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休整一天,朱夫人將準備好的行囊讓下人送到鶴來堂,給王恆過目,四季衣衫,鬥笠蓑衣,另外還是二百兩紋銀川資,又備了幾兩散碎銀子路上使。
西屋奶奶周氏送來一個新式書箱,這樣的書箱剛剛在蘇州時興起來,出門在外,有這麽個書箱,筆墨紙硯都能容納進去。
午後無事,王恆與小才安步當車去馬弄街俞氏宅探親,秋高氣爽,倍覺精神,連帶著腳程也似乎快了許多。
不久進了俞氏宅二門,前腳剛邁進去,大少奶奶的丫鬟小蟬已經瞧見,趕緊去內堂稟告:“太太,太太,七公子家來了。”
王恆與小才甫一進屋,就被女眷們圍了起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與從前的無人問津迥異,女眷們想是已經知曉王恆蔭了國子監監生,紛紛拉住他噓寒問暖。
王恆心下五味雜陳,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即便是家人之間,也難逃勢利眼。
一個無用之人,不配得到關懷,可是,誰又能保證自己永遠是有用的?
王恆便問王三老爺在哪屋,他先去問個安。
王三太太淩氏漫不經心地說:“老爺多半跟哪個故交去吃茶了,不到吃夜飯是不迴來的。”
原來上個月伯父元馭大人寫信迴來,務必讓朱夫人給王三老爺安排個差事,朱夫人便請王三老爺管王家祠堂,每個月支薪二十兩銀子。
其實,等於是每年幫他二百多兩的用度,勉強也算夠開銷,王三老爺因此恢複了一些老爺派頭,時常同太倉州城裏的故舊交際交際。
王家小九的生母劉姨奶奶端了盞茶上來,笑道:“七公子越發出息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公子爺一個人出門少人幫襯,不如叫小九跟著你去南京,幫你跑跑腿。”
八弟的生母韓姨奶奶耳朵尖得很,趕緊上來打個花胡哨,道:“小九才十歲,能做飯還是能洗衣,我們小八總歸還比他大兩歲,正好給七公子聽差。”
兩位姨奶奶你一言,我一語,眼看著要鬧將開來。
王恆司空見慣,心領神會道:“兩位姨奶奶且放心,等個幾年,小兄弟們也大幾歲了,我坐監出來,若是授了官,再帶著兄弟們出去做官親,兄弟們豈不風光。”
聽王恆給她們畫了個大餅,姨奶奶們方才互相瞪著眼不開口了。
正說話間,房東俞家太太來串門,王恆趁機告了退,去到天井裏走走。
小才拍拍胸脯,道:“險些被搶生意,嚇得心撲通通亂跳。”
忽然有個悅耳的女聲低低道:“小八小九他們,鬥大的字兒,隻認識一籮筐,哪裏搶得掉小才哥的生意。”
小才撲哧笑出聲,轉過身見是個月白衫子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原來是王恆大妹詠貞,便行禮道:“六小姐一向可好?”
王恆將才廳上沒見到大妹,還以為她難得出門了。
大妹手裏拿了雙布鞋,道:“我給七兄做了雙鞋,剛才七兄一進門,我就迴屋拿去了。”
王恆見這雙鞋子青鍛麵百納底,顯見得花了許多功夫,讚道:“阿貞的針線活計還真不錯。”
大妹笑道:“日日呆在家中無事,可不就是做活計,我這做鞋子的手藝,還是早先洪姨奶奶教的。”
“洪姨奶奶?”王恆一愣,洪姨奶奶是堂子出身,不想針線手藝倒還不錯,隨口問道:“洪姨奶奶前個月走脫後,可有甚麽消息傳來?”
詠貞瞧了瞧左右無人,道:“洪姨奶奶怕是還要迴來。”
王恆訝然,問道:“這是怎麽迴事?那日大少奶奶不是講,父親默許她出去自己找條生路嗎?”
詠貞點點頭,道:“我親耳聽到爹爹跟王大叔講,不知阿洪的事體辦好沒有,身上還有錢嗎,叫王大叔給她寄了二十兩銀子。”
小才滿腹狐疑,道:“洪姨奶奶是哪裏人?莫非迴她祖家了?”
詠貞搖搖頭,道:“洪姨奶奶來我們家這麽多年,竟無一人知道她是哪裏人,她是爹爹從杭州蘭語樓贖出來的,她那口蘇白,十有八九是堂子裏學的,我覺得她多半是北方人。”
王恆迴憶起來,洪姨奶奶的長相,美得豔麗,確實跟江南女子略有不同。
眾人閑磕了一會兒,皆不得要領。
王恆囑咐大妹無事多去王衙前給朱夫人請安,也不是去溜須拍馬,就陪著大姆娘說說家常,看看朱夫人是怎麽管家的,至不濟,多認得幾個字也是好的,將來出嫁當主母,至少得看得懂賬本,使得動仆人。
詠貞一一應下,王恆忽然想起甚麽,捧腹笑道:“你給小才也做雙鞋,不然,怕他搶了你的生意。”
詠貞莫名其妙,隨即也應下。
過得些許時辰,俞太太告辭走了,王恆進廳堂,覷得無人,單獨同淩氏說:“大妹去年及笄,可有人家來求親?”
淩氏大歎氣,道:“家道艱難,你父親又丟了官兒,哪有人家來提親。”
王恆便乘機道:“大妹嫻靜有餘,才幹不足,必要精心選個夫婿,結親之前,一定要相看,我若相中了,再給她相看。”
淩氏氣鼓鼓道:“大妹的嫁妝拿不出一百兩銀子,哪裏有人家來相看。”
王恆正色道:“太太一定要記住,不能胡亂許人,嫁妝我來動腦筋,窮有窮的辦法,富有富的辦法。”
淩氏是大妹的親娘,便也好言答應下來。
又坐了坐,等到暮色冥冥,王三老爺也沒迴來,隔日一早出行,王恆遂與淩氏告別,拿了一些淩氏準備的衣物,迴到王衙前。
西屋奶奶周氏送來一個新式書箱,這樣的書箱剛剛在蘇州時興起來,出門在外,有這麽個書箱,筆墨紙硯都能容納進去。
午後無事,王恆與小才安步當車去馬弄街俞氏宅探親,秋高氣爽,倍覺精神,連帶著腳程也似乎快了許多。
不久進了俞氏宅二門,前腳剛邁進去,大少奶奶的丫鬟小蟬已經瞧見,趕緊去內堂稟告:“太太,太太,七公子家來了。”
王恆與小才甫一進屋,就被女眷們圍了起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與從前的無人問津迥異,女眷們想是已經知曉王恆蔭了國子監監生,紛紛拉住他噓寒問暖。
王恆心下五味雜陳,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即便是家人之間,也難逃勢利眼。
一個無用之人,不配得到關懷,可是,誰又能保證自己永遠是有用的?
王恆便問王三老爺在哪屋,他先去問個安。
王三太太淩氏漫不經心地說:“老爺多半跟哪個故交去吃茶了,不到吃夜飯是不迴來的。”
原來上個月伯父元馭大人寫信迴來,務必讓朱夫人給王三老爺安排個差事,朱夫人便請王三老爺管王家祠堂,每個月支薪二十兩銀子。
其實,等於是每年幫他二百多兩的用度,勉強也算夠開銷,王三老爺因此恢複了一些老爺派頭,時常同太倉州城裏的故舊交際交際。
王家小九的生母劉姨奶奶端了盞茶上來,笑道:“七公子越發出息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公子爺一個人出門少人幫襯,不如叫小九跟著你去南京,幫你跑跑腿。”
八弟的生母韓姨奶奶耳朵尖得很,趕緊上來打個花胡哨,道:“小九才十歲,能做飯還是能洗衣,我們小八總歸還比他大兩歲,正好給七公子聽差。”
兩位姨奶奶你一言,我一語,眼看著要鬧將開來。
王恆司空見慣,心領神會道:“兩位姨奶奶且放心,等個幾年,小兄弟們也大幾歲了,我坐監出來,若是授了官,再帶著兄弟們出去做官親,兄弟們豈不風光。”
聽王恆給她們畫了個大餅,姨奶奶們方才互相瞪著眼不開口了。
正說話間,房東俞家太太來串門,王恆趁機告了退,去到天井裏走走。
小才拍拍胸脯,道:“險些被搶生意,嚇得心撲通通亂跳。”
忽然有個悅耳的女聲低低道:“小八小九他們,鬥大的字兒,隻認識一籮筐,哪裏搶得掉小才哥的生意。”
小才撲哧笑出聲,轉過身見是個月白衫子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原來是王恆大妹詠貞,便行禮道:“六小姐一向可好?”
王恆將才廳上沒見到大妹,還以為她難得出門了。
大妹手裏拿了雙布鞋,道:“我給七兄做了雙鞋,剛才七兄一進門,我就迴屋拿去了。”
王恆見這雙鞋子青鍛麵百納底,顯見得花了許多功夫,讚道:“阿貞的針線活計還真不錯。”
大妹笑道:“日日呆在家中無事,可不就是做活計,我這做鞋子的手藝,還是早先洪姨奶奶教的。”
“洪姨奶奶?”王恆一愣,洪姨奶奶是堂子出身,不想針線手藝倒還不錯,隨口問道:“洪姨奶奶前個月走脫後,可有甚麽消息傳來?”
詠貞瞧了瞧左右無人,道:“洪姨奶奶怕是還要迴來。”
王恆訝然,問道:“這是怎麽迴事?那日大少奶奶不是講,父親默許她出去自己找條生路嗎?”
詠貞點點頭,道:“我親耳聽到爹爹跟王大叔講,不知阿洪的事體辦好沒有,身上還有錢嗎,叫王大叔給她寄了二十兩銀子。”
小才滿腹狐疑,道:“洪姨奶奶是哪裏人?莫非迴她祖家了?”
詠貞搖搖頭,道:“洪姨奶奶來我們家這麽多年,竟無一人知道她是哪裏人,她是爹爹從杭州蘭語樓贖出來的,她那口蘇白,十有八九是堂子裏學的,我覺得她多半是北方人。”
王恆迴憶起來,洪姨奶奶的長相,美得豔麗,確實跟江南女子略有不同。
眾人閑磕了一會兒,皆不得要領。
王恆囑咐大妹無事多去王衙前給朱夫人請安,也不是去溜須拍馬,就陪著大姆娘說說家常,看看朱夫人是怎麽管家的,至不濟,多認得幾個字也是好的,將來出嫁當主母,至少得看得懂賬本,使得動仆人。
詠貞一一應下,王恆忽然想起甚麽,捧腹笑道:“你給小才也做雙鞋,不然,怕他搶了你的生意。”
詠貞莫名其妙,隨即也應下。
過得些許時辰,俞太太告辭走了,王恆進廳堂,覷得無人,單獨同淩氏說:“大妹去年及笄,可有人家來求親?”
淩氏大歎氣,道:“家道艱難,你父親又丟了官兒,哪有人家來提親。”
王恆便乘機道:“大妹嫻靜有餘,才幹不足,必要精心選個夫婿,結親之前,一定要相看,我若相中了,再給她相看。”
淩氏氣鼓鼓道:“大妹的嫁妝拿不出一百兩銀子,哪裏有人家來相看。”
王恆正色道:“太太一定要記住,不能胡亂許人,嫁妝我來動腦筋,窮有窮的辦法,富有富的辦法。”
淩氏是大妹的親娘,便也好言答應下來。
又坐了坐,等到暮色冥冥,王三老爺也沒迴來,隔日一早出行,王恆遂與淩氏告別,拿了一些淩氏準備的衣物,迴到王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