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青藍色的霧氣中,一抹金色的晨光緩緩吐露。一度清曉被第一聲鳥鳴刺破,沉寂的一天萌發了它的第一抹生命力。
陽光先是占領了民宿前的空地,令積水倒映出了天空的雲彩。隨後他們又是攀上窗戶、繞過窗簾,來到了許傑的床前。
他睜開了眼來,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林立的手臂。
他又是轉過頭:眼看這家夥在床上鋪開了一個標準的“大”字形,囂張地將腿都伸出了床,還一個勁地打著唿嚕。
許傑也是無奈,他已經是盡量防過了,但是也隻是防住了噪音。
他看了看周圍:多麽完美的早晨呀!真是,都被這家夥毀了!
取下了耳塞,他一把將兩人的被子掀了。
“起來了你個混賬!”許傑大吼一聲,直接就枕頭伺候。
“……啊,啊?”林立終於是被打醒了過來,一臉懵逼地看著站著的許傑。
“你明天要是再一個人占了整個床,就給我睡地上去!”
“哦……哦,好……”
……
清晨的插曲微不足道,許傑吃完早飯,又是來到了後院前。
他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那個木質的槽板,蹲在那裏不知在思考著什麽。
“嘿!”林立也是做好了準備,在一旁催促道,“今天不是還要去找那個警局和餐館所在的場景嗎?我們恐怕得快一點了。”
“是的,我們是該快一點了。”聽了這話,許傑總算才又抬起頭來,“那我們走吧,想必林山他們也在路上了吧……”
清晨的果阿很是濕潤,濃霧幾乎粘在了兩人身上一般,許傑的眼鏡上都時不時地凝結出細小的水珠。好在在初陽的照耀下,這點薄霧也很快被蒸融了。
這一次三人沒有再坐公交和火車,這種東西新鮮勁過了之後就沒意思了,不太發達的交通網還非常麻煩。
鄉村小路的情況下,兩人選擇了乘坐電動三輪車。
三輪車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絕對是絕妙的發明,比起四輪車成本要低得多,而穩定性又高於自行車,因此還可以載客。於是,在這些地方,不知有多少人以此得以謀生。
在途中,許傑還叫停過一次。
在這裏他找到了一條非常標準漂亮的小道,讓林立記錄了下來:這沒意外的話就是維傑迴家路上的取景地了。
沿著蜿蜒的小路爬上丘陵,周圍的環境漸漸變得更為幹燥。
越是遠離海邊,這裏的建築就越少,經濟就越不景氣,看來果阿的確是一個重度依賴旅遊業的城市。
已經臨近中午,太陽又是開始變得毒辣。好在兩人帶上了墨鏡,也準備了防曬霜,這才不至於“降低種姓”。
今天的林立倒是學乖了,沒有再穿他那一身的休閑度假套裝,而是一身看著就是辦事的短袖襯衫和工裝短褲。
但是有的事情也是無法避免的,比如他的鞋子就無法幸免了。許傑倒是帶了徒步的鞋子,但是原本以為是海邊度假的林立就隻有拖鞋和皮鞋。
“我該怎麽說你呢,唉。”許傑也是無語,在林立不斷的抱怨下,他還是建議對方到當地買了一雙鞋先頂上。
這裏已經是相當偏僻的地界了,在這些地方,一個村子基本就隻有一條水泥路,其餘地方都是天然的泥土路段。
林立有些不情願地走進了一家看上去破破爛爛的鞋店:他們售賣皮涼鞋,還有塑料長筒靴等等。
“有人嗎?”他叫道。
“哦?買鞋嗎?”一位年輕人從後麵走來,用極富咖喱味的英語說到。
許傑也是微微驚訝:他們剛剛過來時就注意到了這位年輕人。
這人之前就坐在店門前空地上的一顆巨大的老樹旁,他身著格子襯衫,下麵是牛仔褲,也是穿著一個皮製的涼鞋,看來應該就是自家的。
當然,這倒不怎麽引人注目,吸引許傑的是從他嘴裏吹出的琴聲。
坐在巨大的樹蔭下,那人剛剛正拿著一個有些破舊的口風琴在那吹著,似乎是在學習如何吹奏,生澀的琴聲斷斷續續,卻很有活力。
“買鞋……額,肖恩,要不還是你來說吧?”店裏也有大人走了出來,大概可以看出應該是年輕人的父親。顯然他是不會英語的,在發現兩人不是本地人後,他也是向一旁叫肖恩年輕人叫道。
“兩位想要什麽?我們這賣鞋、賣農藥、還賣零食和口風琴。”男孩來到櫃台前,一看就十分老練,業務能力十分嫻熟。
這下林立倒是聽懂了,他也是說道:“要一雙43的鞋子,就涼皮鞋吧?”
“好。”
男孩從一旁的櫃子裏抽出一個看著有些廉價的鞋盒,打開來給許傑幾人看了看:“這皮鞋可是我們家手工製作的喲,您可以到處去問一下,這個山頭就屬我們家的涼鞋做的最好。”
他一邊展示一邊吹噓著,咖喱味的口音讓林立有些跟不上了。
“你覺得這看著如何?”他隻能向辛津諮詢道。
“看著質量真的還不錯,至少比我家附近的那家做的好。”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他再也沒有猶豫,直接買下了一雙。
有了生意的肖恩喜出望外,將鞋子包了起來。
“還有什麽需要的嗎?”他笑著問道。
“沒……”
“給我一個你的這種口風琴吧。”許傑說道。
……
拍攝的地點很快就看完了:實際上那裏就是一個窮的不能再窮的地方,三個屋子都是在出租的狀態。
在向導辛津的幫助下,他們聯係到了當地的屋主,獲得了兩個月的使用權。
雖然場景和前世的電影還是有一點差異的,但是好在方便。這裏不僅可以直接租賃,而且屋內還有好多東西是以前留下的,這些在許傑看後發現都可以直接使用啊!
如此,老舊道具的錢又是省下了一筆,就是假警察局的桌子都有現成的,唯一需要麻煩一點的就是那新警察局的裝修他們恐怕要重新弄一下。
不過在金錢攻勢下,屋主也最終同意了: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
這裏的地盤和屋子的造價本就不高,因此這樣的買賣是誰都能接受。
做完了這一切,幾人便匆匆地往迴到城裏去了。
又是到了這看著還過得去的機場門口。
此時林立還在和陳奕鈞聯係,希望他能夠幫忙找一家當地的裝修公司:他們需要早些修好荒廢的餐館和舊警局。
而令兩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到達的居然是王建!
原來,王建畢竟還是過慣了苦日子,所以目前哪怕有錢了,機票這方麵還是堅持了能省就省的原則:他專門選擇了半夜的飛機,這才能如此快地到達這裏。
第二個到達的就是林山了,他卻是完全沒有改變衣物,之前在國內穿什麽這裏就還是穿什麽。
當然,他還是多帶了一個可以戶外的徒步鞋子。林立這一天一直在信息裏給他抱怨這裏的泥土路有多難走,鞋子經常進泥水什麽的,他這才知道要去的會是什麽地方了。
林山也是對許傑很是疑惑:你是怎麽找到這麽偏僻的地方的?本來聽林立說的好像很沒底氣一般,但突然就是一個轉折,他們又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地方。
許傑也隻能用同樣的話搪塞一遍,這也是沒法解釋的事情。
林山也是沒再追問:反正許傑都是自己投資的,向來也是十分穩健。自己又不是在審訊犯人,也就沒在刨根問底了。
王建則是一直在和許傑說話,談論這次電影的投資,談論為什麽要選擇印度。
“他們來了!”許傑突然說道,打斷了王建的問話。
……
青藍色的霧氣中,一抹金色的晨光緩緩吐露。一度清曉被第一聲鳥鳴刺破,沉寂的一天萌發了它的第一抹生命力。
陽光先是占領了民宿前的空地,令積水倒映出了天空的雲彩。隨後他們又是攀上窗戶、繞過窗簾,來到了許傑的床前。
他睜開了眼來,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林立的手臂。
他又是轉過頭:眼看這家夥在床上鋪開了一個標準的“大”字形,囂張地將腿都伸出了床,還一個勁地打著唿嚕。
許傑也是無奈,他已經是盡量防過了,但是也隻是防住了噪音。
他看了看周圍:多麽完美的早晨呀!真是,都被這家夥毀了!
取下了耳塞,他一把將兩人的被子掀了。
“起來了你個混賬!”許傑大吼一聲,直接就枕頭伺候。
“……啊,啊?”林立終於是被打醒了過來,一臉懵逼地看著站著的許傑。
“你明天要是再一個人占了整個床,就給我睡地上去!”
“哦……哦,好……”
……
清晨的插曲微不足道,許傑吃完早飯,又是來到了後院前。
他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那個木質的槽板,蹲在那裏不知在思考著什麽。
“嘿!”林立也是做好了準備,在一旁催促道,“今天不是還要去找那個警局和餐館所在的場景嗎?我們恐怕得快一點了。”
“是的,我們是該快一點了。”聽了這話,許傑總算才又抬起頭來,“那我們走吧,想必林山他們也在路上了吧……”
清晨的果阿很是濕潤,濃霧幾乎粘在了兩人身上一般,許傑的眼鏡上都時不時地凝結出細小的水珠。好在在初陽的照耀下,這點薄霧也很快被蒸融了。
這一次三人沒有再坐公交和火車,這種東西新鮮勁過了之後就沒意思了,不太發達的交通網還非常麻煩。
鄉村小路的情況下,兩人選擇了乘坐電動三輪車。
三輪車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絕對是絕妙的發明,比起四輪車成本要低得多,而穩定性又高於自行車,因此還可以載客。於是,在這些地方,不知有多少人以此得以謀生。
在途中,許傑還叫停過一次。
在這裏他找到了一條非常標準漂亮的小道,讓林立記錄了下來:這沒意外的話就是維傑迴家路上的取景地了。
沿著蜿蜒的小路爬上丘陵,周圍的環境漸漸變得更為幹燥。
越是遠離海邊,這裏的建築就越少,經濟就越不景氣,看來果阿的確是一個重度依賴旅遊業的城市。
已經臨近中午,太陽又是開始變得毒辣。好在兩人帶上了墨鏡,也準備了防曬霜,這才不至於“降低種姓”。
今天的林立倒是學乖了,沒有再穿他那一身的休閑度假套裝,而是一身看著就是辦事的短袖襯衫和工裝短褲。
但是有的事情也是無法避免的,比如他的鞋子就無法幸免了。許傑倒是帶了徒步的鞋子,但是原本以為是海邊度假的林立就隻有拖鞋和皮鞋。
“我該怎麽說你呢,唉。”許傑也是無語,在林立不斷的抱怨下,他還是建議對方到當地買了一雙鞋先頂上。
這裏已經是相當偏僻的地界了,在這些地方,一個村子基本就隻有一條水泥路,其餘地方都是天然的泥土路段。
林立有些不情願地走進了一家看上去破破爛爛的鞋店:他們售賣皮涼鞋,還有塑料長筒靴等等。
“有人嗎?”他叫道。
“哦?買鞋嗎?”一位年輕人從後麵走來,用極富咖喱味的英語說到。
許傑也是微微驚訝:他們剛剛過來時就注意到了這位年輕人。
這人之前就坐在店門前空地上的一顆巨大的老樹旁,他身著格子襯衫,下麵是牛仔褲,也是穿著一個皮製的涼鞋,看來應該就是自家的。
當然,這倒不怎麽引人注目,吸引許傑的是從他嘴裏吹出的琴聲。
坐在巨大的樹蔭下,那人剛剛正拿著一個有些破舊的口風琴在那吹著,似乎是在學習如何吹奏,生澀的琴聲斷斷續續,卻很有活力。
“買鞋……額,肖恩,要不還是你來說吧?”店裏也有大人走了出來,大概可以看出應該是年輕人的父親。顯然他是不會英語的,在發現兩人不是本地人後,他也是向一旁叫肖恩年輕人叫道。
“兩位想要什麽?我們這賣鞋、賣農藥、還賣零食和口風琴。”男孩來到櫃台前,一看就十分老練,業務能力十分嫻熟。
這下林立倒是聽懂了,他也是說道:“要一雙43的鞋子,就涼皮鞋吧?”
“好。”
男孩從一旁的櫃子裏抽出一個看著有些廉價的鞋盒,打開來給許傑幾人看了看:“這皮鞋可是我們家手工製作的喲,您可以到處去問一下,這個山頭就屬我們家的涼鞋做的最好。”
他一邊展示一邊吹噓著,咖喱味的口音讓林立有些跟不上了。
“你覺得這看著如何?”他隻能向辛津諮詢道。
“看著質量真的還不錯,至少比我家附近的那家做的好。”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他再也沒有猶豫,直接買下了一雙。
有了生意的肖恩喜出望外,將鞋子包了起來。
“還有什麽需要的嗎?”他笑著問道。
“沒……”
“給我一個你的這種口風琴吧。”許傑說道。
……
拍攝的地點很快就看完了:實際上那裏就是一個窮的不能再窮的地方,三個屋子都是在出租的狀態。
在向導辛津的幫助下,他們聯係到了當地的屋主,獲得了兩個月的使用權。
雖然場景和前世的電影還是有一點差異的,但是好在方便。這裏不僅可以直接租賃,而且屋內還有好多東西是以前留下的,這些在許傑看後發現都可以直接使用啊!
如此,老舊道具的錢又是省下了一筆,就是假警察局的桌子都有現成的,唯一需要麻煩一點的就是那新警察局的裝修他們恐怕要重新弄一下。
不過在金錢攻勢下,屋主也最終同意了: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
這裏的地盤和屋子的造價本就不高,因此這樣的買賣是誰都能接受。
做完了這一切,幾人便匆匆地往迴到城裏去了。
又是到了這看著還過得去的機場門口。
此時林立還在和陳奕鈞聯係,希望他能夠幫忙找一家當地的裝修公司:他們需要早些修好荒廢的餐館和舊警局。
而令兩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到達的居然是王建!
原來,王建畢竟還是過慣了苦日子,所以目前哪怕有錢了,機票這方麵還是堅持了能省就省的原則:他專門選擇了半夜的飛機,這才能如此快地到達這裏。
第二個到達的就是林山了,他卻是完全沒有改變衣物,之前在國內穿什麽這裏就還是穿什麽。
當然,他還是多帶了一個可以戶外的徒步鞋子。林立這一天一直在信息裏給他抱怨這裏的泥土路有多難走,鞋子經常進泥水什麽的,他這才知道要去的會是什麽地方了。
林山也是對許傑很是疑惑:你是怎麽找到這麽偏僻的地方的?本來聽林立說的好像很沒底氣一般,但突然就是一個轉折,他們又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地方。
許傑也隻能用同樣的話搪塞一遍,這也是沒法解釋的事情。
林山也是沒再追問:反正許傑都是自己投資的,向來也是十分穩健。自己又不是在審訊犯人,也就沒在刨根問底了。
王建則是一直在和許傑說話,談論這次電影的投資,談論為什麽要選擇印度。
“他們來了!”許傑突然說道,打斷了王建的問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