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到家
九零俏媳:最猛糙漢非要倒插門 作者:車嘵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省點力氣,邱紅選擇了走平平坦坦,但路程會增加的大馬路,叮囑女兒千萬注意隻走內道,注意車輛別到外道去了。
王小月在板車後頭蹦蹦跳跳,笑著答應了。
她從離開大王村之後,就一直很開心,好似以前身上背著的重重的龜殼卸了下去,渾身都輕鬆了起來。
至於王家寶,也終於在這會明白了什麽叫做搬家。不過小人沒什麽反應,他對王家人實在沒什麽眷戀,李七妹對他不至於像對王小月那般厭惡兇狠,卻也稱不上慈愛,其他的堂哥堂姐也沒有會帶他玩的,所以小孩不哭也不鬧。
小家寶的世界裏很簡單,隻有媽媽和姐姐。
這會,路上滿是冬日裏積滿枯枝敗葉的林子荒野,也被小孩當做了探索世界的一部分,一個人在板車上兀自樂得不行,直看了一個多小時後才困了,直接倒在棉被裏躺下了,車子晃晃悠悠好像搖籃,讓他的夢很安生。
……
下了大馬路後,邱紅停下來歇了好大一會,喝了幾口熱水瓶裏的水,還吃了個早上特意帶的煎餅,身上的棉襖早就熱得脫掉了,隻穿著貼身秋衣和一件舊得就差打補丁的外套。
跟在後頭走的王小月也滿頭大汗,邱紅幫著女兒擦了擦,又問還有沒有力氣,等會到了顛簸不平的路段,就需要女兒幫忙在後頭推推車了。
王小月認真點點頭:“媽媽,我力氣大著呢!”
邱紅捏了捏女兒豆芽菜一樣的小細胳膊,笑得不行。
等終於看到籠口村的房子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
路上歇歇走走,東西也重,再伺候下小孩喝水撒尿那些,隻比平常多花了一個多小時,邱紅對此還是滿意的。
進了村,迎麵碰上許多年不見的村裏鄉親,邱紅大大方方地打了打招唿,不等人猜測和問起,順勢再把自己被迫搬迴來籠口村的事情簡單說了。
出不出意外,他們一家都得要在籠口村生活許多年了,她再沒有其他退路了。越是這種灰溜溜的時刻,越要大方些,畢竟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需要互相麻煩的事情還不少呢。
農村的不少大工程,都講究全村參與,互相幫扶的。紅白喜事不必多說,再好比清理河渠、維護河堤、家族裏共有山地的治理和產出等等。邱紅想得很明白,她是外嫁女,又做了寡婦,迴來村裏如果自己還遮遮掩掩、立不起來的話,勢必催生更多的閑言碎語。
這也確實算是件新鮮事,不到半個小時,邱紅帶著兩個孩子被大王村的婆家趕了迴來的八卦,已經從上籠口傳到了籠底,邱建國聽到這消息時驚了驚,連忙帶著媳婦一起趕往熱鬧現場。
當然,他倒不是為了看熱鬧,而是作為村長,又算邱紅的長輩,過去看看到底什麽情況。
夫妻倆沿著村裏的大路走了幾分鍾,路過小孩紮堆的熱熱鬧鬧的小賣部,再拐進一條小道,迎麵就是一座兩層小樓房,紅磚的,外牆抹了灰,內牆刷了白,大門一整麵還貼上了瓷磚裝飾,在村裏大多數人家還都是泥磚房子的時代,實在是漂亮又氣派極了。
小樓房側邊連著個大院子,砌了院牆,小院門也不簡單,雕花五金的質感,厚重又富貴。隔著一條一米寬的小道,斜對著的,是一戶被襯托得格外落敗的泥磚瓦房,瓦片和門前鋪的石磚都長滿青苔,牆角也長著不少生長旺盛的野草,門窗俱開著,卻沒有半個人影。
這就是邱紅家的老房子了。
外頭嗑瓜子看熱鬧的鄉親站成了一圈,對守著板車的兩個小孩議論紛紛,偶爾也有幾個想逗逗小孩的,王小月誰也不認識,隻不開腔,王家寶有樣學樣,漸漸也沒人招惹姐弟倆了。
邱建國上前問道:“小丫頭,還認得我嗎?你得喊我外公啊,你媽媽去哪裏了?”
“去砍竹子了。”王小月認出邱建國曾經在大王村和媽媽說過話,這會終於開口了,還伸手指了指大概的方向。
邱建國點點頭,帶著媳婦穿過房子去找人。
邱紅家的格局也是典型農村房子的格局,進門就是堂屋,最前頭立著灰撲撲的香桌,壁上貼著一幅褪色到看不清楚樣子的吉星高照,壁頂上頭放著幾個牌位。堂屋左右各有兩間房間,因為十幾年沒住,空蕩蕩地散發著腐朽殘敗的氣息。
換個說法,也就是沒人氣,家徒四壁什麽樣,這就什麽樣。
出了後門,倒真是個大院子,有個落滿灰的灶房,另一角還長著棵十分高大的的柚子樹,四季常青的滿樹綠葉是整座房子唯一的色彩和生機了。
院牆不高,還塌了不少,出了院子,再往前走上一段路,是條小河。它四通八達、無限分流,不論灌溉農田、生活用水,還是浣洗衣物都靠它,村裏的房子也大多沿著它的走向建造。河邊鋪著好幾塊厚重的、完整的大石板,是從前耗費無數人力從山上挖下來的,日常洗菜洗衣洗手,都在石板上了。
石板不遠處有叢竹子,是從前邱紅的父親栽下去的,這會已經長得十分茂密了,邱紅就正拿著把鋒利的柴刀砍著竹子呢。
邱建國夫妻倆剛要走過去,就聽邱紅大喊:“叔,小嬸,別過來,馬上要倒了!”
話音落下,一根細長的翠綠苦竹就倒了下來,這種竹子不像毛竹那般粗大,長的筍子也不好吃,韌性也一般,但栽了就能活,編編籮筐、捆捆木條、柴草之類的足夠用了,在靜江這邊的農村很常見。
邱紅這會砍竹子,是準備拿來掃屋頂的。畢竟多年不住,灰塵蜘蛛網都多,還要防備蛇鼠小鳥之類的小動物霸道占了房子的,需要一番大功夫呢。
先把枝葉從竹子主幹上清理幹淨,好了之後再把這些枝葉一根根碼放整齊用繩子固定牢了綁在竹子尖端,這樣一個可以用來清理房頂的竹掃把就做好了。
邱建國夫妻邊看著邱紅利落的動作,邊把事情了解清楚了,不由得雙雙憤慨了起來,又卷起袖子準備幫忙收拾房子,邱紅飛快地阻止了,隻道過了年之後還有許多要麻煩的,到時候再幫忙不遲。
邱建國的妻子張曉芳就道:“他在這幫不上忙,我幫著你做做衛生。”
“小嬸,不用!這衛生的活,不急,我也就先掃掃房子,接著理理廚房,就要開始做年夜飯了,今天可是大年三十,說什麽我也不能讓你們在這幫忙呀!”邱紅笑著說道。
夫妻倆見邱紅是真心不想他們幫忙,隻得又叮囑了一句,有什麽缺的,隻管去他們家裏借,不要客氣。
“好,我知道小叔小嬸都為人大方,不跟你們客氣。”邱紅笑著應了,又感謝了幾句才把人送走了。
套上罩衣,邱紅依舊讓倆孩子站在屋子外,自己開始清掃房子。農村的泥磚瓦房,其實也分層,下層住人,上層一般拿來當儲物空間,用梯子上下,存放糧食和各類的農具。家裏人多,屋裏實在住不下的人家,也有把上頭改造了住人的。
邱紅十分慶幸家裏的木梯子竟然還結結實實,能用,她踩著梯子上了樓,小心翼翼地先拿竹竿敲出大動靜,確定沒有危險了,再慢慢地仔細地清理一遍。這上頭,是最容易藏蛇的。
上下兩層都掃完,花了一個多小時,當邱紅終於把髒得不像樣的竹掃把拿出屋子時,原本站在外頭看熱鬧的已經一個都沒了,到底是大年三十,稍微過得去的人家,都得殺雞宰鴨再收拾條魚……弄頓豐盛熱鬧的年夜飯過年,這一天是真沒那麽多功夫看熱鬧的。
邱紅剛取下帽子,脫下身上髒黑得不像話的罩衣,就聽見女兒喊她了,聲音還有些抖。
可憐小姑娘從來沒來過外婆家,連去哪裏上廁所也不知道,也不像弟弟還小,可以沒臉沒皮找個角落就解決,憋尿憋得臉都微微紅了起來。
邱紅:“……”
邱紅哭笑不得,囑咐兒子待在原地別動,一把抱起女兒就跑,如果沒記錯的話,她家的茅廁在村頭的角落……
到了一看,王小月快哭了:“媽媽,我們來這幹什麽?”
眼前一片鬱鬱蔥蔥的爬山虎,還有幾棵大大的槐花樹,哪裏還有十幾年前她記憶裏的茅廁,邱紅迴答不上來女兒的問題,也頭一次領悟到了什麽叫做“少小離家老大迴”、“相見不相識”。
沒辦法,邱紅隻好又抱著女兒折迴家,準備讓孩子去後院找個角落先解決了,就見兒子身邊多了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邱紅有些驚喜:“小奶!”
正是邱友春的母親,邱建國嘴裏的“福子嬸”,張福子老太太。
王小月在板車後頭蹦蹦跳跳,笑著答應了。
她從離開大王村之後,就一直很開心,好似以前身上背著的重重的龜殼卸了下去,渾身都輕鬆了起來。
至於王家寶,也終於在這會明白了什麽叫做搬家。不過小人沒什麽反應,他對王家人實在沒什麽眷戀,李七妹對他不至於像對王小月那般厭惡兇狠,卻也稱不上慈愛,其他的堂哥堂姐也沒有會帶他玩的,所以小孩不哭也不鬧。
小家寶的世界裏很簡單,隻有媽媽和姐姐。
這會,路上滿是冬日裏積滿枯枝敗葉的林子荒野,也被小孩當做了探索世界的一部分,一個人在板車上兀自樂得不行,直看了一個多小時後才困了,直接倒在棉被裏躺下了,車子晃晃悠悠好像搖籃,讓他的夢很安生。
……
下了大馬路後,邱紅停下來歇了好大一會,喝了幾口熱水瓶裏的水,還吃了個早上特意帶的煎餅,身上的棉襖早就熱得脫掉了,隻穿著貼身秋衣和一件舊得就差打補丁的外套。
跟在後頭走的王小月也滿頭大汗,邱紅幫著女兒擦了擦,又問還有沒有力氣,等會到了顛簸不平的路段,就需要女兒幫忙在後頭推推車了。
王小月認真點點頭:“媽媽,我力氣大著呢!”
邱紅捏了捏女兒豆芽菜一樣的小細胳膊,笑得不行。
等終於看到籠口村的房子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
路上歇歇走走,東西也重,再伺候下小孩喝水撒尿那些,隻比平常多花了一個多小時,邱紅對此還是滿意的。
進了村,迎麵碰上許多年不見的村裏鄉親,邱紅大大方方地打了打招唿,不等人猜測和問起,順勢再把自己被迫搬迴來籠口村的事情簡單說了。
出不出意外,他們一家都得要在籠口村生活許多年了,她再沒有其他退路了。越是這種灰溜溜的時刻,越要大方些,畢竟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需要互相麻煩的事情還不少呢。
農村的不少大工程,都講究全村參與,互相幫扶的。紅白喜事不必多說,再好比清理河渠、維護河堤、家族裏共有山地的治理和產出等等。邱紅想得很明白,她是外嫁女,又做了寡婦,迴來村裏如果自己還遮遮掩掩、立不起來的話,勢必催生更多的閑言碎語。
這也確實算是件新鮮事,不到半個小時,邱紅帶著兩個孩子被大王村的婆家趕了迴來的八卦,已經從上籠口傳到了籠底,邱建國聽到這消息時驚了驚,連忙帶著媳婦一起趕往熱鬧現場。
當然,他倒不是為了看熱鬧,而是作為村長,又算邱紅的長輩,過去看看到底什麽情況。
夫妻倆沿著村裏的大路走了幾分鍾,路過小孩紮堆的熱熱鬧鬧的小賣部,再拐進一條小道,迎麵就是一座兩層小樓房,紅磚的,外牆抹了灰,內牆刷了白,大門一整麵還貼上了瓷磚裝飾,在村裏大多數人家還都是泥磚房子的時代,實在是漂亮又氣派極了。
小樓房側邊連著個大院子,砌了院牆,小院門也不簡單,雕花五金的質感,厚重又富貴。隔著一條一米寬的小道,斜對著的,是一戶被襯托得格外落敗的泥磚瓦房,瓦片和門前鋪的石磚都長滿青苔,牆角也長著不少生長旺盛的野草,門窗俱開著,卻沒有半個人影。
這就是邱紅家的老房子了。
外頭嗑瓜子看熱鬧的鄉親站成了一圈,對守著板車的兩個小孩議論紛紛,偶爾也有幾個想逗逗小孩的,王小月誰也不認識,隻不開腔,王家寶有樣學樣,漸漸也沒人招惹姐弟倆了。
邱建國上前問道:“小丫頭,還認得我嗎?你得喊我外公啊,你媽媽去哪裏了?”
“去砍竹子了。”王小月認出邱建國曾經在大王村和媽媽說過話,這會終於開口了,還伸手指了指大概的方向。
邱建國點點頭,帶著媳婦穿過房子去找人。
邱紅家的格局也是典型農村房子的格局,進門就是堂屋,最前頭立著灰撲撲的香桌,壁上貼著一幅褪色到看不清楚樣子的吉星高照,壁頂上頭放著幾個牌位。堂屋左右各有兩間房間,因為十幾年沒住,空蕩蕩地散發著腐朽殘敗的氣息。
換個說法,也就是沒人氣,家徒四壁什麽樣,這就什麽樣。
出了後門,倒真是個大院子,有個落滿灰的灶房,另一角還長著棵十分高大的的柚子樹,四季常青的滿樹綠葉是整座房子唯一的色彩和生機了。
院牆不高,還塌了不少,出了院子,再往前走上一段路,是條小河。它四通八達、無限分流,不論灌溉農田、生活用水,還是浣洗衣物都靠它,村裏的房子也大多沿著它的走向建造。河邊鋪著好幾塊厚重的、完整的大石板,是從前耗費無數人力從山上挖下來的,日常洗菜洗衣洗手,都在石板上了。
石板不遠處有叢竹子,是從前邱紅的父親栽下去的,這會已經長得十分茂密了,邱紅就正拿著把鋒利的柴刀砍著竹子呢。
邱建國夫妻倆剛要走過去,就聽邱紅大喊:“叔,小嬸,別過來,馬上要倒了!”
話音落下,一根細長的翠綠苦竹就倒了下來,這種竹子不像毛竹那般粗大,長的筍子也不好吃,韌性也一般,但栽了就能活,編編籮筐、捆捆木條、柴草之類的足夠用了,在靜江這邊的農村很常見。
邱紅這會砍竹子,是準備拿來掃屋頂的。畢竟多年不住,灰塵蜘蛛網都多,還要防備蛇鼠小鳥之類的小動物霸道占了房子的,需要一番大功夫呢。
先把枝葉從竹子主幹上清理幹淨,好了之後再把這些枝葉一根根碼放整齊用繩子固定牢了綁在竹子尖端,這樣一個可以用來清理房頂的竹掃把就做好了。
邱建國夫妻邊看著邱紅利落的動作,邊把事情了解清楚了,不由得雙雙憤慨了起來,又卷起袖子準備幫忙收拾房子,邱紅飛快地阻止了,隻道過了年之後還有許多要麻煩的,到時候再幫忙不遲。
邱建國的妻子張曉芳就道:“他在這幫不上忙,我幫著你做做衛生。”
“小嬸,不用!這衛生的活,不急,我也就先掃掃房子,接著理理廚房,就要開始做年夜飯了,今天可是大年三十,說什麽我也不能讓你們在這幫忙呀!”邱紅笑著說道。
夫妻倆見邱紅是真心不想他們幫忙,隻得又叮囑了一句,有什麽缺的,隻管去他們家裏借,不要客氣。
“好,我知道小叔小嬸都為人大方,不跟你們客氣。”邱紅笑著應了,又感謝了幾句才把人送走了。
套上罩衣,邱紅依舊讓倆孩子站在屋子外,自己開始清掃房子。農村的泥磚瓦房,其實也分層,下層住人,上層一般拿來當儲物空間,用梯子上下,存放糧食和各類的農具。家裏人多,屋裏實在住不下的人家,也有把上頭改造了住人的。
邱紅十分慶幸家裏的木梯子竟然還結結實實,能用,她踩著梯子上了樓,小心翼翼地先拿竹竿敲出大動靜,確定沒有危險了,再慢慢地仔細地清理一遍。這上頭,是最容易藏蛇的。
上下兩層都掃完,花了一個多小時,當邱紅終於把髒得不像樣的竹掃把拿出屋子時,原本站在外頭看熱鬧的已經一個都沒了,到底是大年三十,稍微過得去的人家,都得殺雞宰鴨再收拾條魚……弄頓豐盛熱鬧的年夜飯過年,這一天是真沒那麽多功夫看熱鬧的。
邱紅剛取下帽子,脫下身上髒黑得不像話的罩衣,就聽見女兒喊她了,聲音還有些抖。
可憐小姑娘從來沒來過外婆家,連去哪裏上廁所也不知道,也不像弟弟還小,可以沒臉沒皮找個角落就解決,憋尿憋得臉都微微紅了起來。
邱紅:“……”
邱紅哭笑不得,囑咐兒子待在原地別動,一把抱起女兒就跑,如果沒記錯的話,她家的茅廁在村頭的角落……
到了一看,王小月快哭了:“媽媽,我們來這幹什麽?”
眼前一片鬱鬱蔥蔥的爬山虎,還有幾棵大大的槐花樹,哪裏還有十幾年前她記憶裏的茅廁,邱紅迴答不上來女兒的問題,也頭一次領悟到了什麽叫做“少小離家老大迴”、“相見不相識”。
沒辦法,邱紅隻好又抱著女兒折迴家,準備讓孩子去後院找個角落先解決了,就見兒子身邊多了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邱紅有些驚喜:“小奶!”
正是邱友春的母親,邱建國嘴裏的“福子嬸”,張福子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