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動蕩
我在媽媽設計的遊戲裏當npc 作者:嘟啦噠胖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聖遼帝國是由聖遼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興起於大周帝國之前的中原帝國末期。
中原帝國末期君主昏庸無能導致政治腐敗、經濟衰退、民族矛盾加劇,中央集權土崩瓦解。
手握雄兵的封疆大吏趁機割據一方;蠢蠢欲動的諸侯們見狀紛紛起兵打著各種旗號征討,真實目的是搶地盤後稱帝稱王。
戰火很快染遍整個中原帝國版圖,從此富饒的中原大地陷入戰亂,紛爭不斷。
北方的聖遼族曾經是中原帝國的藩屬,不過他們在其開國君主耶律宏圖的帶領下勵精圖治,逐步統一草原各部落,形成龐大的部落聯盟,隨後便開始對附近的國家用兵。
耶律宏圖雄才大略,武功蓋世,同一時期聖遼帝國內部也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在他們的精心輔佐下,耶律宏圖縱橫捭闔,遠交近攻,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倒在他的馬刀下,數十年後帝國版圖雄遍北部大陸,兵鋒已達長城腳下,整個帝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羽翼豐滿後,耶律宏圖的子孫們開始垂涎中原地區的富庶土地,這個時候他們驚喜地發現曾經鐵板一塊的中原帝國已經到了四分五裂的危險境地,於是伸出貪婪的雙手,三十萬鐵騎兵發五路劍指中原,他們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邊境一帶的南方諸國,前有同室操戈,後有強敵虎視眈眈,腹背受敵,在很短的時間內紛紛被滅國。
連番大戰大大激發聖遼鐵騎們的獸性,每占領一座城市他們瘋狂燒殺搶掠。
一座又一座城市在燃燒,黎民百姓流離失所。
繁榮富庶的南部大陸岌岌可危。
北方強敵入侵,勢不可擋,本是同宗的南方諸國終於意識到事態嚴重,在南方實力最強的周始祖精心運作下終於止戈為武,並聯起手來,共同抵抗強敵。
南方聯軍揚長避短,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引誘目空一切的聖遼鐵騎孤軍深入,終於在滿城之戰憑借數倍於敵人的力量大敗其主力軍隊,終結不敗神話。
此後周始祖重新編組各諸侯國軍隊,嚴明軍紀,針對敵方鐵騎專門研究戰法,加強訓練,終於形成一支戰鬥力強大的威武之師。
南方聯軍隨後展開反擊,在雁門關再次打敗聖遼軍有生力量,迫使他們主動求和,歸還所有占領的土地,自此中原地區終於恢複和平。
這一年,周始祖稱帝,定國號為大周,重新將中原人民凝聚在一起,抗衡北方強大的聖遼帝國。
此後數百年間大周帝國和聖遼帝國又爆發數十次大戰,邊境附近的小規模戰鬥更是不計其數。雙方互有勝負,但是聖遼帝國的鐵騎再也沒有機會深入到大周帝國腹地。
隨著大周帝國國力增強,此消彼長,雙方實力開始拉齊,戰爭也向著有利於大周帝國的方向發展。不過南人對北方的貧瘠土地並不感興趣,也沒有人願意那種寒冷的氣候裏作戰。
而且經過多年戰亂,民不聊生,田地荒蕪,經濟繼續發展,老百姓不願意再繼續打仗,他們渴望和平,於是朝廷中主和勢力開始抬頭。
這正中聖遼帝國下懷,連年征戰讓外強中幹的財政入不敷,民間怨聲載道,反戰情緒高昂,昔日鐵板一塊的部落聯盟也出現了異樣聲音,這讓聖遼王室如鯁在喉。
所以當大周帝國提出和談的時候,聖遼朝堂出人意料地一致同意。
雙方雖然經曆艱苦的拉鋸戰談判,最後終於簽訂和平協議。
協議中約定聖遼大周為兄弟之國,大周帝國每年送給聖遼帝國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兩國以白溝河為邊界,聖遼帝國開放市場,打開所有邊境口岸。
自此之後兩國沒有再大動兵戈,但是邊境上的小摩擦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且聖遼帝國的細作仍在進行滲透和暗中破壞的工作。
和平協定簽訂後不久在大周帝國內部招來士林階層的猛烈抨擊,他們聯合起來痛罵當朝宰相是聖遼帝國的走狗,每年的歲幣就是帝國最大的恥辱。
聖遼帝國看似占到便宜,可是他們在戰場上留下十數萬枯骨,相比之下又覺得自己吃了大虧。
十幾年後雖然聖遼帝國白白得到一百多萬兩白銀,可是伴隨著大量大周帝國的商品湧入,他們又有近千萬兩白銀流出。
聖遼帝國雖然幅員遼闊,可是經濟落後,除了少數產品可以出口外,大多數的物資都需要進口,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當權者雖然意識到危機,卻皺眉不展毫無辦法。
和平協定簽署的十幾年前,聖遼帝國中興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良將明相輩出,可是不巧的是大周帝國也是人才濟濟,雙方雖然爆發過激烈激戰,隨後誰也無法向前進軍一步,隨後不了了之。
中興過後,聖遼王室開始衰落,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可以獨攬大權的強勢人物,各個強大部落的首領們開始嶄露頭角,將大權分割後攬入懷中,隨後他們彼此勾心鬥角,在朝堂上內鬥不斷,在朝外堂為爭奪利益大打出手。
皇權旁落的聖遼帝國開始動蕩起來。
白山黑水之間活躍著一個金燕民族,他們以打獵為生,弓馬嫻熟,附屬於聖遼帝國。
但是他們心中對聖遼帝國充滿怨恨,是幾百年積攢下來的。
數百年前,他們強行攻占金燕人的土地,砍下所有抵抗者的頭顱掛在他們信仰的圖騰上,極盡可能的侮辱金燕人的尊嚴,此外高額的賦稅使得本就不富裕的金燕人生活十分艱難,不僅如此還強征他們加入軍隊衝當炮灰,為聖遼帝國的侵略戰爭付出生命。
隨著聖遼帝國對於大周帝國的戰爭連年不利,已經不堪重負的金燕人又不斷背上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被強征上戰場後杳無音信。
當苦不堪言的金燕人向高高在上的聖遼貴族老爺們求情時,會不出意外地遭到一頓毒打,然後要求獻上正直芳齡的金燕少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越來越多的金燕人偷偷逃進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在他們眼中毒蛇猛獸相比於聖遼貴族的狠毒根本不值一提。
就在這一年年輕的聖遼皇帝突然駕崩,皇室後繼無人,各部落首領和朝堂內的實力派們紛紛爭立儲君,朝綱混亂,整個帝國風雨飄搖。
不堪忍受剝削的金燕人頭領完顏骨罕抓住機會宣布獨立。
中原帝國末期君主昏庸無能導致政治腐敗、經濟衰退、民族矛盾加劇,中央集權土崩瓦解。
手握雄兵的封疆大吏趁機割據一方;蠢蠢欲動的諸侯們見狀紛紛起兵打著各種旗號征討,真實目的是搶地盤後稱帝稱王。
戰火很快染遍整個中原帝國版圖,從此富饒的中原大地陷入戰亂,紛爭不斷。
北方的聖遼族曾經是中原帝國的藩屬,不過他們在其開國君主耶律宏圖的帶領下勵精圖治,逐步統一草原各部落,形成龐大的部落聯盟,隨後便開始對附近的國家用兵。
耶律宏圖雄才大略,武功蓋世,同一時期聖遼帝國內部也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在他們的精心輔佐下,耶律宏圖縱橫捭闔,遠交近攻,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倒在他的馬刀下,數十年後帝國版圖雄遍北部大陸,兵鋒已達長城腳下,整個帝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羽翼豐滿後,耶律宏圖的子孫們開始垂涎中原地區的富庶土地,這個時候他們驚喜地發現曾經鐵板一塊的中原帝國已經到了四分五裂的危險境地,於是伸出貪婪的雙手,三十萬鐵騎兵發五路劍指中原,他們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邊境一帶的南方諸國,前有同室操戈,後有強敵虎視眈眈,腹背受敵,在很短的時間內紛紛被滅國。
連番大戰大大激發聖遼鐵騎們的獸性,每占領一座城市他們瘋狂燒殺搶掠。
一座又一座城市在燃燒,黎民百姓流離失所。
繁榮富庶的南部大陸岌岌可危。
北方強敵入侵,勢不可擋,本是同宗的南方諸國終於意識到事態嚴重,在南方實力最強的周始祖精心運作下終於止戈為武,並聯起手來,共同抵抗強敵。
南方聯軍揚長避短,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引誘目空一切的聖遼鐵騎孤軍深入,終於在滿城之戰憑借數倍於敵人的力量大敗其主力軍隊,終結不敗神話。
此後周始祖重新編組各諸侯國軍隊,嚴明軍紀,針對敵方鐵騎專門研究戰法,加強訓練,終於形成一支戰鬥力強大的威武之師。
南方聯軍隨後展開反擊,在雁門關再次打敗聖遼軍有生力量,迫使他們主動求和,歸還所有占領的土地,自此中原地區終於恢複和平。
這一年,周始祖稱帝,定國號為大周,重新將中原人民凝聚在一起,抗衡北方強大的聖遼帝國。
此後數百年間大周帝國和聖遼帝國又爆發數十次大戰,邊境附近的小規模戰鬥更是不計其數。雙方互有勝負,但是聖遼帝國的鐵騎再也沒有機會深入到大周帝國腹地。
隨著大周帝國國力增強,此消彼長,雙方實力開始拉齊,戰爭也向著有利於大周帝國的方向發展。不過南人對北方的貧瘠土地並不感興趣,也沒有人願意那種寒冷的氣候裏作戰。
而且經過多年戰亂,民不聊生,田地荒蕪,經濟繼續發展,老百姓不願意再繼續打仗,他們渴望和平,於是朝廷中主和勢力開始抬頭。
這正中聖遼帝國下懷,連年征戰讓外強中幹的財政入不敷,民間怨聲載道,反戰情緒高昂,昔日鐵板一塊的部落聯盟也出現了異樣聲音,這讓聖遼王室如鯁在喉。
所以當大周帝國提出和談的時候,聖遼朝堂出人意料地一致同意。
雙方雖然經曆艱苦的拉鋸戰談判,最後終於簽訂和平協議。
協議中約定聖遼大周為兄弟之國,大周帝國每年送給聖遼帝國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兩國以白溝河為邊界,聖遼帝國開放市場,打開所有邊境口岸。
自此之後兩國沒有再大動兵戈,但是邊境上的小摩擦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且聖遼帝國的細作仍在進行滲透和暗中破壞的工作。
和平協定簽訂後不久在大周帝國內部招來士林階層的猛烈抨擊,他們聯合起來痛罵當朝宰相是聖遼帝國的走狗,每年的歲幣就是帝國最大的恥辱。
聖遼帝國看似占到便宜,可是他們在戰場上留下十數萬枯骨,相比之下又覺得自己吃了大虧。
十幾年後雖然聖遼帝國白白得到一百多萬兩白銀,可是伴隨著大量大周帝國的商品湧入,他們又有近千萬兩白銀流出。
聖遼帝國雖然幅員遼闊,可是經濟落後,除了少數產品可以出口外,大多數的物資都需要進口,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當權者雖然意識到危機,卻皺眉不展毫無辦法。
和平協定簽署的十幾年前,聖遼帝國中興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良將明相輩出,可是不巧的是大周帝國也是人才濟濟,雙方雖然爆發過激烈激戰,隨後誰也無法向前進軍一步,隨後不了了之。
中興過後,聖遼王室開始衰落,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可以獨攬大權的強勢人物,各個強大部落的首領們開始嶄露頭角,將大權分割後攬入懷中,隨後他們彼此勾心鬥角,在朝堂上內鬥不斷,在朝外堂為爭奪利益大打出手。
皇權旁落的聖遼帝國開始動蕩起來。
白山黑水之間活躍著一個金燕民族,他們以打獵為生,弓馬嫻熟,附屬於聖遼帝國。
但是他們心中對聖遼帝國充滿怨恨,是幾百年積攢下來的。
數百年前,他們強行攻占金燕人的土地,砍下所有抵抗者的頭顱掛在他們信仰的圖騰上,極盡可能的侮辱金燕人的尊嚴,此外高額的賦稅使得本就不富裕的金燕人生活十分艱難,不僅如此還強征他們加入軍隊衝當炮灰,為聖遼帝國的侵略戰爭付出生命。
隨著聖遼帝國對於大周帝國的戰爭連年不利,已經不堪重負的金燕人又不斷背上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被強征上戰場後杳無音信。
當苦不堪言的金燕人向高高在上的聖遼貴族老爺們求情時,會不出意外地遭到一頓毒打,然後要求獻上正直芳齡的金燕少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越來越多的金燕人偷偷逃進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在他們眼中毒蛇猛獸相比於聖遼貴族的狠毒根本不值一提。
就在這一年年輕的聖遼皇帝突然駕崩,皇室後繼無人,各部落首領和朝堂內的實力派們紛紛爭立儲君,朝綱混亂,整個帝國風雨飄搖。
不堪忍受剝削的金燕人頭領完顏骨罕抓住機會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