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問題
鳳屠:長公主她A爆了 作者:李爾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院落並非像尋常的院子,是一處極其隱秘的院落,院牆都比緊挨著的院落要高許多。
鄭有望跟著林崢穿過前院後,進入一道幽靜的走廊,又穿過一處垂花門,霍然寬敞起來,視線中出現長公主的身影,他在看向長公主端莊坐在石桌前,及時的收迴目光。
林崢這時的腳步停下。
鄭有望見狀,低聲詢問:“林侍衛,怎麽不走了?”
林崢眼半眯著:“公主要見的是鄭大人。”
聞言,鄭有望幹笑兩聲,才往蕭笙的方向走去。
“下官見過長公主。”鄭有望隱去眼中的複雜,在淩陽遇到長公主,還真是意料之外,離開帝都的時候,隻聽說長公主有病抱恙,陛下都下了聖旨,在長公主沒有痊愈之前,誰都不能前往長公主探望。
那個時候鄭有望還以為長公主也因著陳淑妃的事情而被牽連然後被皇上禁足在公主府。
沒想到長公主竟會在滄州的淩陽。
身邊還跟著皇上的第一侍衛。
果然皇上對長公主是心疼到了骨子裏。
“鄭大人,坐。”蕭笙柳眉微挑,抬手敲了敲身邊的位置。
鄭有望有些受寵若驚,以往在帝都,幾乎都能聽到這位長公主的事跡,什麽今日在翠京閣堵哪位世家公子,昨日又與哪家貴女撕破了臉。
想著以往長公主在帝都的種種,鄭有望為自己捏了一把汗,也不知道這祖宗前來淩陽做什麽,關鍵皇上還替這祖宗遮掩。
鄭有望戰戰兢兢地坐了下來,訕笑:“下官來了淩陽也有一段時間了,還不知道公主也在淩陽。”
“本宮倒是知道鄭大人來淩陽有些日子了。”蕭笙的語調很慢,目光在鄭有望的臉上停留片刻:“父皇讓鄭大人前來淩陽,可是為了洪澇一事?”
鄭有望聽著長公主那相當於‘廢話’的話,頷首迴應:“的確是為了滄州洪澇一事。”
“鄭大人就不覺得奇怪?”
鄭有望抬眼看向長公主:“公主口中的奇怪是指?”
蕭笙淡笑:“這整個滄州的百姓對於洪澇一事對官府並沒有任何的怨言,反而是對官府的誇讚,偏偏有人前往了帝都,還把滄州洪澇一事讓父皇知道了,鄭大人就不覺得奇怪嗎?”
“公主所說下官也想過,所以這段時間對滄州表麵的安定也是所有懷疑,但百姓間,以及整個滄州的官員,沒有任何的破綻,隱隱覺得所見到的都是假象,所以下官一直在尋找一個口子,能撕破滄州現有的假象,但宋欽玉等人沒有絲毫的破綻,下官也就無從下手。”
鄭有望提到這個就有一種無力感,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情,隻是想要找到證據,想要徹查,根本就無從下手,就算是從百姓裏著手調查,也無濟於事。
顯然宋欽玉在滄州百姓中就是個好官。
“鄭大人,你能調動錦州的兵力嗎?”蕭笙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眉梢微動,她清楚的看到了鄭有望的臉抖動了一下。
“公主說什麽?”鄭有望以為自己聽錯了,還試探的重複道:“調動錦州的兵力?”
蕭笙扯著淡笑,盯著鄭有望。
鄭有望心中警鈴大作,雖不知道長公主具體要做什麽,但調動錦州的兵力,應該是與滄州這些官員有關係,滄州外來人根本就滲透不進去,軟的不行,就隻能來硬的。
也虧得長公主能想到這一層。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鄭大人前來這滄州可是拿著父皇手諭來的,父皇讓鄭大人徹查滄州,也應該知道滄州的關係錯綜複雜,不好對付,給了鄭大人一些特權。”蕭盛眉梢輕挑,語氣淡淡,盡管意圖很明顯,但也有一副無所畏懼的氣勢。
鄭有望幹笑起來,視線不敢去與長公主對視,隻能用著試探的語氣問道:“長公主前來這淩陽的目的,該不會是與下官一樣吧。”
蕭笙不置可否,就靜靜的盯著鄭有望。
“公主直說想要做什麽吧,下官若是覺得妥當,定會萬死不辭。”鄭有望雖知道眼前這位是元安帝最看重的長公主,但他也不是無腦子的人,不會任由長公主胡來。
“鄭大人不是說了嗎,我們前來滄州的目的是一樣的。”蕭笙臉色微淡,收斂起了不少的情緒:“鄭大人光明正大的前來了滄州,且從鄭大人從離開帝都開始,宋欽玉便知道鄭大人的一舉一動,鄭大人在抵達滄州前,整個滄州就恢複如初,哪裏還有鄭大人查案的機會。”
鄭有望的神情微僵,反應過來後:“公主說的極是,所以整個滄州就沒有下官下手的地方。”
蕭笙慢悠悠的從石桌上的錦盒中拿出一封信箋,放置鄭有望的麵前。
她說:“鄭大人,你按照我的計劃進行,即可。”
鄭有望拿起那封信箋,打開,視線從蕭笙的臉上轉移的信紙上,隨著視線掃過字行間臉色也越發的凝重起來。
直到鄭有望把信紙上的行字掃完,愣神半晌,那拿著信紙的手好似僵住了一般。
蕭笙也不急,閑適的把手腕上的玉鐲褪在手中,指腹慢慢的撫摸著玉鐲的溫潤。
靠在垂花門處的林崢目光銳利,視線一直在蕭笙的身上,他大概明白她要做什麽了,嘴角漾著不宜察覺的弧度。
“公主從哪裏得來的這些信箋?”鄭有望迴神,嚴肅的問道。
“鄭大人覺得呢?”蕭笙淺笑:“還是說,鄭大人覺得這些信箋是假的?”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鄭有望一時竟啞然,他內心自然是轟動的,也難怪在離開帝都時,皇上一再吩咐,滄州淩陽那位知府不容小覷。
的確是不容小覷,與陳家來往這麽密切,也難怪陳家沒有出事前,皇上一直沒有派人前往滄州來,如果這陳家沒出事,宋欽玉背後還有一個陳家,更加難對付。
而如今陳家出事,宋欽玉仍舊把這滄州做的仍舊滴水不漏,而宋欽玉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動他,想來宋欽玉也明白,他若是在陵陽出事,隻能證明陵陽是真的有問題。
所以宋欽玉想盡辦法讓他離開滄州。
鄭有望跟著林崢穿過前院後,進入一道幽靜的走廊,又穿過一處垂花門,霍然寬敞起來,視線中出現長公主的身影,他在看向長公主端莊坐在石桌前,及時的收迴目光。
林崢這時的腳步停下。
鄭有望見狀,低聲詢問:“林侍衛,怎麽不走了?”
林崢眼半眯著:“公主要見的是鄭大人。”
聞言,鄭有望幹笑兩聲,才往蕭笙的方向走去。
“下官見過長公主。”鄭有望隱去眼中的複雜,在淩陽遇到長公主,還真是意料之外,離開帝都的時候,隻聽說長公主有病抱恙,陛下都下了聖旨,在長公主沒有痊愈之前,誰都不能前往長公主探望。
那個時候鄭有望還以為長公主也因著陳淑妃的事情而被牽連然後被皇上禁足在公主府。
沒想到長公主竟會在滄州的淩陽。
身邊還跟著皇上的第一侍衛。
果然皇上對長公主是心疼到了骨子裏。
“鄭大人,坐。”蕭笙柳眉微挑,抬手敲了敲身邊的位置。
鄭有望有些受寵若驚,以往在帝都,幾乎都能聽到這位長公主的事跡,什麽今日在翠京閣堵哪位世家公子,昨日又與哪家貴女撕破了臉。
想著以往長公主在帝都的種種,鄭有望為自己捏了一把汗,也不知道這祖宗前來淩陽做什麽,關鍵皇上還替這祖宗遮掩。
鄭有望戰戰兢兢地坐了下來,訕笑:“下官來了淩陽也有一段時間了,還不知道公主也在淩陽。”
“本宮倒是知道鄭大人來淩陽有些日子了。”蕭笙的語調很慢,目光在鄭有望的臉上停留片刻:“父皇讓鄭大人前來淩陽,可是為了洪澇一事?”
鄭有望聽著長公主那相當於‘廢話’的話,頷首迴應:“的確是為了滄州洪澇一事。”
“鄭大人就不覺得奇怪?”
鄭有望抬眼看向長公主:“公主口中的奇怪是指?”
蕭笙淡笑:“這整個滄州的百姓對於洪澇一事對官府並沒有任何的怨言,反而是對官府的誇讚,偏偏有人前往了帝都,還把滄州洪澇一事讓父皇知道了,鄭大人就不覺得奇怪嗎?”
“公主所說下官也想過,所以這段時間對滄州表麵的安定也是所有懷疑,但百姓間,以及整個滄州的官員,沒有任何的破綻,隱隱覺得所見到的都是假象,所以下官一直在尋找一個口子,能撕破滄州現有的假象,但宋欽玉等人沒有絲毫的破綻,下官也就無從下手。”
鄭有望提到這個就有一種無力感,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情,隻是想要找到證據,想要徹查,根本就無從下手,就算是從百姓裏著手調查,也無濟於事。
顯然宋欽玉在滄州百姓中就是個好官。
“鄭大人,你能調動錦州的兵力嗎?”蕭笙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眉梢微動,她清楚的看到了鄭有望的臉抖動了一下。
“公主說什麽?”鄭有望以為自己聽錯了,還試探的重複道:“調動錦州的兵力?”
蕭笙扯著淡笑,盯著鄭有望。
鄭有望心中警鈴大作,雖不知道長公主具體要做什麽,但調動錦州的兵力,應該是與滄州這些官員有關係,滄州外來人根本就滲透不進去,軟的不行,就隻能來硬的。
也虧得長公主能想到這一層。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鄭大人前來這滄州可是拿著父皇手諭來的,父皇讓鄭大人徹查滄州,也應該知道滄州的關係錯綜複雜,不好對付,給了鄭大人一些特權。”蕭盛眉梢輕挑,語氣淡淡,盡管意圖很明顯,但也有一副無所畏懼的氣勢。
鄭有望幹笑起來,視線不敢去與長公主對視,隻能用著試探的語氣問道:“長公主前來這淩陽的目的,該不會是與下官一樣吧。”
蕭笙不置可否,就靜靜的盯著鄭有望。
“公主直說想要做什麽吧,下官若是覺得妥當,定會萬死不辭。”鄭有望雖知道眼前這位是元安帝最看重的長公主,但他也不是無腦子的人,不會任由長公主胡來。
“鄭大人不是說了嗎,我們前來滄州的目的是一樣的。”蕭笙臉色微淡,收斂起了不少的情緒:“鄭大人光明正大的前來了滄州,且從鄭大人從離開帝都開始,宋欽玉便知道鄭大人的一舉一動,鄭大人在抵達滄州前,整個滄州就恢複如初,哪裏還有鄭大人查案的機會。”
鄭有望的神情微僵,反應過來後:“公主說的極是,所以整個滄州就沒有下官下手的地方。”
蕭笙慢悠悠的從石桌上的錦盒中拿出一封信箋,放置鄭有望的麵前。
她說:“鄭大人,你按照我的計劃進行,即可。”
鄭有望拿起那封信箋,打開,視線從蕭笙的臉上轉移的信紙上,隨著視線掃過字行間臉色也越發的凝重起來。
直到鄭有望把信紙上的行字掃完,愣神半晌,那拿著信紙的手好似僵住了一般。
蕭笙也不急,閑適的把手腕上的玉鐲褪在手中,指腹慢慢的撫摸著玉鐲的溫潤。
靠在垂花門處的林崢目光銳利,視線一直在蕭笙的身上,他大概明白她要做什麽了,嘴角漾著不宜察覺的弧度。
“公主從哪裏得來的這些信箋?”鄭有望迴神,嚴肅的問道。
“鄭大人覺得呢?”蕭笙淺笑:“還是說,鄭大人覺得這些信箋是假的?”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鄭有望一時竟啞然,他內心自然是轟動的,也難怪在離開帝都時,皇上一再吩咐,滄州淩陽那位知府不容小覷。
的確是不容小覷,與陳家來往這麽密切,也難怪陳家沒有出事前,皇上一直沒有派人前往滄州來,如果這陳家沒出事,宋欽玉背後還有一個陳家,更加難對付。
而如今陳家出事,宋欽玉仍舊把這滄州做的仍舊滴水不漏,而宋欽玉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動他,想來宋欽玉也明白,他若是在陵陽出事,隻能證明陵陽是真的有問題。
所以宋欽玉想盡辦法讓他離開滄州。