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澄重生以來,幾乎每日都在權力鬥爭中遊走,能擠出時間習武已算不易,實在沒閑工夫學其它,因此他對練兵可謂一竅不通。不過馬桓既是宿將,他便放心大膽的將操練寧江衛之事交予了馬桓,順便自家也學上一學。


    馬桓許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懷念昔日榮光。今日能重新站在校場上,又一次憶起了金戈鐵馬,哪怕再無官職,也讓他興奮的兩眼放光。略定了定神,他對楊景澄恭維道:「世子命將兵規矩站立,正是練兵的第一步。可見您雖不曾接觸過兵法,確著實是有天賦的。」


    楊景澄笑道:「馬師父過獎,古人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這是臨上轎現紮耳朵眼兒,在船上時才生平第一次翻開甚《三十六計》瞧了瞧,日後還請馬師父多多教導。」


    馬桓連道不敢,又連忙道:「我不大識字,故《三十六計》我竟是沒讀過。不過早年聽宣獻伯點評過,倒還記得幾句。」


    一語引起了楊景澄的興趣,橫豎站在高台上也無聊,他立刻追問道:「宣獻伯如何點評的?說來我聽聽。」


    馬桓笑道:「宣獻伯當年說,《三十六計》是本好書,卻是養帥才的,與我們練兵打仗實不相幹。我們練兵打仗,要想的不是甚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而是實實在在的,如何要兵士令行禁止,如何讓他們不劫掠百姓、殺良冒功,又如何叫他們明旗鼓、明號角,戰場上不自亂陣腳。」頓了頓,他接著道,「兵士皆是活的,他們有擔憂、有懼怕,各有小心思,渾身是毛病。《三十六計》學的再好,你讓將兵去『圍魏救趙』,他們半道上逃跑了怎麽辦?『救趙』的時候出工不出力怎麽辦?」


    楊景澄聽得此話,又想起了前日裝暈的諸位,不由哂笑:「有道理。」


    「行軍打仗,要的正是各司其職。」馬桓收斂了笑容,正色道,「小兵有小兵的活,旗隊長有旗隊長的活,百戶有百戶的活。而甚兵法不兵法的,乃總兵官考慮的事,與我們實不相幹的。」


    楊景澄頓時明了,所謂《三十六計》乃宏觀戰略,而馬桓昔年學的則是戰場戰術,二者有關聯,卻全然不是一迴事。此點有個佐證——章太後不懂練兵,但她顯然對《三十六計》無比熟悉,才會在寫信時隨手帶出來。可見《三十六計》更似上位者用於布局的手段,與練兵關係不大。而他現在要做的恰恰是練兵。於是他又問:「那練兵有沒有甚名家名言?」


    馬桓張了張嘴,竟叫楊景澄問住了。半晌,他苦笑搖頭道:「我們領兵打仗的,鮮少有文化人。有些將官心中雖有丘壑,叫他寫出來卻是千難萬難。便是教導了我們的宣獻伯,怕是也不能弄個練兵的《三十六計》來。我們練兵有點似工匠,皆為師徒口口相傳,還真沒聽過甚名家名言。坊間流傳的兵書確有不少,但如《三十六計》一般,宣獻伯那等總兵看了自是受益匪淺,擱我們身上,又無用了。」


    楊景澄頗感意外:「許多年來,竟無一人整理個書冊出來?」


    馬桓嘆息道:「或許古時有吧。打前朝開始,朝廷便重文輕武。俗話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落去軍營的,多半是活不下去的平民,或是被追逃的地痞流氓,上哪找個能寫書立傳的人去。」說著他瞥了眼站的開始打晃的寧江衛兵士,「便是他們這等軍戶出身,因前程無望,肯識字肯用心學的亦是少數。而那些天資卓絕的,往上爬還來不及,哪有功夫寫書。何況寫了書又有誰看?說句到家的話,果真寫出來,又焉知不犯朝廷忌諱呢?」


    楊景澄心中一凜,馬桓前麵的話皆無道理,最後一句方點正題。《三十六計》他認真讀過,用於分解朝堂鬥爭確有奇效,然如何落在實地上,他半個字也沒找出來。而練兵之法則不同,果真有誰寫出來,還能叫他看的懂,那豈不是人人都能學會?如今土地兼併甚重,天災人禍不絕,各地早有流民反賊。若他們得了這等寶書,便是因眼界不夠,坐不穩江山,往各府衙殺個七進七出絕無問題。螞蟻多了咬死象,何況百姓不是螞蟻,朝廷更不是大象。不消多的,來個三五迴,他們就好改朝換代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如若朝廷的百戶千戶們人人知曉練兵法門,民間烏合之眾亦不是對手。隻是……楊景澄心中暗嘆一聲,朝廷終究防備武將,他也不過如此一想罷了。


    馬桓覷著楊景澄似有心事的模樣,便不再開口。橫豎練兵非一日之功,頭一天倒不必說太多太細。一個多個時辰過去,陽光再次變得熾烈,曬的人頭昏目眩。楊景澄今日依舊陪著衛所將兵們站著,或許樹立威信有更好的技巧,但年輕氣盛的他還是更喜歡簡單粗暴直接的法子。他聽過的史上有名的將領與開國皇帝的故事裏,總愛提到與兵士同甘共苦。他不知故事真假,但橫豎自己站的住,試一試又何妨?


    楊景澄在按部就班練兵的時候,本地知府彭弘毅卻在焦頭爛額的處理著水災後續。本朝規矩,文武不相疇。到了行省一級,武將裏的都指揮使掌地方軍政,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並稱「三司」,正是民間常說的「三司會審」。因此對地方事務亦有相當的話語權。但到了府縣,武將的權力被文官們擠壓的幾乎看不見,畢竟捏著武將升遷大權的兵部由文官把持,武將如何能挺直腰杆?


    既對地方事務插不上手,自然沒了管閑事的心情。任憑彭弘毅如何艱難的組織民夫搬運火化屍體、疏通河流、清理田地,寧江衛上千的壯小夥子也能權當不知曉。楊景澄看在眼裏,卻礙於朝中風俗,無可奈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萬沒想到準太子是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湘碧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湘碧影並收藏萬萬沒想到準太子是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