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震驚天下的實力(上)
大明,山賊大將軍,兵聖大反賊 作者:溜溜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邊軍炸營的處置,大明有固定流程。
一鎮主官首先出麵安撫,文武主官奏報很有‘參考意義’,基本會定性事情性質。
寧夏巡撫沒了,還有總兵尤世祿。
他肯定會連夜匯報三邊總督武之望,總督給他點銀子糧草去試試水。
若無法安撫,尤世祿就成了罪臣。
總督這時才會出麵。
再不行,總督請奏朝廷剿匪,這時他也是罪臣。
虎子的大湏兵亂,朝廷也許很快會知曉,但讓中樞做出反應,來來去去核實調查,三個月算反應快。
明朝兵變,除了京城身邊的薊鎮,其他地方均為巡撫彈壓,就是這個道理。
天啟七年九月十六,大湏在做義軍思想改造,遼東在等賞銀。
四天後,九月二十,從運河來了三份密奏,來自福建巡撫熊文燦、浙江巡撫潘如楨、應天巡撫溫體仁。
熊文燦的密奏先到南京,但浙江的密奏也快的很,幾乎同時到京,僅僅兩個時辰後,溫體仁的密奏也入京。
驚蟄幫沒有特意安排溫體仁瞞報,以免讓他在官場失位,還算及時。
密奏先到內閣,袁可立、郭愷之、馮銓、高攀龍、李精白、還有迴京的周延儒,都看了密奏內容。
高攀龍、李精白,平日並不在文華殿辦公,首輔隻是召集眾人商量幾句,帶周延儒到乾清殿覲見。
這些人背地裏的身份可真有意思,皇帝若知曉,大概會嘲笑自己精心布置了個笑話。
天啟越發精力不濟,能拖這麽長時間,完全靠無為而治,周王什麽藥也沒用,就是針灸。
但皇帝總是處於昏昏沉沉之中,袁可立歎息不止,哪有半年時間,也就兩三個月的事。
奏報遞到皇帝手中,天啟看了好一會,時而閉眼,時而擠眼,像在迴憶,又像在確認。
“袁卿家,鄭芝龍是什麽官職?”
“迴陛下,沒有正式官職,平遼大將軍補了一個東海總兵的身份,這…沒有品階。”
“沒有品階,帶著朱西七和曹變蛟在萬裏之外開疆拓土?”
“迴陛下,平遼大將軍有兩柄尚方劍,一柄節製六鎮軍務,一柄節製藩國,鄭芝龍帶著藩國尚方劍。”
天啟又閉眼了,靠在棉被中吃力推演。
奏報從手中滑落,周王無聲無息撿起來,遞迴袁可立手中。
“八月末全部通過黑水溝…元寶大刀旗鋪滿海峽,桅杆遮天蔽日連綿不絕,半月而終…沿途水兵稱,二千多艘大船,二十萬人,開疆拓土萬裏…占據最富裕的地段,一年三熟…大船有數不盡的糧食。”
袁可立看皇帝半天沒有說話,開口提醒道,“陛下,他們逆風,從南直隸向北航行反而慢,大概十月中才會到直隸灣。
兩千艘大船,裏麵專職運輸的海船很多,若全是糧食,微臣預計在四百萬石以上。”
怕皇帝沒概念,周延儒又補充了一句,“天啟六年,朝廷定額征稅2579萬石糧稅、363萬兩加派、148萬兩雜項收入。實際征收各色糧600萬石,加派與雜項三百萬兩,折合白銀大約1200萬兩,不含罰贓銀。(注)
大明全國軍費開支合計約1530萬兩,邊軍支付的白銀軍餉為428萬兩,欠餉1102萬兩(史冊實際)。
遼東和京營主要軍餉開支均來自內庫罰贓銀,約900萬兩,明年萬萬承擔不起。
粟米、糯米、倉米、粳米、白米、小米,各色糧之間差價太大,無法給與一個準確估量。以微臣估計,南洋白米居多,按一石二兩半算,鄭芝龍運迴一千萬兩白銀的糧食。”
天啟突然睜眼,“朕記得漕糧一年才轉運400萬石,海船怎麽能一次轉運這麽多糧?”
“迴陛下,若鄭芝龍用糧食壓倉,隻會更多,按紅毛鬼的計量,西洋海船一次運送240噸,也就是3000石出頭。福船也有1800石,還有很多專職運輸福船更多一點,船隊的鳥船反而很少,專職護衛。”
“周卿家好記性,朕不相信有這麽多糧,水軍誇大其詞。”
“不,陛下,今年隻會更多,下一年反而可能驟減,因為鄭芝龍第一次去南洋,他會立威,定然兇猛殺戮,搜刮一切糧食,這是海上的慣例。”
“嗬嗬嗬~”天啟笑了,“皇叔說過,海上很富,鄭芝龍、曹變蛟、朱西七,賞個伯吧。”
袁可立一躬身,鄭重道,“陛下,這是平遼大將軍的功績。”
天啟歪歪頭,“一府世襲罔替兩位國公?”
“陛下,南洋是藩國,開疆拓土,還是稷國公節製。他會先補遼東,然後才…販賣,不可能送國庫。朝臣看到的是他們運迴一千萬兩白銀的糧食,沒有想過,海上二十萬水軍,疆域萬裏,需要耗費多少錢糧開拓、種植、驅寇,以微臣估計,去年平遼大將軍把搜刮來的全部金銀都扔到了水軍,明年他怎麽養?若不養,這些人又是海賊。”
周延儒也拱拱手,“袁公所奏乃實情,水軍比騎軍消耗更嚴重,稷國公解決了吃的問題,馬上麵臨軍餉問題。”
天啟被兩人說的長出一口氣,這才對嘛,嚇死人,年年富可敵國,那還怎麽玩。
“兩位卿家如何說?”
袁可立猶豫了一下,“微臣請問陛下,罰贓銀庫,還有多少白銀?”
“大約1500萬兩。”
“啊?”袁可立雙目大瞪。
天啟又笑了,“卿家忘了,朝鮮和倭國被皇叔打劫迴來一千萬兩。朕不相信皇叔藏了銀子,這不是小數目,他根本藏不住,也不屑藏。”
周延儒再次拱手,“微臣建議朝廷購糧,向天下邊軍補半年軍餉,遼東大勝,兵聖在世,聖君在位,應天下同歡。至於稷國公,微臣建議直接下旨平妻分府,傳爵大同侯。”
“周卿家這是讓皇叔惱朕。”
“陛下,大將軍功高蓋世,公侯同時傳爵已不可避免,這是個機會,朝廷臉麵上過去就行了,海上一次封三個伯過於高調,一年一個為佳,得給百姓接受的時間。”
天啟和袁可立齊齊認真打量周延儒,內心戲天差地別,一個覺得這是個能辦事的,一個覺得朱解難玩得太花。
皇帝歎氣一聲,“消息傳出去,還不知多少人會被嚇壞,又有多少人歡唿雀躍。”
“稷國公實力早已震驚天下,不在乎這一次,以後若年年有一半糧,也僅僅是草原不餓肚子,但養活水軍,始終是個繞不過的坎,錢糧、錢糧,一年上千萬兩白銀的開支,稷國公不是神,不會點石成金,藩國終究得自食其力。”
天啟被周延儒說服了,“傳旨,賜平遼大將軍平妻所出子嗣承爵大同侯,追封稷國公母親為國公夫人,追封祖父祖母,賞銀一萬兩修建祖祠。”
一鎮主官首先出麵安撫,文武主官奏報很有‘參考意義’,基本會定性事情性質。
寧夏巡撫沒了,還有總兵尤世祿。
他肯定會連夜匯報三邊總督武之望,總督給他點銀子糧草去試試水。
若無法安撫,尤世祿就成了罪臣。
總督這時才會出麵。
再不行,總督請奏朝廷剿匪,這時他也是罪臣。
虎子的大湏兵亂,朝廷也許很快會知曉,但讓中樞做出反應,來來去去核實調查,三個月算反應快。
明朝兵變,除了京城身邊的薊鎮,其他地方均為巡撫彈壓,就是這個道理。
天啟七年九月十六,大湏在做義軍思想改造,遼東在等賞銀。
四天後,九月二十,從運河來了三份密奏,來自福建巡撫熊文燦、浙江巡撫潘如楨、應天巡撫溫體仁。
熊文燦的密奏先到南京,但浙江的密奏也快的很,幾乎同時到京,僅僅兩個時辰後,溫體仁的密奏也入京。
驚蟄幫沒有特意安排溫體仁瞞報,以免讓他在官場失位,還算及時。
密奏先到內閣,袁可立、郭愷之、馮銓、高攀龍、李精白、還有迴京的周延儒,都看了密奏內容。
高攀龍、李精白,平日並不在文華殿辦公,首輔隻是召集眾人商量幾句,帶周延儒到乾清殿覲見。
這些人背地裏的身份可真有意思,皇帝若知曉,大概會嘲笑自己精心布置了個笑話。
天啟越發精力不濟,能拖這麽長時間,完全靠無為而治,周王什麽藥也沒用,就是針灸。
但皇帝總是處於昏昏沉沉之中,袁可立歎息不止,哪有半年時間,也就兩三個月的事。
奏報遞到皇帝手中,天啟看了好一會,時而閉眼,時而擠眼,像在迴憶,又像在確認。
“袁卿家,鄭芝龍是什麽官職?”
“迴陛下,沒有正式官職,平遼大將軍補了一個東海總兵的身份,這…沒有品階。”
“沒有品階,帶著朱西七和曹變蛟在萬裏之外開疆拓土?”
“迴陛下,平遼大將軍有兩柄尚方劍,一柄節製六鎮軍務,一柄節製藩國,鄭芝龍帶著藩國尚方劍。”
天啟又閉眼了,靠在棉被中吃力推演。
奏報從手中滑落,周王無聲無息撿起來,遞迴袁可立手中。
“八月末全部通過黑水溝…元寶大刀旗鋪滿海峽,桅杆遮天蔽日連綿不絕,半月而終…沿途水兵稱,二千多艘大船,二十萬人,開疆拓土萬裏…占據最富裕的地段,一年三熟…大船有數不盡的糧食。”
袁可立看皇帝半天沒有說話,開口提醒道,“陛下,他們逆風,從南直隸向北航行反而慢,大概十月中才會到直隸灣。
兩千艘大船,裏麵專職運輸的海船很多,若全是糧食,微臣預計在四百萬石以上。”
怕皇帝沒概念,周延儒又補充了一句,“天啟六年,朝廷定額征稅2579萬石糧稅、363萬兩加派、148萬兩雜項收入。實際征收各色糧600萬石,加派與雜項三百萬兩,折合白銀大約1200萬兩,不含罰贓銀。(注)
大明全國軍費開支合計約1530萬兩,邊軍支付的白銀軍餉為428萬兩,欠餉1102萬兩(史冊實際)。
遼東和京營主要軍餉開支均來自內庫罰贓銀,約900萬兩,明年萬萬承擔不起。
粟米、糯米、倉米、粳米、白米、小米,各色糧之間差價太大,無法給與一個準確估量。以微臣估計,南洋白米居多,按一石二兩半算,鄭芝龍運迴一千萬兩白銀的糧食。”
天啟突然睜眼,“朕記得漕糧一年才轉運400萬石,海船怎麽能一次轉運這麽多糧?”
“迴陛下,若鄭芝龍用糧食壓倉,隻會更多,按紅毛鬼的計量,西洋海船一次運送240噸,也就是3000石出頭。福船也有1800石,還有很多專職運輸福船更多一點,船隊的鳥船反而很少,專職護衛。”
“周卿家好記性,朕不相信有這麽多糧,水軍誇大其詞。”
“不,陛下,今年隻會更多,下一年反而可能驟減,因為鄭芝龍第一次去南洋,他會立威,定然兇猛殺戮,搜刮一切糧食,這是海上的慣例。”
“嗬嗬嗬~”天啟笑了,“皇叔說過,海上很富,鄭芝龍、曹變蛟、朱西七,賞個伯吧。”
袁可立一躬身,鄭重道,“陛下,這是平遼大將軍的功績。”
天啟歪歪頭,“一府世襲罔替兩位國公?”
“陛下,南洋是藩國,開疆拓土,還是稷國公節製。他會先補遼東,然後才…販賣,不可能送國庫。朝臣看到的是他們運迴一千萬兩白銀的糧食,沒有想過,海上二十萬水軍,疆域萬裏,需要耗費多少錢糧開拓、種植、驅寇,以微臣估計,去年平遼大將軍把搜刮來的全部金銀都扔到了水軍,明年他怎麽養?若不養,這些人又是海賊。”
周延儒也拱拱手,“袁公所奏乃實情,水軍比騎軍消耗更嚴重,稷國公解決了吃的問題,馬上麵臨軍餉問題。”
天啟被兩人說的長出一口氣,這才對嘛,嚇死人,年年富可敵國,那還怎麽玩。
“兩位卿家如何說?”
袁可立猶豫了一下,“微臣請問陛下,罰贓銀庫,還有多少白銀?”
“大約1500萬兩。”
“啊?”袁可立雙目大瞪。
天啟又笑了,“卿家忘了,朝鮮和倭國被皇叔打劫迴來一千萬兩。朕不相信皇叔藏了銀子,這不是小數目,他根本藏不住,也不屑藏。”
周延儒再次拱手,“微臣建議朝廷購糧,向天下邊軍補半年軍餉,遼東大勝,兵聖在世,聖君在位,應天下同歡。至於稷國公,微臣建議直接下旨平妻分府,傳爵大同侯。”
“周卿家這是讓皇叔惱朕。”
“陛下,大將軍功高蓋世,公侯同時傳爵已不可避免,這是個機會,朝廷臉麵上過去就行了,海上一次封三個伯過於高調,一年一個為佳,得給百姓接受的時間。”
天啟和袁可立齊齊認真打量周延儒,內心戲天差地別,一個覺得這是個能辦事的,一個覺得朱解難玩得太花。
皇帝歎氣一聲,“消息傳出去,還不知多少人會被嚇壞,又有多少人歡唿雀躍。”
“稷國公實力早已震驚天下,不在乎這一次,以後若年年有一半糧,也僅僅是草原不餓肚子,但養活水軍,始終是個繞不過的坎,錢糧、錢糧,一年上千萬兩白銀的開支,稷國公不是神,不會點石成金,藩國終究得自食其力。”
天啟被周延儒說服了,“傳旨,賜平遼大將軍平妻所出子嗣承爵大同侯,追封稷國公母親為國公夫人,追封祖父祖母,賞銀一萬兩修建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