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章闓之這麽說,王景行內心一喜,這老頭太懂年輕人了。
章雪晴聞言,說道:“剛好我要買幾本參考資料,爺爺,那我們出去啦。”
倆人手牽著手出了門,到了金陵大學附近的一家書店。
章雪晴輕車熟路地走向專業書籍區,眼睛在書架上快速掃過,仔細尋找著自己需要的書。
結完賬後,章雪晴對王景行說:“我聽同學說,倉巷有好多舊書店,裏麵經常能淘到一些很有年代感的書,咱們去看看唄。”
王景行對古玩和各類老物件本就有著濃厚的興趣,一聽這話,立刻來了興致:“好啊,去瞧瞧!”
倉巷隱匿在金陵老城區,離金陵大學很近。
喝了酒,王景行也不開車,倆人打了個車就過去。
街道不算寬敞,行人不多,幾家舊書店錯落分布在街道兩旁,裏麵擺放著幾個木質書架,上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舊書。
王景行和章雪晴走了兩家書店,都沒淘到什麽中意的書。
接著來到一家不起眼的舊書店,書店招牌上 “墨香舊書坊” 幾個字已有些褪色。
王景行推開門,店內空間不大,四周的書架上擺滿了書,中間還擺放著幾張堆滿書的桌子,顯得有些擁擠。
店內彌漫著一股陳舊紙張特有的氣息,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從發黃的線裝古籍到有些破損的平裝書,琳琅滿目。
滿屋的舊書,王景行以為店主應該是個老人,沒想到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看到有人進來,他抬起頭,微笑著打了個招唿:“隨便看看,有喜歡的盡管問。”
王景行在書架間緩緩踱步,目光仔細掃過每一本書的書脊。
這家店有點東西,舊書不少。
很多都是建國以前的線裝書。
王景行看到老板在最中心的位置,櫃子裏居然放了一本《康熙字典》。
厚重的函套,深褐色的布麵已然磨損,露出內裏泛黃的紙張。
想來是真品。
再往前,一本《民國通俗演義》讓他停下腳步。
封麵是民國時期特有的畫風,色彩雖已黯淡,卻難掩其獨特韻味,畫中人物栩栩如生。
王景行翻開書,油墨味與陳舊紙張的氣息混合在一起。
書中的故事從辛亥革命講起,文字半文半白,生動地描繪出軍閥混戰、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麵。
書中還穿插著不少黑白插圖,雖印刷粗糙,卻直觀地展現了當時的場景,如民國政府官員的合影、戰場的硝煙彌漫等,讓王景行仿若穿越迴那個動蕩的時代。
看了幾本,雖然有點意思,但王景行現在收藏的標準很高,沒有想買的打算。
正要離開,王景行在一個角落的書架底層,瞥見了一本被壓在幾本厚書之下的書很不一樣。
居然是一本牛皮書。
王景行蹲下身子,輕輕抽出那本書。
這本書采用上乘牛皮精心裝幀,封麵厚實且堅韌,呈現出古樸的米黃色,曆經歲月侵蝕,牛皮表麵微微泛出深棕的色澤,紋理清晰可見。
書脊處用粗實的黑色皮繩緊密裝訂,皮繩因長久摩挲而光滑發亮。
封麵上寫“山川異聞錄”五個大字,字體遒勁有力。
王景行翻開封麵,扉頁上寫著 “顧祖禹”三個字。
內心頓時覺得很是詫異。
這可是清初的古籍,正常來說,不可能保存得這麽好的。
要麽是假的,要麽這本書印刷之後,就一直被人精心保存。
顧祖禹是清初沿革地理學家和學者,時人尊稱他為宛溪先生。
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先祖顧野王著《輿地誌》,高祖顧大棟撰《九邊圖說》,曾祖顧文耀、父親顧柔謙都精於輿地之學。
在家庭學術氛圍的熏陶下,顧祖禹一生專注於史地研究,在沿革地理與軍事地理領域造詣極深。
他的著作《讀史方輿紀要》,內容廣博,考訂精詳,不僅係統梳理了曆代疆域變遷、山川形勢,還深入探討地理因素與軍事戰略的關係,是古代地理學名著,對後世學術研究影響深遠。
完全沒想到,顧祖禹還著有《山川異聞錄》這樣一本書。
再看內文,開篇便是一段對滇南石林的精彩描述:“石峰林立,形態各異,或如劍指蒼穹,或似仙女下凡,雲霧繚繞其間,仿若仙境。傳聞此地曾有仙人出沒,遺落仙石,化為石林” 。
這可是寶貝,而且內容很有意思。
王景行不禁被吸引,他從未在其他古籍中讀過如此生動且獨特的關於石林的記載。
他越看越入迷,書中都是對各地山川風貌、奇聞軼事的記錄。
王景行拿著書,走到櫃台前問道:“老板,這本書多少錢?”
老板看了看書,指了指王景行剛才站著的位置,“從那個架子上拿的嗎?”
“對啊,那個書架的最底層。”
那個書架底層的書是前些日子一個固定合作的收廢品的人拿來的,說是從一戶老宅清理出來的。
老板隻是大概看了一下,順手堆在角落,還沒仔細看過,一時間沒想好怎麽定價。
看是牛皮封麵的書,寫的也是一些地理風貌,想來是民國時期的書。
“這本書是牛皮封麵的,保存完好,看你也是個懂書的人,收你800吧。”
幾百塊錢,王景行都懶得還價,直接掃碼付款。
送章雪晴迴家,在樓下膩歪了一陣之後,迴到秦淮別院。
迫不及待地又翻開書讀了起來。
王景行越讀越覺得震撼,書中不僅有對山川美景的細致描繪,還穿插著各地的民間傳說,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緊密相連。
王景行越看越欣喜。
把書合上時,偶然發現牛皮封麵的邊緣有一處微微翹起。
看著翹起處,想著明天找人好好保養好。
沒想到一不留神透視進去,竟發現裏麵藏著一頁泛黃的古籍紙張。
王景行大吃一驚,憑借與古玩打交道的豐富經驗,王景行立刻意識到這張紙絕非尋常之物。
如果是普通的東西,不可能藏得這麽好。
王景行心想:難道是一張藏寶圖?
顧不得那麽多,王景行直接沿著翹起處,心翼翼地揭開牛皮,取出裏麵藏著的那張泛黃紙張。
章雪晴聞言,說道:“剛好我要買幾本參考資料,爺爺,那我們出去啦。”
倆人手牽著手出了門,到了金陵大學附近的一家書店。
章雪晴輕車熟路地走向專業書籍區,眼睛在書架上快速掃過,仔細尋找著自己需要的書。
結完賬後,章雪晴對王景行說:“我聽同學說,倉巷有好多舊書店,裏麵經常能淘到一些很有年代感的書,咱們去看看唄。”
王景行對古玩和各類老物件本就有著濃厚的興趣,一聽這話,立刻來了興致:“好啊,去瞧瞧!”
倉巷隱匿在金陵老城區,離金陵大學很近。
喝了酒,王景行也不開車,倆人打了個車就過去。
街道不算寬敞,行人不多,幾家舊書店錯落分布在街道兩旁,裏麵擺放著幾個木質書架,上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舊書。
王景行和章雪晴走了兩家書店,都沒淘到什麽中意的書。
接著來到一家不起眼的舊書店,書店招牌上 “墨香舊書坊” 幾個字已有些褪色。
王景行推開門,店內空間不大,四周的書架上擺滿了書,中間還擺放著幾張堆滿書的桌子,顯得有些擁擠。
店內彌漫著一股陳舊紙張特有的氣息,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從發黃的線裝古籍到有些破損的平裝書,琳琅滿目。
滿屋的舊書,王景行以為店主應該是個老人,沒想到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看到有人進來,他抬起頭,微笑著打了個招唿:“隨便看看,有喜歡的盡管問。”
王景行在書架間緩緩踱步,目光仔細掃過每一本書的書脊。
這家店有點東西,舊書不少。
很多都是建國以前的線裝書。
王景行看到老板在最中心的位置,櫃子裏居然放了一本《康熙字典》。
厚重的函套,深褐色的布麵已然磨損,露出內裏泛黃的紙張。
想來是真品。
再往前,一本《民國通俗演義》讓他停下腳步。
封麵是民國時期特有的畫風,色彩雖已黯淡,卻難掩其獨特韻味,畫中人物栩栩如生。
王景行翻開書,油墨味與陳舊紙張的氣息混合在一起。
書中的故事從辛亥革命講起,文字半文半白,生動地描繪出軍閥混戰、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麵。
書中還穿插著不少黑白插圖,雖印刷粗糙,卻直觀地展現了當時的場景,如民國政府官員的合影、戰場的硝煙彌漫等,讓王景行仿若穿越迴那個動蕩的時代。
看了幾本,雖然有點意思,但王景行現在收藏的標準很高,沒有想買的打算。
正要離開,王景行在一個角落的書架底層,瞥見了一本被壓在幾本厚書之下的書很不一樣。
居然是一本牛皮書。
王景行蹲下身子,輕輕抽出那本書。
這本書采用上乘牛皮精心裝幀,封麵厚實且堅韌,呈現出古樸的米黃色,曆經歲月侵蝕,牛皮表麵微微泛出深棕的色澤,紋理清晰可見。
書脊處用粗實的黑色皮繩緊密裝訂,皮繩因長久摩挲而光滑發亮。
封麵上寫“山川異聞錄”五個大字,字體遒勁有力。
王景行翻開封麵,扉頁上寫著 “顧祖禹”三個字。
內心頓時覺得很是詫異。
這可是清初的古籍,正常來說,不可能保存得這麽好的。
要麽是假的,要麽這本書印刷之後,就一直被人精心保存。
顧祖禹是清初沿革地理學家和學者,時人尊稱他為宛溪先生。
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先祖顧野王著《輿地誌》,高祖顧大棟撰《九邊圖說》,曾祖顧文耀、父親顧柔謙都精於輿地之學。
在家庭學術氛圍的熏陶下,顧祖禹一生專注於史地研究,在沿革地理與軍事地理領域造詣極深。
他的著作《讀史方輿紀要》,內容廣博,考訂精詳,不僅係統梳理了曆代疆域變遷、山川形勢,還深入探討地理因素與軍事戰略的關係,是古代地理學名著,對後世學術研究影響深遠。
完全沒想到,顧祖禹還著有《山川異聞錄》這樣一本書。
再看內文,開篇便是一段對滇南石林的精彩描述:“石峰林立,形態各異,或如劍指蒼穹,或似仙女下凡,雲霧繚繞其間,仿若仙境。傳聞此地曾有仙人出沒,遺落仙石,化為石林” 。
這可是寶貝,而且內容很有意思。
王景行不禁被吸引,他從未在其他古籍中讀過如此生動且獨特的關於石林的記載。
他越看越入迷,書中都是對各地山川風貌、奇聞軼事的記錄。
王景行拿著書,走到櫃台前問道:“老板,這本書多少錢?”
老板看了看書,指了指王景行剛才站著的位置,“從那個架子上拿的嗎?”
“對啊,那個書架的最底層。”
那個書架底層的書是前些日子一個固定合作的收廢品的人拿來的,說是從一戶老宅清理出來的。
老板隻是大概看了一下,順手堆在角落,還沒仔細看過,一時間沒想好怎麽定價。
看是牛皮封麵的書,寫的也是一些地理風貌,想來是民國時期的書。
“這本書是牛皮封麵的,保存完好,看你也是個懂書的人,收你800吧。”
幾百塊錢,王景行都懶得還價,直接掃碼付款。
送章雪晴迴家,在樓下膩歪了一陣之後,迴到秦淮別院。
迫不及待地又翻開書讀了起來。
王景行越讀越覺得震撼,書中不僅有對山川美景的細致描繪,還穿插著各地的民間傳說,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緊密相連。
王景行越看越欣喜。
把書合上時,偶然發現牛皮封麵的邊緣有一處微微翹起。
看著翹起處,想著明天找人好好保養好。
沒想到一不留神透視進去,竟發現裏麵藏著一頁泛黃的古籍紙張。
王景行大吃一驚,憑借與古玩打交道的豐富經驗,王景行立刻意識到這張紙絕非尋常之物。
如果是普通的東西,不可能藏得這麽好。
王景行心想:難道是一張藏寶圖?
顧不得那麽多,王景行直接沿著翹起處,心翼翼地揭開牛皮,取出裏麵藏著的那張泛黃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