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9000公裏直徑,看不見的引力場,吸收著微觀上的宇宙物質正在遠去。
在接下來二十小時內,它會加速接近光。
而實際上被屏蔽的6號行星,依舊停留在恆星係外,位於宇宙空間物質空白通道之中。
羅祈收迴目光,6號行星依舊開啟各項屏蔽層。
不再出現宇宙可見光與不可見光中,就連引力影響範圍都被屏蔽,幾乎不與常規宇宙做出互動。
羅祈開始星球工廠計劃。
在橘星時代就有的設想。
如果不是係外文明入侵,可能他早已經打贏水藍星。
並且擁有規模化的行星工廠,達到文明擁星狀態。
行星工廠是文明進步才能建設的造物。
在6號行星上,每一座可以聯網的科技造物,構建出龐大行星網絡球。
行星網絡球組成的第二世界中,算力模擬中羅祈身形拔高十萬公裏高。
藍色複雜球形框架出現在他身前,整體直徑在6000公裏。
框架本身以方形柱為主,寬高在一公裏。
看到這個網絡球狀物,羅祈不由想到橘星時代。
當初在橘星上所設想的行星工廠,是不幹擾行星本身運行軌道,在安全的恆星係內進行一係列開發建設。
但事實告訴羅祈,在恆星係內的文明星球最容易挨打。
而現在他的科技技術,已經有能力脫離恆星發展。
如果以6號行星作為材料,直接建設原子核戰星。
按照物質公式轉換,原子核提煉百分之一體積比例,6號行星整顆星球被提煉後。
隻能獲得約80至90公裏直徑的球狀物。
但這幾十公裏的球狀物,卻占據整個星球99%原有質量,質量會達到45萬億億噸。
很誘人的原子核戰星計劃,但不是現在。
未知文明在星雲團某個角落,正磨刀霍霍。
機動型的行星,更符合未來隱藏發展。
羅祈計劃先在6號行星內部,搭建原子材料的行星框架。
龐大行星框架是行星工廠的骨骼,能夠為一切行動提供最關鍵支撐。
以行星框架作為星體支撐,搭設各種儀器設備,以及重要的能源輸送管道。
建設完成後,最好情況是能支持超光速航行。
而工廠所在位置,就是這些巨型框架空間。
哪怕是最外圍的框架,都有長寬高20公裏。
而在行星框架內部,每層還預留有大型運輸通道。
在1000公裏下的中心層,還有長寬高50公裏的框架空間。
最靠近中心的框架空間最小,僅有三公裏長寬高。
在未來,每一個方框空間都可以自定義。
可以是一座超級工廠,或者是研究中心。
這個6000公裏直徑行星框架中心,還會預留2500公裏長,100公裏直徑的圓柱形通道。
作為未來建設超級殲星級主炮所需。
而中心內部直徑1000公裏區域,用作超大型行星熔爐核心。
為整個行星工廠,提供全部能源。
將6號行星改造成一個超大型,集攻擊、防禦、研究、建設、移動於一體的行星工廠。
也可以稱為行星級戰艦。
行星框架將是骨骼,源能將是血液,行星級熔爐將是心髒,無數算力中心構造成大腦……
龐大的建築圖被羅祈確定,任務下發到各個算力中心。
在6號星球表麵上,分布的數千座大型算力中心開始調控。
調動聯合分子機器人,進行可控核聚變擴散電場建設。
以可控核聚變能源站為中心,搭設無線放電裝置。
它們會將能源散播在空間磁場中,為分子機器人提供充足能源。
在星球表麵黑暗中,無數的霧氣浮現。
霧氣中出現長條狀,三厘米粗的金屬觸手。
它們一頭紮入地下,飛快的進入地殼之中。
探頭的一端直接分解行星物質,提煉出原子材料儲備。
在深入地下1500公裏後,分子機器人們展開預設通道構建。
使用行星物質轉化的原子材料,建設行星框架。
6號行星核心並不像水藍星那般活躍,它是一顆死掉的行星。
行星框架任務進度:0.0000000001%
“超級工程的建設,不會耽擱艦隊建設,以及研究中心的研究任務……”
“現有的技術雖然還可以升級,但已經被卡在高能宇宙這塊區域。空間和緯度這兩方麵,可沒有作業抄啊……”
羅祈在第二世界中感歎著,開始對超光速探測以及超光速攻擊,做出研究。
在這兩個技術方向上,超光速探測距離未能達到百光年。
而超光速攻擊手段,羅祈就完全沒有。
對於電磁力轉引力體係的利用,目前已知的也隻有牽引器,以及摧毀水藍星文明的攻擊方式。
白色閃光。
另外超大型行星級熔爐,也需要重新構建模擬數據。
現有電裝置釋放的磁力場強度,無法發揮行星級動力爐完整優勢。
羅祈準備走引力源,以及電磁力場兩條路並進,盡可能壓榨行星動力爐潛力。
行星框架建設,至少需要9000個小時。
羅祈可以在這段時間之中,完善對行文明技術優化。
源能3.0版本研究開發,對微觀粒子研究繼續……各個實驗項目,在行星網絡球中刷新。
地表上的飛行建設者們,繼續建設任務。
增加的穹鯨建設者,瘋狂建設第四代戰艦。
……
研究日誌報告。
9963座高能宇宙區域研究中心,持續對高能宇宙獲取數據。
……
研究日誌報告。
1119號實驗室取得新進展……
實驗裝置能夠以釋放高能量,超高頻率的方式進入高能區域。
停駐時間達到1秒。
而就是這一秒的時間,羅祈卻觀察到難以想象的畫麵。
黑暗背景中,無數不動光點,以及一些有著光暈的光點。
五分之四研究中心,立刻開始借住已有數據,重新進行實驗。
10個小時後,各個實驗室取得高能區域相應研究結論……
研究日誌報告。
研究中心製造出新儀器,5米直徑球形觀測設備。
它自備反物質能源發生器,裝載二十千克反物質。
一旦發生反物質泄露,整顆6號星球都會化作璀璨光源。
1119號研究中心實驗室內一片漆黑,磁場塑造的特殊屏蔽牆,隔絕一切幹擾源。
就連引力都不存在這個房間內,更沒有任何檢測儀對準這個實驗室。
球形儀器啟動,它瞬間消失在實驗室內中。
很快專用通訊頻道傳來觀察數據。
羅祈接受數據並將數據返還。
超高頻電磁波能夠無限延展,但這個世界中就像是沒有物質。
它們不接受也不反彈電磁波。
所觀察到亮點是一厘米球狀,時而散發的光亮度高,時而散發的光亮度低。
而這並不是它本身在發光。
在這個世界中,引力像是個過客。
無法對這個區域內的物體產生約束。
但羅祈知道,隻是自己還沒有找對方法……
在接下來二十小時內,它會加速接近光。
而實際上被屏蔽的6號行星,依舊停留在恆星係外,位於宇宙空間物質空白通道之中。
羅祈收迴目光,6號行星依舊開啟各項屏蔽層。
不再出現宇宙可見光與不可見光中,就連引力影響範圍都被屏蔽,幾乎不與常規宇宙做出互動。
羅祈開始星球工廠計劃。
在橘星時代就有的設想。
如果不是係外文明入侵,可能他早已經打贏水藍星。
並且擁有規模化的行星工廠,達到文明擁星狀態。
行星工廠是文明進步才能建設的造物。
在6號行星上,每一座可以聯網的科技造物,構建出龐大行星網絡球。
行星網絡球組成的第二世界中,算力模擬中羅祈身形拔高十萬公裏高。
藍色複雜球形框架出現在他身前,整體直徑在6000公裏。
框架本身以方形柱為主,寬高在一公裏。
看到這個網絡球狀物,羅祈不由想到橘星時代。
當初在橘星上所設想的行星工廠,是不幹擾行星本身運行軌道,在安全的恆星係內進行一係列開發建設。
但事實告訴羅祈,在恆星係內的文明星球最容易挨打。
而現在他的科技技術,已經有能力脫離恆星發展。
如果以6號行星作為材料,直接建設原子核戰星。
按照物質公式轉換,原子核提煉百分之一體積比例,6號行星整顆星球被提煉後。
隻能獲得約80至90公裏直徑的球狀物。
但這幾十公裏的球狀物,卻占據整個星球99%原有質量,質量會達到45萬億億噸。
很誘人的原子核戰星計劃,但不是現在。
未知文明在星雲團某個角落,正磨刀霍霍。
機動型的行星,更符合未來隱藏發展。
羅祈計劃先在6號行星內部,搭建原子材料的行星框架。
龐大行星框架是行星工廠的骨骼,能夠為一切行動提供最關鍵支撐。
以行星框架作為星體支撐,搭設各種儀器設備,以及重要的能源輸送管道。
建設完成後,最好情況是能支持超光速航行。
而工廠所在位置,就是這些巨型框架空間。
哪怕是最外圍的框架,都有長寬高20公裏。
而在行星框架內部,每層還預留有大型運輸通道。
在1000公裏下的中心層,還有長寬高50公裏的框架空間。
最靠近中心的框架空間最小,僅有三公裏長寬高。
在未來,每一個方框空間都可以自定義。
可以是一座超級工廠,或者是研究中心。
這個6000公裏直徑行星框架中心,還會預留2500公裏長,100公裏直徑的圓柱形通道。
作為未來建設超級殲星級主炮所需。
而中心內部直徑1000公裏區域,用作超大型行星熔爐核心。
為整個行星工廠,提供全部能源。
將6號行星改造成一個超大型,集攻擊、防禦、研究、建設、移動於一體的行星工廠。
也可以稱為行星級戰艦。
行星框架將是骨骼,源能將是血液,行星級熔爐將是心髒,無數算力中心構造成大腦……
龐大的建築圖被羅祈確定,任務下發到各個算力中心。
在6號星球表麵上,分布的數千座大型算力中心開始調控。
調動聯合分子機器人,進行可控核聚變擴散電場建設。
以可控核聚變能源站為中心,搭設無線放電裝置。
它們會將能源散播在空間磁場中,為分子機器人提供充足能源。
在星球表麵黑暗中,無數的霧氣浮現。
霧氣中出現長條狀,三厘米粗的金屬觸手。
它們一頭紮入地下,飛快的進入地殼之中。
探頭的一端直接分解行星物質,提煉出原子材料儲備。
在深入地下1500公裏後,分子機器人們展開預設通道構建。
使用行星物質轉化的原子材料,建設行星框架。
6號行星核心並不像水藍星那般活躍,它是一顆死掉的行星。
行星框架任務進度:0.0000000001%
“超級工程的建設,不會耽擱艦隊建設,以及研究中心的研究任務……”
“現有的技術雖然還可以升級,但已經被卡在高能宇宙這塊區域。空間和緯度這兩方麵,可沒有作業抄啊……”
羅祈在第二世界中感歎著,開始對超光速探測以及超光速攻擊,做出研究。
在這兩個技術方向上,超光速探測距離未能達到百光年。
而超光速攻擊手段,羅祈就完全沒有。
對於電磁力轉引力體係的利用,目前已知的也隻有牽引器,以及摧毀水藍星文明的攻擊方式。
白色閃光。
另外超大型行星級熔爐,也需要重新構建模擬數據。
現有電裝置釋放的磁力場強度,無法發揮行星級動力爐完整優勢。
羅祈準備走引力源,以及電磁力場兩條路並進,盡可能壓榨行星動力爐潛力。
行星框架建設,至少需要9000個小時。
羅祈可以在這段時間之中,完善對行文明技術優化。
源能3.0版本研究開發,對微觀粒子研究繼續……各個實驗項目,在行星網絡球中刷新。
地表上的飛行建設者們,繼續建設任務。
增加的穹鯨建設者,瘋狂建設第四代戰艦。
……
研究日誌報告。
9963座高能宇宙區域研究中心,持續對高能宇宙獲取數據。
……
研究日誌報告。
1119號實驗室取得新進展……
實驗裝置能夠以釋放高能量,超高頻率的方式進入高能區域。
停駐時間達到1秒。
而就是這一秒的時間,羅祈卻觀察到難以想象的畫麵。
黑暗背景中,無數不動光點,以及一些有著光暈的光點。
五分之四研究中心,立刻開始借住已有數據,重新進行實驗。
10個小時後,各個實驗室取得高能區域相應研究結論……
研究日誌報告。
研究中心製造出新儀器,5米直徑球形觀測設備。
它自備反物質能源發生器,裝載二十千克反物質。
一旦發生反物質泄露,整顆6號星球都會化作璀璨光源。
1119號研究中心實驗室內一片漆黑,磁場塑造的特殊屏蔽牆,隔絕一切幹擾源。
就連引力都不存在這個房間內,更沒有任何檢測儀對準這個實驗室。
球形儀器啟動,它瞬間消失在實驗室內中。
很快專用通訊頻道傳來觀察數據。
羅祈接受數據並將數據返還。
超高頻電磁波能夠無限延展,但這個世界中就像是沒有物質。
它們不接受也不反彈電磁波。
所觀察到亮點是一厘米球狀,時而散發的光亮度高,時而散發的光亮度低。
而這並不是它本身在發光。
在這個世界中,引力像是個過客。
無法對這個區域內的物體產生約束。
但羅祈知道,隻是自己還沒有找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