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穿成科舉文男主的死對頭 作者:潯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4章 誰是狀元
「太傅大人, 這是初定的名單,請過目。」
裴瑫一到,副考官便遞上一本擬好的名冊。
裴瑫隨手翻開, 隻見一甲三名的位置正寫著三個極為熟悉的名字——裴雲瀟、趙希哲、唐桁。
「這三人的考卷, 拿來我看看。」裴瑫隻看了一眼就合上了冊子,朝副考官道。
大曆科考殿試的閱卷一向設三到四名閱卷官,第一次評卷乃閱卷官隨機平分考生考卷, 做出初評。通過初評的考卷寫「薦」字,進入第二次評價, 未通過的則直接算作落榜。以此類推, 最終擬定一批名單交由主考官過目。
主考官若同意閱卷官的意見,便在試卷上書寫「取」字, 上呈皇帝。皇帝允準後, 寫「中」字下發, 最終由禮部開榜張貼。
因此裴瑫一開口, 副考官便將早就準備好的考卷呈了上來。
裴瑫第一個就選了裴雲瀟的考卷, 一打開, 便見試卷之上清一色寫著三四個「薦」字,可見是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陛下問政, 此卷論及民生農事,禁兼併, 興水利,使耕者有其田;又以商鞅徙木言律法立信, 後又提及廣開民智,確是不俗。」裴瑫沉吟道。
「是,從文章、筆法、辭藻,便能看出此生觀點獨到, 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副考官不著痕跡地奉承。
「可惜……」裴瑫卻又開口:「立論略顯虛空,流於表麵。言之無物,多為老生常談,失於俗套了。」
「啊?」副考官一愣,險些沒反應過來:「太傅大人的意思是?」
「先放著。」裴瑫沒有迴答,反手拿起了唐桁的試卷。
隻見試卷上交錯穿插寫著「薦」、「落」、「抬」的字樣,竟答十數次之多!
副考官見狀連忙解釋:「初評此卷的是翰林院的陳學士,他似乎對此卷極為欣賞,此卷在二評時落選,是陳學士執意將它重新舉薦,幾次之後,依諸位同僚共同商定,擬定了第三名。」
裴瑫的視線垂落在唐桁的考卷之上。
筆力遒勁,工整之中帶著些桀驁不馴,觀點犀利,雖與裴雲瀟的觀點較為相似,卻比她更為深入,言辭更是切中要害。
更特殊的是,他提到了兵事!
裴瑫做主考官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在科舉殿試的考卷上,看到有考生如此直言不諱的談及朝廷的兵事之弊。
此子,確實有兩把刷子。可惜,鋒芒太露了。
為何歷年科舉都無人敢言軍政?不正是因為縱觀大曆朝堂上下,便是連皇帝都不怎麽看重邊境軍事。
自大曆在北境大敗給羯頡,幾代皇帝無力收復失地,便隻能對此事緘口不言。
唐桁,怎麽敢寫這個?
「陳學士……」裴瑫念叨一句:「老夫記得,陳大人最不喜這般文風,怎麽會?」
副考官也覺得困惑。
翰林院陳學士是典型的儒生,就喜歡娓娓道來,文辭柔和,觀點中庸的文章,因此這迴幾次三番的抬舉唐桁的文章,大家也都覺得奇怪。
「啊!」裴瑫突然做出恍然一大悟的樣子:「陳大人是江東吳州人氏吧?」
副考官想了想,點頭道:「還真是。下官記得陳大人未入仕前還在潁川曾有幾年求學之年。太傅大人何以提起這個?」
裴瑫心下瞭然一笑。
小七啊,小七,可真是機關算盡,連他這個祖父都險些被糊弄過去!
舉薦唐桁參加解試的知府劉膺乃潁川劉氏之人,雖家道沒落,可人脈關係尚在。吳州更有鄭伯焉和宋玨……
大曆的大世族不過那麽幾家,因此在朝臣之中,小世家的朝臣雖不至於官居高位,可在人數上是遠遠多於大世族的官員的。而此次科舉考官、閱卷官之中,占比最大的也正是這些小世族出身的官員。
就為了結義之情?小七能為唐桁籌謀至此?裴瑫不信,卻又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解釋。
可目前來看,小七的這些做法,與他的想法並未衝突,既然如此,裴瑫願意成全裴雲瀟,畢竟,他對這個最小的孫子,是寄予厚望的。
「老夫以為,陳大人才是獨具慧眼之人吶。」裴瑫掂了掂唐桁的考卷,看向副考官。
「啊?」副考官這迴是真的驚呆了,好半天都沒能說出話來。
「老夫看,如此的錦繡文章,自是狀元莫屬。」裴瑫道。
這個結果遞上去,陛下……也會滿意的吧……
「……是。」副考官抹了一把汗,覺得自己還是多做事,少說話的好。
裴瑫達到了目的,站起身就要走。
副考官看著另一份自始至終沒有被翻動過的試卷,終是不死心地問了一句:「太傅大人,這個……」
裴瑫餘光掃過去,眼中及不可察地劃過些什麽。
趙家的嫡子,太後的偏愛,還需要他說什麽嗎?
「不是已經決定了嗎?老夫自然尊重諸位的看法。」裴瑫說完,轉身離去。
副考官愣了半晌,才倏地迴過神
這樣一來,裴家不就成了第三了?這算怎麽迴事啊?
三日後,風和日麗,貢院之前再次聚集了眾多的學子。
一張又一張榜單,從後至前的貼出,榜單上的名字在日光下泛著金光,異常的矚目。
</br>
第64章 誰是狀元
「太傅大人, 這是初定的名單,請過目。」
裴瑫一到,副考官便遞上一本擬好的名冊。
裴瑫隨手翻開, 隻見一甲三名的位置正寫著三個極為熟悉的名字——裴雲瀟、趙希哲、唐桁。
「這三人的考卷, 拿來我看看。」裴瑫隻看了一眼就合上了冊子,朝副考官道。
大曆科考殿試的閱卷一向設三到四名閱卷官,第一次評卷乃閱卷官隨機平分考生考卷, 做出初評。通過初評的考卷寫「薦」字,進入第二次評價, 未通過的則直接算作落榜。以此類推, 最終擬定一批名單交由主考官過目。
主考官若同意閱卷官的意見,便在試卷上書寫「取」字, 上呈皇帝。皇帝允準後, 寫「中」字下發, 最終由禮部開榜張貼。
因此裴瑫一開口, 副考官便將早就準備好的考卷呈了上來。
裴瑫第一個就選了裴雲瀟的考卷, 一打開, 便見試卷之上清一色寫著三四個「薦」字,可見是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陛下問政, 此卷論及民生農事,禁兼併, 興水利,使耕者有其田;又以商鞅徙木言律法立信, 後又提及廣開民智,確是不俗。」裴瑫沉吟道。
「是,從文章、筆法、辭藻,便能看出此生觀點獨到, 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副考官不著痕跡地奉承。
「可惜……」裴瑫卻又開口:「立論略顯虛空,流於表麵。言之無物,多為老生常談,失於俗套了。」
「啊?」副考官一愣,險些沒反應過來:「太傅大人的意思是?」
「先放著。」裴瑫沒有迴答,反手拿起了唐桁的試卷。
隻見試卷上交錯穿插寫著「薦」、「落」、「抬」的字樣,竟答十數次之多!
副考官見狀連忙解釋:「初評此卷的是翰林院的陳學士,他似乎對此卷極為欣賞,此卷在二評時落選,是陳學士執意將它重新舉薦,幾次之後,依諸位同僚共同商定,擬定了第三名。」
裴瑫的視線垂落在唐桁的考卷之上。
筆力遒勁,工整之中帶著些桀驁不馴,觀點犀利,雖與裴雲瀟的觀點較為相似,卻比她更為深入,言辭更是切中要害。
更特殊的是,他提到了兵事!
裴瑫做主考官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在科舉殿試的考卷上,看到有考生如此直言不諱的談及朝廷的兵事之弊。
此子,確實有兩把刷子。可惜,鋒芒太露了。
為何歷年科舉都無人敢言軍政?不正是因為縱觀大曆朝堂上下,便是連皇帝都不怎麽看重邊境軍事。
自大曆在北境大敗給羯頡,幾代皇帝無力收復失地,便隻能對此事緘口不言。
唐桁,怎麽敢寫這個?
「陳學士……」裴瑫念叨一句:「老夫記得,陳大人最不喜這般文風,怎麽會?」
副考官也覺得困惑。
翰林院陳學士是典型的儒生,就喜歡娓娓道來,文辭柔和,觀點中庸的文章,因此這迴幾次三番的抬舉唐桁的文章,大家也都覺得奇怪。
「啊!」裴瑫突然做出恍然一大悟的樣子:「陳大人是江東吳州人氏吧?」
副考官想了想,點頭道:「還真是。下官記得陳大人未入仕前還在潁川曾有幾年求學之年。太傅大人何以提起這個?」
裴瑫心下瞭然一笑。
小七啊,小七,可真是機關算盡,連他這個祖父都險些被糊弄過去!
舉薦唐桁參加解試的知府劉膺乃潁川劉氏之人,雖家道沒落,可人脈關係尚在。吳州更有鄭伯焉和宋玨……
大曆的大世族不過那麽幾家,因此在朝臣之中,小世家的朝臣雖不至於官居高位,可在人數上是遠遠多於大世族的官員的。而此次科舉考官、閱卷官之中,占比最大的也正是這些小世族出身的官員。
就為了結義之情?小七能為唐桁籌謀至此?裴瑫不信,卻又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解釋。
可目前來看,小七的這些做法,與他的想法並未衝突,既然如此,裴瑫願意成全裴雲瀟,畢竟,他對這個最小的孫子,是寄予厚望的。
「老夫以為,陳大人才是獨具慧眼之人吶。」裴瑫掂了掂唐桁的考卷,看向副考官。
「啊?」副考官這迴是真的驚呆了,好半天都沒能說出話來。
「老夫看,如此的錦繡文章,自是狀元莫屬。」裴瑫道。
這個結果遞上去,陛下……也會滿意的吧……
「……是。」副考官抹了一把汗,覺得自己還是多做事,少說話的好。
裴瑫達到了目的,站起身就要走。
副考官看著另一份自始至終沒有被翻動過的試卷,終是不死心地問了一句:「太傅大人,這個……」
裴瑫餘光掃過去,眼中及不可察地劃過些什麽。
趙家的嫡子,太後的偏愛,還需要他說什麽嗎?
「不是已經決定了嗎?老夫自然尊重諸位的看法。」裴瑫說完,轉身離去。
副考官愣了半晌,才倏地迴過神
這樣一來,裴家不就成了第三了?這算怎麽迴事啊?
三日後,風和日麗,貢院之前再次聚集了眾多的學子。
一張又一張榜單,從後至前的貼出,榜單上的名字在日光下泛著金光,異常的矚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