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全要了
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 作者:睿佳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又來一位中年人,停留在攤位前。
目標盯向了最大片。
先是把藥材抓在手裏,仔細觀察了一番。然後把抓起的藥材撒迴麻袋,聽藥材碰撞的嘩嘩聲,判斷藥材的幹度。之後,手深深抄進藥材裏翻了一下,確定上下品質一樣後,問價格。
“兩塊一一公斤。”鄭慶仁報著價。
中年說道:“兩塊一有點高,便宜些。”
“最低兩塊,我這全是大個手工切製,片形好看,厚度均勻,這種貨市場上也就我家有。”
鄭慶仁鬆了點價格。
“倒出來我看看下麵。”中年人指了指地麵。
鄭慶仁一聽有戲,忙招唿鄭小偉尋了兩條空麻袋墊在地上,然後一麻袋藥材倒了上去。
中年人隨手扒拉幾下,確定了藥材的品質一致,說:“裝起來吧,這一件我都要了。”
鄭小偉呆住了,這就賣出去了?
鄭慶仁踢了發呆的鄭小偉一腳:“裝啊。”
裝好包,從市場管理那裏借了一杆大秤,一整件貨稱下,六十三公斤半。
“這半公斤算是麻袋的皮重,給您算六十三公斤。這樣的貨我還有九件,要是不夠我讓人去背。”
“就要這麽多,幫我送到車上。”
鄭慶仁二人幫忙把賣出去的貨扛到中年人的拖拉機上。中年人隨即從抱緊的包裏數出了一百二十五塊錢,遞給了鄭慶仁。
鄭慶仁數了一遍,正要裝起來。
鄭小偉一把揣了過去,也數了一遍,皺眉道:“六十三乘以二,應該一百二十六塊,這還少一塊呢?”
中年人也皺了下眉頭:“小夥子,在這個市場上做生意,都會讓點錢的。”
“可那是一塊錢啊,以前我要幹三晌活的工錢啊。”鄭小偉不服的說了一句。
鄭慶仁急忙製止鄭小偉,接話道:“這錢就算請老板吃早餐了。”
中年人看鄭慶仁年齡不大,人還算活道,點了點頭說:“你這年輕人還可以,現在這社會,生意才開始,如果你一直幹藥材這一道,我們以後打交道的時間長著呢。我叫羅雷,這個市場還沒開的時候,就在這一片采購藥材,如今市場上的長期賣家,都認得我。”
“羅老板,以後多照顧點。”鄭慶仁笑著說道。
迴到攤位之後,鄭小偉還在埋怨的嘀咕:“一塊錢啊……”
鄭慶仁重新搬了一件大選片補上,聽到鄭小偉還在嘀咕,說道:“偉子,以前我們在河道修堤,給人家蓋房子,一天工錢也就一塊錢,但那錢我們必須得爭,因為那是我們一天的辛苦錢。現在做生意,今天遇到的這個羅雷老板,從還價到最後結賬,都很客氣,讓一塊錢,實際上就是賣他一個臉麵。”
“哥,你說的我明白了。”
鄭小偉似懂非懂,口中雖說明白,但臉上還在心疼錢。
鄭慶仁也沒有再過多解釋。
很快,又有一對中年人來問藥材,這次相中的是中等片。
“便宜點,我要的多。”
“一塊錢七毛五。這價格不能再低了。”
“一塊六,我要四件。”
“一塊七,不能再低了。”
雙方最終把價格講到一塊六毛七。並且約定了交貨地點。
鄭慶仁讓鄭小偉繼續看著攤位,和董建軍開著拖拉機到了約定的地點。
是一個招待所的後院。
卸了四件貨,之後全都倒在招待所的院子裏。
貨的質量一致。
重新裝包,使用招待所的大秤稱重。
總共淨重二百五十二公斤。
這次對方倒沒少付錢,不過招待所裏收取了百分之一的稱重費。
熟悉後世藥材交易的鄭慶仁也知道這是一個潛規則。
一半外地來豪縣采購藥材的藥商,招待所提供免費的住宿和倉庫,但是會提前約定,采購藥材要在招待所裏稱重,並向賣貨者收取收續費。
因此也沒多計較。
再次迴到攤位前,豪縣的藥材早市即將結束。
鄭慶仁總共隻賣了三百多公斤藥材。
就算如此,鄭小偉也對這個交易量有些滿足。
“這豪縣果真是藥材交易市場,人多,藥材多,最主要還好賣貨。”鄭小偉感歎道。
“這才賣了三分之一。”鄭慶仁提醒道。
眼看著即將收市,鄭慶仁想著今天可能無法迴平和縣了。
“這白芷自己加工的?”
這時,走過來一個年輕人,抓起鄭慶仁的兩個規格藥材都看了一遍。
“這片子是我們自己切製,個頭勻稱,厚度一致。”
鄭慶仁眼見還有人問,急忙推銷著。
“以前沒見過你們,不是豪縣人?”
年輕人打量了鄭慶仁和鄭小偉二人。
“我們是平和縣的。自己村了種的藥材,自己加工拉來這裏賣。”
鄭慶仁也仔細看了下年輕人,覺得這人有些眼熟。這一世的鄭慶仁第一次來豪縣,肯定不會認識這人。那就是上一世的黃立明,見過這個年輕人。
“這都是什麽價格?”
“大選片兩塊一,中選一塊八,個子一塊二。”鄭慶仁把三個規格的藥材價格都報了一遍。
“以你這個藥材的質量,你的價格報的不高。總共有多少貨?”
鄭慶仁把剩餘的貨大概數量報了一下。
“我說個價,你看可行,可以的話,你的白芷我全要了。”
“大選片一塊九,中選一塊六,這個沒切片的太小,一塊。”
年輕人說出了自己的價格。
“老板,價太低,您再加點?”
年輕人搖搖頭:“就這個價。現在已經收市,不賣的話,隻能等明天。而且就算你明天在這裏繼續賣,也不可能遇到一次能夠買完的人。”
鄭慶仁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
如果藥材一次能夠全部出手,這個價格,鄭慶仁還是能夠接受。
“爽快,我就喜歡這樣做生意的,你把藥材都拉上,跟我走。”
鄭慶仁把藥材重新裝上拖拉機,讓董建軍開著,跟年輕人沿著人民路向東走,大概二百多米之後,來到一個路邊的門麵。
門麵掛著門頭:張偉藥材行。
鄭慶仁忽然記起這個年輕人了。
張偉,豪縣第一批富起來的藥商。
這個張偉也是中藥材世家。八十年代市場慢慢開放之後,第一批進入中藥材生意,又加上豪縣當地的政策扶持,很快做大起來。
開起豪縣第一家民營中藥廠,後又進入中成藥行業。
目標盯向了最大片。
先是把藥材抓在手裏,仔細觀察了一番。然後把抓起的藥材撒迴麻袋,聽藥材碰撞的嘩嘩聲,判斷藥材的幹度。之後,手深深抄進藥材裏翻了一下,確定上下品質一樣後,問價格。
“兩塊一一公斤。”鄭慶仁報著價。
中年說道:“兩塊一有點高,便宜些。”
“最低兩塊,我這全是大個手工切製,片形好看,厚度均勻,這種貨市場上也就我家有。”
鄭慶仁鬆了點價格。
“倒出來我看看下麵。”中年人指了指地麵。
鄭慶仁一聽有戲,忙招唿鄭小偉尋了兩條空麻袋墊在地上,然後一麻袋藥材倒了上去。
中年人隨手扒拉幾下,確定了藥材的品質一致,說:“裝起來吧,這一件我都要了。”
鄭小偉呆住了,這就賣出去了?
鄭慶仁踢了發呆的鄭小偉一腳:“裝啊。”
裝好包,從市場管理那裏借了一杆大秤,一整件貨稱下,六十三公斤半。
“這半公斤算是麻袋的皮重,給您算六十三公斤。這樣的貨我還有九件,要是不夠我讓人去背。”
“就要這麽多,幫我送到車上。”
鄭慶仁二人幫忙把賣出去的貨扛到中年人的拖拉機上。中年人隨即從抱緊的包裏數出了一百二十五塊錢,遞給了鄭慶仁。
鄭慶仁數了一遍,正要裝起來。
鄭小偉一把揣了過去,也數了一遍,皺眉道:“六十三乘以二,應該一百二十六塊,這還少一塊呢?”
中年人也皺了下眉頭:“小夥子,在這個市場上做生意,都會讓點錢的。”
“可那是一塊錢啊,以前我要幹三晌活的工錢啊。”鄭小偉不服的說了一句。
鄭慶仁急忙製止鄭小偉,接話道:“這錢就算請老板吃早餐了。”
中年人看鄭慶仁年齡不大,人還算活道,點了點頭說:“你這年輕人還可以,現在這社會,生意才開始,如果你一直幹藥材這一道,我們以後打交道的時間長著呢。我叫羅雷,這個市場還沒開的時候,就在這一片采購藥材,如今市場上的長期賣家,都認得我。”
“羅老板,以後多照顧點。”鄭慶仁笑著說道。
迴到攤位之後,鄭小偉還在埋怨的嘀咕:“一塊錢啊……”
鄭慶仁重新搬了一件大選片補上,聽到鄭小偉還在嘀咕,說道:“偉子,以前我們在河道修堤,給人家蓋房子,一天工錢也就一塊錢,但那錢我們必須得爭,因為那是我們一天的辛苦錢。現在做生意,今天遇到的這個羅雷老板,從還價到最後結賬,都很客氣,讓一塊錢,實際上就是賣他一個臉麵。”
“哥,你說的我明白了。”
鄭小偉似懂非懂,口中雖說明白,但臉上還在心疼錢。
鄭慶仁也沒有再過多解釋。
很快,又有一對中年人來問藥材,這次相中的是中等片。
“便宜點,我要的多。”
“一塊錢七毛五。這價格不能再低了。”
“一塊六,我要四件。”
“一塊七,不能再低了。”
雙方最終把價格講到一塊六毛七。並且約定了交貨地點。
鄭慶仁讓鄭小偉繼續看著攤位,和董建軍開著拖拉機到了約定的地點。
是一個招待所的後院。
卸了四件貨,之後全都倒在招待所的院子裏。
貨的質量一致。
重新裝包,使用招待所的大秤稱重。
總共淨重二百五十二公斤。
這次對方倒沒少付錢,不過招待所裏收取了百分之一的稱重費。
熟悉後世藥材交易的鄭慶仁也知道這是一個潛規則。
一半外地來豪縣采購藥材的藥商,招待所提供免費的住宿和倉庫,但是會提前約定,采購藥材要在招待所裏稱重,並向賣貨者收取收續費。
因此也沒多計較。
再次迴到攤位前,豪縣的藥材早市即將結束。
鄭慶仁總共隻賣了三百多公斤藥材。
就算如此,鄭小偉也對這個交易量有些滿足。
“這豪縣果真是藥材交易市場,人多,藥材多,最主要還好賣貨。”鄭小偉感歎道。
“這才賣了三分之一。”鄭慶仁提醒道。
眼看著即將收市,鄭慶仁想著今天可能無法迴平和縣了。
“這白芷自己加工的?”
這時,走過來一個年輕人,抓起鄭慶仁的兩個規格藥材都看了一遍。
“這片子是我們自己切製,個頭勻稱,厚度一致。”
鄭慶仁眼見還有人問,急忙推銷著。
“以前沒見過你們,不是豪縣人?”
年輕人打量了鄭慶仁和鄭小偉二人。
“我們是平和縣的。自己村了種的藥材,自己加工拉來這裏賣。”
鄭慶仁也仔細看了下年輕人,覺得這人有些眼熟。這一世的鄭慶仁第一次來豪縣,肯定不會認識這人。那就是上一世的黃立明,見過這個年輕人。
“這都是什麽價格?”
“大選片兩塊一,中選一塊八,個子一塊二。”鄭慶仁把三個規格的藥材價格都報了一遍。
“以你這個藥材的質量,你的價格報的不高。總共有多少貨?”
鄭慶仁把剩餘的貨大概數量報了一下。
“我說個價,你看可行,可以的話,你的白芷我全要了。”
“大選片一塊九,中選一塊六,這個沒切片的太小,一塊。”
年輕人說出了自己的價格。
“老板,價太低,您再加點?”
年輕人搖搖頭:“就這個價。現在已經收市,不賣的話,隻能等明天。而且就算你明天在這裏繼續賣,也不可能遇到一次能夠買完的人。”
鄭慶仁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
如果藥材一次能夠全部出手,這個價格,鄭慶仁還是能夠接受。
“爽快,我就喜歡這樣做生意的,你把藥材都拉上,跟我走。”
鄭慶仁把藥材重新裝上拖拉機,讓董建軍開著,跟年輕人沿著人民路向東走,大概二百多米之後,來到一個路邊的門麵。
門麵掛著門頭:張偉藥材行。
鄭慶仁忽然記起這個年輕人了。
張偉,豪縣第一批富起來的藥商。
這個張偉也是中藥材世家。八十年代市場慢慢開放之後,第一批進入中藥材生意,又加上豪縣當地的政策扶持,很快做大起來。
開起豪縣第一家民營中藥廠,後又進入中成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