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叩頭告退,失魂落魄的往宮外走去,腦海裏還在一遍又一遍的迴放剛剛禦書房的對話。
朕隻問自己,這個事兒對我大梁的長治久安是否有利?對我大梁的百姓是否有利?
如果能讓大梁長治久安,能讓百姓幸福安康,朕不介意殺人。
你是願意站在朕的一邊,跟朕一起開創一個偉大的盛世?
還是要阻礙朕的政策,讓大梁這駕破車在泥濘中越陷越深?
他走出皇宮,坐上了等候在宮外的自家轎子,迴頭再望一眼皇宮禦書房的方向,心中說道:“皇上,微臣決定追隨你,跟你一起創造一個偉大的盛世!”
張儉走後,刑部尚書魏一鳴和大理寺卿王永吉一起進入禦書房。
“臣魏一鳴、臣王永吉叩見皇上。”兩人下跪行禮。
皇上指了指對麵的兩個繡凳:“坐吧。兩位都是我大梁刑律方麵的專家,今天請你們過來,是有幾個案子,你們看看應該怎麽判啊?”
兩人同時一愣,皇上這是鬧哪一出啊?難道是哪一個案子有問題,被皇上抓住了?
“微臣對大梁的各種法律算是比較了解,皇上請問。”
皇上翻了翻手上厚厚的一摞卷宗,笑道:“案子有點多,朕就隨便說兩個吧。”
他抽出一個卷宗,大概掃了一眼,說道:
“前年,有一個貴族公子,當街騎馬狂奔,撞死一個平民,案件事實清楚,人證物證俱在。魏一鳴,你覺得這個貴族公子應該判什麽罪啊?”
王永吉一聽到這個案子,頓時麵如死灰,呆在當場。
魏一鳴說:“皇上,這個案子很簡單,那個貴族公子應該判死刑,還應支付死者的喪葬費用。”
皇上接著說:“這個案子最後到了大理寺後,案件經過中,撞死改成撞傷,賠了一筆銀子結案。”
皇上看了看呆若木雞的王永吉,接著說:
“案發之後的第二天晚上,那個肇事者的父親跟負責此案的官員,在福春酒樓二樓房間吃飯。那個官員走的時候,馬車上多了一箱黃金。”
王永吉再也支持不住,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住磕頭。
皇上又翻了翻手裏的卷宗:“這兩年的時間,類似的案子有好幾個,算了,朕也不念了。王永吉,這都是你大理寺的案子,你帶迴去看看吧。”
說著,他把一摞卷宗丟在王永吉麵前。
王永吉的腦袋在地上砰砰磕頭,殷紅的血液從額頭流到臉上,看起來有點恐怖。
“皇上,微臣死罪,求皇上開恩!”
皇上沒有理他,繼續拿出另一摞卷宗,說道:
“揚州一個七十歲的鄉紳,看上了街上豆腐鋪子老板的閨女,要強娶那閨女做小妾,閨女的父母不準,被那鄉紳的家丁活活打死。”
魏一鳴是揚州人,所以,一聽到“揚州”和“七十歲的鄉紳”這幾個關鍵詞後,心裏撲通撲通直跳。
皇上斜眼瞄了他一眼,見他沒有什麽明顯動作,繼續念道:“去年五月,那個揚州鄉紳的馬車行駛在大街上,家丁嫌一個孩子擋住了路,當街把那個孩子打得奄奄一息。”
魏一鳴的眼皮直跳,如果他猜得不錯,那個揚州鄉紳肯定說的是他父親,而這一摞卷宗都是他們家族為禍鄉裏的材料。
他也撲通一聲跪下來,重重磕了幾個頭,卻沒說話。因為皇上沒點名,他也存在一絲僥幸的心理。
皇上把這一摞卷宗丟在他的麵前,冷聲說:“刑部尚書,你把這些卷宗拿迴去吧,看看這些案子該怎麽判啊?”
魏一鳴又重重磕頭。
“好了,都起來吧。”皇上又換了一個輕鬆的語氣:“今天也不是專門討論案子的,是有幾件事是要通知兩位一聲。”
“第一件事,整個戶部是貪汙腐敗的重災區,禦史台這些年純粹是爛透了,所以,朕決定端了戶部和禦史台。”
兩人大吃一驚,皇上不動則已,一動就要把兩個部門全部連鍋端。
“刑部上下遵皇上聖旨,馬上去辦。”
“大理寺全力協助。”
雖然不知道皇上究竟要怎麽辦,但不管怎樣,皇上這個時候找他們,而且那麽多把柄在皇上手裏,別的都不重要,表忠心最重要。
皇上搖搖頭:“第二件事,朕成立了一個機構,一個隻聽命於朕的機構,名叫錦衣衛,戶部和禦史台的事情由他們全權負責,你們不用插手。”
“錦衣衛一是負責朕的貼身護衛,二是監察文武百官,並擁有獨立的逮捕、審訊和判決權,辦案不受三司幹擾。”
兩人大驚失色,難怪這麽隱秘的事情皇上知道得這麽清楚,原來皇上早就有一支強大的情報機構。而且,皇上的意思就是要用錦衣衛監察百官,而且不受百官監督。
反對?那萬萬不行,自己全家的命都被皇上捏在手裏呢。
“第三,朕將全麵推廣科舉製度,為大梁選拔人才。這事兒與你們無關,朕隻是通知你們一聲。”
看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兩人,皇上笑了,把他倆扶了起來。
“朕之所以跟兩位說這些,就是看在你們辦事勤勉,也有能力,給你們一次機會。之前的事朕不再追究,之後就看你們的表現。下去吧。”
兩人大喜,如釋重負,再次磕頭:“罪臣謝皇上隆恩,誓死效忠皇上。”
兩人告退出去,工部尚書崔岩進來。
見禮落座之後,皇上開門見山地說:“崔岩,太上皇不去儋州了,儋州的行宮不用建了。京城的行宮盡快建好。”
“是,微臣一定竭盡全力,盡快完成。”
皇上又問:“通濟渠的事兒勘察得怎麽樣了?”
“迴皇上,已勘測完畢,工程並不是特別複雜,完全可以達到皇上的要求,疏通之後,大型樓船可以從京城經過通濟渠,再經過淮河,從邗溝直達江南。”
“你知道修這條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麽嗎?”
崔岩想了想:“微臣覺得,可能是這樣幾個目的:一是江南的糧食、布匹等可以很方便經濟的運到京城。二是儋州工坊的化肥等物品可以更方便地運往大梁各地。三是讓整個大梁的各種經濟活動能快速繁榮起來。”
“不錯,你還是很有遠見的。”皇上接著笑道:“恐怕現在很多人已經在說,朕是為了迴儋州方便而勞民傷財吧。”
崔岩笑著說:“皇上深謀遠慮,豈是某些小人物可以置喙的。如果儋州工坊的一部分東西可以在京城生產,這條運河的意義就更大了。”
皇上笑道:“早就知道你惦記這儋州工坊呢,把運河趕快搞好,就在京城再建一個更大的工坊。”
崔岩大喜:“到時微臣請求辭去工部尚書職務,專門負責工坊的生產。”
皇上笑著說:“別,崔岩,你知道儋州工坊的負責人是誰嗎?”
“是卓,卓大人。”
“是卓公公,你不希望到時別人叫你崔公公吧?”
崔岩下意識就想去捂大腿,尷尬地說:“那臣還是當工部尚書吧。”
朕隻問自己,這個事兒對我大梁的長治久安是否有利?對我大梁的百姓是否有利?
如果能讓大梁長治久安,能讓百姓幸福安康,朕不介意殺人。
你是願意站在朕的一邊,跟朕一起開創一個偉大的盛世?
還是要阻礙朕的政策,讓大梁這駕破車在泥濘中越陷越深?
他走出皇宮,坐上了等候在宮外的自家轎子,迴頭再望一眼皇宮禦書房的方向,心中說道:“皇上,微臣決定追隨你,跟你一起創造一個偉大的盛世!”
張儉走後,刑部尚書魏一鳴和大理寺卿王永吉一起進入禦書房。
“臣魏一鳴、臣王永吉叩見皇上。”兩人下跪行禮。
皇上指了指對麵的兩個繡凳:“坐吧。兩位都是我大梁刑律方麵的專家,今天請你們過來,是有幾個案子,你們看看應該怎麽判啊?”
兩人同時一愣,皇上這是鬧哪一出啊?難道是哪一個案子有問題,被皇上抓住了?
“微臣對大梁的各種法律算是比較了解,皇上請問。”
皇上翻了翻手上厚厚的一摞卷宗,笑道:“案子有點多,朕就隨便說兩個吧。”
他抽出一個卷宗,大概掃了一眼,說道:
“前年,有一個貴族公子,當街騎馬狂奔,撞死一個平民,案件事實清楚,人證物證俱在。魏一鳴,你覺得這個貴族公子應該判什麽罪啊?”
王永吉一聽到這個案子,頓時麵如死灰,呆在當場。
魏一鳴說:“皇上,這個案子很簡單,那個貴族公子應該判死刑,還應支付死者的喪葬費用。”
皇上接著說:“這個案子最後到了大理寺後,案件經過中,撞死改成撞傷,賠了一筆銀子結案。”
皇上看了看呆若木雞的王永吉,接著說:
“案發之後的第二天晚上,那個肇事者的父親跟負責此案的官員,在福春酒樓二樓房間吃飯。那個官員走的時候,馬車上多了一箱黃金。”
王永吉再也支持不住,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住磕頭。
皇上又翻了翻手裏的卷宗:“這兩年的時間,類似的案子有好幾個,算了,朕也不念了。王永吉,這都是你大理寺的案子,你帶迴去看看吧。”
說著,他把一摞卷宗丟在王永吉麵前。
王永吉的腦袋在地上砰砰磕頭,殷紅的血液從額頭流到臉上,看起來有點恐怖。
“皇上,微臣死罪,求皇上開恩!”
皇上沒有理他,繼續拿出另一摞卷宗,說道:
“揚州一個七十歲的鄉紳,看上了街上豆腐鋪子老板的閨女,要強娶那閨女做小妾,閨女的父母不準,被那鄉紳的家丁活活打死。”
魏一鳴是揚州人,所以,一聽到“揚州”和“七十歲的鄉紳”這幾個關鍵詞後,心裏撲通撲通直跳。
皇上斜眼瞄了他一眼,見他沒有什麽明顯動作,繼續念道:“去年五月,那個揚州鄉紳的馬車行駛在大街上,家丁嫌一個孩子擋住了路,當街把那個孩子打得奄奄一息。”
魏一鳴的眼皮直跳,如果他猜得不錯,那個揚州鄉紳肯定說的是他父親,而這一摞卷宗都是他們家族為禍鄉裏的材料。
他也撲通一聲跪下來,重重磕了幾個頭,卻沒說話。因為皇上沒點名,他也存在一絲僥幸的心理。
皇上把這一摞卷宗丟在他的麵前,冷聲說:“刑部尚書,你把這些卷宗拿迴去吧,看看這些案子該怎麽判啊?”
魏一鳴又重重磕頭。
“好了,都起來吧。”皇上又換了一個輕鬆的語氣:“今天也不是專門討論案子的,是有幾件事是要通知兩位一聲。”
“第一件事,整個戶部是貪汙腐敗的重災區,禦史台這些年純粹是爛透了,所以,朕決定端了戶部和禦史台。”
兩人大吃一驚,皇上不動則已,一動就要把兩個部門全部連鍋端。
“刑部上下遵皇上聖旨,馬上去辦。”
“大理寺全力協助。”
雖然不知道皇上究竟要怎麽辦,但不管怎樣,皇上這個時候找他們,而且那麽多把柄在皇上手裏,別的都不重要,表忠心最重要。
皇上搖搖頭:“第二件事,朕成立了一個機構,一個隻聽命於朕的機構,名叫錦衣衛,戶部和禦史台的事情由他們全權負責,你們不用插手。”
“錦衣衛一是負責朕的貼身護衛,二是監察文武百官,並擁有獨立的逮捕、審訊和判決權,辦案不受三司幹擾。”
兩人大驚失色,難怪這麽隱秘的事情皇上知道得這麽清楚,原來皇上早就有一支強大的情報機構。而且,皇上的意思就是要用錦衣衛監察百官,而且不受百官監督。
反對?那萬萬不行,自己全家的命都被皇上捏在手裏呢。
“第三,朕將全麵推廣科舉製度,為大梁選拔人才。這事兒與你們無關,朕隻是通知你們一聲。”
看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兩人,皇上笑了,把他倆扶了起來。
“朕之所以跟兩位說這些,就是看在你們辦事勤勉,也有能力,給你們一次機會。之前的事朕不再追究,之後就看你們的表現。下去吧。”
兩人大喜,如釋重負,再次磕頭:“罪臣謝皇上隆恩,誓死效忠皇上。”
兩人告退出去,工部尚書崔岩進來。
見禮落座之後,皇上開門見山地說:“崔岩,太上皇不去儋州了,儋州的行宮不用建了。京城的行宮盡快建好。”
“是,微臣一定竭盡全力,盡快完成。”
皇上又問:“通濟渠的事兒勘察得怎麽樣了?”
“迴皇上,已勘測完畢,工程並不是特別複雜,完全可以達到皇上的要求,疏通之後,大型樓船可以從京城經過通濟渠,再經過淮河,從邗溝直達江南。”
“你知道修這條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麽嗎?”
崔岩想了想:“微臣覺得,可能是這樣幾個目的:一是江南的糧食、布匹等可以很方便經濟的運到京城。二是儋州工坊的化肥等物品可以更方便地運往大梁各地。三是讓整個大梁的各種經濟活動能快速繁榮起來。”
“不錯,你還是很有遠見的。”皇上接著笑道:“恐怕現在很多人已經在說,朕是為了迴儋州方便而勞民傷財吧。”
崔岩笑著說:“皇上深謀遠慮,豈是某些小人物可以置喙的。如果儋州工坊的一部分東西可以在京城生產,這條運河的意義就更大了。”
皇上笑道:“早就知道你惦記這儋州工坊呢,把運河趕快搞好,就在京城再建一個更大的工坊。”
崔岩大喜:“到時微臣請求辭去工部尚書職務,專門負責工坊的生產。”
皇上笑著說:“別,崔岩,你知道儋州工坊的負責人是誰嗎?”
“是卓,卓大人。”
“是卓公公,你不希望到時別人叫你崔公公吧?”
崔岩下意識就想去捂大腿,尷尬地說:“那臣還是當工部尚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