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行迴到白鷺的時候,林文碩幾乎和他同步到高鐵站。


    這次跟著王景行到緬國又賺了一筆,林文碩已經完全沒有待在佛上的想法。


    本就不喜歡在他爸眼皮底下上班,賺錢之後老想著自己創個業。


    所以這次決定先溜出來再說。


    和王景行說先在白鷺玩,然後再跟去看看他在金陵的古玩店開得怎麽樣。


    王景行也有點迷糊,這胖子現在翅膀硬了,不肯迴去繼承家業。


    想想算了,反正林文碩也財富自由了,他想幹嘛就幹嘛吧。


    別皇帝不急太監急。


    他爹也不算老,大不了再練一個小號,迴頭給他搞個弟弟出來,到時候還有好戲看。


    也就不再管他。


    迴白鷺沒幾天,還真收到劉世傑寄過來的銀錠。


    王景行也不在意,隨手扔到儲藏室。


    然後緬國公盤中標的毛料也托運到白鷺。


    數量龐大的毛料把別墅地下室的超大儲藏室和酒窖堆得滿滿的。


    準備用於金陵古玩店開張以後賭石的毛料就隨意堆在地下一層。


    隨著高端翡翠新一輪價格的暴漲,這筆財富有多少,王景行自己都算不清楚,反正聽雨閣今年供貨沒什麽問題了。


    翡翠的事情告一段落,王景行便把精力集中到古玩店來。


    但約定的工期還沒到,古玩店還要些時日才能裝修好。


    孫甜甜也說正在全力趕製家具,但速度要服從質量,還得等些日子。


    王景行閑著沒事,便想到要為古玩店找一些好貨源。


    白瓷和建盞都在省內,趁著還有時間,王景行打算去找找貨源。


    便和林文碩一起,開車前往建陽縣。


    高速路上,林文碩說道:“我還真不太了解建盞,感覺現在好像不是很流行。”


    王景行:“那是你沒文化,宋代鬥茶了解一下。”


    宋代講究茶道,鬥茶之風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愛鬥茶。


    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鬥茶是士大夫階層和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情趣。


    鬥茶首先要將茶餅炙幹、捶碎,碾得極細。


    然後再入籮篩出茶末,茶盞事先預熱,將茶末調膏,沸水衝點,同時用筅攪透。


    盞中的茶呈懸浮的膠體狀態,泛起的湯花緊咬在茶盞四旁,迴旋不動,叫做咬盞。


    鬥茶特別需要技巧,水流順通,水量適度,落水點準確,攪拂得當,才能生出好看的浮沫,並且要做到“著盞無水痕”。


    如果出現茶水遊離,粘附盞壁的現象,或者湯花散褪,形成水痕,茶就鬥輸了。


    林文碩:“鬥茶我怎麽會不知道,一鬥湯色,湯色純白的贏,二鬥水痕,水痕出現晚的贏。”


    “如果湯與盞相接的地方露出水痕那就輸了。


    王景行翻了個白眼:“你既然知道鬥茶要驗水痕,那當然是黑色茶盞最能凸顯白色水痕了,黑釉瓷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建盞了。”


    黑釉瓷的製作曆史很悠久,但一直不被國人所喜愛,直到因鬥茶的興起而走向興盛,才把黑釉瓷的生產工藝和影響地位推向了曆史高峰。


    建盞可以說是為茶而生,幾乎都是口大底小,形如漏鬥,俗稱“鬥笠碗”, 口沿、腹部和底足的變化,具體可以分為束口、敞口、撇口和斂口四大類。


    束口盞為建窯獨創器型,舒展勻停,典雅大方,方便點茶,是建盞中最為經典的器型,目前收藏的珍品建盞多數都是深腹束口盞。


    林文碩問道:“古代這裏交通不發達,為什麽反而是這裏的建盞最有名。”


    王景行:“建窯黑瓷采用當地特有的原礦土,含鐵量很高,胎骨厚實堅硬,俗稱鐵胎。”


    “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除了利於茶湯保溫外,還可以吸附鈣鎂粒子,減少水的硬度,激發茶香,使茶變得柔軟甘醇,適合鬥茶的需求。”


    王景行繼續說道:“建盞按釉麵紋理可以分為兔毫、油滴及鷓鴣斑、烏金、曜變等斑紋,泛發出藍色、銀色、金色等效果。”


    “所以建盞在光照或者裝進茶水後,反射出不同的光芒,非常的炫彩,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非常絢麗,等你見到就明白為什麽建盞珍貴了。”


    林文碩問道:“那哪種紋理最好?”


    王景行:“兔毫盞花紋細密如兔毛,鷓鴣盞圓潤晶瑩像鷓鴣羽毛上白點,這兩種都是建盞中的珍品。”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你也是讀中文的,宋代文人墨客的名句中有不少都是稱頌這兩種建盞的,‘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兔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鬆風鳴雷兔毫霜’‘鷓鴣斑中吸春露’等等,不要說你都沒讀過啊。”


    林文碩恍然大悟:“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楊萬裏有一首送別詩中寫道過:鷓鴣碗麵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


    “當時書上解釋說是黑瓷、飲茶器,我也沒有深究,原來指的就是這個建盞啊。”


    王景行說道:“兔毫盞和鷓鴣盞還不是建盞中最珍貴的,最珍貴的是曜變盞。”


    “曜變盞內散布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可以發生曜變,折射出暈狀光斑,似真似幻,極其驚豔。”


    “不過曜變盞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而且曜變是偶然出現,非人力可為,據說在宋朝時要燒製幾十萬隻建盞才能得到一兩隻曜變盞,成品極為罕見。”


    林文碩問道:“既然建盞這麽厲害,怎麽現在提的人不多啊?”


    王景行解釋道:“元明時期,茶葉由團改散,鬥茶、點茶的風氣慢慢消退,青白瓷器逐漸代替了黑釉瓷器。”


    “建盞在經曆了宋朝的繁華之後,也開始慢慢走向衰落,明代工藝就已經失傳了。”


    林文碩:“既然明代就失傳了,現在怎麽又有建盞出現?工藝複原了嗎?”


    王景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建盞燒製技藝被複原,開始重新燒製,隨著技藝的不斷成熟和完善,仿宋兔毫盞、鷓鴣斑盞、油滴盞先後出爐,建盞才又慢慢活躍起來。”


    近幾年建盞市場越來越火,甚至作為國禮被贈予外國貴賓,精品建盞在古玩店還是有銷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透視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江並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