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站的建設能夠保證1號工廠全部用電器,無論黑夜白天都可以投入生產。


    如果換成人力就是三班輪倒滿足生產力那種,這同時也為新建立工廠用電提前做好鋪墊。


    畢竟整個橘星的基礎都是在電力之上進行發展的。


    蓄電站準備建立在基地的南方,1號工廠開始全力滿足電池生產,材料滿足情況下流水線每個小時能為羅祈增加50塊高能電池。


    運輸車開始搬運製造出來的簡陋電池,它們甚至沒有噴塗外表,就是棕色的一塊磚似的模樣。


    而機械車則負責卸貨並並聯導線,將電池堆積成規則長方體,因為生產力不足,第一座蓄電站目前隻能暴露在空氣之中。


    不過橘星的好處顯而易見,沒有流動的液態水資源,也沒有極端的天氣。


    而人類在設計電池的時候就已經有考慮到晝夜溫差,這種電池經得住考驗。


    電池們一塊塊的壘砌成一座大的長方體,並聯的接頭接上超導限,在放入電池上外表預留的一個小凹槽內。


    斯特恩德兩頭轉,蓄電戰和太陽能電站都需要他完成機械車無法完成的工作。


    畢竟是個工具人。


    當不分晝夜的將高能電池生產到2500塊,光能板4000塊,羅祈就暫停光能板的生產。


    讓1號生產線更換生產項目詳情,生產同樣為板塊狀的牆壁模塊,作為能源站保護牆壁。


    羅祈也將另一台運輸車改裝成采礦車,滿足基地漸漸擴大的原材料需求。


    同時他也開始擴增鋼鐵產能,新建設兩座全新的電磁熔爐,這樣羅祈就有共計三座電磁熔爐,將鋼鐵提升到日產1噸。


    建議的機械零件、基礎的電子電路板、高能電池、三條流水線正常運轉。


    經過前期半個月的發展,這也終於具備羅祈想要的工業全方位升級條件。


    他化身工程師連夜進行工廠工業設計升級,首先解決大型零件和通用型零件的問題。


    通用性這個問題在地球的二戰時期,德國軍隊就已經給世界展示了一番。


    而羅祈這邊就更加簡單,因為所有的東西都需要自己設計內部生產,在橘星這個地方不存在著代工的問題。


    這也保證了所有生產出來的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進行相互替換,這也能減小基地維修生產後勤的壓力,能迴收的就迴收利用。


    新的的機械臂被設計出來。


    但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基地目前的生產方式,羅祈還是使用的倒模外加電磁場衝擊,一個生產零件的整體,一個負責零件的表麵光潔度。


    而現在要輪到大批量的零件生產了,金屬零件再用倒模的形式已經不合適。


    羅祈準備設計新的一體式高精密衝壓工藝。


    這種工藝前世的祖國並未掌握,能熟練吃這種技術福利的就是美利堅及一些先進國家。


    這種工藝要將金屬鑄造件一次性衝壓成符合標準要求的零部件,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汽車零部件、飛機零部件、導彈頭和部件等金屬零件。


    高精密零件衝壓在生產加工的領域上有著超天然的優勢,也是智械想要快速擴張生產力要攻克的一個難題。


    想一想原材料流入流水線,哢嚓一聲就成了可用的零件,這樣的製造速度得有多恐怖。


    而羅祈的優勢也是有的,他本身就是超級計算機,推演數據進行模擬在配合現實基礎的論證。


    很快他生產出一個小型千噸的衝壓機,雖然不及什麽高精密度衝壓,但生產出來的零件也符合使用標準。


    有了這台衝壓機過後,新的機械零件飛快的從生產線上流下。


    在羅祈操控著機械車篩選最合適的零件進行裝配安裝,將工廠內部的生產線升級為真正的精密流水線。


    它們有著完整的矽凝膠傳輸帶,兩邊也有著全新的統一製式機械臂。


    粗糙的電路板和電子元件組成信號交換器、新的步進電機、矽製外殼……


    電磁熔爐源源不斷運作,大量金屬被冶煉成鐵水,流入高精度模具形成大體模具,隨後進入高精密度衝壓……


    整個一號工廠內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的一天早上,斯特恩德就被羅祈放養。


    羅祈告知他暫時沒有項目任務需要他幫助。


    自此以後斯特恩德更多被用以維修維護。


    上午,1號工廠內部完成第一次全麵升級完畢,就連那座老式的電磁熔爐都被迴爐重造。


    日誌庫記載第一次工廠升級信息:升級日誌編號紅0001。


    1號工廠內生產線上滿是全新自動化設備,數十條金屬臂被羅祈精準操控,就像金屬觸手叢林。


    這些機械臂完全自主製造,運行精度誤差在1個毫米,以目前生產力來說是足夠用的。


    配合羅祈實時誤差補償,再一次提高1號工廠生產能力!


    直接進入28小時無腦循環輕工廠。


    新生產線生產的設備,精度已經滿足目前建設要求。


    羅祈準備建立新的生產線,生產具備自主移動的工程機器人。


    用機器人來代替機械車,成為逐漸狹窄流,1號工廠水線之間的維護員。


    設計圖開始在羅祈,那瘋狂湧動電能的腦子裏構造。


    智慧的火花和科學技術開始碰撞。


    t-1型工程機器人生產線做好準備。


    開始生產機器人……


    機械部件製造,機器人的身軀。


    電路板是機器人數據處理至關重要的一環,機器人身上的電子元件感應器就相當於人類的皮膚。


    而信號交換機機製是機器人的控製終端,羅祈能夠從基地信號模塊中發射電磁波,電磁波被接收後由機器人體內信號交換機產生電信號,由此來遙控機器人行動。


    就跟玩遙控車差不多。


    1號工廠內部生產線改造完畢進入生產模式。


    第一台仿人形機器人主要軀體飛快的由零件組成鋼鐵之軀,這裏隻有著一個主要的類人軀幹,鋼鐵軀幹內又被填塞入各種零件。


    很快它的手和它的腳在其他生產線上完成,統一的進行組裝拚接,隨後安裝上從舊基地收藏的攝像頭腦袋,它這才有了一點人的模樣。


    第一台機器人在流水線上被接入電源,那打開的胸膛下矽製電路板上金屬絲開始通電。


    它蘇醒了,電在它體內流動如血液帶去活力,這台機器人被天花板上機械臂提著後背掛放在地麵上。


    牆壁上來自新基地的wifi,源源不斷的散發著羅祈的控製指令。


    【開始建立無線信號波】


    【開始檢查基礎運行數據】


    【啟動】


    機器人抬起頭來,一顆腦袋上頂著槍式攝像頭腦袋,攝像頭上紅色光點開始閃亮著!


    這顆攝像頭還是來自舊基地拆卸物,裏麵的光學信號轉電信號模塊新基地目前並沒有辦法生產。


    【建立同步視野傳輸】


    【信號實時迴饋開始】


    機器人邁開了它的第一步,又邁開第二步。


    它緩慢的像是熟悉這副身體,抬起手邁開步,從生澀到流暢。


    身披矽製銀灰色外殼,它雙腿直立站在已有些老舊的機械車前,就仿佛宣告新時代的來臨。


    它們有點像是前生遊戲【泰坦隕落2】中的小黃工程機器人,瘦瘦的四肢方頭方腦。


    羅祈足足生產20台機器人,代替機械車和斯特恩德,投入輕型工廠的各個角落。


    它們是羅祈在現實世界的投影,不知疲憊協助著自動化生產線,為整個橘星基地添磚加瓦。


    第34天降臨


    而這個時候整個區域的文明體係現實科技水平,也才到地球文明1960年左右,有著初步的流水線工業生產力。


    雖然自動機械臂看起來很高級,可那都是羅祈分出計算力去主動操控,乃至於誤差補償。


    它們離開羅祈的遙控,就會直接停擺。


    看似行動自如的機器人,也僅僅是個聽話的提線傀儡。


    不過這傀儡線變成了電磁波信號。


    這裏的主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幕後操作一切的羅祈。


    能源站具備2500塊能量電池,分為3個新的電站,至少炸一個還有另外兩個。


    伴隨著生產線越發磨合,采礦力量不能在滿足生產任務。


    基地對金屬消耗非常高,需要建立新的設備進行新工廠準備。


    巔峰時期日產2噸的鋼鐵產量,讓羅祈躁動的心按捺不住。


    采礦車畢竟是運輸車改造,它固定的模塊已經不足支持新改造。


    按照計劃他將綜合作坊中的金屬熔爐獨立出來,準備成立獨立的鋼鐵生產工廠。


    於是第1個鋼鐵生產廠房開始搭建。


    同時在1號工廠內新建1條生產線,專門生產硬度高的矽製模板和構架,用以搭建新鋼鐵廠房。


    廢墟分類垃圾中淘寶的斯特恩德,給自己找到一具天文望遠鏡。


    他已經有三天沒觸碰過工作,他在利用這具天文望遠鏡窺探無盡的深空,窺探水藍星的方向。


    在那裏有他的家人,有他的牽掛和一切,人類從來就不是喜歡孤單的生命。


    就在他打量著黑色星空的時候,1號工程機器人出現在他身邊。


    “斯特恩德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樹炒肉的施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樹炒肉的施令並收藏流浪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