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扣留王勇他們的事,崔書寧雖然無從求證,但心裏是有數的,應該是宮裏的手段,用來試探她的。
她並不確定,是不是上迴沒試出什麽,蕭翊仍不死心,就又多補了今天這一局。
畢竟有關下人的事,她可能並不肯盡全力動用手裏的關係去保人,可是事關她自己一輩子的清白和名聲,她就一定會有多少勁兒就使多少勁兒的。
她自己通身上下的關係簡單明了,並不怕蕭翊任何的暗查和試探,唯一怕露餡的就是沈硯。
現在就算是她小人之心了,但不管是不是蕭翊又在設局試探她……
她確實沒有別的關係可用,那就直接簡單明了的鬧到他麵前去,讓他一次看個清楚好了。
不過
前提是,在她把所有的事情解決之前,沈硯不能知道,否則以那熊孩子偏激護食的暴脾氣,怕是馬上就得出事。
走到前麵一個路口,崔書寧就先叫停了馬車,又喊了一個護衛叫他送桑珠,然後慎重的囑咐桑珠:「你現在馬上先迴家,找常先生。沈硯這會兒應該還沒迴來,你跟常先生說,如果今晚他不迴來了那正好,不要特意把消息告訴他。若他已經迴來了……你們就想辦法先把他穩住了,能拖多久拖多久,一定不能叫他知道我的事。」
桑珠本來聽說她居然要進宮鬧事就已經在緊張了,聞言就越是緊張起來:「可……可是姑娘您……」
崔書寧道:「那人畢竟是一國之君,這件事又本身就是我占理的,我有把握一定可以全身而退,這個不用你管。你趕緊迴去,就照我說的話做,隻要幫我攔住了沈硯,我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自從上迴在皇陵她差點被趙雪明生擒之後,這陣子她就隱隱有所感知……
沈硯似乎是被刺激的草木皆兵,他好像在暗處安排了人手尾隨她,保不齊這時候方才酒樓裏發生的事就已經有人傳消息給他去了。
想想也是焦頭爛額,心急如焚。
桑珠還是聽她的話的,就算再擔心也不會拖後腿,還是咬牙下車先趕迴暢園去了。
這邊崔書寧拖著李參將直奔皇宮,當時已經初更過半,蕭翊剛迴了後宮準備沐浴更衣,就聽見了罕見的鼓聲。
那登聞鼓雖然常年立在宮門之外,說是給伸冤無門的百姓一個喊冤的門路,可這畢竟是皇帝的家門口,要不真是走投無路又抱有死誌的人是真不會來碰這個東西。
蕭翊這個皇帝做了小十年,這也僅是第二次聽到這個鼓聲,上一次還是他初登大寶那一年,南方水患卻有貪官貪墨賑災銀兩,又勾結當地官府封鎖伸冤門路,最後有災民經歷千難萬險逃進京來敲登聞鼓告了狀。
因為實在是少見,蕭翊當時都有點被這鼓聲給敲暈了。
管公公趕緊派了自己的小徒弟出來查問消息,得了迴復之後蕭翊就更是久久無語。
管公公察言觀色,小心翼翼的,上迴王勇那事是他安排的,用的這位李參將李博年,這人多少算是對皇帝蕭翊效忠了,現在突然出了這種打臉的事……
他頓感難做,但是李博年的品性他也是知道的,心知這事兒基本不可能是崔書寧栽贓的,隻能硬著頭皮先給蕭翊報備了一下:「這李參將……確實有些貪花好色的小毛病,但這些年來也沒為此鬧出什麽亂子。這崔氏畢竟是官家女子,按理說他也不該這麽大膽的,不過老奴以前有所耳聞,好像……顧侯年輕時候他二人在外胡鬧,經常爭風吃醋,慣愛互別苗頭的。最近外麵鬧的,也是那崔氏自己行為不檢,想是外麵的風言風語引誘……才叫他一時失了分寸。」
這種事情鬧到他的麵前來了,蕭翊是直接就被氣笑了:「朕是牽紅線的媒婆還是妓館的鴇母,這些烏七八糟的事他們還好意思往朕的跟前來鬧?」
管公公也是麵色赧然:「那崔氏的原話是說……伯府是勛貴人家,她怕衙門的官員不敢審理此案,而且她當年婚嫁和後來和離都是得了先太後準允的,李博年這般作為也是在打皇家的臉麵,她一怒之下就來了,要請陛下做主。」
說實話,蕭翊並不想管這事兒。
但崔書寧這麽鬧,又畢竟女子的名節如性命一般珍貴的,就算崔書寧私下自己早就沒什麽好名聲了,但大家說她和沈硯的也僅是捕風捉影的風流韻事,蕭翊還能指著她鼻子揭這種短麽?那不等於逼著她一介弱女子去死?
叫她在宮門外等的越久,消息就越是無法控製,蕭翊雖然心煩,也隻能硬著頭皮又迴了禦書房,順便叫人把他倆當事人都拎過去了。
本來以為崔書寧鬧成這樣一定是受了欺辱,尋死覓活的,結果真見到兩人又是大跌眼鏡
這特喵什麽情況?
自稱被調戲的那一個,妝容整潔,頭髮絲都沒亂一根,反倒是採花的兇徒鼻青眼腫一臉血又混著一身汙物,慘不忍睹。
崔書寧雖是把人強行綁過來的,但是要進宮來禦書房,侍衛要解李博年身上的繩索她也沒反對,這會兒倆人往蕭翊麵前一跪,她也沒裝什麽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有一說一,義憤填膺的大概將夜間酒樓事發的經過給說了一遍。
當然,她所有的蓄意傷人都做了加工掩飾,解釋成是慌亂中的失手。
而與此同時,梁景將醉酒的崔航送迴了府裏,仍是擔心崔書寧這邊的事情沒法善了,匆匆就告辭出來,趕去了京兆府衙門,想在關鍵時刻好能幫著崔書寧作個證。
</br>
她並不確定,是不是上迴沒試出什麽,蕭翊仍不死心,就又多補了今天這一局。
畢竟有關下人的事,她可能並不肯盡全力動用手裏的關係去保人,可是事關她自己一輩子的清白和名聲,她就一定會有多少勁兒就使多少勁兒的。
她自己通身上下的關係簡單明了,並不怕蕭翊任何的暗查和試探,唯一怕露餡的就是沈硯。
現在就算是她小人之心了,但不管是不是蕭翊又在設局試探她……
她確實沒有別的關係可用,那就直接簡單明了的鬧到他麵前去,讓他一次看個清楚好了。
不過
前提是,在她把所有的事情解決之前,沈硯不能知道,否則以那熊孩子偏激護食的暴脾氣,怕是馬上就得出事。
走到前麵一個路口,崔書寧就先叫停了馬車,又喊了一個護衛叫他送桑珠,然後慎重的囑咐桑珠:「你現在馬上先迴家,找常先生。沈硯這會兒應該還沒迴來,你跟常先生說,如果今晚他不迴來了那正好,不要特意把消息告訴他。若他已經迴來了……你們就想辦法先把他穩住了,能拖多久拖多久,一定不能叫他知道我的事。」
桑珠本來聽說她居然要進宮鬧事就已經在緊張了,聞言就越是緊張起來:「可……可是姑娘您……」
崔書寧道:「那人畢竟是一國之君,這件事又本身就是我占理的,我有把握一定可以全身而退,這個不用你管。你趕緊迴去,就照我說的話做,隻要幫我攔住了沈硯,我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自從上迴在皇陵她差點被趙雪明生擒之後,這陣子她就隱隱有所感知……
沈硯似乎是被刺激的草木皆兵,他好像在暗處安排了人手尾隨她,保不齊這時候方才酒樓裏發生的事就已經有人傳消息給他去了。
想想也是焦頭爛額,心急如焚。
桑珠還是聽她的話的,就算再擔心也不會拖後腿,還是咬牙下車先趕迴暢園去了。
這邊崔書寧拖著李參將直奔皇宮,當時已經初更過半,蕭翊剛迴了後宮準備沐浴更衣,就聽見了罕見的鼓聲。
那登聞鼓雖然常年立在宮門之外,說是給伸冤無門的百姓一個喊冤的門路,可這畢竟是皇帝的家門口,要不真是走投無路又抱有死誌的人是真不會來碰這個東西。
蕭翊這個皇帝做了小十年,這也僅是第二次聽到這個鼓聲,上一次還是他初登大寶那一年,南方水患卻有貪官貪墨賑災銀兩,又勾結當地官府封鎖伸冤門路,最後有災民經歷千難萬險逃進京來敲登聞鼓告了狀。
因為實在是少見,蕭翊當時都有點被這鼓聲給敲暈了。
管公公趕緊派了自己的小徒弟出來查問消息,得了迴復之後蕭翊就更是久久無語。
管公公察言觀色,小心翼翼的,上迴王勇那事是他安排的,用的這位李參將李博年,這人多少算是對皇帝蕭翊效忠了,現在突然出了這種打臉的事……
他頓感難做,但是李博年的品性他也是知道的,心知這事兒基本不可能是崔書寧栽贓的,隻能硬著頭皮先給蕭翊報備了一下:「這李參將……確實有些貪花好色的小毛病,但這些年來也沒為此鬧出什麽亂子。這崔氏畢竟是官家女子,按理說他也不該這麽大膽的,不過老奴以前有所耳聞,好像……顧侯年輕時候他二人在外胡鬧,經常爭風吃醋,慣愛互別苗頭的。最近外麵鬧的,也是那崔氏自己行為不檢,想是外麵的風言風語引誘……才叫他一時失了分寸。」
這種事情鬧到他的麵前來了,蕭翊是直接就被氣笑了:「朕是牽紅線的媒婆還是妓館的鴇母,這些烏七八糟的事他們還好意思往朕的跟前來鬧?」
管公公也是麵色赧然:「那崔氏的原話是說……伯府是勛貴人家,她怕衙門的官員不敢審理此案,而且她當年婚嫁和後來和離都是得了先太後準允的,李博年這般作為也是在打皇家的臉麵,她一怒之下就來了,要請陛下做主。」
說實話,蕭翊並不想管這事兒。
但崔書寧這麽鬧,又畢竟女子的名節如性命一般珍貴的,就算崔書寧私下自己早就沒什麽好名聲了,但大家說她和沈硯的也僅是捕風捉影的風流韻事,蕭翊還能指著她鼻子揭這種短麽?那不等於逼著她一介弱女子去死?
叫她在宮門外等的越久,消息就越是無法控製,蕭翊雖然心煩,也隻能硬著頭皮又迴了禦書房,順便叫人把他倆當事人都拎過去了。
本來以為崔書寧鬧成這樣一定是受了欺辱,尋死覓活的,結果真見到兩人又是大跌眼鏡
這特喵什麽情況?
自稱被調戲的那一個,妝容整潔,頭髮絲都沒亂一根,反倒是採花的兇徒鼻青眼腫一臉血又混著一身汙物,慘不忍睹。
崔書寧雖是把人強行綁過來的,但是要進宮來禦書房,侍衛要解李博年身上的繩索她也沒反對,這會兒倆人往蕭翊麵前一跪,她也沒裝什麽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有一說一,義憤填膺的大概將夜間酒樓事發的經過給說了一遍。
當然,她所有的蓄意傷人都做了加工掩飾,解釋成是慌亂中的失手。
而與此同時,梁景將醉酒的崔航送迴了府裏,仍是擔心崔書寧這邊的事情沒法善了,匆匆就告辭出來,趕去了京兆府衙門,想在關鍵時刻好能幫著崔書寧作個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