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慧看著自家主子對無憂的態度,本想讓他住在別院的心思瞬間沒了,她要是敢開口,她家主子就能讓她滾迴東宮。
於是趕緊讓人添置正殿的器具,讓兩人能同住。
安置好無憂後,兩人一並走到書房,她才問起李長歡的打算,淮南的案子影響深遠,皇帝卻打算隱而不發,那她們做的一切有何意義?
李長歡坐在書案前,上官慧坐下首,她手裏翻著折子,不甚在意道:“母皇已經下令到此為止,多說無益,往後也不必再提。”
“那就這樣放過她們?對淮南百姓未免太不公了。”
“庶民與皇女,哪有公平可言?”李長歡也是皇女,但她並沒站在皇女的身份上,隻道:“隻是因果報應,她們所作所為,必有自食惡果的一天。”
李長歡又想到她自己,她也不是好人,京中百姓對她的那些傳言,半真半假,她確實殺過很多人,尤其是幾年前和世家鬥法,世家敗後斬殺的那些人,徹底坐實了她殘暴的名聲。
她當時還是仁慈,沒有九族連坐,後果就是這兩年刺殺她的人如過江之鯽,來了一茬又一茬。
若是有朝一日那些人刺殺成功了,算不算她的報應呢?
上官慧並不認同,這世間要真有因果報應,就不會有那麽多人為非作歹了。
“上陽宮又出什麽事了?”
李長歡拿起下一封信件,還沒看幾行便露出了煩躁表情。
上陽宮正是她父後,北燕君後楊扶卿的宮殿。
女帝登基之前沒有正夫,直到年逾四十才在選秀時定下楊家嫡子,後生下嫡女李長歡,她出生時天降祥瑞,理所當然被封為儲君,自小被女帝帶在身旁教養,漸漸的女帝已經沒有能教她的,又請名士到東宮教授。
種種造成李長歡與君後關係並不親近。
李長歡知道君後找她所為何事,但她以前就不以為意,昨日驚鴻一瞥遇到無憂,如今更是看到君後讓她選君侍選楊家公子為侍君這些話就厭惡。
上官慧拿起來看完,將信件放迴桌上:“君後出身楊家,偏向楊家子弟也是人之常情,說起來若是殿下早日定下正君,君後應當也能消停,無憂公子也才好入門。”
李長歡聞言抬眼看向她,神情明顯有些不善。
上官慧接收到她的視線,頓時有些不安,她低垂眉眼,許久才聽到李長歡道:“為何要定了正君,他才能入門?”
言語更加透著冷意。
上官慧心裏揣測著她的意思,試著迴答道:“殿下的正君之位,關係重大,無憂公子若是在他之前進府,不合禮製,陛下也不會應允。”
李長歡終於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她母皇後宮裏的那些侍君,她都不熟,也不知道位分是怎麽分別的,但她知道最重要的是正君,是君後,她想讓無憂做自己的正君,又為何要先有正君,才能讓無憂進府?
她問道:“若是孤要他做孤的正君呢?”
這下輪到上官慧傻眼了,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年紀輕輕耳朵就出問題了,否則怎會聽到自己一向清醒的主子說出如此荒唐的話?
“殿下。”她聲音都有幾分顫抖:“殿下莫不是拿奴婢玩笑?”
“孤拿你玩笑什麽?孤不能讓他做正君?”
當然不能!
上官慧心裏忍不住尖叫,無憂公子那樣的身份,嫁入尋常人家做個側夫都是高攀了,能進東宮還得給他編造個清白身份,但不論如何,是萬萬不可能成為帝姬正君的。
“殿下。”她聲音慌亂:“殿下的正君,應當是四品以上京官元嫡子,再不濟也該是身份清白的良家子,無憂公子身份微賤,又是煙花之地長成,怎能做殿下嫡夫郎?此事若是被陛下得知,無憂公子焉有命在?”
這話甫一出口,上官慧便感覺她周身氣息都陰沉了幾分。
“便是陛下慈愛,願意成人之美,宗室要遵從祖宗禮法,為殿下擇良家子,若是殿下一意孤行,其中艱難險阻不知何幾,要有多少人命填補?無憂公子又能否平安的經過這重重關卡,畢竟君後威儀職責,非常人能勝任,殿下還請三思。
這話說完,她重重磕了個頭,便不再抬頭勸說她了。
她自小在她身旁,從侍讀到侍從,無論之後發生什麽,除非她親自趕她走,否則此生她都隻會是她的近臣,如果她堅持為之,她也隻會為她出謀劃策。
良久,她聽李長歡道:“此事以後再議,但孤想告訴慧卿,無論他是不是孤的正君,孤心上隻會有他一人,你若忠我,先護他。”
上官慧再度跪拜:“奴婢萬死不辭。”
“你下去吧。”
“是。”
上官慧離開書房,書房裏安靜下來,李長歡看著書案上的信件,心思卻不在上麵,而是一邊想著她的話,一邊想那個在她麵前委屈落淚的人。
因為身份,所以不行?
這天底下有人能阻止她嗎?
便是女帝,自己的母親,李長歡也並未放在心上,她想要誰,誰敢阻止?誰又能阻止?
宗室於國並無大功,隻因著姓“李”,便能對皇室嫁娶之事指手畫腳,這樣的東西,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敢違逆阻止她,該殺該貶她都不會手下留情。
人心就是偏的。
李長歡不屑地想著,人心就是偏的,能得她心悅,是無憂的榮幸,除非她厭惡……即便她厭惡了,碧落黃泉,人都隻能是她的!
“殿下。”
門口侍衛通報:“伺候無憂公子的小廝求見。”
李長歡從椅子上站起來,朗聲道:“讓他進來。”
那小廝進來,先是恭恭敬敬行了大禮,而後道:“殿下,方才院子後掉進來一個女子,我等不知該如何處置,故來請示殿下。”
李長歡皺起眉,下意識想到陳韻的侄女,不過轉念一想,如今陳家估計正忙著給李長樂解決煩心事,她應該到不了這裏。
“孤去看看。”
“是。”
李長歡一路來到正院,那人已經被抬到耳房,躺在榻上,隨行的太醫正給她診治。
於是趕緊讓人添置正殿的器具,讓兩人能同住。
安置好無憂後,兩人一並走到書房,她才問起李長歡的打算,淮南的案子影響深遠,皇帝卻打算隱而不發,那她們做的一切有何意義?
李長歡坐在書案前,上官慧坐下首,她手裏翻著折子,不甚在意道:“母皇已經下令到此為止,多說無益,往後也不必再提。”
“那就這樣放過她們?對淮南百姓未免太不公了。”
“庶民與皇女,哪有公平可言?”李長歡也是皇女,但她並沒站在皇女的身份上,隻道:“隻是因果報應,她們所作所為,必有自食惡果的一天。”
李長歡又想到她自己,她也不是好人,京中百姓對她的那些傳言,半真半假,她確實殺過很多人,尤其是幾年前和世家鬥法,世家敗後斬殺的那些人,徹底坐實了她殘暴的名聲。
她當時還是仁慈,沒有九族連坐,後果就是這兩年刺殺她的人如過江之鯽,來了一茬又一茬。
若是有朝一日那些人刺殺成功了,算不算她的報應呢?
上官慧並不認同,這世間要真有因果報應,就不會有那麽多人為非作歹了。
“上陽宮又出什麽事了?”
李長歡拿起下一封信件,還沒看幾行便露出了煩躁表情。
上陽宮正是她父後,北燕君後楊扶卿的宮殿。
女帝登基之前沒有正夫,直到年逾四十才在選秀時定下楊家嫡子,後生下嫡女李長歡,她出生時天降祥瑞,理所當然被封為儲君,自小被女帝帶在身旁教養,漸漸的女帝已經沒有能教她的,又請名士到東宮教授。
種種造成李長歡與君後關係並不親近。
李長歡知道君後找她所為何事,但她以前就不以為意,昨日驚鴻一瞥遇到無憂,如今更是看到君後讓她選君侍選楊家公子為侍君這些話就厭惡。
上官慧拿起來看完,將信件放迴桌上:“君後出身楊家,偏向楊家子弟也是人之常情,說起來若是殿下早日定下正君,君後應當也能消停,無憂公子也才好入門。”
李長歡聞言抬眼看向她,神情明顯有些不善。
上官慧接收到她的視線,頓時有些不安,她低垂眉眼,許久才聽到李長歡道:“為何要定了正君,他才能入門?”
言語更加透著冷意。
上官慧心裏揣測著她的意思,試著迴答道:“殿下的正君之位,關係重大,無憂公子若是在他之前進府,不合禮製,陛下也不會應允。”
李長歡終於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她母皇後宮裏的那些侍君,她都不熟,也不知道位分是怎麽分別的,但她知道最重要的是正君,是君後,她想讓無憂做自己的正君,又為何要先有正君,才能讓無憂進府?
她問道:“若是孤要他做孤的正君呢?”
這下輪到上官慧傻眼了,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年紀輕輕耳朵就出問題了,否則怎會聽到自己一向清醒的主子說出如此荒唐的話?
“殿下。”她聲音都有幾分顫抖:“殿下莫不是拿奴婢玩笑?”
“孤拿你玩笑什麽?孤不能讓他做正君?”
當然不能!
上官慧心裏忍不住尖叫,無憂公子那樣的身份,嫁入尋常人家做個側夫都是高攀了,能進東宮還得給他編造個清白身份,但不論如何,是萬萬不可能成為帝姬正君的。
“殿下。”她聲音慌亂:“殿下的正君,應當是四品以上京官元嫡子,再不濟也該是身份清白的良家子,無憂公子身份微賤,又是煙花之地長成,怎能做殿下嫡夫郎?此事若是被陛下得知,無憂公子焉有命在?”
這話甫一出口,上官慧便感覺她周身氣息都陰沉了幾分。
“便是陛下慈愛,願意成人之美,宗室要遵從祖宗禮法,為殿下擇良家子,若是殿下一意孤行,其中艱難險阻不知何幾,要有多少人命填補?無憂公子又能否平安的經過這重重關卡,畢竟君後威儀職責,非常人能勝任,殿下還請三思。
這話說完,她重重磕了個頭,便不再抬頭勸說她了。
她自小在她身旁,從侍讀到侍從,無論之後發生什麽,除非她親自趕她走,否則此生她都隻會是她的近臣,如果她堅持為之,她也隻會為她出謀劃策。
良久,她聽李長歡道:“此事以後再議,但孤想告訴慧卿,無論他是不是孤的正君,孤心上隻會有他一人,你若忠我,先護他。”
上官慧再度跪拜:“奴婢萬死不辭。”
“你下去吧。”
“是。”
上官慧離開書房,書房裏安靜下來,李長歡看著書案上的信件,心思卻不在上麵,而是一邊想著她的話,一邊想那個在她麵前委屈落淚的人。
因為身份,所以不行?
這天底下有人能阻止她嗎?
便是女帝,自己的母親,李長歡也並未放在心上,她想要誰,誰敢阻止?誰又能阻止?
宗室於國並無大功,隻因著姓“李”,便能對皇室嫁娶之事指手畫腳,這樣的東西,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敢違逆阻止她,該殺該貶她都不會手下留情。
人心就是偏的。
李長歡不屑地想著,人心就是偏的,能得她心悅,是無憂的榮幸,除非她厭惡……即便她厭惡了,碧落黃泉,人都隻能是她的!
“殿下。”
門口侍衛通報:“伺候無憂公子的小廝求見。”
李長歡從椅子上站起來,朗聲道:“讓他進來。”
那小廝進來,先是恭恭敬敬行了大禮,而後道:“殿下,方才院子後掉進來一個女子,我等不知該如何處置,故來請示殿下。”
李長歡皺起眉,下意識想到陳韻的侄女,不過轉念一想,如今陳家估計正忙著給李長樂解決煩心事,她應該到不了這裏。
“孤去看看。”
“是。”
李長歡一路來到正院,那人已經被抬到耳房,躺在榻上,隨行的太醫正給她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