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筆袋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業革命 作者:公子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然手中拿著一個四四方方用麻布做成的小臂長短的袋子,說道:“老師,這是我們一起發明創造的第二種東西,筆袋。”
說話間孟然已經將手中筆袋上的繩結解開,將裝在筆袋裏麵的鉛筆、橡皮、削筆刀以及兩支毛筆和一把尺子呈現在嬴子鋒的麵前。
他對嬴子鋒解釋道:“當我們發明出鉛筆、橡皮還有新的削筆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麽多文具放在書袋裏難免有些分散和混亂,找起來也有些麻煩,所以就想著製作一種筆袋來專門盛放這些文具。”
“這種筆袋用麻布做成比較結實,裏麵空間也很大,可以放置許多文具,如果不慎弄髒了也可以用水清洗,隻要把袋口係住裏麵的東西就不會掉出來。”
“等到上學的時候我們隻需要把書袋打開然後取出筆袋,就可以拿到所有的文具,而且我們還可以在筆袋裏麵縫製更小的袋子用來區分各種文具。”
“而且我們隻要在放學之後將所有文具都收入筆袋當中就不用擔心會丟三落四了。”
說著孟然就從筆袋中將兩支毛筆取了出來,這兩支嶄新的毛筆上麵還各扣著有一個筆帽,完好的將毛筆的筆端給保護了起來。
他將這兩支毛筆展示給嬴子鋒看,說道:“老師你看,我們還給毛筆做了筆帽,可以有效防止墨水外露。”
嬴子鋒看著孟然手中的毛筆,又看了一眼筆袋,抬手鼓掌,笑著說道:“大家發明的筆袋很好,非常實用,我很喜歡,我相信天下學子也一定都會喜歡這個筆袋的。”
當筆袋的發明創造得到了嬴子鋒的認可之後,學子們再一次歡唿起來。
“哈哈,我就知道老師一定會非常喜歡這個筆袋的!”
“用筆袋來裝這些文具實在是太方便了,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反正我在用過筆袋以後就感覺有點離不開了。”
學子們議論著,都是對他們一同發明創造出的筆袋感到十分的滿意。
他們相信,等到筆袋推出之後天下學子也一定會和他們一樣喜歡上這個可以裝各種文具的筆袋的。
嬴子鋒看著學子們臉上那歡喜的笑容,說道:“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們一起發明創造出了新的鉛筆、削筆刀、筆套、筆袋還有橡皮,這對於提升天下學子的學習效率,方便學習有很大的好處,大家可以說是功德無量。”
學子們聽到嬴子鋒的誇讚臉上都是露出驕傲之色,他們也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十分厲害,一定可以讓天下學子都記住他們為讀書學習所做出的貢獻。
嬴子鋒接著說道:“之前我們的工廠就已經建立起來,我希望在未來半個月之內可以看到這些文具全部出現在鹹陽城的市場之上。”
學子們聽到嬴子鋒這一番話齊齊行禮,高聲答應道:“諾!”
……
時間匆匆流逝,當郭氏正骨名聲越傳越響亮的時候,帝國大學工事學院的大一學子們也終於是成功的完成了他們對嬴子鋒的承諾,將鉛筆、削筆刀、筆套、筆袋等全新的學習文具推向了市場。
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溫暖,百姓們早上起床的時間也漸漸變早,卯時的大街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賣報賣報!學子特刊!”
“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
正在街邊小攤上吃早飯的百姓們聽到賣報小子的唿喊聲從不遠處傳來,一個個臉上都是不由得露出一抹好奇之色。
“學子特刊?我沒聽錯吧?”
“我也聽到了,喊的的確是學子特刊。”
“難道朝廷又要推出有關學子的改革?”
“不知道啊,買一張看看吧。”
百姓們一邊和熟悉的朋友們低聲討論,一邊自然的摸出一枚銅板放在了桌邊。
這些年來他們早就已經和賣報小子培養出了默契,隻要他們在吃飯的時候放一枚銅板在桌子上,賣報小子就會主動送一份報紙過來。
這樣他們雖然會晚一點看到報紙的內容,但是也免去了過去排隊的時間,同時還能不耽擱吃早飯,一舉多得。
很快,賣報小子就將報紙送到了攤位這邊,一邊收錢一邊將手裏的報紙分發到正在吃飯的百姓們的手中。
“這位大哥,這是你的報紙。”
“這位大姐,報紙請收好。”
短短不過十幾分鍾的時間過去,賣報小子就已經將手裏的所有報紙都賣了出去,歡歡喜喜的提著籃子迴家去了。
另一邊,百姓們也終於是吃完早飯,趁著休息的時間看起了手中的報紙。
等到看完報紙的內容之後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學子特刊並不是朝廷又針對學子進行了什麽改革,而是朝廷將要推出一批新的文具,特意通過發行特刊的方式來提醒學子們這件事情,避免學子們沒有準備錯過了購買文具的時機。
“帝國大學工事學院居然又有新發明了。”
“這鉛筆看起來有點兒意思,應該比炭筆好用。”
“這橡皮也很有意思,可以把寫錯的字擦掉。”
“筆袋也很實用可以裝各種東西。”
百姓們看著手中的報紙議論紛紛,雖然說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不讀書,但是他們家中的孩子們卻還都在讀書的年紀,這些新文具看描述遠比過去那些文具更好用,他們當然是要給自家孩子準備一套的。
“你們看,特刊最後還說朝廷將要成立新的帝國師範大學,專門培養老師呢。”
“我也看到了,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所有中學畢業的學子都可以報名參加帝國師範大學的考試呢。”
“這麽說來我兒子以後可以當老師?這可是個好職業啊。”
“我也是這麽想的,當老師教書育人可比在工廠做工好啊。”
百姓們仔仔細細的看著手中報紙的每一個字,都是通過報紙的報導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甚至是有不少人已經急匆匆的拿著報紙朝著家中走去,他們準備讓還未去上學的孩子們看看這份報紙,早早做好準備。
說話間孟然已經將手中筆袋上的繩結解開,將裝在筆袋裏麵的鉛筆、橡皮、削筆刀以及兩支毛筆和一把尺子呈現在嬴子鋒的麵前。
他對嬴子鋒解釋道:“當我們發明出鉛筆、橡皮還有新的削筆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麽多文具放在書袋裏難免有些分散和混亂,找起來也有些麻煩,所以就想著製作一種筆袋來專門盛放這些文具。”
“這種筆袋用麻布做成比較結實,裏麵空間也很大,可以放置許多文具,如果不慎弄髒了也可以用水清洗,隻要把袋口係住裏麵的東西就不會掉出來。”
“等到上學的時候我們隻需要把書袋打開然後取出筆袋,就可以拿到所有的文具,而且我們還可以在筆袋裏麵縫製更小的袋子用來區分各種文具。”
“而且我們隻要在放學之後將所有文具都收入筆袋當中就不用擔心會丟三落四了。”
說著孟然就從筆袋中將兩支毛筆取了出來,這兩支嶄新的毛筆上麵還各扣著有一個筆帽,完好的將毛筆的筆端給保護了起來。
他將這兩支毛筆展示給嬴子鋒看,說道:“老師你看,我們還給毛筆做了筆帽,可以有效防止墨水外露。”
嬴子鋒看著孟然手中的毛筆,又看了一眼筆袋,抬手鼓掌,笑著說道:“大家發明的筆袋很好,非常實用,我很喜歡,我相信天下學子也一定都會喜歡這個筆袋的。”
當筆袋的發明創造得到了嬴子鋒的認可之後,學子們再一次歡唿起來。
“哈哈,我就知道老師一定會非常喜歡這個筆袋的!”
“用筆袋來裝這些文具實在是太方便了,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反正我在用過筆袋以後就感覺有點離不開了。”
學子們議論著,都是對他們一同發明創造出的筆袋感到十分的滿意。
他們相信,等到筆袋推出之後天下學子也一定會和他們一樣喜歡上這個可以裝各種文具的筆袋的。
嬴子鋒看著學子們臉上那歡喜的笑容,說道:“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們一起發明創造出了新的鉛筆、削筆刀、筆套、筆袋還有橡皮,這對於提升天下學子的學習效率,方便學習有很大的好處,大家可以說是功德無量。”
學子們聽到嬴子鋒的誇讚臉上都是露出驕傲之色,他們也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十分厲害,一定可以讓天下學子都記住他們為讀書學習所做出的貢獻。
嬴子鋒接著說道:“之前我們的工廠就已經建立起來,我希望在未來半個月之內可以看到這些文具全部出現在鹹陽城的市場之上。”
學子們聽到嬴子鋒這一番話齊齊行禮,高聲答應道:“諾!”
……
時間匆匆流逝,當郭氏正骨名聲越傳越響亮的時候,帝國大學工事學院的大一學子們也終於是成功的完成了他們對嬴子鋒的承諾,將鉛筆、削筆刀、筆套、筆袋等全新的學習文具推向了市場。
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溫暖,百姓們早上起床的時間也漸漸變早,卯時的大街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賣報賣報!學子特刊!”
“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
正在街邊小攤上吃早飯的百姓們聽到賣報小子的唿喊聲從不遠處傳來,一個個臉上都是不由得露出一抹好奇之色。
“學子特刊?我沒聽錯吧?”
“我也聽到了,喊的的確是學子特刊。”
“難道朝廷又要推出有關學子的改革?”
“不知道啊,買一張看看吧。”
百姓們一邊和熟悉的朋友們低聲討論,一邊自然的摸出一枚銅板放在了桌邊。
這些年來他們早就已經和賣報小子培養出了默契,隻要他們在吃飯的時候放一枚銅板在桌子上,賣報小子就會主動送一份報紙過來。
這樣他們雖然會晚一點看到報紙的內容,但是也免去了過去排隊的時間,同時還能不耽擱吃早飯,一舉多得。
很快,賣報小子就將報紙送到了攤位這邊,一邊收錢一邊將手裏的報紙分發到正在吃飯的百姓們的手中。
“這位大哥,這是你的報紙。”
“這位大姐,報紙請收好。”
短短不過十幾分鍾的時間過去,賣報小子就已經將手裏的所有報紙都賣了出去,歡歡喜喜的提著籃子迴家去了。
另一邊,百姓們也終於是吃完早飯,趁著休息的時間看起了手中的報紙。
等到看完報紙的內容之後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學子特刊並不是朝廷又針對學子進行了什麽改革,而是朝廷將要推出一批新的文具,特意通過發行特刊的方式來提醒學子們這件事情,避免學子們沒有準備錯過了購買文具的時機。
“帝國大學工事學院居然又有新發明了。”
“這鉛筆看起來有點兒意思,應該比炭筆好用。”
“這橡皮也很有意思,可以把寫錯的字擦掉。”
“筆袋也很實用可以裝各種東西。”
百姓們看著手中的報紙議論紛紛,雖然說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不讀書,但是他們家中的孩子們卻還都在讀書的年紀,這些新文具看描述遠比過去那些文具更好用,他們當然是要給自家孩子準備一套的。
“你們看,特刊最後還說朝廷將要成立新的帝國師範大學,專門培養老師呢。”
“我也看到了,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所有中學畢業的學子都可以報名參加帝國師範大學的考試呢。”
“這麽說來我兒子以後可以當老師?這可是個好職業啊。”
“我也是這麽想的,當老師教書育人可比在工廠做工好啊。”
百姓們仔仔細細的看著手中報紙的每一個字,都是通過報紙的報導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甚至是有不少人已經急匆匆的拿著報紙朝著家中走去,他們準備讓還未去上學的孩子們看看這份報紙,早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