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恆與母親闊別一年多,淩氏見他迴來,方才臉色好了點。
王恆便問他爹王三老爺在哪個房間,他好進去請安,淩氏苦笑道:“你爹早就躲了出去。”
原來王三老爺迴鄉前,把不曾生育的姨太太們都遣散了送迴母家,洪姨奶奶不肯走,王三老爺也舍不得,便獨獨留下了洪姨奶奶。
一大家子人迴到太倉,連個落腳處也沒有,朱夫人收留他們在王衙前住了十來天,便讓管家阿根替他們找房子,富麗軒敞的宅子也有,他們卻住不起,看來看去選了這所宅子。
俞氏宅子攏共兩進,逼仄得很,第一進住了門子這些下人,第二進淩氏住了東廂,大少奶奶住了西廂,王恆其餘的兄弟姊妹,都是兩三人一間,洪姨奶奶住在東廂房靠邊的耳房裏,連窗子都沒有。
今天早上就沒見洪姨奶奶,一大家子吃好米粥,還不見她蹤影。
現在王三老爺辭了官,家中不像從前那樣奴婢成群了,隻淩氏和大少奶奶還有個丫鬟,淩氏讓鳳姑娘去叫一叫洪姨奶奶。
鳳姑娘在耳房門口喊了幾聲“洪姨奶奶,洪姨奶奶。”
房裏沒有迴音,鳳姑娘知洪姨奶奶素日裏有些嬌樣,不以為意道:“太太,想是洪姨奶奶夜裏做活做得晚了,早上起不來。”
淩氏勃然大怒,立馬叫鳳姑娘把洪氏叫起來,給她立個規矩。
鳳姑娘強笑道:“太太何必跟她一般見識。”說罷徑自走開了。
淩氏見自己的丫鬟都沒把她這個太太放在眼裏,犯了牛性,氣頭上一定要發作洪氏,她端著身份不好衝進去拿住洪氏,眼角裏瞅見大少奶奶的丫鬟小蟬在一旁剝毛豆,便走到跟前,吩咐道:“小蟬,你去洪姨奶奶房裏喊她起來。”
小蟬唬了一跳,抬頭見大少奶奶偏不在跟前,隻得擦了擦手,走到洪氏的耳房,把門一推,門吱嘎露出一條縫,竟是虛掩著的。
小蟬進屋看過去,洪姨奶奶不見人影,她屋裏的擺設不見了大半,幾個箱籠擺放得有些亂,打開箱子,都已經見了底。
小蟬轉身迴來,有些慌亂,一路嚷道:“洪姨奶奶逃走了,洪姨奶奶逃走了。”
聽見小蟬喊叫,闔府的女眷都圍了過來,洪姨奶奶真的不見蹤影了,她們紛紛事後諸葛亮起來。
二妹的生母劉姨奶奶道:“哎呦,我早就知道洪氏待不住的,她可不是咱們婁東人。”
劉姨奶奶眼睛毒,盯著鳳姑娘從上看到腳,道:“鳳姑娘,你這身衣裳光鮮得緊,銀紅紗衫子,白杭絹畫拖裙子,這身行頭年初才從杭州時興起來,我瞧見洪姨奶奶就有這麽一身,怎麽到了你手裏,啊,難不成是你收了她的東西,偷了太太的鑰匙,將她放走。”
“放你娘的屁。”鳳姑娘豈是好相與的,一番唇槍舌戰,婦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王恆與小才恰在這個時候迴到家中。
“七公子,你來評評理。”王恆自從住進了王衙前鶴來書房,得了誥命夫人的信任,家中人等都認為他如今有些出息了,鳳姑娘原是淩氏的大丫鬟,自謂在王恆麵前有幾分體麵。
王恆聽她們一一述說之後,便不準她們聒噪,他繞著宅子兜了一圈,宅子很小,總共有兩個門可以進出。
正門朝南,有個門子看守,傳了門子來問,門子稱今天一大早開門到現在,進門兩個人王恆與小才,出門的隻有王三老爺一人,今天沒見過洪姨奶奶,更不會買放洪姨奶奶,他是門子,進出人等都是他的責任,放走了主家的妾,他還能保住飯碗嗎。
角門開在院子西,沒有人看守,白天隻用木插銷插住,裏麵的人可以出去,外麵的人進不來。晚上關門落匙,鑰匙有兩把,一把淩氏拿著,另一把在大少奶奶那裏。
王恆走進洪姨奶奶那間耳房,仔細打量了一番,心下有了計較,便問鳳姑娘:“鳳姑娘,你最後一次見到洪姨奶奶,是甚麽時候?”
“昨天吃罷夜飯,我和洪姨奶奶一塊兒做了會子針線,洪姨奶奶送了這身衣裳給我。”鳳姑娘道。
王恆點頭,道:“昨夜洪姨奶奶還在,她不可能半夜出門,那會犯了夜禁,大明朝律例,一更三刻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刻敲響晨鍾才能開禁通行,所以,洪姨奶奶必然在早上天亮晨鍾敲響後才出走。”
王恆問小蟬:“小蟬姑娘,你推門進洪姨奶奶房間時,有沒有喊她名字?”
小蟬漲紅了臉道:“奴奴不記得了。”
劉姨奶奶插嘴道:“奴在旁邊看得真真的,小蟬直接推門進去的。”
王恆又道:“小蟬,洪姨奶奶的箱籠是你打開的?”
“奴見洪姨奶奶人不見了,箱籠又擺放得淩亂,所以,所以打開來看一看。”小蟬忐忑地說,一雙眼睛朝大少奶奶望去。
“小蟬姑娘,你之所以敢門都不敲一下,就推門進去,因為你早就知道,洪姨奶奶人已經走了,那房間我已進去看過,擺設不多,也還屬正常,還留著部分衣物,並不是房間搬空了,何以你一見之下,就斷定洪姨奶奶逃走了?洪姨奶奶是老爺身邊說得上話的要緊人,你竟敢翻她的箱籠,可見你是虛張聲勢,確實知道她已經走了,那麽,小蟬姑娘,就是你拿著大少奶奶的鑰匙把她放走的吧?”
“奴,奴。”小蟬支支吾吾的,屈膝跪了下來。
“不關小蟬的事,是我讓她開鎖放了洪姨奶奶。”大少奶奶站出來道:“洪姨奶奶說,家道艱難,老爺也是同意放走她,讓她去謀條生路的,不過礙於麵子,不肯公開放妾。”
王恆叫門子去找王三老爺迴來,問他要不要報官,王三老爺王顧左右而言他,王恆知大少奶奶說得有七分準,便不提此事。
母子父子說了說別後離情,小才的父母仍在府裏做事,因俞氏宅狹小局促,他們夫婦在附近賃了兩間小屋居住。
馬弄街容不下他們兩個大小夥子,倆人還是迴到了鶴來堂。
王恆便問他爹王三老爺在哪個房間,他好進去請安,淩氏苦笑道:“你爹早就躲了出去。”
原來王三老爺迴鄉前,把不曾生育的姨太太們都遣散了送迴母家,洪姨奶奶不肯走,王三老爺也舍不得,便獨獨留下了洪姨奶奶。
一大家子人迴到太倉,連個落腳處也沒有,朱夫人收留他們在王衙前住了十來天,便讓管家阿根替他們找房子,富麗軒敞的宅子也有,他們卻住不起,看來看去選了這所宅子。
俞氏宅子攏共兩進,逼仄得很,第一進住了門子這些下人,第二進淩氏住了東廂,大少奶奶住了西廂,王恆其餘的兄弟姊妹,都是兩三人一間,洪姨奶奶住在東廂房靠邊的耳房裏,連窗子都沒有。
今天早上就沒見洪姨奶奶,一大家子吃好米粥,還不見她蹤影。
現在王三老爺辭了官,家中不像從前那樣奴婢成群了,隻淩氏和大少奶奶還有個丫鬟,淩氏讓鳳姑娘去叫一叫洪姨奶奶。
鳳姑娘在耳房門口喊了幾聲“洪姨奶奶,洪姨奶奶。”
房裏沒有迴音,鳳姑娘知洪姨奶奶素日裏有些嬌樣,不以為意道:“太太,想是洪姨奶奶夜裏做活做得晚了,早上起不來。”
淩氏勃然大怒,立馬叫鳳姑娘把洪氏叫起來,給她立個規矩。
鳳姑娘強笑道:“太太何必跟她一般見識。”說罷徑自走開了。
淩氏見自己的丫鬟都沒把她這個太太放在眼裏,犯了牛性,氣頭上一定要發作洪氏,她端著身份不好衝進去拿住洪氏,眼角裏瞅見大少奶奶的丫鬟小蟬在一旁剝毛豆,便走到跟前,吩咐道:“小蟬,你去洪姨奶奶房裏喊她起來。”
小蟬唬了一跳,抬頭見大少奶奶偏不在跟前,隻得擦了擦手,走到洪氏的耳房,把門一推,門吱嘎露出一條縫,竟是虛掩著的。
小蟬進屋看過去,洪姨奶奶不見人影,她屋裏的擺設不見了大半,幾個箱籠擺放得有些亂,打開箱子,都已經見了底。
小蟬轉身迴來,有些慌亂,一路嚷道:“洪姨奶奶逃走了,洪姨奶奶逃走了。”
聽見小蟬喊叫,闔府的女眷都圍了過來,洪姨奶奶真的不見蹤影了,她們紛紛事後諸葛亮起來。
二妹的生母劉姨奶奶道:“哎呦,我早就知道洪氏待不住的,她可不是咱們婁東人。”
劉姨奶奶眼睛毒,盯著鳳姑娘從上看到腳,道:“鳳姑娘,你這身衣裳光鮮得緊,銀紅紗衫子,白杭絹畫拖裙子,這身行頭年初才從杭州時興起來,我瞧見洪姨奶奶就有這麽一身,怎麽到了你手裏,啊,難不成是你收了她的東西,偷了太太的鑰匙,將她放走。”
“放你娘的屁。”鳳姑娘豈是好相與的,一番唇槍舌戰,婦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王恆與小才恰在這個時候迴到家中。
“七公子,你來評評理。”王恆自從住進了王衙前鶴來書房,得了誥命夫人的信任,家中人等都認為他如今有些出息了,鳳姑娘原是淩氏的大丫鬟,自謂在王恆麵前有幾分體麵。
王恆聽她們一一述說之後,便不準她們聒噪,他繞著宅子兜了一圈,宅子很小,總共有兩個門可以進出。
正門朝南,有個門子看守,傳了門子來問,門子稱今天一大早開門到現在,進門兩個人王恆與小才,出門的隻有王三老爺一人,今天沒見過洪姨奶奶,更不會買放洪姨奶奶,他是門子,進出人等都是他的責任,放走了主家的妾,他還能保住飯碗嗎。
角門開在院子西,沒有人看守,白天隻用木插銷插住,裏麵的人可以出去,外麵的人進不來。晚上關門落匙,鑰匙有兩把,一把淩氏拿著,另一把在大少奶奶那裏。
王恆走進洪姨奶奶那間耳房,仔細打量了一番,心下有了計較,便問鳳姑娘:“鳳姑娘,你最後一次見到洪姨奶奶,是甚麽時候?”
“昨天吃罷夜飯,我和洪姨奶奶一塊兒做了會子針線,洪姨奶奶送了這身衣裳給我。”鳳姑娘道。
王恆點頭,道:“昨夜洪姨奶奶還在,她不可能半夜出門,那會犯了夜禁,大明朝律例,一更三刻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刻敲響晨鍾才能開禁通行,所以,洪姨奶奶必然在早上天亮晨鍾敲響後才出走。”
王恆問小蟬:“小蟬姑娘,你推門進洪姨奶奶房間時,有沒有喊她名字?”
小蟬漲紅了臉道:“奴奴不記得了。”
劉姨奶奶插嘴道:“奴在旁邊看得真真的,小蟬直接推門進去的。”
王恆又道:“小蟬,洪姨奶奶的箱籠是你打開的?”
“奴見洪姨奶奶人不見了,箱籠又擺放得淩亂,所以,所以打開來看一看。”小蟬忐忑地說,一雙眼睛朝大少奶奶望去。
“小蟬姑娘,你之所以敢門都不敲一下,就推門進去,因為你早就知道,洪姨奶奶人已經走了,那房間我已進去看過,擺設不多,也還屬正常,還留著部分衣物,並不是房間搬空了,何以你一見之下,就斷定洪姨奶奶逃走了?洪姨奶奶是老爺身邊說得上話的要緊人,你竟敢翻她的箱籠,可見你是虛張聲勢,確實知道她已經走了,那麽,小蟬姑娘,就是你拿著大少奶奶的鑰匙把她放走的吧?”
“奴,奴。”小蟬支支吾吾的,屈膝跪了下來。
“不關小蟬的事,是我讓她開鎖放了洪姨奶奶。”大少奶奶站出來道:“洪姨奶奶說,家道艱難,老爺也是同意放走她,讓她去謀條生路的,不過礙於麵子,不肯公開放妾。”
王恆叫門子去找王三老爺迴來,問他要不要報官,王三老爺王顧左右而言他,王恆知大少奶奶說得有七分準,便不提此事。
母子父子說了說別後離情,小才的父母仍在府裏做事,因俞氏宅狹小局促,他們夫婦在附近賃了兩間小屋居住。
馬弄街容不下他們兩個大小夥子,倆人還是迴到了鶴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