒裹腳,直接貶他們的官,這樣能不能抑製住裹腳之風?”
秋果對此並不上心,她不置可否道:“一切聽憑娘娘懿旨。”
夏果讚道:“娘娘妙計。”
秋花猶豫了一瞬,而後直言不諱道:“這樣當然可以抑製住裹腳之風,但是現存的那些小腳女該怎麽辦呢?她們被裹了腳,算是半個殘廢,要是朝廷真下了類似的法令,她們的丈夫和父兄必然極為厭惡她們,到時候她們更沒活路了。”
儷珠瞬間反應過來:“你說得對!這個法子確實不行。”
秋花的態度比較悲觀:“裹腳始於殘唐五代,興起於宋元,前明時期達到了鼎盛,如今類似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
儷珠握緊了帕子:“還是得想辦法廢除這種習俗,不然定然會貽害萬年。”
秋花提議道:“一時半會奴婢也想不出什麽好法子,不過您可以讓皇上下旨對於纏足者的父母增收賦稅,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加太多,逐年增長,如此一來,雖然不能完全消除陋習,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製纏足之風。”
儷珠細細思索了一番,不由得眼前一亮:“這個法子不錯!賞銀三百兩。”
秋花喜上眉梢:“多謝娘娘賞賜!為娘娘分憂,是奴婢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