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山一家,從魯省來雩婁祭祖;思念思想姐弟倆,則前往魯省爬泰山。
這次遊學,建華學校設計的路線是:爬泰山,拜孔廟,尋“聊齋”,遊泉城。
爬泰山前,遊學小組負責人段風華,給學生們上講了一段文言文,朗讀了杜甫的一首登泰山的詩,並要求大家背誦。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這段話,頭兩句很多人都聽說過,後麵的則很少人能說出來。
六年級的孩子,正是記性好玩心大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把這段話背下來了,但其中的意義卻不甚了了。
不過,踏上登山路後,這幫小家夥算是漸漸明白了。
7月9日清晨,孩子們武裝整齊,從泰山腳下的麗華賓館出發。
每個孩子都是一頂遮陽帽,白色短袖t恤,黑色短褲,白球鞋,背著一個小水壺。
吳秀玉、凡學竹與其他家長一樣,也是與孩子們類似打扮,隻是大幾號而已。
孩子們登上隨行大巴,來到天外村入口,從這裏換乘旅遊景點的中巴,直奔中天門。
一路上,頭頂是巍峨高山,身旁是岩石嶙峋,腳下是深溝險壑,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心驚。
到了中天門,下車後,家長們與自己的孩子結對,準備爬山。
這裏,是上山前最大的補給基地。
有的孩子在忙著買零食,有的在補充水。吳秀玉與凡學竹則給自己與孩子每人買了一隻竹手杖。
幾個孩子笑媽媽,年紀輕輕用拐棍,兩人見大夥都買,估計登山用得著,就不以為意。
上午8點半,建華學校負責遊學的4位老師,分成兩班。
兩個小夥子跟著女導遊在前麵引路,段風華與另一位女老師在後麵壓陣,家長們則在自己孩子身邊照護。
點清人數後,大夥開始上山。
一開始,孩子們還是意氣風發,到了對鬆山,就是十八盤,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
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這也是建華學校,讓孩子們徒步上山的目的,就是要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精神。
看到那又陡又窄的台階,不少孩子心裏開始打鼓,腿開始發抖,有些畏難。
這時,家長的作用開始體現,不少人牽著孩子的手,勇敢地邁上第一步台階。
凡家兩個孩子,沒有讓吳秀玉牽手,姐弟兩個自己邁上台階。倒是方方,牽著凡學竹的手,不敢放鬆。
吳秀玉緊走幾步,跟上孩子,吩咐他們盡量靠裏,她自己走在外側。
台階旁有鐵扶手,不少人扶著兩側的扶手前行,這些扶手已被磨得發亮。
這天是周五,但爬山的人還是很多,十八盤上也是川流不息。
這種熙熙攘攘的人流,倒是衝淡了孩子們心裏的畏高情緒。
路兩旁,古木參天,不時有溪流潺潺,清風一吹,有帶來幾絲涼意。
爬山是個慢活,急不得。
開始跑得越歡,到後麵累得越狠。因此,帶隊的老師與導遊,有意放慢腳步。
路上,每到一處有意思的景點,導遊都停下講一陣,孩子們也趁機歇歇腳,比如,五大夫鬆,升仙坊。
聽了這些傳說,孩子們往往會心一笑,減少了不少疲勞。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
到了升仙坊,遙望南天門,目標在即,但台階陡峭,傾斜角高達七八十度,看上去,真的像是直立起來的天梯。
這時,不少孩子已氣喘籲籲,大人也是汗流浹背。
凡學竹從小幹過不少地裏活,身體承受能力還好一些。
吳秀玉從小嬌生慣養,幾乎沒吃過啥苦,這次爬山,她也不比思念思想好到哪裏去。
這時候,拐杖的作用體現了出來,爬山的人幾乎人手一個。
思念、思想要強,堅持自己徒手攀登,不用拐杖,吳秀玉也不勉強他們。
歇了幾分鍾,大夥就開始向南天門攀登,走上爬泰山最陡峭最險要的一段石階,也是最考驗人們意誌的一段。
1630級台階,就像登天之路,每走一步都要弓腰咬牙,但距離勝利,也更近一步。正應了那句老話,不怕慢,就怕站,貴在堅持。
這一段,大人小孩都是滿臉汗珠。
爬了一段,吳秀玉給思念、思想擦去臉上汗水,讓他們喝了幾口水,娘兒三個,接著又往上走。
凡學竹杵著拐杖,牽著方方,跟在他們身後,勉強能跟上。
又過了20分鍾,他們終於到達了香火最旺的地方一一南天門。
南天門建在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
南天門門側,有一副楹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站在南天門前,迴身望去,來路悠悠,清風徐徐,俯瞰千山萬壑,真是“一覽眾山小”。
到這時,孩子們算是明白了,為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思念、思想是到達南天門的第一梯隊,差不多花了2.5小時。
領隊老師讓家長帶著先到的孩子參觀,等待其他同學與家長,大家聚齊後再向玉皇頂前進。
差不多半小時後,建華學校的師生家長終於聚齊,大夥離開南天門,走上去逛天街。
天街街道隨山就勢,街麵顯得很古老,這裏有許多傳統的民居和商鋪,掛著明清時的招牌。
在天街上,可以品嚐到地道的泰山小吃,購買到泰山特色的紀念品。
吳秀玉給兩個孩子各買了一對祈福保平安的紅色風鈴,拎在手上,隨風擺動,傳出清脆的鈴聲。
凡學竹給一家人買了平安符,吳秀玉一見,也買了4個,其中一個是給凡三的。
思想看中了一個“石敢當”,他聽爸爸講過泰山石敢當的故事,因此,很喜歡這個伴手禮。
吳秀玉告訴他,一會還要上玉皇頂,迴頭下山時再買不遲,他這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很多地方,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據說,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
男孩子都崇尚英雄,自從聽了泰山石敢當的故事,思想這小子就有了一個英雄夢。
這次登山,思想與姐姐自己爬上來。站上南天門後,他覺得,自己也成了敢做敢當的男子漢。
這次遊學,建華學校設計的路線是:爬泰山,拜孔廟,尋“聊齋”,遊泉城。
爬泰山前,遊學小組負責人段風華,給學生們上講了一段文言文,朗讀了杜甫的一首登泰山的詩,並要求大家背誦。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這段話,頭兩句很多人都聽說過,後麵的則很少人能說出來。
六年級的孩子,正是記性好玩心大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把這段話背下來了,但其中的意義卻不甚了了。
不過,踏上登山路後,這幫小家夥算是漸漸明白了。
7月9日清晨,孩子們武裝整齊,從泰山腳下的麗華賓館出發。
每個孩子都是一頂遮陽帽,白色短袖t恤,黑色短褲,白球鞋,背著一個小水壺。
吳秀玉、凡學竹與其他家長一樣,也是與孩子們類似打扮,隻是大幾號而已。
孩子們登上隨行大巴,來到天外村入口,從這裏換乘旅遊景點的中巴,直奔中天門。
一路上,頭頂是巍峨高山,身旁是岩石嶙峋,腳下是深溝險壑,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心驚。
到了中天門,下車後,家長們與自己的孩子結對,準備爬山。
這裏,是上山前最大的補給基地。
有的孩子在忙著買零食,有的在補充水。吳秀玉與凡學竹則給自己與孩子每人買了一隻竹手杖。
幾個孩子笑媽媽,年紀輕輕用拐棍,兩人見大夥都買,估計登山用得著,就不以為意。
上午8點半,建華學校負責遊學的4位老師,分成兩班。
兩個小夥子跟著女導遊在前麵引路,段風華與另一位女老師在後麵壓陣,家長們則在自己孩子身邊照護。
點清人數後,大夥開始上山。
一開始,孩子們還是意氣風發,到了對鬆山,就是十八盤,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
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這也是建華學校,讓孩子們徒步上山的目的,就是要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精神。
看到那又陡又窄的台階,不少孩子心裏開始打鼓,腿開始發抖,有些畏難。
這時,家長的作用開始體現,不少人牽著孩子的手,勇敢地邁上第一步台階。
凡家兩個孩子,沒有讓吳秀玉牽手,姐弟兩個自己邁上台階。倒是方方,牽著凡學竹的手,不敢放鬆。
吳秀玉緊走幾步,跟上孩子,吩咐他們盡量靠裏,她自己走在外側。
台階旁有鐵扶手,不少人扶著兩側的扶手前行,這些扶手已被磨得發亮。
這天是周五,但爬山的人還是很多,十八盤上也是川流不息。
這種熙熙攘攘的人流,倒是衝淡了孩子們心裏的畏高情緒。
路兩旁,古木參天,不時有溪流潺潺,清風一吹,有帶來幾絲涼意。
爬山是個慢活,急不得。
開始跑得越歡,到後麵累得越狠。因此,帶隊的老師與導遊,有意放慢腳步。
路上,每到一處有意思的景點,導遊都停下講一陣,孩子們也趁機歇歇腳,比如,五大夫鬆,升仙坊。
聽了這些傳說,孩子們往往會心一笑,減少了不少疲勞。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
到了升仙坊,遙望南天門,目標在即,但台階陡峭,傾斜角高達七八十度,看上去,真的像是直立起來的天梯。
這時,不少孩子已氣喘籲籲,大人也是汗流浹背。
凡學竹從小幹過不少地裏活,身體承受能力還好一些。
吳秀玉從小嬌生慣養,幾乎沒吃過啥苦,這次爬山,她也不比思念思想好到哪裏去。
這時候,拐杖的作用體現了出來,爬山的人幾乎人手一個。
思念、思想要強,堅持自己徒手攀登,不用拐杖,吳秀玉也不勉強他們。
歇了幾分鍾,大夥就開始向南天門攀登,走上爬泰山最陡峭最險要的一段石階,也是最考驗人們意誌的一段。
1630級台階,就像登天之路,每走一步都要弓腰咬牙,但距離勝利,也更近一步。正應了那句老話,不怕慢,就怕站,貴在堅持。
這一段,大人小孩都是滿臉汗珠。
爬了一段,吳秀玉給思念、思想擦去臉上汗水,讓他們喝了幾口水,娘兒三個,接著又往上走。
凡學竹杵著拐杖,牽著方方,跟在他們身後,勉強能跟上。
又過了20分鍾,他們終於到達了香火最旺的地方一一南天門。
南天門建在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
南天門門側,有一副楹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站在南天門前,迴身望去,來路悠悠,清風徐徐,俯瞰千山萬壑,真是“一覽眾山小”。
到這時,孩子們算是明白了,為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思念、思想是到達南天門的第一梯隊,差不多花了2.5小時。
領隊老師讓家長帶著先到的孩子參觀,等待其他同學與家長,大家聚齊後再向玉皇頂前進。
差不多半小時後,建華學校的師生家長終於聚齊,大夥離開南天門,走上去逛天街。
天街街道隨山就勢,街麵顯得很古老,這裏有許多傳統的民居和商鋪,掛著明清時的招牌。
在天街上,可以品嚐到地道的泰山小吃,購買到泰山特色的紀念品。
吳秀玉給兩個孩子各買了一對祈福保平安的紅色風鈴,拎在手上,隨風擺動,傳出清脆的鈴聲。
凡學竹給一家人買了平安符,吳秀玉一見,也買了4個,其中一個是給凡三的。
思想看中了一個“石敢當”,他聽爸爸講過泰山石敢當的故事,因此,很喜歡這個伴手禮。
吳秀玉告訴他,一會還要上玉皇頂,迴頭下山時再買不遲,他這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很多地方,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據說,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
男孩子都崇尚英雄,自從聽了泰山石敢當的故事,思想這小子就有了一個英雄夢。
這次登山,思想與姐姐自己爬上來。站上南天門後,他覺得,自己也成了敢做敢當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