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日,梁衡親自來了任府,跟董璃稟報木偶推出的盛況。
本來在木偶推出之前,城內謠言的影響已經在程昱秋和任江的協助下減輕了許多,再加上先期的一些準備工作,以及大力促銷的優惠之下,直接引發了搶購的風潮。
布棉號的存貨在這短短兩天內已經銷售了近三成,忙的讓店裏的夥計都快腳跟打腳跟了。
梁衡慨嘆的對董璃道:「真不知道夫人是怎麽想出這樣的主意來,實在是讓老夫佩服不已。」
董璃欣然一笑,「哪裏,若不是有梁管事的勤力配合,這幾具木偶就算放在別人家店的門前,頂多也就當個稀罕物,未必能達到如今的效果。」
梁衡確實是管事的一把好手,董璃接觸生意也不過就一年餘的功夫,很多地方還是要仰仗梁衡的幫忙。梁衡也不負所托,一心為著布棉號。
梁衡又將布棉號的其他一些瑣事與董璃講了一下,尤其是鄭登那件事,已經派人通知他到布棉號的作坊去工作了。當然,梁衡也是安排了一個機靈的夥計帶著鄭登,一來幫助他熟悉環境,二來也是監視他,莫讓他再做出有損於布棉號的事情來。
董璃又誇讚了梁衡一番,這才讓梁衡迴去布棉號。
卻說布棉號的事情暫時告了一段落,京師那邊又給董璃來了一封信。
董璃正奇怪,任海的家書前幾日剛剛到達,沒理由這麽快又寄家書吧?
等接過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金三娘寫來的。
金三娘至上次離開涼城,繼續南下後,已經在前些日子迴了京師。
任海受金三娘所託,正忙著收拾多處新開的織雲坊分號。金三娘既迴了京師,歇息了兩日後,便去了任海在京師的府邸看了看,就算董璃不在,她也就當替董璃去看看了。
未曾想,任海倒是不在府裏,一個年輕的婦人親自將她迎了進去。
金三娘自是詫異,但她尚未知道任海已經再次娶親的消息,隻以為是任海府內某個人的妻室。因著這個猜想,三娘還誇讚了周淑玉一番,說她氣度倒是不像是小戶人家出身。
周淑玉知道金三娘是任海的貴客,不敢怠慢,又見金三娘似乎不知道她的身份,忙輕巧的說:「夫君不在府內,想來是在鋪子裏忙著呢,不知金小姐今日前來是所謂何事?」
金三娘唬了一跳,她再笨也聽懂了周淑玉的暗示,她這是在說她是任海的妻室。
金三娘眉頭微皺,雖然納妾本屬平常,但依她對任海和董璃二人的了解,這件事其中定是有蹊蹺啊。但是,任海若是不願,還能有誰逼他不成?
金三娘抿了口茶,淡淡道:「倒也無事,隻是剛迴京師,來看看任海在這邊可還順遂。」
周淑玉有心巴結金三娘,任海至今對她沒有什麽好臉色,若是金三娘願意在任海麵前誇她幾句的話,興許任海對她有所改觀也說不定。忙笑道:「多虧了金小姐的幫忙,夫君在這邊進展倒還是順利。不過夫君現下還在鋪子裏忙著,金小姐若是不趕時間,不如就在府裏用飯可好?到時候夫君迴來了,也好商討一下生意上的事兒。」
金三娘因著董璃的關係,並不喜麵前的女子,本想離開任府,明日去鋪子裏再找任海商討事情。但她畢竟是在商場混跡多年的人物,一看便知周淑玉是在有心討好於她,心下覺得奇怪,就算任海是在她手下做事,也不至於明顯的討好到這種地步吧?
這麽一想,三娘微微笑道:「也好,那倒是要麻煩任夫人去準備了。」
周淑玉聽三娘叫她任夫人,心裏樂開了花兒。在涼城府內的時候,下人們至多叫她二夫人,也絕不會直接叫她夫人。自打來了京師後,因著任海身旁並無其他女眷,跟來的那些個下人早已被周淑玉收買,開口閉口都是叫她夫人。任海初始有些不滿,但也不願意因著這種小事與周淑玉多費口舌,便也隨她去了。
周淑玉留下了三娘,忙又安排府內的小廝去通知任海,晚上要記得迴府用飯,並讓小廝告知任海金三娘正在府內做客。
任海得了通知,安排好諸般事宜後,就迴了府內。
金三娘此時正與周淑玉在閑話,不過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大多時候都是周淑玉在自說自話,金三娘偶爾接上一句,也好讓周淑玉繼續說下去,免得氣氛太過尷尬。
丫鬟進來稟報,說任海已經迴來了,剛去了書房,且說,待會兒會來院子這邊尋她們。
二人便繼續說話。
過了會子,換了身衣裳的任海到了涼亭,先與金三娘見了一禮,又寒暄了幾句。任海不想跟金三娘商討事情的時候,周淑玉在旁聽著,便打發她去準備晚宴,莫要丟了任府的麵子。
任海平日裏都不怎麽與周淑玉講話,難得這次竟然有事交給她做。雖然猜測這有可能是任海故意支開她,周淑玉還是心花怒放的領著小丫鬟前去準備晚宴。
周淑玉一走,金三娘便不高興再在任海麵前裝樣子,手中杯子隨意的摔在了桌子上,茶水四濺,冷著臉道:「任老闆果然是發了大財的人物,這連上京辦事兒,都隨身帶著妻室。倒是個會享齊人之福的人,著實是叫三娘佩服呢。」
任海知曉三娘與董璃的感情甚篤,這是在為她抱不平。
當初任府破落的時候,是董璃一力支撐了起來,如今任府重新煥發了生機,你任海倒是忙著納妾了?如果是純粹的納妾倒也罷了,偏生還納了個官家小姐,地位與董璃不分大小,這讓三娘實在是替董璃咽不下這口氣。
任海與金三娘相識多年,了解她的性子,自覺沒有在她麵前裝的必要,苦笑道:「三娘以為我願意嗎?」
金三娘早知其中有問題,不過也不好去問周淑玉,現下任海親口承認其中的確是存在問題,立馬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奇道:「難不成還是周大人硬塞給你的?你又有何非娶她不可的理由?」
任海畢竟是男子,哪裏有那閑心去跟金三娘婆婆媽**解釋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忙施展太極推手,轉移話題道:「景州那邊今日來了消息,已查出暗中指揮的人。」
金三娘埋怨的瞪了任海一眼,竟然給她來個避重就輕?也罷,到時候她找董璃問去,還不是一清二楚的事兒。當下也將周淑玉的事兒扔至一邊,專心商討起景州的事情來。
晚上迴去後,三娘便提筆給董璃寫了封信,讓她若是涼城那邊不忙,安排好人接手後,就速去京師一趟,至於什麽事情卻沒有說。
董璃擔心是任海出了事兒,寫家書報喜不報憂,況現在鋪子都有人接手,便打算應了三娘的邀請,去京師一趟。
不過,京師路途遙遠,再加上她已經有了身孕,此去隻怕一時半會兒迴不來,更有可能等孩子生下來以後,才迴涼城。
這麽長的時間不在涼城,董璃還是有很多放心不下的事兒。一個當然是兩家鋪子的後續發展,柳玉兒現在也算是出師了,鋪子裏又有幾個能幹的管事幫著,應該不成問題。隻是沒有她在,擴張地盤的目標卻是要暫時擱淺了。二個就是柳玉兒跟董宣明的婚事了。柳家老爺夫人有心難為董宣明,她擔心董宣明臨頭變卦,琢磨著還是趕緊幫著他們將這件事兒定下來,她也好放心離開涼城。
至於府裏麵,雖現在都是董璃掌家,但任薑氏持家多年,積威猶在,董璃倒也不擔心府裏能出什麽亂子。
細細琢磨了一番,董璃將所有的可能性都暫時想到了,便開始著手準備這些事情。
當天晚上,董璃便在一家人吃晚飯的時候,說了她要去京師一趟的事兒。
任薑氏自有少許的不滿,以為董璃是擔心任海與周淑玉在一起久了,日久生情,到時候把她這個髮妻忘了。她雖能理解董璃的心思,但也覺得董璃甚是小器了些,便道:「你現在都是雙身子的人了,去京師做什?況任海那邊自有淑玉伺候著,何勞你大費周章的跑過去。」
董璃也不惱,耐心將三娘來信的事兒講了一遍,又說了自個兒的顧慮。
這麽一說,任薑氏倒也蹙起了眉,聯想到年初任海消失許久,心下一慌。她自是覺得三娘沒理由無緣無故的讓董璃去京師一趟,因此也以為是任海那邊出了什麽事兒。無奈家裏就這麽幾口人,隻能讓董璃去跑一趟,也正好讓他們夫妻二人聚一聚。
這麽一想,任薑氏也無話了,算是默認了董璃去京師的行為。
任江作為小叔,自然更不會對董璃這個嫂嫂的行為進行幹涉。
安排好家裏,第二日一早,董璃便去了織雲坊,與張福說了她要去京師一趟,讓他在這段時間裏有事兒就去找柳玉兒決定,若是柳玉兒也拿不定主意的,就寫信於她,也可找任江商量。
張福自是應下,並保證會盡心盡力的經營織雲坊——
打滾求推薦票……。
</br>
本來在木偶推出之前,城內謠言的影響已經在程昱秋和任江的協助下減輕了許多,再加上先期的一些準備工作,以及大力促銷的優惠之下,直接引發了搶購的風潮。
布棉號的存貨在這短短兩天內已經銷售了近三成,忙的讓店裏的夥計都快腳跟打腳跟了。
梁衡慨嘆的對董璃道:「真不知道夫人是怎麽想出這樣的主意來,實在是讓老夫佩服不已。」
董璃欣然一笑,「哪裏,若不是有梁管事的勤力配合,這幾具木偶就算放在別人家店的門前,頂多也就當個稀罕物,未必能達到如今的效果。」
梁衡確實是管事的一把好手,董璃接觸生意也不過就一年餘的功夫,很多地方還是要仰仗梁衡的幫忙。梁衡也不負所托,一心為著布棉號。
梁衡又將布棉號的其他一些瑣事與董璃講了一下,尤其是鄭登那件事,已經派人通知他到布棉號的作坊去工作了。當然,梁衡也是安排了一個機靈的夥計帶著鄭登,一來幫助他熟悉環境,二來也是監視他,莫讓他再做出有損於布棉號的事情來。
董璃又誇讚了梁衡一番,這才讓梁衡迴去布棉號。
卻說布棉號的事情暫時告了一段落,京師那邊又給董璃來了一封信。
董璃正奇怪,任海的家書前幾日剛剛到達,沒理由這麽快又寄家書吧?
等接過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金三娘寫來的。
金三娘至上次離開涼城,繼續南下後,已經在前些日子迴了京師。
任海受金三娘所託,正忙著收拾多處新開的織雲坊分號。金三娘既迴了京師,歇息了兩日後,便去了任海在京師的府邸看了看,就算董璃不在,她也就當替董璃去看看了。
未曾想,任海倒是不在府裏,一個年輕的婦人親自將她迎了進去。
金三娘自是詫異,但她尚未知道任海已經再次娶親的消息,隻以為是任海府內某個人的妻室。因著這個猜想,三娘還誇讚了周淑玉一番,說她氣度倒是不像是小戶人家出身。
周淑玉知道金三娘是任海的貴客,不敢怠慢,又見金三娘似乎不知道她的身份,忙輕巧的說:「夫君不在府內,想來是在鋪子裏忙著呢,不知金小姐今日前來是所謂何事?」
金三娘唬了一跳,她再笨也聽懂了周淑玉的暗示,她這是在說她是任海的妻室。
金三娘眉頭微皺,雖然納妾本屬平常,但依她對任海和董璃二人的了解,這件事其中定是有蹊蹺啊。但是,任海若是不願,還能有誰逼他不成?
金三娘抿了口茶,淡淡道:「倒也無事,隻是剛迴京師,來看看任海在這邊可還順遂。」
周淑玉有心巴結金三娘,任海至今對她沒有什麽好臉色,若是金三娘願意在任海麵前誇她幾句的話,興許任海對她有所改觀也說不定。忙笑道:「多虧了金小姐的幫忙,夫君在這邊進展倒還是順利。不過夫君現下還在鋪子裏忙著,金小姐若是不趕時間,不如就在府裏用飯可好?到時候夫君迴來了,也好商討一下生意上的事兒。」
金三娘因著董璃的關係,並不喜麵前的女子,本想離開任府,明日去鋪子裏再找任海商討事情。但她畢竟是在商場混跡多年的人物,一看便知周淑玉是在有心討好於她,心下覺得奇怪,就算任海是在她手下做事,也不至於明顯的討好到這種地步吧?
這麽一想,三娘微微笑道:「也好,那倒是要麻煩任夫人去準備了。」
周淑玉聽三娘叫她任夫人,心裏樂開了花兒。在涼城府內的時候,下人們至多叫她二夫人,也絕不會直接叫她夫人。自打來了京師後,因著任海身旁並無其他女眷,跟來的那些個下人早已被周淑玉收買,開口閉口都是叫她夫人。任海初始有些不滿,但也不願意因著這種小事與周淑玉多費口舌,便也隨她去了。
周淑玉留下了三娘,忙又安排府內的小廝去通知任海,晚上要記得迴府用飯,並讓小廝告知任海金三娘正在府內做客。
任海得了通知,安排好諸般事宜後,就迴了府內。
金三娘此時正與周淑玉在閑話,不過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大多時候都是周淑玉在自說自話,金三娘偶爾接上一句,也好讓周淑玉繼續說下去,免得氣氛太過尷尬。
丫鬟進來稟報,說任海已經迴來了,剛去了書房,且說,待會兒會來院子這邊尋她們。
二人便繼續說話。
過了會子,換了身衣裳的任海到了涼亭,先與金三娘見了一禮,又寒暄了幾句。任海不想跟金三娘商討事情的時候,周淑玉在旁聽著,便打發她去準備晚宴,莫要丟了任府的麵子。
任海平日裏都不怎麽與周淑玉講話,難得這次竟然有事交給她做。雖然猜測這有可能是任海故意支開她,周淑玉還是心花怒放的領著小丫鬟前去準備晚宴。
周淑玉一走,金三娘便不高興再在任海麵前裝樣子,手中杯子隨意的摔在了桌子上,茶水四濺,冷著臉道:「任老闆果然是發了大財的人物,這連上京辦事兒,都隨身帶著妻室。倒是個會享齊人之福的人,著實是叫三娘佩服呢。」
任海知曉三娘與董璃的感情甚篤,這是在為她抱不平。
當初任府破落的時候,是董璃一力支撐了起來,如今任府重新煥發了生機,你任海倒是忙著納妾了?如果是純粹的納妾倒也罷了,偏生還納了個官家小姐,地位與董璃不分大小,這讓三娘實在是替董璃咽不下這口氣。
任海與金三娘相識多年,了解她的性子,自覺沒有在她麵前裝的必要,苦笑道:「三娘以為我願意嗎?」
金三娘早知其中有問題,不過也不好去問周淑玉,現下任海親口承認其中的確是存在問題,立馬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奇道:「難不成還是周大人硬塞給你的?你又有何非娶她不可的理由?」
任海畢竟是男子,哪裏有那閑心去跟金三娘婆婆媽**解釋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忙施展太極推手,轉移話題道:「景州那邊今日來了消息,已查出暗中指揮的人。」
金三娘埋怨的瞪了任海一眼,竟然給她來個避重就輕?也罷,到時候她找董璃問去,還不是一清二楚的事兒。當下也將周淑玉的事兒扔至一邊,專心商討起景州的事情來。
晚上迴去後,三娘便提筆給董璃寫了封信,讓她若是涼城那邊不忙,安排好人接手後,就速去京師一趟,至於什麽事情卻沒有說。
董璃擔心是任海出了事兒,寫家書報喜不報憂,況現在鋪子都有人接手,便打算應了三娘的邀請,去京師一趟。
不過,京師路途遙遠,再加上她已經有了身孕,此去隻怕一時半會兒迴不來,更有可能等孩子生下來以後,才迴涼城。
這麽長的時間不在涼城,董璃還是有很多放心不下的事兒。一個當然是兩家鋪子的後續發展,柳玉兒現在也算是出師了,鋪子裏又有幾個能幹的管事幫著,應該不成問題。隻是沒有她在,擴張地盤的目標卻是要暫時擱淺了。二個就是柳玉兒跟董宣明的婚事了。柳家老爺夫人有心難為董宣明,她擔心董宣明臨頭變卦,琢磨著還是趕緊幫著他們將這件事兒定下來,她也好放心離開涼城。
至於府裏麵,雖現在都是董璃掌家,但任薑氏持家多年,積威猶在,董璃倒也不擔心府裏能出什麽亂子。
細細琢磨了一番,董璃將所有的可能性都暫時想到了,便開始著手準備這些事情。
當天晚上,董璃便在一家人吃晚飯的時候,說了她要去京師一趟的事兒。
任薑氏自有少許的不滿,以為董璃是擔心任海與周淑玉在一起久了,日久生情,到時候把她這個髮妻忘了。她雖能理解董璃的心思,但也覺得董璃甚是小器了些,便道:「你現在都是雙身子的人了,去京師做什?況任海那邊自有淑玉伺候著,何勞你大費周章的跑過去。」
董璃也不惱,耐心將三娘來信的事兒講了一遍,又說了自個兒的顧慮。
這麽一說,任薑氏倒也蹙起了眉,聯想到年初任海消失許久,心下一慌。她自是覺得三娘沒理由無緣無故的讓董璃去京師一趟,因此也以為是任海那邊出了什麽事兒。無奈家裏就這麽幾口人,隻能讓董璃去跑一趟,也正好讓他們夫妻二人聚一聚。
這麽一想,任薑氏也無話了,算是默認了董璃去京師的行為。
任江作為小叔,自然更不會對董璃這個嫂嫂的行為進行幹涉。
安排好家裏,第二日一早,董璃便去了織雲坊,與張福說了她要去京師一趟,讓他在這段時間裏有事兒就去找柳玉兒決定,若是柳玉兒也拿不定主意的,就寫信於她,也可找任江商量。
張福自是應下,並保證會盡心盡力的經營織雲坊——
打滾求推薦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