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澤眸光微微收冷,暗暗地盯著她打量。
卻見這女人麵上始終一副從容不迫的神情,麵對對麵坐著的甄尚書歉然一笑:「抱歉了,尚書大人,並非是我不體諒朝廷和您的難處,而實在是……愛莫能助。」
古往今來的女子,很少有憂國憂民有大格局的,並且還容易摳唆小心眼,甄尚書已經想過這件事會有些曲折和困難的,所以並不氣餒:「可能是老夫方才沒有表述清楚,夫人請放心,即使是為了國事,朝廷也斷沒有叫您吃虧的道理,是借……暫時調用一下……」
崔書寧麵上表情依舊處變不驚,抬手阻斷他的解釋,搖頭道:「尚書大人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擔心朝廷會白拿了我的糧食事後卻不予補償,而是您來的時候不對,我手底下糧倉的存糧如今早就散盡,就算想要配合大人的提議支援國事,也無糧可借了。」
崔書寧並非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她經營田產因為給佃戶的條件實在太優渥,加上每逢遇到天災人禍又必然主動慷慨解囊,救助手底下的佃農渡過難關,所以確實沒能在這上麵發財。
隻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每年總歸是風調雨順和中規中矩的地方要比遇上天災人禍的地方多,七七八八的算下來,每年她還是必有一些結餘和庫存的。
甄尚書隻當是她憂心眼前的局麵,擔心糧食借出去了將來收不迴來:「夫人若是信不過老夫,老夫可以請當朝宰輔做見證,以戶部的名義立個文書給您,待到朝廷渡過此關,一定將借調的糧草如數奉還。」
「尚書大人,」崔書寧這就頗有幾分無奈了,「我的倉中確實已無餘糧了,您盡可以叫人前往我在各地的莊園糧倉查問取證。兩月前,戰事突起,我一介婦人心裏沒底,甚是惶惶。您也知道,我一女子並不懂什麽國家大事,但是以妾身的婦人之仁,卻覺得這天地之間人命最大,這戰事一起,最遭殃的便是普通百姓,為了安撫手底下替我做事的農戶,我那時候便已經傳話到各地莊園,叫管事的開倉放糧,將倉中餘糧都分發給各家各戶,以助他們抵禦戰禍了。現在我所有的糧倉確實都已經空了,對朝廷大事確實是愛莫能助。」
每逢遭遇天災人禍,正常人的正常反應一般都是竭盡所能的將糧草物資往自己手裏多抓一些,以備不時之需,沒準還能藉機發一筆國難財。
現在這個崔氏卻說戰事一起,她立刻開倉放糧,把糧食分發給手底下的人救急了?
甄尚書一個讀聖賢書的文臣,崔書寧這話他非但挑不出毛病來,甚至還不得不贊一句夫人大義,因為對方的行為邏輯嚴絲合縫,完全無懈可擊。
但崔書寧這麽不按照常理出牌,卻又實打實將他給難為住了。
這事情還得爭取,他於是絞盡腦汁又再權衡著斟酌片刻:「夫人大義,您的用心可謂良苦,但是眼下國事當前……北方雖然諸多城池已然淪陷,京城以南還有大片疆域一切安穩,隻要抵禦住北邊作亂的沈氏,自然可保百姓安全無虞。兩者權衡,自然還是軍中的供給更緊要些。可否勞煩夫人再出麵周旋一下,對他們曉以大義,先從農戶手裏將您贈予的糧食騰出來,供給軍中?將士們血戰沙場,為的也是保國泰民安不是?」
他這話崔書寧就不怎麽愛聽了。
她麵上笑容依舊不冷不熱,眸色卻憑空又冷下去幾分,據理力爭:「我不過是一介婦人,朝政輪不到我來參與,現在就算出了紕漏也輪不到我這區區婦人出力去解決吧?我眼中看到的隻有我手底下替我做事的農戶,我既是他們的僱主,遇到天災人禍,我第一個該護持的自然就是他們,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我手底下那些人之於我,就如同尚書大人你們這些朝臣之於皇帝陛下,如遇不測,為君者應當也會第一時間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護持自己的朝臣和百姓,否則哪裏對得住太平盛世裏朝臣百姓對他的臣服、擁護與奉養?援助軍方,非我之責,我手底下數萬農戶人家的數十萬條性命,在我看來並不比那些當兵打仗的人更低賤,如果兩邊隻能護一邊,那麽請尚書大人見諒,親疏有別,恕我不能損己利人,去操朝廷的心。」
甄尚書一把年紀,被她一番犀利言辭駁的麵紅耳赤。
顧溫如今的心思卻並不在公務上,蕭翊突然撕毀與北狄和書,還要禦駕親征趕去邊境督戰,一旦這門親結不成了,賀蘭青兩兄妹不知道會是何種下場……
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件事,自然就顧不上別的了。
現在甄尚書都被駁斥的無言以對,自然也就不指望他了,那位老大人左右看看,最後就隻能朝站在門口的顧澤求救:「顧侯爺……」
顧澤沒摻合他們的事,所以走到了門口,佯裝看風景。
他此時迴頭,與崔書寧對視一眼。
甄大人他們不明所以,他卻看穿了,即便不知道崔書寧那個小相公就是北邊沈氏叛軍的領袖,就隻衝著她與賀蘭青聯手誘蕭翊出京的這個局來看……
他也可以篤定,崔書寧和賀蘭青都已經背叛了大周,他們都是沈硯那一方的人了。
現在跟她借糧去支援大周的軍隊?就算他們說的天花亂墜,這女個人也絕不可能答應的,勸了也白勸。
所以,他就是隻是目光深邃又陰沉的盯著崔書寧,麵上是一副山雨欲來的表情。
</br>
卻見這女人麵上始終一副從容不迫的神情,麵對對麵坐著的甄尚書歉然一笑:「抱歉了,尚書大人,並非是我不體諒朝廷和您的難處,而實在是……愛莫能助。」
古往今來的女子,很少有憂國憂民有大格局的,並且還容易摳唆小心眼,甄尚書已經想過這件事會有些曲折和困難的,所以並不氣餒:「可能是老夫方才沒有表述清楚,夫人請放心,即使是為了國事,朝廷也斷沒有叫您吃虧的道理,是借……暫時調用一下……」
崔書寧麵上表情依舊處變不驚,抬手阻斷他的解釋,搖頭道:「尚書大人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擔心朝廷會白拿了我的糧食事後卻不予補償,而是您來的時候不對,我手底下糧倉的存糧如今早就散盡,就算想要配合大人的提議支援國事,也無糧可借了。」
崔書寧並非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她經營田產因為給佃戶的條件實在太優渥,加上每逢遇到天災人禍又必然主動慷慨解囊,救助手底下的佃農渡過難關,所以確實沒能在這上麵發財。
隻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每年總歸是風調雨順和中規中矩的地方要比遇上天災人禍的地方多,七七八八的算下來,每年她還是必有一些結餘和庫存的。
甄尚書隻當是她憂心眼前的局麵,擔心糧食借出去了將來收不迴來:「夫人若是信不過老夫,老夫可以請當朝宰輔做見證,以戶部的名義立個文書給您,待到朝廷渡過此關,一定將借調的糧草如數奉還。」
「尚書大人,」崔書寧這就頗有幾分無奈了,「我的倉中確實已無餘糧了,您盡可以叫人前往我在各地的莊園糧倉查問取證。兩月前,戰事突起,我一介婦人心裏沒底,甚是惶惶。您也知道,我一女子並不懂什麽國家大事,但是以妾身的婦人之仁,卻覺得這天地之間人命最大,這戰事一起,最遭殃的便是普通百姓,為了安撫手底下替我做事的農戶,我那時候便已經傳話到各地莊園,叫管事的開倉放糧,將倉中餘糧都分發給各家各戶,以助他們抵禦戰禍了。現在我所有的糧倉確實都已經空了,對朝廷大事確實是愛莫能助。」
每逢遭遇天災人禍,正常人的正常反應一般都是竭盡所能的將糧草物資往自己手裏多抓一些,以備不時之需,沒準還能藉機發一筆國難財。
現在這個崔氏卻說戰事一起,她立刻開倉放糧,把糧食分發給手底下的人救急了?
甄尚書一個讀聖賢書的文臣,崔書寧這話他非但挑不出毛病來,甚至還不得不贊一句夫人大義,因為對方的行為邏輯嚴絲合縫,完全無懈可擊。
但崔書寧這麽不按照常理出牌,卻又實打實將他給難為住了。
這事情還得爭取,他於是絞盡腦汁又再權衡著斟酌片刻:「夫人大義,您的用心可謂良苦,但是眼下國事當前……北方雖然諸多城池已然淪陷,京城以南還有大片疆域一切安穩,隻要抵禦住北邊作亂的沈氏,自然可保百姓安全無虞。兩者權衡,自然還是軍中的供給更緊要些。可否勞煩夫人再出麵周旋一下,對他們曉以大義,先從農戶手裏將您贈予的糧食騰出來,供給軍中?將士們血戰沙場,為的也是保國泰民安不是?」
他這話崔書寧就不怎麽愛聽了。
她麵上笑容依舊不冷不熱,眸色卻憑空又冷下去幾分,據理力爭:「我不過是一介婦人,朝政輪不到我來參與,現在就算出了紕漏也輪不到我這區區婦人出力去解決吧?我眼中看到的隻有我手底下替我做事的農戶,我既是他們的僱主,遇到天災人禍,我第一個該護持的自然就是他們,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我手底下那些人之於我,就如同尚書大人你們這些朝臣之於皇帝陛下,如遇不測,為君者應當也會第一時間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護持自己的朝臣和百姓,否則哪裏對得住太平盛世裏朝臣百姓對他的臣服、擁護與奉養?援助軍方,非我之責,我手底下數萬農戶人家的數十萬條性命,在我看來並不比那些當兵打仗的人更低賤,如果兩邊隻能護一邊,那麽請尚書大人見諒,親疏有別,恕我不能損己利人,去操朝廷的心。」
甄尚書一把年紀,被她一番犀利言辭駁的麵紅耳赤。
顧溫如今的心思卻並不在公務上,蕭翊突然撕毀與北狄和書,還要禦駕親征趕去邊境督戰,一旦這門親結不成了,賀蘭青兩兄妹不知道會是何種下場……
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件事,自然就顧不上別的了。
現在甄尚書都被駁斥的無言以對,自然也就不指望他了,那位老大人左右看看,最後就隻能朝站在門口的顧澤求救:「顧侯爺……」
顧澤沒摻合他們的事,所以走到了門口,佯裝看風景。
他此時迴頭,與崔書寧對視一眼。
甄大人他們不明所以,他卻看穿了,即便不知道崔書寧那個小相公就是北邊沈氏叛軍的領袖,就隻衝著她與賀蘭青聯手誘蕭翊出京的這個局來看……
他也可以篤定,崔書寧和賀蘭青都已經背叛了大周,他們都是沈硯那一方的人了。
現在跟她借糧去支援大周的軍隊?就算他們說的天花亂墜,這女個人也絕不可能答應的,勸了也白勸。
所以,他就是隻是目光深邃又陰沉的盯著崔書寧,麵上是一副山雨欲來的表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