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傳下旨意,命令王承恩刷出告示。


    曉諭城中軍民人等,將吳三桂和沙定洲以及祿萬鍾等人的滔天罪狀公諸於眾,皇上這次要與他們清算。


    該砍頭的砍頭,該抄家滅門的抄家滅門,對於這些土司官,不再就地任免,皇上日後要統一從朝中選拔委派官職。


    這其實就等於宣布,要在雲南開始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廢除以前的土司製度,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不再任用土官,由中央統一委派。永絕吾必奎、沙定洲和祿萬鍾之類的判亂。


    這樣的告示複製了很多份,貼到了大街繁華地段,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不識字的,有識字的,朝廷還派有講解官。


    很快這些老百姓都明白了,無不拍手稱讚。


    老百姓才不管誰當官呢,無論誰來當官,隻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成。


    別動不動製造叛亂,今天你起義,明天我造反,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弄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老百姓最討厭這種日子。


    雲南巡撫吳兆元,雲南副使楊畏知等文武大員得知告示的內容也感到震驚,因為改土歸流,絕不是一件小事情。


    這可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尤其是在明末如此動蕩,涉及到大西南的幾個省,弄不好激起眾憤,就會導致大明王朝的滅亡。


    從萬曆皇帝就想改土歸流,但是沒敢,以後的幾代帝王更是不敢涉及這一深層次問題。


    要知道雲南的土司製度由來已久,不隻是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和湖北等邊遠地區,推行的都是土司製度,當時為了穩定邊境,緩和民族矛盾,大明立國之後就推行了這種土司製度,到現在已經200多年了。


    開始的時候,這種製度對於穩定和團結這些少數民族,發展地方經濟的確起來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擁護,但後來弊端也暴露出來了。


    土司製度漸漸成了一家獨大的世襲製度,土司官權力過大,就是這些宣撫使和宣慰使,比知府和知州權力都大,擁有數萬兵馬,在土司之內掌握軍政大權,甚至這些地方土司官可以不鳥中央委派的巡撫總督等中央官,有的幹脆就直接對抗朝廷。


    土司判亂可不是明末崇禎年間才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就是一次規模龐大的土司叛亂。


    當時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權力過大,直接對抗中央朝廷,挑起了造反的大旗。萬曆出兵雖然剿滅了叛亂,卻持續了140天,波及四川,貴州和雲南幾省。


    天啟年間又爆發了土司的叛亂,這一次規模更大,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奢安之亂,持續時間長達17年之久,從天啟元年開始,一直到崇禎10年才徹底平定這次叛亂,波及了四川省和貴州省,朝廷平判消耗了大量的國力。


    國力衰弱,這也是崇禎末年社會動蕩不安的一個影響因素。


    對土司製度,從萬曆開始,到那個崇禎,大明朝幾任朝廷誰也不敢觸及,想改土歸流,這幾代帝王沒有一個敢吃螃蟹的。


    曆史上真正改土歸流,那是雍正年間的壯舉。


    這樣算來,崇禎要比他早上百年。


    吳兆元和楊畏知當然包括沐天波在內,沒想到大明武帝竟然有如此魄力。


    皇上現在還遠征在雲南,還沒班師迴朝,如此大事經過內閣廷議了嗎?


    皇上直接就下旨決斷了。


    那些東林大佬,如果不同意怎麽辦?


    沐天波、吳兆元和楊畏知這些人還想到了這一層。


    也難怪,到了明末東林黨,和太監形成了兩大權勢集團,都能夠左右朝廷,明爭暗鬥,使得皇上在夾縫中生存,銀子都到了貪官汙吏的手中,沒有軍餉,皇上帶頭募捐都搞不成。


    這兩年他們倆遠在雲南邊境為官,對朝廷之事,他們當然不清楚。


    大明武帝崇禎,早在兩年前就把朝廷的這些頑疾給解決了,那些東林大佬全部被罷官,一刀切舊臣,宦官集團更不敢呲牙。


    什麽內閣呀,廷議啊,全都得看皇上臉色行事,皇上一不高興,讓他們這些人全都得滾蛋迴家。


    因此現在的大明朝,那就是崇禎一人說了算。即便他不在朝中,現在朝中由太子坐鎮,不管是文官武將,不管是大官還是小吏,誰也不敢造次。


    現在大明武帝連江湖武林界基本上都擺平了。


    告示的最後還宣告了一件事,三日後要在城外的昆明湖畔設刑場,集體處決3000名吳三桂的叛軍俘虜,有膽大者可以圍觀。


    這樣的信息傳出,老百姓更是奔走相告,一次處決3000人,這是絕無僅有的。


    3000人被押到刑場一塊砍頭,那樣的場麵,老百姓想都不敢想,膽小的嚇得直縮脖子。


    不過那些膽大的,還有幾分期待。這些亂臣賊子是該殺,放著好端端的日子不過,竟然要造反,從東北跑到西南,禍害了多少百姓?


    人不作死,會死?


    殺了這些亂臣賊子,看以後誰還敢!


    很多人拍手稱快,讚成崇禎這麽幹。


    三日之後,昆明湖畔。


    崇禎動用了1萬軍隊在這裏設立刑場。


    黔國公沐天波為監斬官,雲南巡撫吳兆元,雲南副使楊畏知全都到場。


    此時膽大的老百姓還真不少,除了軍隊之外就是老百姓,人山人海。有的來的很早,天不亮就來到這占地方,為的是看砍人,看的得眼。


    臨近午時,3000名吳軍的俘虜,被壓到了刑場。


    這些俘虜現在還心存僥幸,因為被抓好幾天了,也沒審訊,還供他們吃喝,都以為著大明武帝寬容慈悲,這次要招降他們,把他們改編到其他軍隊當中,他們仍然能夠吃糧當兵,當官的還可以繼續當官。


    這些俘虜以前有的就是明軍,後來他們跟著吳三桂作亂,後又投降了滿清韃子,再後來他們又跟著吳三桂單幹,現在又投降了明軍。


    日月輪迴,轉了一圈,這不又迴來了?


    今後如果不順心了,仍然造昏君的反,這樣蠻有意思的。


    很多被俘虜的兵將都有這樣的心態。


    不過,接下來他們一看這陣勢,頓時臉色變了。


    3000人莫非都要砍頭,不大可能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武帝崇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到黃河不死心並收藏大明武帝崇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