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
就現在事態的發展來看,崔書寧也百分百可以確定在她離京之後沈硯應該是和長公主又重新搭上線了,否則長公主就算利用裕太妃最多也是試圖用她去行刺蕭翊,她不會扯到十多年前一件八竿子打不著的舊案上。
所以無論於公於私,敬武長公主都絕對不會拉她下水的。
至於如果蕭翊真是查到她手中私產不翼而飛,詢問去處她又會編什麽理由去搪塞……
這崔書寧就沒那個精力費心多想了。
反正她這邊借著出京之前敲竹槓得了一大筆銀子,就算這一年裏花銷巨大,也有正當的解釋,畢竟蕭翊也不可能弄清楚她這遍地開花到底一共買了多少地。
慶幸吧,慶幸這個皇帝也是個狗眼看人低的大男子主義,他壓根看不上她,所以直接將她搞事□□發的風險拉低了。
而與此同時,宮裏的蕭翊的確是被裕太妃打了個措手不及,正在為了這件事頭疼,拚命的想辦法平息風波,以壓製流言擴散。
可是眾口悠悠,消息既然已經散開,想堵又哪裏是輕易能堵得住的?
偏他一出苦肉計做下來,自己還中了毒,這會兒動怒起來就疼的心肝兒腦殼全部想炸裂。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
第266章 各有歸途
蕭翊枕著軟枕仰臥在暖閣的炕上,因為忍受毒素侵襲的痛楚,額角清晰的有青筋顯露。
但他表情卻始終如一,維持的很冷靜:「蕭雅怎麽說?她還是一口咬定與她無關是嗎?」
「是……長公主仍是一開始的說辭,她承認自己見過裕太妃兩次,那個下毒的方子她也承認是她說給裕太妃聽的,但卻始終辯稱就是隨便說說,並不曾指使裕太妃用來……弒君。」管公公微垂著眼瞼不太敢去看帝王的臉色,一字一句的娓娓道來。
長公主身邊的陳醫官就是這些年蕭翊安插在她身邊的最直觀的眼線,她那個利用兩種藥物相衝來投毒的法子就是取自這位心腹醫官之手。
她雖然並不知道這人是蕭翊放在她身邊的人,但是她了解人性,她既然沒在事發之前就殺了此人滅口,就做好了此人會攝於皇權君威或者扛不住酷刑背叛她的準備。
所以這個投毒藥方的由來,她一開始就沒試圖遮掩。
隻說是裕太妃去看望她,閑聊時她說起這個方子很有趣,原來還可以這麽殺人的,若是有朝一日她活夠了,便親自試試這個方子能否奏效。
蕭翊顯然也認定了她就是鬼扯,冷嗤一聲。
「裕太妃身邊那個心腹婆子事發之後趕在禦林軍登門拿人之前就自縊而亡了,所以裕太妃所說的種種都沒有第二個人證給她作保,長公主若就是矢口否認,那她就是口說無憑,就算陛下您心裏是有數的,此事……」管公公盡量的放低音調,仿佛唯恐哪個字的音量控製不好就會激怒了帝王。
裕太妃那女人是個什麽斤兩,蕭翊心裏有數,管公公也有數,所以在知道敬武長公主和這個女人有所接觸時蕭翊才相對大意,根本沒看在眼裏,甚至想利用這兩個不成氣候的替自己做一把剷除異己的鋼刀。
蕭雅自幼就對他心存不滿,他一直都知道,但就像他百般利用逼迫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卻一直也沒親自下手殺她一樣……
他也一直認定了蕭雅就是再恨他,也下不了狠手親自來殺他。
當然,她中間借了一步,用裕太妃來出手另當別論。
他覺得他們兄妹兩個都是被倫理綱常給束縛住了,因著這一重血脈,明明各自視對方為眼中釘,明明恨毒了對方,卻又可笑的不想讓自己的手上直接沾染對方的血。
仿佛……
仿佛隻要把事情做的迂迴隱晦一些,就能掩蓋他們兄妹相殺的事實,讓事情看不起來不至於那麽醜陋。
於是
他一個大意,竟沒有想到蕭雅會給他挖了這麽大個坑。
他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了,卻怎麽都沒想到裕太妃會當眾曝光了他父皇當年所做的那件最不能公之於眾的隱秘之事。
其實也不算他大意,當年要不是他覺得崔艦對最後那一戰的處置太過不合情理而義憤填膺的跑去他父皇的病榻前要求追責,他都想不到他那父皇病入膏肓之際為了替他掃除皇位之側的威脅,竟然會以一座邊城和加起來近十萬人的性命做了那樣一個局。
可是不該發生的,在他知道的那時候就一切已成定局,塵埃落定。
他雖然不贊同父皇的做法,但卻能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也不得不領情。
但其實那件事也不能全怪他的父皇,背後最大的推手其實是餘家。他父皇至死都不曾看透的陰謀,他也是等一步一步看著餘家的行事,在自己走上帝位的途中才看清楚的真相
他那父皇,雖然驍勇善戰,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將帥之才,但是因為心思太直了,根本就不擅權謀,就不是個做皇帝的料。
餘家不知道這一點嗎?
不!他們知道。
他們不僅知道,他們看中的也恰恰就是這一點,將他招為了自家女婿。
利用亂世,前朝大勢已去的契機,推了他那傻父皇出來做了箭靶子。
當時他父皇起兵之初,餘家與他商定的計劃是表麵上決裂反目,私底下裏應外合,其實說白了就是推了這麽一個馬前卒出去,然後待價而沽。若是他真的能夠成事,那最後他們拉攏朝臣站出來擁護新主,他們就是忍辱負重的新朝新貴,若他父皇不堪大用,餘家應該就會直接舍了他,繼續擁戴舊主,做他們大義滅親的忠良之臣。
</br>
就現在事態的發展來看,崔書寧也百分百可以確定在她離京之後沈硯應該是和長公主又重新搭上線了,否則長公主就算利用裕太妃最多也是試圖用她去行刺蕭翊,她不會扯到十多年前一件八竿子打不著的舊案上。
所以無論於公於私,敬武長公主都絕對不會拉她下水的。
至於如果蕭翊真是查到她手中私產不翼而飛,詢問去處她又會編什麽理由去搪塞……
這崔書寧就沒那個精力費心多想了。
反正她這邊借著出京之前敲竹槓得了一大筆銀子,就算這一年裏花銷巨大,也有正當的解釋,畢竟蕭翊也不可能弄清楚她這遍地開花到底一共買了多少地。
慶幸吧,慶幸這個皇帝也是個狗眼看人低的大男子主義,他壓根看不上她,所以直接將她搞事□□發的風險拉低了。
而與此同時,宮裏的蕭翊的確是被裕太妃打了個措手不及,正在為了這件事頭疼,拚命的想辦法平息風波,以壓製流言擴散。
可是眾口悠悠,消息既然已經散開,想堵又哪裏是輕易能堵得住的?
偏他一出苦肉計做下來,自己還中了毒,這會兒動怒起來就疼的心肝兒腦殼全部想炸裂。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
第266章 各有歸途
蕭翊枕著軟枕仰臥在暖閣的炕上,因為忍受毒素侵襲的痛楚,額角清晰的有青筋顯露。
但他表情卻始終如一,維持的很冷靜:「蕭雅怎麽說?她還是一口咬定與她無關是嗎?」
「是……長公主仍是一開始的說辭,她承認自己見過裕太妃兩次,那個下毒的方子她也承認是她說給裕太妃聽的,但卻始終辯稱就是隨便說說,並不曾指使裕太妃用來……弒君。」管公公微垂著眼瞼不太敢去看帝王的臉色,一字一句的娓娓道來。
長公主身邊的陳醫官就是這些年蕭翊安插在她身邊的最直觀的眼線,她那個利用兩種藥物相衝來投毒的法子就是取自這位心腹醫官之手。
她雖然並不知道這人是蕭翊放在她身邊的人,但是她了解人性,她既然沒在事發之前就殺了此人滅口,就做好了此人會攝於皇權君威或者扛不住酷刑背叛她的準備。
所以這個投毒藥方的由來,她一開始就沒試圖遮掩。
隻說是裕太妃去看望她,閑聊時她說起這個方子很有趣,原來還可以這麽殺人的,若是有朝一日她活夠了,便親自試試這個方子能否奏效。
蕭翊顯然也認定了她就是鬼扯,冷嗤一聲。
「裕太妃身邊那個心腹婆子事發之後趕在禦林軍登門拿人之前就自縊而亡了,所以裕太妃所說的種種都沒有第二個人證給她作保,長公主若就是矢口否認,那她就是口說無憑,就算陛下您心裏是有數的,此事……」管公公盡量的放低音調,仿佛唯恐哪個字的音量控製不好就會激怒了帝王。
裕太妃那女人是個什麽斤兩,蕭翊心裏有數,管公公也有數,所以在知道敬武長公主和這個女人有所接觸時蕭翊才相對大意,根本沒看在眼裏,甚至想利用這兩個不成氣候的替自己做一把剷除異己的鋼刀。
蕭雅自幼就對他心存不滿,他一直都知道,但就像他百般利用逼迫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卻一直也沒親自下手殺她一樣……
他也一直認定了蕭雅就是再恨他,也下不了狠手親自來殺他。
當然,她中間借了一步,用裕太妃來出手另當別論。
他覺得他們兄妹兩個都是被倫理綱常給束縛住了,因著這一重血脈,明明各自視對方為眼中釘,明明恨毒了對方,卻又可笑的不想讓自己的手上直接沾染對方的血。
仿佛……
仿佛隻要把事情做的迂迴隱晦一些,就能掩蓋他們兄妹相殺的事實,讓事情看不起來不至於那麽醜陋。
於是
他一個大意,竟沒有想到蕭雅會給他挖了這麽大個坑。
他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了,卻怎麽都沒想到裕太妃會當眾曝光了他父皇當年所做的那件最不能公之於眾的隱秘之事。
其實也不算他大意,當年要不是他覺得崔艦對最後那一戰的處置太過不合情理而義憤填膺的跑去他父皇的病榻前要求追責,他都想不到他那父皇病入膏肓之際為了替他掃除皇位之側的威脅,竟然會以一座邊城和加起來近十萬人的性命做了那樣一個局。
可是不該發生的,在他知道的那時候就一切已成定局,塵埃落定。
他雖然不贊同父皇的做法,但卻能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也不得不領情。
但其實那件事也不能全怪他的父皇,背後最大的推手其實是餘家。他父皇至死都不曾看透的陰謀,他也是等一步一步看著餘家的行事,在自己走上帝位的途中才看清楚的真相
他那父皇,雖然驍勇善戰,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將帥之才,但是因為心思太直了,根本就不擅權謀,就不是個做皇帝的料。
餘家不知道這一點嗎?
不!他們知道。
他們不僅知道,他們看中的也恰恰就是這一點,將他招為了自家女婿。
利用亂世,前朝大勢已去的契機,推了他那傻父皇出來做了箭靶子。
當時他父皇起兵之初,餘家與他商定的計劃是表麵上決裂反目,私底下裏應外合,其實說白了就是推了這麽一個馬前卒出去,然後待價而沽。若是他真的能夠成事,那最後他們拉攏朝臣站出來擁護新主,他們就是忍辱負重的新朝新貴,若他父皇不堪大用,餘家應該就會直接舍了他,繼續擁戴舊主,做他們大義滅親的忠良之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