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武解難文紓困
大明,山賊大將軍,兵聖大反賊 作者:溜溜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鼎順的迴答袁可立非常滿意,他就是來阻止殺人的,屋裏的人沒一個傻子,短短四個字,所有人陷入沉默。
老頭猶豫了一會,從袖口掏出一封信遞過來,拿起來一看,竟然是天啟給老頭的密信。
木匠對他信任的人是真好,堂堂皇帝,不僅對袁可立表示歉意,還請求他收自己為徒,既能增加遼東戰力,也能緩解天下人對宗室的攻訐,讓百官專心為政。
朱鼎順很快看完遞了迴去,袁可立搖搖手,“鼎順燒了吧,除了你我,沒人看過陛下的手書。”
呃~
別誤會,不是說不可見人。
實在是皇帝的書法難看,全是大白話,老頭在維護天子威嚴。
“皇恩浩蕩,鼎順能說說遼東的戰事嗎?”
袁可立此話一出,張果中、鹿正、孫奇逢立刻告退,隻留下了鹿善繼和李老頭,這邊隻剩公母倆。
文人就這點可愛,平時可以談論國策,噴百官無能,但三人沒做過官,不會主動接觸國策的製定,尤其是涉外的戰事,民間儒士對官的一種道德敬畏。
朱鼎順不了解老頭問話是什麽意思,但兩人得先達成共識,再談戰事就簡單了。
“袁公,遼東是萬曆皇帝惰政,以及齊、楚、浙、昆、東林、閹黨六黨互相攻訐亂政所至。大明朝中樞實際是皇帝、內閣、宦官三位一體,但這種缺陷太明顯了,宦官負責的東廠錦衣衛是為皇帝執行監察權,宦官卻是皇帝隨口可以替換的存在,這就導致宦官、勳貴成為皇權的一部分。
張太嶽五十年前中興大明,卻親手開始了一個曆史之禍,黨爭起源於嘉靖嚴嵩,變質於萬曆初期,張太嶽獨霸權綱十年,朝堂不僅全是楚黨,內相馮保也如臂驅使,勳貴也支持他。名為相實為攝,這是他自己說的,結局可想而知。
萬曆皇帝惰政,是為了鞏固皇權,奈何黨爭已經成風,高談闊論者占據朝堂,俯身實幹家太少,皇帝用三十年告訴百官,沒有皇帝,你們就是吵三百年也沒用,可惜朝政荒廢,東虜出現了。
我曾經告訴過之音,若萬曆皇帝還再世,薩爾滸那樣的大敗可以承受三次,總有一次會把奴酋打殘,女真自然灰飛煙滅。
可惜東林犯了與張太嶽一樣的問題,眾正盈朝架空皇權找死,但這次宦官和勳貴沒有站到東林一邊,皇帝也被惹惱了,短短三年時間,滿朝東林凋零,不是魏忠賢要殺他們,是天下大勢殺他們。換鼎順入朝,也會殺他們,因為大明沒時間聽文官扯淡。
袁公問遼東戰事如何,其實很簡單,隻要陛下把文官、勳貴、宦官捏成一個整體,一起出力,誰去遼東都會勝利。
魏忠賢貪婪奸詐,但他知道皇帝才是他的一切,他也能為大明內庫帶來銀子,內憂外患當前,他還能整合朝臣,權傾天下不可避免。
大明沒時間了,陛下現在不想聽誰對誰錯,隻想願意做事的趕緊做事,滅殺東虜消滅邊患。至於以後,誰在滅殺東虜中立功,誰就是柱國之臣,皇帝不是那種秋後算賬的性格。”
袁可立聽完閉目思考,旁邊的李老頭扶額連連點頭,朱鼎順看了一眼鹿善繼,發現他也若有所思,不錯,這是大明朝不多的做事之官。
“鼎順為什麽一直說勳貴?”袁可立看一眼張之音,苦笑道,“雖然老夫也知道五軍都督府掌天下兵馬,公侯節製京營,但他們…一言難盡。”
您這是身在局中。對朱明皇帝來說,萬曆朝絕對是朱明傳承最危險的時候。勳貴是皇權的依靠,也是皇權的退路,之音的祖爺爺張溶幹了一件蠢事,與張太嶽相交莫逆。
這讓萬曆皇帝沒有一點安全感,所有的事隻能從他的兩個伴讀開始布置,一個是太後的外甥、武清侯李偉的孫子,重用武清侯既能穩住太後,也有親情聯係。一個是西寧侯宋世恩,雖然西寧侯後來英年早逝,如今的西寧侯宋光夏卻繼承了皇帝的信任,提督重組禁衛,完美的保護了皇帝。
張溶後來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別的勳貴與英國公出現了裂痕,兩個兒子張元功、張元德先後襲爵,都不敢有任何動作,反而積極為皇帝打理皇莊皇田。到如今英國公手裏,他娶了宋光夏的姐姐,勳貴的裂痕才修複。
袁公認為勳貴不重要,這是錯覺,因為勳貴通過皇帝影響朝政,勳貴就是皇帝的一部分。
百官認為勳貴馬放南山,武功荒廢,更是偷換概念、栽贓陷害。京營不堪一戰是百官一起造成的,勳貴頂多隻有一半錯,他們更想京營強大。
此刻的勳貴不僅有軍權,還有財力,他們是最獨立、最有力的一群人,勳貴與宗室一樣,有變態的人身安全。若皇帝失去勳貴的忠心,那朱明滅國在頃刻間。
朱鼎順說完舔舔嘴唇,內心歎氣一聲,曆史都罵勳貴三十萬京營不堪一擊,根本原因是他們不去一擊。
既沒有一擊的實力,也沒有一擊的動力。
崇禎皇帝根本沒有天子的胸懷,作為皇帝,他對臣子的態度,竟然有敵我之分,遠離自己的根本,削弱宦官不說,還和勳貴對著幹。
不僅平時罵無能,最後時刻與文官一道逼著他們掏家產,掏少了說你不忠心,掏多了說你祖上剝削民脂民膏誤國,這樣的皇帝誰能伺候?京城勳貴一盤散沙躺平了,起義軍也進城了。
袁可立摸摸鼻子,輕輕點點頭,“鼎順讀的一腦子好書,你認為現在的勳貴如何?”
“就那樣,英國公庇佑諸位,實際上也是在給以後留後路,當然,這種後路不是給他自己留的,是給皇帝。當今陛下肯定知曉範陽三人在庇佑東林漏網之魚。皇帝隻是不想讓東林在朝堂吵吵個沒完沒了,不想殺他們,但不殺幾個又無法快速掌政,這是一個悖論,倒黴的人就認命吧,誰讓他們不識大局。”
“勳貴有為國解難的實力?”
“沒有,但給他們銀子,給他們五年時間一定可以,僅限於這一輩,下一輩的勳貴聲望太弱,小子的舅哥張之極可能還能領導一下,下下一代必然崩潰。”
“為什麽?”
“武解難文紓困,嘉靖朝南倭北虜,南邊倭寇肆虐大明富庶之地,北邊俺答汗十萬鐵騎入京,以後人的眼光看,反而對大明朝延續有好處。朝廷在全力保證江南安全的同時,勳貴出了好幾個大將,比如鎮遠侯顧寰當時就外鎮三邊十幾年,定國公和成國公也曾領兵到延綏防虜,那時的京營實力達到鼎盛,騎兵十萬眾,戰力堪比成祖時期。
自黨爭開始,勳貴已失去了獨立帶兵作戰的權力,蔭恩三代是極限,英國公估計也很急,但他們就是沒法子帶京營出戰。文官把他們的權力已經限製死了,最後大家會一起倒黴。”
“精辟,好一個武解難文紓困,鼎順說到了朝政的核心。”
老頭猶豫了一會,從袖口掏出一封信遞過來,拿起來一看,竟然是天啟給老頭的密信。
木匠對他信任的人是真好,堂堂皇帝,不僅對袁可立表示歉意,還請求他收自己為徒,既能增加遼東戰力,也能緩解天下人對宗室的攻訐,讓百官專心為政。
朱鼎順很快看完遞了迴去,袁可立搖搖手,“鼎順燒了吧,除了你我,沒人看過陛下的手書。”
呃~
別誤會,不是說不可見人。
實在是皇帝的書法難看,全是大白話,老頭在維護天子威嚴。
“皇恩浩蕩,鼎順能說說遼東的戰事嗎?”
袁可立此話一出,張果中、鹿正、孫奇逢立刻告退,隻留下了鹿善繼和李老頭,這邊隻剩公母倆。
文人就這點可愛,平時可以談論國策,噴百官無能,但三人沒做過官,不會主動接觸國策的製定,尤其是涉外的戰事,民間儒士對官的一種道德敬畏。
朱鼎順不了解老頭問話是什麽意思,但兩人得先達成共識,再談戰事就簡單了。
“袁公,遼東是萬曆皇帝惰政,以及齊、楚、浙、昆、東林、閹黨六黨互相攻訐亂政所至。大明朝中樞實際是皇帝、內閣、宦官三位一體,但這種缺陷太明顯了,宦官負責的東廠錦衣衛是為皇帝執行監察權,宦官卻是皇帝隨口可以替換的存在,這就導致宦官、勳貴成為皇權的一部分。
張太嶽五十年前中興大明,卻親手開始了一個曆史之禍,黨爭起源於嘉靖嚴嵩,變質於萬曆初期,張太嶽獨霸權綱十年,朝堂不僅全是楚黨,內相馮保也如臂驅使,勳貴也支持他。名為相實為攝,這是他自己說的,結局可想而知。
萬曆皇帝惰政,是為了鞏固皇權,奈何黨爭已經成風,高談闊論者占據朝堂,俯身實幹家太少,皇帝用三十年告訴百官,沒有皇帝,你們就是吵三百年也沒用,可惜朝政荒廢,東虜出現了。
我曾經告訴過之音,若萬曆皇帝還再世,薩爾滸那樣的大敗可以承受三次,總有一次會把奴酋打殘,女真自然灰飛煙滅。
可惜東林犯了與張太嶽一樣的問題,眾正盈朝架空皇權找死,但這次宦官和勳貴沒有站到東林一邊,皇帝也被惹惱了,短短三年時間,滿朝東林凋零,不是魏忠賢要殺他們,是天下大勢殺他們。換鼎順入朝,也會殺他們,因為大明沒時間聽文官扯淡。
袁公問遼東戰事如何,其實很簡單,隻要陛下把文官、勳貴、宦官捏成一個整體,一起出力,誰去遼東都會勝利。
魏忠賢貪婪奸詐,但他知道皇帝才是他的一切,他也能為大明內庫帶來銀子,內憂外患當前,他還能整合朝臣,權傾天下不可避免。
大明沒時間了,陛下現在不想聽誰對誰錯,隻想願意做事的趕緊做事,滅殺東虜消滅邊患。至於以後,誰在滅殺東虜中立功,誰就是柱國之臣,皇帝不是那種秋後算賬的性格。”
袁可立聽完閉目思考,旁邊的李老頭扶額連連點頭,朱鼎順看了一眼鹿善繼,發現他也若有所思,不錯,這是大明朝不多的做事之官。
“鼎順為什麽一直說勳貴?”袁可立看一眼張之音,苦笑道,“雖然老夫也知道五軍都督府掌天下兵馬,公侯節製京營,但他們…一言難盡。”
您這是身在局中。對朱明皇帝來說,萬曆朝絕對是朱明傳承最危險的時候。勳貴是皇權的依靠,也是皇權的退路,之音的祖爺爺張溶幹了一件蠢事,與張太嶽相交莫逆。
這讓萬曆皇帝沒有一點安全感,所有的事隻能從他的兩個伴讀開始布置,一個是太後的外甥、武清侯李偉的孫子,重用武清侯既能穩住太後,也有親情聯係。一個是西寧侯宋世恩,雖然西寧侯後來英年早逝,如今的西寧侯宋光夏卻繼承了皇帝的信任,提督重組禁衛,完美的保護了皇帝。
張溶後來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別的勳貴與英國公出現了裂痕,兩個兒子張元功、張元德先後襲爵,都不敢有任何動作,反而積極為皇帝打理皇莊皇田。到如今英國公手裏,他娶了宋光夏的姐姐,勳貴的裂痕才修複。
袁公認為勳貴不重要,這是錯覺,因為勳貴通過皇帝影響朝政,勳貴就是皇帝的一部分。
百官認為勳貴馬放南山,武功荒廢,更是偷換概念、栽贓陷害。京營不堪一戰是百官一起造成的,勳貴頂多隻有一半錯,他們更想京營強大。
此刻的勳貴不僅有軍權,還有財力,他們是最獨立、最有力的一群人,勳貴與宗室一樣,有變態的人身安全。若皇帝失去勳貴的忠心,那朱明滅國在頃刻間。
朱鼎順說完舔舔嘴唇,內心歎氣一聲,曆史都罵勳貴三十萬京營不堪一擊,根本原因是他們不去一擊。
既沒有一擊的實力,也沒有一擊的動力。
崇禎皇帝根本沒有天子的胸懷,作為皇帝,他對臣子的態度,竟然有敵我之分,遠離自己的根本,削弱宦官不說,還和勳貴對著幹。
不僅平時罵無能,最後時刻與文官一道逼著他們掏家產,掏少了說你不忠心,掏多了說你祖上剝削民脂民膏誤國,這樣的皇帝誰能伺候?京城勳貴一盤散沙躺平了,起義軍也進城了。
袁可立摸摸鼻子,輕輕點點頭,“鼎順讀的一腦子好書,你認為現在的勳貴如何?”
“就那樣,英國公庇佑諸位,實際上也是在給以後留後路,當然,這種後路不是給他自己留的,是給皇帝。當今陛下肯定知曉範陽三人在庇佑東林漏網之魚。皇帝隻是不想讓東林在朝堂吵吵個沒完沒了,不想殺他們,但不殺幾個又無法快速掌政,這是一個悖論,倒黴的人就認命吧,誰讓他們不識大局。”
“勳貴有為國解難的實力?”
“沒有,但給他們銀子,給他們五年時間一定可以,僅限於這一輩,下一輩的勳貴聲望太弱,小子的舅哥張之極可能還能領導一下,下下一代必然崩潰。”
“為什麽?”
“武解難文紓困,嘉靖朝南倭北虜,南邊倭寇肆虐大明富庶之地,北邊俺答汗十萬鐵騎入京,以後人的眼光看,反而對大明朝延續有好處。朝廷在全力保證江南安全的同時,勳貴出了好幾個大將,比如鎮遠侯顧寰當時就外鎮三邊十幾年,定國公和成國公也曾領兵到延綏防虜,那時的京營實力達到鼎盛,騎兵十萬眾,戰力堪比成祖時期。
自黨爭開始,勳貴已失去了獨立帶兵作戰的權力,蔭恩三代是極限,英國公估計也很急,但他們就是沒法子帶京營出戰。文官把他們的權力已經限製死了,最後大家會一起倒黴。”
“精辟,好一個武解難文紓困,鼎順說到了朝政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