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忙中偷閑,有空就摘個蘋果、扒幾個花生吃或看《賭仙杜十三》。
這部小說可以說有自己的風格,有幾個道理和我所闡述的一模一樣。
但其中什麽借體還魂,吹噓鬼靈,使我感到太扯了。
(陽曆)1989年9月25號星期三
(陰曆)1989年8月28號
早飯後,我跌在沙發裏。
爺爺問過我今天走,就上北山去了。
我坐到八點才告別奶奶,推車離開。
雨後,路還泥濘。而且,細雨不時飄下,不得不在橋洞下躲一會兒。
橋洞上就是沈大高速公路,汽車摩擦地麵的聲音唿嘯而過。
我看些《賭仙杜十三》,等雨細小時,就繼續上路。
到了村口,我向北一拐,去村部看看。
信箱裏有兩封信,其中一封是周雨紅給景波的。
我沒有立刻給景波送去,而是急著迴家。因為一路上我想象玉春在我家。
媽告訴我有小孩進老房子偷我的人書了。
我過去看看。西院沈三叔告訴我,有幾個孩子跳窗戶進來看人書,被他轟走了。
我道了謝,進了屋。
外屋的窗戶都被推過,裏屋的窗戶被推開過,炕上的小人書被翻得亂七八糟。
地上有嚼過的甜杆皮子,牆上歪歪扭扭地留著四個鋼筆字:這裏有鬼。
我哭笑不得,心裏很麻木。
半晌,我才把人書收拾一下,裝入兜子帶走。
到家不久,幫媽燒火做午飯。飯後問爸今天割不割稻子,爸說三十號割,讓我再迴奶家起地瓜。
我帶了黑衣藍褲準備朗誦會會時穿,把信送到景波家。
我們談了近兩個時辰,已二點了。
我告辭了,臨走抄了《詩刊》的地址,打算投稿。
剛離開景波家不遠,天空下起雨來。
我飛快蹬車到了老房子避雨。待雨停了,我騎車去奶奶家。
一路懶洋洋的,騎了兩個小時才到。
我洗洗襯衫領子和鞋,和小霞,孫輝上北山。
但沒幹一個小時的活兒,西方湧來漆黑的雲朵。
我們慌忙收拾一下迴屋。
外麵風嘯林梢,隨即雷聲響起,雨點落下。
(陽曆)1989年9月28號星期四
(陰曆)1989年8月29號
剛睜開眼睛,爺爺讓我上老姑家取土籃子。
我騎車去了常家溝,老姑正準備去大姑家賣金戒指,她說早飯後,讓金珠把小占送到奶奶家。
我迴到奶奶家,一想山路崎嶇,金珠抱著小占來一定很難很累,就去接她。
反正接人比撿地瓜好受。慢慢溜溜噠噠,到了常家溝村子裏,看見老姑夫載著小占,金珠和小琳跟在後麵。
我接過小占,和金珠,小琳去奶奶家。
土台子三舅爺來串門,幫著幹些活兒。
中午,飯桌上的談話是打圍,什麽打野雞,打狐狸。
我還聽到了周魔症,長勝、靠天。
原來長勝、靠天是出了名的大胡子,我軍戰士呂某、王某去抓他們反而送了命。因此在他們犧牲的地萬,叫做呂王。
午飯後,三舅爺迴去。
我和老叔挑地瓜。老嬸撿地瓜,爺爺奶奶在地洞裏擺地瓜。
一次,我見扁擔有裂痕,隨便說:“這篇擔要折了。”
誰知剛一挑起,啪地掛鉤斷了,後急砸。
老嬸用手一擋,幸好沒砸到到臉。
我笑得透不氣來,斷斷續續地說:“我告訴你了,這扁擔要折……。”
老嬸一邊笑一邊呲牙忍痛:“誰能知道那麽準,說折就折了。”
地瓜擺完了,也來電了。
我進屋,小達在燈邊站著。
我見他的樣子很可愛,就抱過來問:“你管我叫什麽?”
他笑嘻嘻,嬌聲嬌氣地說:“叫大哥。”
我問:“咱倆好不好?”
他說:“好。”
我問:“能好多少年?”
他擱了一會,在我再三追問下,說:“一百年。”
一百年?一百年?
我打心裏有一絲苦笑,鬆開他。
晚飯後,我在燭光中給表弟太威寫封信,寄報。給《詩刊》寫封信,寄詩。給鄭佳友寫封信,聯誼。
看看《賭仙杜十三》,小占夜裏啼哭,今晚別想安安穩地入睡了。
(陰曆)1989年9月29號星期五
(陰曆)1989年8月30號星
匆匆吃了幾口飯,已七點半了,我飛快地蹬車去參加詩歌朗誦會。
來到文聯門口,陳淑梅正用小三輪車往下搬東西。
一個矮個少女搬一箱黃梨。
陳淑梅大聲說:“叫孫作君搬!”
我隻好搬上文聯,和馬新,徐權,李彤以及馮惠等職業高中女學生一起下樓。
會議於九點在人大會議室召開。
新人舊友聚集一堂。
兩個廣播站播音員、張娜、鄭佳友一番朗誦已技壓群音。
我讀的是《走過的路》。
中午,文聯搬來瓜子、鴨梨、葡萄。
大家閑談間,我抄下到會人員名單。
張桂菊、曹成懿、伏麗、汪漪、徐權、許鐵岩、崔宏雁、車藝、張笑薇、許德彬、王曉飛、馮偉、鄭佳友、藺海升、汪大鵬、孫雲閣,張豔君、馬新、劉豔玲、譚玲、李誌清、李景科、趙玉春、劉阿秋、麽鬆玲、李雷、孫作君、趙剛、李彤、馮惠、孫東輝、張娜、李楠、李洪亮、楊柳、關俊傑、徐桂華、周雨紅、李楠,程立濤、管彥、張德振、鍾明達、李弘,張慶華、王舟、範世義、周桂麗、李洪強、戴明言、張運凱。
其中有六、七個評委,除了陳淑梅、李名順,齊迎春,孫岩,原信寬未簽字,還有幾個簽字模糊的我沒記,總共是四十三人。
孫岩告訴我去科協一下,我吃了一個梨,給趙剛帶去兩個梨。
我們談了一下,我告訴他我正在整理收集人名中的數字,他很感興趣,但不相信我能弄出三、四組。
他讓我先寫一個,並改名為人名數字趣列。
耳聽人大會議室有耳聲響起來,我立刻趕迴去。
不久,原信寬公布獲獎名單,一等獎是優秀獎,十名,二等獎是十五名,為佳作獎。三等是鼓勵獎,不計數。
我和爸爸、德彬、鄭佳友、孫東輝、王曉飛等獲優秀獎,但誰的作品能見報或上《遼河》,卻又兩說。
散會後,我發現少了一期草本,不知被誰拿去了。
這部小說可以說有自己的風格,有幾個道理和我所闡述的一模一樣。
但其中什麽借體還魂,吹噓鬼靈,使我感到太扯了。
(陽曆)1989年9月25號星期三
(陰曆)1989年8月28號
早飯後,我跌在沙發裏。
爺爺問過我今天走,就上北山去了。
我坐到八點才告別奶奶,推車離開。
雨後,路還泥濘。而且,細雨不時飄下,不得不在橋洞下躲一會兒。
橋洞上就是沈大高速公路,汽車摩擦地麵的聲音唿嘯而過。
我看些《賭仙杜十三》,等雨細小時,就繼續上路。
到了村口,我向北一拐,去村部看看。
信箱裏有兩封信,其中一封是周雨紅給景波的。
我沒有立刻給景波送去,而是急著迴家。因為一路上我想象玉春在我家。
媽告訴我有小孩進老房子偷我的人書了。
我過去看看。西院沈三叔告訴我,有幾個孩子跳窗戶進來看人書,被他轟走了。
我道了謝,進了屋。
外屋的窗戶都被推過,裏屋的窗戶被推開過,炕上的小人書被翻得亂七八糟。
地上有嚼過的甜杆皮子,牆上歪歪扭扭地留著四個鋼筆字:這裏有鬼。
我哭笑不得,心裏很麻木。
半晌,我才把人書收拾一下,裝入兜子帶走。
到家不久,幫媽燒火做午飯。飯後問爸今天割不割稻子,爸說三十號割,讓我再迴奶家起地瓜。
我帶了黑衣藍褲準備朗誦會會時穿,把信送到景波家。
我們談了近兩個時辰,已二點了。
我告辭了,臨走抄了《詩刊》的地址,打算投稿。
剛離開景波家不遠,天空下起雨來。
我飛快蹬車到了老房子避雨。待雨停了,我騎車去奶奶家。
一路懶洋洋的,騎了兩個小時才到。
我洗洗襯衫領子和鞋,和小霞,孫輝上北山。
但沒幹一個小時的活兒,西方湧來漆黑的雲朵。
我們慌忙收拾一下迴屋。
外麵風嘯林梢,隨即雷聲響起,雨點落下。
(陽曆)1989年9月28號星期四
(陰曆)1989年8月29號
剛睜開眼睛,爺爺讓我上老姑家取土籃子。
我騎車去了常家溝,老姑正準備去大姑家賣金戒指,她說早飯後,讓金珠把小占送到奶奶家。
我迴到奶奶家,一想山路崎嶇,金珠抱著小占來一定很難很累,就去接她。
反正接人比撿地瓜好受。慢慢溜溜噠噠,到了常家溝村子裏,看見老姑夫載著小占,金珠和小琳跟在後麵。
我接過小占,和金珠,小琳去奶奶家。
土台子三舅爺來串門,幫著幹些活兒。
中午,飯桌上的談話是打圍,什麽打野雞,打狐狸。
我還聽到了周魔症,長勝、靠天。
原來長勝、靠天是出了名的大胡子,我軍戰士呂某、王某去抓他們反而送了命。因此在他們犧牲的地萬,叫做呂王。
午飯後,三舅爺迴去。
我和老叔挑地瓜。老嬸撿地瓜,爺爺奶奶在地洞裏擺地瓜。
一次,我見扁擔有裂痕,隨便說:“這篇擔要折了。”
誰知剛一挑起,啪地掛鉤斷了,後急砸。
老嬸用手一擋,幸好沒砸到到臉。
我笑得透不氣來,斷斷續續地說:“我告訴你了,這扁擔要折……。”
老嬸一邊笑一邊呲牙忍痛:“誰能知道那麽準,說折就折了。”
地瓜擺完了,也來電了。
我進屋,小達在燈邊站著。
我見他的樣子很可愛,就抱過來問:“你管我叫什麽?”
他笑嘻嘻,嬌聲嬌氣地說:“叫大哥。”
我問:“咱倆好不好?”
他說:“好。”
我問:“能好多少年?”
他擱了一會,在我再三追問下,說:“一百年。”
一百年?一百年?
我打心裏有一絲苦笑,鬆開他。
晚飯後,我在燭光中給表弟太威寫封信,寄報。給《詩刊》寫封信,寄詩。給鄭佳友寫封信,聯誼。
看看《賭仙杜十三》,小占夜裏啼哭,今晚別想安安穩地入睡了。
(陰曆)1989年9月29號星期五
(陰曆)1989年8月30號星
匆匆吃了幾口飯,已七點半了,我飛快地蹬車去參加詩歌朗誦會。
來到文聯門口,陳淑梅正用小三輪車往下搬東西。
一個矮個少女搬一箱黃梨。
陳淑梅大聲說:“叫孫作君搬!”
我隻好搬上文聯,和馬新,徐權,李彤以及馮惠等職業高中女學生一起下樓。
會議於九點在人大會議室召開。
新人舊友聚集一堂。
兩個廣播站播音員、張娜、鄭佳友一番朗誦已技壓群音。
我讀的是《走過的路》。
中午,文聯搬來瓜子、鴨梨、葡萄。
大家閑談間,我抄下到會人員名單。
張桂菊、曹成懿、伏麗、汪漪、徐權、許鐵岩、崔宏雁、車藝、張笑薇、許德彬、王曉飛、馮偉、鄭佳友、藺海升、汪大鵬、孫雲閣,張豔君、馬新、劉豔玲、譚玲、李誌清、李景科、趙玉春、劉阿秋、麽鬆玲、李雷、孫作君、趙剛、李彤、馮惠、孫東輝、張娜、李楠、李洪亮、楊柳、關俊傑、徐桂華、周雨紅、李楠,程立濤、管彥、張德振、鍾明達、李弘,張慶華、王舟、範世義、周桂麗、李洪強、戴明言、張運凱。
其中有六、七個評委,除了陳淑梅、李名順,齊迎春,孫岩,原信寬未簽字,還有幾個簽字模糊的我沒記,總共是四十三人。
孫岩告訴我去科協一下,我吃了一個梨,給趙剛帶去兩個梨。
我們談了一下,我告訴他我正在整理收集人名中的數字,他很感興趣,但不相信我能弄出三、四組。
他讓我先寫一個,並改名為人名數字趣列。
耳聽人大會議室有耳聲響起來,我立刻趕迴去。
不久,原信寬公布獲獎名單,一等獎是優秀獎,十名,二等獎是十五名,為佳作獎。三等是鼓勵獎,不計數。
我和爸爸、德彬、鄭佳友、孫東輝、王曉飛等獲優秀獎,但誰的作品能見報或上《遼河》,卻又兩說。
散會後,我發現少了一期草本,不知被誰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