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她也沒顧上多想兩人之間的那點糾結,下巴抵在他肩頭在他身上很是靠了會兒以平復情緒。
而麵對這裏突如其來的一場戰事,她確實也是瞎操心,根本也做不了什麽。
兩人繼續躺下,次日睡醒就明顯能夠感覺到整個城裏的氛圍已經和昨日大不相同了,昨天清晨隔著圍牆還能聽見鄰居家裏一起忙著備年貨的談笑聲,而這天一早起來,就連自家宅子裏的老呂兩口子也都顯得心事重重。
生活在邊關的人,憂患意識都格外強些,雖然兩地隔了幾十裏,但恆陽城開戰,也一樣讓蒼雲州境內的百姓也跟著緊張起來,家家戶戶閉門鎖戶,連門都盡量不出了。
崔書寧被這氣氛壓抑的有點難受,斟酌了一上午,終是跟沈硯商量:「恆遠郡那邊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麽情況,桑珠他們又不熟悉兩地路線,少不得要等杭泉忙完了戰事才能□□安排送他們過來了吧?咱們在這等著也不是個辦法,要麽還是我們迴去找他們吧?」
恆遠郡正在打仗,要論安全自然還是呆在這蒼雲州比較安全的。
但是沈硯知道崔書寧對自家人都格外在意和護短,他既是要求了,他反正是無所謂的,就讓歐陽簡趕緊準備了一下,次日一早又趕迴了恆遠郡去。
路上依舊是冰天雪地的不好走,三人清晨出發,是差不多到了日暮時分才抵達。
因為北狄人這幾天在攻城引戰,所有城門的守衛都比之前要更森嚴一些,閑雜人等已經不準隨便往城裏放了,崔書寧一行是報了梁景的大名,守城士兵還特意進城去北城牆找梁景確認過才肯答應放他們進城的。
因為開戰的消息傳開,其實本來想要來恆遠郡的人也都自覺的打道迴府,或者止於半路靜觀其變了,這天的城門進出就稀稀疏疏的幾個人,崔書寧一行在等著放行的時候幾個士兵在討論戰事,先是罵北狄人在直接開戰實屬可惡,攪和的大家都沒法過好這個年了,又討論這場戰事的勝算之類,說著說著就不可避免的又引申到當年……
「咱們的城防加固多次,軍中又有許多實戰經驗豐富的兵將,隻要穩紮穩打,那些北狄人就是瞎折騰,肯定要無功而返的。就是他們選在這個時機引戰,真她娘的缺德……你瞧瞧這幾天,別說進城城池的沒幾個人了,城裏的百姓都少有出來走動的了,看著跟平時都不像一個地方了。」有人吐槽,暗啐了一口。
卻也有人依舊不怎麽樂觀:「你可別這麽說,北狄全民皆兵,尤其是他們的起兵可勇猛著呢。你說這恆遠郡的城池修的堅固?想想當年的恆陽城,那也曾經是反覆加固城防數十載的第一邊城呢,還不是說破就被破了?」
「那怎麽能一樣?」有個新入伍不久的小兵也摻和進來,「我叔父當年就在軍中效力,據說當年那場戰事落敗並非我軍實力不濟,而全是人禍,是當年的邊軍主帥定北王沈氏逆賊通敵,將恆陽城的布防圖出賣給北狄才導致的。」
有關沈硯的父母身世,兩人雖然從來沒有正麵談論過,但崔書寧心裏大概是有數的。
照著沈硯所說,他家裏出事,父母罹難的時間就和當年名噪一時的北境主帥定北王沈裎出事身死的時間相吻合,又剛好他家崔艦有交情,沈硯作為漏網之魚被崔艦偷偷保下帶迴了京城,給他換了個身份養在了三陽縣的宅子裏。
然後再另有老家在恆陽城的常先生追隨,沈硯來了這邊還和身份是軍二代的杭家兄妹有交情。
他當初跟她說歐陽簡的時候,解釋是他父親的舊部……
綜合總總跡象,他的身世並不難猜。
聽這幾人提起當年舊事,崔書寧就忍不住心頭一緊。
她下意識轉頭去看沈硯。
他們的馬車沒了,加上馬車趕路會拖慢行程,而且他們隻有三個人,這趟迴來就一切從簡,又因為她腳上的凍傷還沒好利索,沈硯就直接帶著她騎馬了,此時兩人共乘一騎,崔書寧一迴頭就剛好對上沈硯俯視下來的視線。
崔書寧對當年的舊事不了解內情,所以不予置評,她也並不在乎沈裎究竟做過什麽或者是個什麽樣的人,縱然他真的罪該萬死,他們夫妻也已經不得善終了,而出事那時候沈硯還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世人就算是有再大的惡意也不該再繼續算在他的頭上了。
何況
沈裎是否真的是個十惡不赦的叛國之臣,這事兒崔書寧還一直持有的是懷疑態度。
畢竟如果他真的人品堪憂,裏通外敵,崔艦是瞎了眼了嗎會為他不惜冒著欺君之罪保下最後一絲血脈?而沈裎據說早在先帝起兵之前與他是同僚,異性兄弟,更是輔佐他打天下的股肱之臣,也真是因為如此,他才得此殊榮在先帝登基稱帝之後成了大周朝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異姓王。可在周朝建國之後,定國公府趙雪明也是首屈一指的從龍之功,那一大家族卻因為自家人爭權而飛快的敗落,退出了歷史舞台,這件事裏麵難道就沒有任何的內情和貓膩?
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案例真實的歷史上也比比皆是。
說白了,崔書寧是對現在掌權的蕭、餘兩家的人品極度不看好的。
所以,說她是因為沈硯愛屋及烏也好,因為蕭氏和餘氏在別的事上的所作所為先入為主也罷,她對當年定北王沈裎通敵一事是持懷疑態度的。
</br>
而麵對這裏突如其來的一場戰事,她確實也是瞎操心,根本也做不了什麽。
兩人繼續躺下,次日睡醒就明顯能夠感覺到整個城裏的氛圍已經和昨日大不相同了,昨天清晨隔著圍牆還能聽見鄰居家裏一起忙著備年貨的談笑聲,而這天一早起來,就連自家宅子裏的老呂兩口子也都顯得心事重重。
生活在邊關的人,憂患意識都格外強些,雖然兩地隔了幾十裏,但恆陽城開戰,也一樣讓蒼雲州境內的百姓也跟著緊張起來,家家戶戶閉門鎖戶,連門都盡量不出了。
崔書寧被這氣氛壓抑的有點難受,斟酌了一上午,終是跟沈硯商量:「恆遠郡那邊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麽情況,桑珠他們又不熟悉兩地路線,少不得要等杭泉忙完了戰事才能□□安排送他們過來了吧?咱們在這等著也不是個辦法,要麽還是我們迴去找他們吧?」
恆遠郡正在打仗,要論安全自然還是呆在這蒼雲州比較安全的。
但是沈硯知道崔書寧對自家人都格外在意和護短,他既是要求了,他反正是無所謂的,就讓歐陽簡趕緊準備了一下,次日一早又趕迴了恆遠郡去。
路上依舊是冰天雪地的不好走,三人清晨出發,是差不多到了日暮時分才抵達。
因為北狄人這幾天在攻城引戰,所有城門的守衛都比之前要更森嚴一些,閑雜人等已經不準隨便往城裏放了,崔書寧一行是報了梁景的大名,守城士兵還特意進城去北城牆找梁景確認過才肯答應放他們進城的。
因為開戰的消息傳開,其實本來想要來恆遠郡的人也都自覺的打道迴府,或者止於半路靜觀其變了,這天的城門進出就稀稀疏疏的幾個人,崔書寧一行在等著放行的時候幾個士兵在討論戰事,先是罵北狄人在直接開戰實屬可惡,攪和的大家都沒法過好這個年了,又討論這場戰事的勝算之類,說著說著就不可避免的又引申到當年……
「咱們的城防加固多次,軍中又有許多實戰經驗豐富的兵將,隻要穩紮穩打,那些北狄人就是瞎折騰,肯定要無功而返的。就是他們選在這個時機引戰,真她娘的缺德……你瞧瞧這幾天,別說進城城池的沒幾個人了,城裏的百姓都少有出來走動的了,看著跟平時都不像一個地方了。」有人吐槽,暗啐了一口。
卻也有人依舊不怎麽樂觀:「你可別這麽說,北狄全民皆兵,尤其是他們的起兵可勇猛著呢。你說這恆遠郡的城池修的堅固?想想當年的恆陽城,那也曾經是反覆加固城防數十載的第一邊城呢,還不是說破就被破了?」
「那怎麽能一樣?」有個新入伍不久的小兵也摻和進來,「我叔父當年就在軍中效力,據說當年那場戰事落敗並非我軍實力不濟,而全是人禍,是當年的邊軍主帥定北王沈氏逆賊通敵,將恆陽城的布防圖出賣給北狄才導致的。」
有關沈硯的父母身世,兩人雖然從來沒有正麵談論過,但崔書寧心裏大概是有數的。
照著沈硯所說,他家裏出事,父母罹難的時間就和當年名噪一時的北境主帥定北王沈裎出事身死的時間相吻合,又剛好他家崔艦有交情,沈硯作為漏網之魚被崔艦偷偷保下帶迴了京城,給他換了個身份養在了三陽縣的宅子裏。
然後再另有老家在恆陽城的常先生追隨,沈硯來了這邊還和身份是軍二代的杭家兄妹有交情。
他當初跟她說歐陽簡的時候,解釋是他父親的舊部……
綜合總總跡象,他的身世並不難猜。
聽這幾人提起當年舊事,崔書寧就忍不住心頭一緊。
她下意識轉頭去看沈硯。
他們的馬車沒了,加上馬車趕路會拖慢行程,而且他們隻有三個人,這趟迴來就一切從簡,又因為她腳上的凍傷還沒好利索,沈硯就直接帶著她騎馬了,此時兩人共乘一騎,崔書寧一迴頭就剛好對上沈硯俯視下來的視線。
崔書寧對當年的舊事不了解內情,所以不予置評,她也並不在乎沈裎究竟做過什麽或者是個什麽樣的人,縱然他真的罪該萬死,他們夫妻也已經不得善終了,而出事那時候沈硯還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世人就算是有再大的惡意也不該再繼續算在他的頭上了。
何況
沈裎是否真的是個十惡不赦的叛國之臣,這事兒崔書寧還一直持有的是懷疑態度。
畢竟如果他真的人品堪憂,裏通外敵,崔艦是瞎了眼了嗎會為他不惜冒著欺君之罪保下最後一絲血脈?而沈裎據說早在先帝起兵之前與他是同僚,異性兄弟,更是輔佐他打天下的股肱之臣,也真是因為如此,他才得此殊榮在先帝登基稱帝之後成了大周朝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異姓王。可在周朝建國之後,定國公府趙雪明也是首屈一指的從龍之功,那一大家族卻因為自家人爭權而飛快的敗落,退出了歷史舞台,這件事裏麵難道就沒有任何的內情和貓膩?
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案例真實的歷史上也比比皆是。
說白了,崔書寧是對現在掌權的蕭、餘兩家的人品極度不看好的。
所以,說她是因為沈硯愛屋及烏也好,因為蕭氏和餘氏在別的事上的所作所為先入為主也罷,她對當年定北王沈裎通敵一事是持懷疑態度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