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向鶴鳴迴到家鄉之後。”
“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但侄兒知道,他絕不會坐以待斃。”
“目前肯定在跟各地的官員秘密聯係。”
“所以侄兒明日離開皇城,就是想要弄清楚各地的情況。”
“幫助大周鏟除這些亂臣賊子。”
“免得一旦出事,各地戰火四起。”
周朗說道。
“厲王,你可真是讓本候刮目相看。”
“可惜你明天就要離開皇城了。”
“不然本候可得跟殿下好好暢聊一番。”
黃洵驚喜道。
“姑父,現在也還來得及。”
“侄兒這就陪姑父詳細的聊一聊。”
周朗笑道。
兩人一見如故,離開皇宮後。
看到守在宮外的公候親眷已經大半離去。
隻剩下那三家犯事公候的親眷。
黃洵眉頭一皺,走到跪在最前方的幾個年輕人身邊。
在他們耳旁輕聲說了幾句。
頓時讓這幾位年輕人嚇得臉色發白,趕緊起身招唿親朋。
灰溜溜的全都散去。
皇宮外的廣場,瞬間恢複了安寧。
但是這群人剛剛走出廣場,進入一側長街後。
隻見長街盡頭,以及他們身後的街道口頓時湧出大群的黑甲禁衛。
將這條街道的兩端全部包圍起來。
陛下的旨意,已經開始執行……
那三家公候的親眷,今天是哪兒都別想去了。
“姑父,侄兒請您去璃慧院一聚。”
周朗跨上戰騎笑著說道。
“璃慧院?”
“這是什麽地方?”
黃洵好奇問道。
“是侄兒的一處產業。”
“算是如今皇城中最有名的食府。”
“侄兒明天即將離開皇城,今晚跟姑父不醉不歸……”
周朗笑道。
一路來到清湖畔的璃慧院後花園。
黃洵已經被璃慧院大門口擁擠不堪的賓客所震驚。
再來到後花園,看著裏麵的奢華風景。
他已經徹底被驚呆了。
眉頭也緊皺起來……
“大周各郡,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
“邊境軍鎮,戰士們每天啃著窩頭大餅。”
“想喝一杯熱茶都難……”
“咱們皇城中,誰能明白他們的苦楚?”
黃洵歎息道。
“姑父的心意,侄兒心中明白。”
“但姑父可知,這間璃慧院賺到的銀兩。”
“侄兒已經讓皇城周邊數千流民能吃飽穿暖。”
“隻要侄兒賺的銀兩越多,未來大周百姓挨餓的機會越少。”
“姑父請,侄兒會將一些計劃。”
“全都詳細的告訴姑父。”
周朗淡淡迴答道。
“哦,殿下還有如此本事?”
“那本候今晚可得好好聽聽。”
黃洵驚訝的看著他。
剛走進周朗讓護衛專門訂下的一座庭院。
黃洵還在查看環境時,身後的吳遠誌和一群護衛們齊齊上前。
向著黃洵單膝跪倒在地。
“卑職吳遠誌,拜見黃大都督。”
“職部拜見黃大都督!”
……
伴隨著整齊而又恭敬的聲音齊齊響起。
黃勳驚訝轉過身,不解的看著這些厲王的隨身護衛。
“你等……曾經是本候的舊部?”
黃洵問道。
“姑父,侄兒也是剛剛才知道。”
“侄兒身邊這些貼身護衛,甚至是護衛統領。”
“原來都曾在姑父麾下效力過呢。”
周朗笑著說道。
“卑職吳遠誌,曾經在大都督麾下寧邊軍鎮效力。”
“曾經是步軍一員。”
“曾經跟隨大都督出西域,曆經三十七戰。”
“累功升遷為長戟都尉。”
吳遠誌低頭恭敬說道。
其他護衛也將當年的情況,一一匯報給黃洵。
“大家都起來!”
“沒想到在皇城之中。”
“本候還能遇到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沙場兄弟!”
“在本候麵前,我們之間沒有職位高低。”
“就跟當年在沙場一樣。”
黃洵驚喜的扶起眾人。
看著一個個魁梧壯碩的漢子,不由得想起了當年。
他率軍直撲西域,收拾那些不願聽從大周皇帝旨意的番邦。
三十七戰,無一不勝!
周朗帶著眾人進入大堂。
薑璃兒和詩兒親自前來陪同。
但卻被周朗微笑著讓她們退下。
今晚可是他給黃洵和吳遠誌這些舊部相逢的晚宴。
周朗正好聽聽,當年黃洵率兵作戰時的一些過往。
看著黃洵和眾護衛們之間,不斷迴憶著往事。
大碗大碗的喝著美酒……
酒過三巡之後,黃洵這才疑惑的看著眾人。
“本候被調離軍鎮之後。”
“爾等為何不留在邊境震懾番邦?”
“卻跑到皇城來了?”
黃洵疑惑問道。
“大都督有所不知。”
“當年大都督調離之後。”
“我等也被兵部下令調迴皇城。”
“擔任著千牛衛和禁衛軍職。”
“可是……”
吳遠誌搖著頭無奈的將當年情況一一告知。
“大都督,我等都沒想到。”
“當兵隻為拚命打仗殺敵,用鮮血換取功勳和軍餉而已。”
“可到了皇城才明白。”
“軍職不過隻是一些王公子弟用來晉升的途經。”
“我等軍職很快就被他人頂替……”
“而我等在皇城誰也不認識,就莫名其妙的被兵部裁撤。”
“隻拿到了幾兩銀子補償!”
“若不是殿下讓趙大哥和吳大哥召集我等。”
“我等現在,說不定還在趕車押鏢呢。”
……
護衛們憤憤說道。
“哎,各位不該迴到皇城來啊。”
“現在的大周,當年的功勳名門隻為名利。”
“已經渾然忘記了身上的責任……”
黃洵無奈的歎息道。
“姑父,所以侄兒才將他們請到王府。”
“幫著侄兒守護一些必須守護的東西。”
“大周的未來,必須重新開始才行。”
“若是再這樣持續下去。”
“不出數年,天下必將大亂!”
周朗搖頭說道。
他可是很清楚隋朝與唐代之間。
短短一百多年間經曆過多少曆史上的風雲變換!
從隋代大業年間的三征高麗,揮霍數不盡的財力和人力。
導致民間大亂,群雄四起。
到唐國公李淵趁勢吞並天下群豪,推翻隋朝建立大唐。
然後便是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登基稱帝,然後便是突厥來犯。
皇帝不得不卑躬屈膝,忍受羞辱後大肆發展國力。
又是出兵覆滅突厥……
但沒太平多久,便又是四處征伐。
然後武則天稱帝,李唐皇族暗中圖謀。
最終奪迴帝位,好不容易太平了幾十年之後。
安史之亂,天下再次麵臨兵災!
“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但侄兒知道,他絕不會坐以待斃。”
“目前肯定在跟各地的官員秘密聯係。”
“所以侄兒明日離開皇城,就是想要弄清楚各地的情況。”
“幫助大周鏟除這些亂臣賊子。”
“免得一旦出事,各地戰火四起。”
周朗說道。
“厲王,你可真是讓本候刮目相看。”
“可惜你明天就要離開皇城了。”
“不然本候可得跟殿下好好暢聊一番。”
黃洵驚喜道。
“姑父,現在也還來得及。”
“侄兒這就陪姑父詳細的聊一聊。”
周朗笑道。
兩人一見如故,離開皇宮後。
看到守在宮外的公候親眷已經大半離去。
隻剩下那三家犯事公候的親眷。
黃洵眉頭一皺,走到跪在最前方的幾個年輕人身邊。
在他們耳旁輕聲說了幾句。
頓時讓這幾位年輕人嚇得臉色發白,趕緊起身招唿親朋。
灰溜溜的全都散去。
皇宮外的廣場,瞬間恢複了安寧。
但是這群人剛剛走出廣場,進入一側長街後。
隻見長街盡頭,以及他們身後的街道口頓時湧出大群的黑甲禁衛。
將這條街道的兩端全部包圍起來。
陛下的旨意,已經開始執行……
那三家公候的親眷,今天是哪兒都別想去了。
“姑父,侄兒請您去璃慧院一聚。”
周朗跨上戰騎笑著說道。
“璃慧院?”
“這是什麽地方?”
黃洵好奇問道。
“是侄兒的一處產業。”
“算是如今皇城中最有名的食府。”
“侄兒明天即將離開皇城,今晚跟姑父不醉不歸……”
周朗笑道。
一路來到清湖畔的璃慧院後花園。
黃洵已經被璃慧院大門口擁擠不堪的賓客所震驚。
再來到後花園,看著裏麵的奢華風景。
他已經徹底被驚呆了。
眉頭也緊皺起來……
“大周各郡,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
“邊境軍鎮,戰士們每天啃著窩頭大餅。”
“想喝一杯熱茶都難……”
“咱們皇城中,誰能明白他們的苦楚?”
黃洵歎息道。
“姑父的心意,侄兒心中明白。”
“但姑父可知,這間璃慧院賺到的銀兩。”
“侄兒已經讓皇城周邊數千流民能吃飽穿暖。”
“隻要侄兒賺的銀兩越多,未來大周百姓挨餓的機會越少。”
“姑父請,侄兒會將一些計劃。”
“全都詳細的告訴姑父。”
周朗淡淡迴答道。
“哦,殿下還有如此本事?”
“那本候今晚可得好好聽聽。”
黃洵驚訝的看著他。
剛走進周朗讓護衛專門訂下的一座庭院。
黃洵還在查看環境時,身後的吳遠誌和一群護衛們齊齊上前。
向著黃洵單膝跪倒在地。
“卑職吳遠誌,拜見黃大都督。”
“職部拜見黃大都督!”
……
伴隨著整齊而又恭敬的聲音齊齊響起。
黃勳驚訝轉過身,不解的看著這些厲王的隨身護衛。
“你等……曾經是本候的舊部?”
黃洵問道。
“姑父,侄兒也是剛剛才知道。”
“侄兒身邊這些貼身護衛,甚至是護衛統領。”
“原來都曾在姑父麾下效力過呢。”
周朗笑著說道。
“卑職吳遠誌,曾經在大都督麾下寧邊軍鎮效力。”
“曾經是步軍一員。”
“曾經跟隨大都督出西域,曆經三十七戰。”
“累功升遷為長戟都尉。”
吳遠誌低頭恭敬說道。
其他護衛也將當年的情況,一一匯報給黃洵。
“大家都起來!”
“沒想到在皇城之中。”
“本候還能遇到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沙場兄弟!”
“在本候麵前,我們之間沒有職位高低。”
“就跟當年在沙場一樣。”
黃洵驚喜的扶起眾人。
看著一個個魁梧壯碩的漢子,不由得想起了當年。
他率軍直撲西域,收拾那些不願聽從大周皇帝旨意的番邦。
三十七戰,無一不勝!
周朗帶著眾人進入大堂。
薑璃兒和詩兒親自前來陪同。
但卻被周朗微笑著讓她們退下。
今晚可是他給黃洵和吳遠誌這些舊部相逢的晚宴。
周朗正好聽聽,當年黃洵率兵作戰時的一些過往。
看著黃洵和眾護衛們之間,不斷迴憶著往事。
大碗大碗的喝著美酒……
酒過三巡之後,黃洵這才疑惑的看著眾人。
“本候被調離軍鎮之後。”
“爾等為何不留在邊境震懾番邦?”
“卻跑到皇城來了?”
黃洵疑惑問道。
“大都督有所不知。”
“當年大都督調離之後。”
“我等也被兵部下令調迴皇城。”
“擔任著千牛衛和禁衛軍職。”
“可是……”
吳遠誌搖著頭無奈的將當年情況一一告知。
“大都督,我等都沒想到。”
“當兵隻為拚命打仗殺敵,用鮮血換取功勳和軍餉而已。”
“可到了皇城才明白。”
“軍職不過隻是一些王公子弟用來晉升的途經。”
“我等軍職很快就被他人頂替……”
“而我等在皇城誰也不認識,就莫名其妙的被兵部裁撤。”
“隻拿到了幾兩銀子補償!”
“若不是殿下讓趙大哥和吳大哥召集我等。”
“我等現在,說不定還在趕車押鏢呢。”
……
護衛們憤憤說道。
“哎,各位不該迴到皇城來啊。”
“現在的大周,當年的功勳名門隻為名利。”
“已經渾然忘記了身上的責任……”
黃洵無奈的歎息道。
“姑父,所以侄兒才將他們請到王府。”
“幫著侄兒守護一些必須守護的東西。”
“大周的未來,必須重新開始才行。”
“若是再這樣持續下去。”
“不出數年,天下必將大亂!”
周朗搖頭說道。
他可是很清楚隋朝與唐代之間。
短短一百多年間經曆過多少曆史上的風雲變換!
從隋代大業年間的三征高麗,揮霍數不盡的財力和人力。
導致民間大亂,群雄四起。
到唐國公李淵趁勢吞並天下群豪,推翻隋朝建立大唐。
然後便是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登基稱帝,然後便是突厥來犯。
皇帝不得不卑躬屈膝,忍受羞辱後大肆發展國力。
又是出兵覆滅突厥……
但沒太平多久,便又是四處征伐。
然後武則天稱帝,李唐皇族暗中圖謀。
最終奪迴帝位,好不容易太平了幾十年之後。
安史之亂,天下再次麵臨兵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